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美感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5-09-18 13:48

摘 要:美感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就主客体的关系来说,它和科学意识、道德意识一样,都是实践主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反映方式,但是与人类的其他精神活动相比较,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对对象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这又决定了它具有与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相区别的一系列特征。

关键词:美感; 特征


    美感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由具体的审美对象的美所激起的兴奋、愉悦等情感状态,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是指审美意识,它指的是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共同构成的审美意识系统。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专门研究的课题,审美心理学虽然以审美意识的整个系统及各种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是审美感受,即狭义的美感。美感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就主客体的关系来说,它和科学意识、道德意识一样,都是实践主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反映方式,但是与人类的其他精神活动相比较,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对对象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这又决定了它具有与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相区别的一系列特征。美感的特征概而言之有以下三点:
一、潜藏着理性的个体直觉性
    人们要领略对象的美,就必须以直接感知的方式去感受、去品味才能实现,不能以间接经验来取代。这一点不同于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所以个人知觉形式是美感显著的特征,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审美活动中。这里的直觉性,主要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审美感受的过程始终是在对对象的具体的、直接的感受中进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个人的方式进行的,都以个人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美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感性形象,都具有独特的外部形象特征,美感的产生只有在生动、具体、直观的方式下才得以实现。而且审美对象的社会内容大多积淀在外在形式中,在审美中,正是美的外在形式因素直接作用与人的审美感观,唤起了审美主体头脑中原已潜藏的审美经验,从而很快产生精神愉悦和情感体验,形成美感。其次,美感的个人直觉性与审美主体的生理心理基础也是密不可分的,审美者把审美经验储存于大脑中,形成记忆表象,同时主体通过接受文化熏陶和传统影响,又把人类审美的历史成果转化为个人的审美能力,这样人们在审美活动当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过程便有着充分发挥个人审美能力以及想象、联想的广阔天地,直觉中鲜明的表现为个人的色彩。
    美感的这种个人之觉醒,又包含着理性的内容。首先,美感的主观能动性本身就决定了理性潜藏的可能性,在审美主体对客观的审美对象作出能动的反应 时,它要通过现象反映本质,这种反应并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感受,而是通过外在形象去把握内在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底蕴,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本身就是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高度统一的具体形象,它以个别的感性形式表现着普遍的理性内容,所以,美感的的个人直观中,必然有理性因素,但是这种理性因素是与感性印象、具体形象融合、交织在一起的,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出现。其次,审美心理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美感理性成分的渗入。人的意识对于现实事物的反映不同于动物,其中渗入了以往的印象、知识、概念、思想等因素。当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时,面对富有感染力的感性形象,主体不但会马上产生相应的表象,而且容易诱发想象、联想活动,把表象改造为饱和着主体的主观情绪色彩的朦胧多义的审美意象。意象虽不是概念,却包含着一定的意义,渗透着某种理性成分。所以,尽管审美的直觉活动是在瞬间发生的,对欣赏者来说也许是不自觉地,但其中确实渗透着理性因素。另外,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它的意识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成果。审美活动也不例外,人类积累的大量审美知识、经验、观念、理论,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个人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当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时,虽然表面上是不假思索的,但其中人类审美成果却暗中参与了这一活动。所以,审美活动才能够通过现象把握一定的本质,通过感性形象把握一定的理想内容。
二、以认识为基础的情感性
    美感的另一特征是情感性。情感变化,被认为是审美心理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推动力的因素之一。人们的审美活动总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情感性是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特点。审美感受是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的反映形式,其本身就包含着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与审美对象上面追求的需要和满足。在美感过程中,不仅有情感的参与,而且要求情感贯穿它的全过程,成为它的主导的心理因素。情感,既是美感活动的推动力,又为美感活动导向。所以,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绝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而是放纵它、推动它,是它更真诚、更深刻,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美感的效果。美感之所以具有情感性,根本上说是审美客体的情感特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美的对象是反映人的自由创造和生命活力的生动形象,当人们关照美的事物的形象时,就会有情感的激动。
    然而,审美情感的产生又是以对客观美的认识为基础的,美感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是认识活动的结果。美感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的情感,渗透着理性的内容。人们对审美客体愈是具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愈会产生真挚而深刻的情感。认识作用在审美中是潜在的,隐蔽的。
三、隐伏着功利的愉悦性
    美感的愉悦性,是审美者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美感的愉悦性是美感个人直觉性的深化和扩展。既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一般认为是非功利的,因为审美是主体不带有任何的实用目的,人们去欣赏美的客体,就是为了获得精神的愉悦。
但是美感的愉悦性也不是与社会功利绝缘的,而是个人无功利和社会功利性的统一。所谓社会功利性,是指美感中所包含的人类社会生活有益有用的内容,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益有用的要求。是一种宽泛的、概括的社会功利内容。经过历史的长期积累和演变,这种社会功利内容已经融合于人的审美意识中,常常不为审美者个人所觉察。所以,从表面看来,美感是个人无功利的,而就社会而言,在个人的无功利之中潜藏着社会功利性。

上一篇: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

下一篇:唐县地名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