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写生图集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30 09:47

摘 要:《王子云西北写生选1940-1945》一书是抗日战争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学术踏查的艺术记录方式的成果。该书包含了西行考察过程中的人物、风景、民俗、文物遗迹与遗物等作品共计80余幅。写生作品分为西北沿途风景写生、艺术文物遗址的全景写生图、西北各地民族风情。这三类写生作品体现了考察团将艺术考察与文物调研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价值、文物史料价值和图像研究价值。

关键词: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王子云;写生作品;艺术与文物价值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组建的一个针对西北各省的艺术文物调研的学术考察团体。该团于1940年成立,由留法归国的艺术家王子云提议组团并担任团长,历经四年多的时间,对川、陕、豫、甘、青各省尚未遭到日本侵略者损毁的古代艺术文物进行全面踏查与清理,以文字记录、测绘、写生、模铸、拓印、临摹等田野调查方法展开对西北古代无名艺术史的基础性研究。涉及艺术门类包括:建筑、雕刻、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主要学术研究内容包括:敦煌莫高窟艺术、汉唐帝陵石雕、西北宗教建筑及装饰雕刻等。
  其中,考察团团长王子云以自己擅长的艺术写生方式记录了本次西北考察的各地见闻,作品收录于《王子云西北写生选1940-1945》一书中。该书在考察团活动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之后,以广东美术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在即将举行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纪念展的情况下,于2005年8月出版。该书包含王子云带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行考察过程中的人物、风景、民俗、文物遗迹与遗物等作品共计80余幅。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全景、唐陵石雕等珍贵考古实测图。
  从其作品的题材而言,此书包含了大致三种面貌,一是此次西北考察之行沿途的风景写生,比如《小雁塔》、《春雨终南山》、《安宁堡之春》、《祁连焉支雪峰》、《古酒泉写照》、《塞外夜行》等;二是途经龙门、敦煌及汉唐帝陵遗址的石窟、雕塑外景写生图,这类作品里面多以考古遗址为原型,以尽量尊重和复原当地当时面貌为原则,以测量、摄影为基础的一大批全景图和局部写生图相结合。比如《龙门石窟伊水西岸龙门山全景图》、《茂陵全景》、《唐十八陵全景》、《焉支祁连合图》、《三危山与鸣沙山》、《敦煌石窟群外景》,同时该书还收录了解放后50年代初,王子云再次西北考察时所绘《云岗石窟全景》、《麦积山石窟群外景》、《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外景》等;三是在考察团途经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五省的当地民风习俗、社会风貌的展示与体会,其中包括:《黄土层中洛阳的小饭店》、《河南馒头担》、《中国之社会》、《民间手艺人》、《塞北游牧民族》、《哈萨克人的财产》以及大量的少数民族人物的速写。
  就其作品的技法风格而言,由于王子云的西画功底,在其写生中以速写的方式较为常见,风景写生作品中从材料技法而言,有铅笔淡彩、有毛笔设色、还有水墨写意,可以说既展现了良好的西画造型功底,也体现了临摹敦煌壁画的以线造型神韵。充分地展示了西北考察途中作者的心境与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在《春雨终南山》、《云海幻景》、《华岳东峰》等风景写生作品中,(由于考察团经费的紧张等条件的限制),作者以朴实的淡彩设色,花青、赭石、朱砂等传统色彩依旧可以展示所到之名山胜迹那峰峦叠嶂、锦绣如画的山岳之美,在笔法上抛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法,以浓淡疏密相间且体现远近冷暖关系的山石勾勒线条造型,可谓将西洋风景画与中国写意山水画作了个中西合璧。
  其中作于1943年艺术文物考察途经广元,揽嘉陵江上游风景,于朝雾蒙蒙之中有感而作的《广元千佛崖远望》的设色,更是有几分敦煌壁画色彩的感觉,浓丽而沉稳,且笔触始终注意勾勒与点染的呼应与协调。
  当然,最能体现此次西北之行的苍茫与大气的作品是作于1942年7月的《塞外夜行》,此景是由敦煌东返安西,再乘马车到嘉峪关途中,安西夜幕中的暮霭景色,王子云在此画上题到:“戈壁滩上多奇云,每当天气变化即彩云层生,此暮景更显塞外之荒凉伟大。”作者以俯视大地的低视点,着重展示高原夜幕的神秘与深邃,用花青加墨,以干笔皴染夜空的方式,整个画面没有更多的色彩,没有刻画精美的形象,让人们感慨塞外荒凉而辽远的韵味的同时,也感受到西北考察的艰辛与清苦,孤寂与洒脱。这是画家发自心灵的震撼,也是拓荒之旅的体味。
  除了在风景写生中,王子云的写生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在沿途的民风习俗社会风貌的考察中,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写生作品。此次考察涉及范围包括饮食、民居、节日、服饰以及市井百态、民生疾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写生既是考察的任务也是艺术家艺术自觉的真情流露。此书中收录了几幅非常有典型意义等作品,《中国之社会》、《另一个社会》就是其中表达艺术家同情与愤慨的作品。此类作品不仅具有较强的审美性,也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是艺术家艺术态度与人生价值观融合的体现。从艺术语言上,两幅作品并不复杂,分别以赭灰色调和绿灰色调为画面的主色调,人物造型简洁而单纯,甚至没有五官细节的刻画,但依然准确明了地再现洛阳与张掖平民的生活遭遇。于是画家也情不自禁地发表着这样的感慨:“住在高楼大厦的先生们,你们曾想到那些在墙根地下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吗?这是金张掖的另一个社会。”
  占据此书篇幅最多,且作画难度最大和兼具艺术和考古双重价值的写生作品是关于各石窟、雕塑考察地的实景写生图。如果说前面两大类题材的作品是作为画家、美术教育家的王子云的作品,那么这些实景写生图则体现的是作为美术史家、考古学家的王子云的研究成果。
  谈到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是,我们会很容易地想到田野考古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测绘、摄影、写生等。如果以这样的单纯按照科学考古的数据测绘图的眼光来看待王子云的这批实景写生图,那么并没有真正读懂这本写生选。无论是《唐五陵全景图》(1943)、《唐十八陵全景图》(1944)、还是《焉支祁连山合图》(1942)、《三危山与鸣沙山全景图》(1943),以及著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群外景图》(1942),可以说都是王子云先生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与艺术审美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以《敦煌莫高窟石窟群外景图》(又名《敦煌千佛 崖全景图》)为例,此卷长5.5米,宽0.233米,是经过科学的测绘与艺术的加工而成的。图下标明了准确的距离与比例,完整地保留了40年代的敦煌莫高窟原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确是中国艺术文物考古事业中不可多得的考古工程实测图。但此图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也运用的艺术家绘画的表现技巧,该画作者以西北黄土地的色彩作为整个石窟的主基调,既凸现了佛教艺术宝库的敦煌石窟的厚重历史沧桑之感,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石窟的层次与结构,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石窟的原貌特征。
  总之,该书无论从艺术审美价值、考古史料价值还是民俗考察价值上来看,都不失为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作品集,因为它不是单纯展示艺术家的艺术观、艺术语言和技巧,它又不是一般的考古测绘图工具书,也不是只按科学的严谨数据进行操作,它是生动鲜活的西北文化风情的展示,它是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艺术文物面貌的呈现,它是中国艺术家走进艺术文物现场,与考古学家站在同一平台上的科学的较量,并且还是拓宽现代美术史研究思路和领域的新思维体现。

参考文献:
王子云:《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8月。
广东美术馆:《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纪念图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9月。
李廷华:《王子云评传》,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
黄宗贤:《抗日战争美术图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

上一篇: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下一篇:神秘而含蓄——小议亚洲世俗生活中的设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