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情感作用

发布时间:2015-07-29 09:57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外在表现思想政治的教育本质,更多的是从根本因素上表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其价值的必要前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归根到底是,社会功能论和个体功能论的研究,“社会需要论”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功能论提供了充分条件,个体功能论则是“人的需要论”的自然结论。而无论是从社会需要还是人本身需要出发,都只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外部解释。本文以对功能的哲学理解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试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叙述其情感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活动
 从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内涵哲学角度看,功能和结构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其主要通过事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过程的概念。功能即一种事物作用于其他事物的能力,功能与作用表述的是同一过程但阐述的角度不同。从事物本身出发,指它具有的能力,而就事物间的关系来看,是指其有什么样的作用。所以,功能有两层含义即事物与能力、功效与作用。决定事物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层次不同功能不同,一般,功能可分为:(一)“元功能”首先事物组成要素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功能,在事物的内部任一的一种要素,在某种程度上都相对独立,因此就形成某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一个要素独立存在的状态﹑不依赖整体而具有的功能就是“元功能”。(二)“本功能”即事物组成要素的元功能之和。(三)“构功能”就是指事物结构形成的功能。所以,事物组成要素所产生的“元功能”和结构所产生的“构功能”的和即为事物的功能。就整体来说,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结构方式及此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特性和效果成为功能。
   由上述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各组成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与外在环境间相互作用是变现出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以对“元功能“的理解方式来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的构成方式产生的情感功能的理解,也就是各组成要素的情感属性表现出的情感能力。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表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外在环境关系的理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各要素具有的情感属性和其活动的情感作用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具体表现在评价作用﹑调节作用以及强化作用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是人生命的三重表现。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活动是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塑造完善社会生命最终完成精神生命的过程。其实质是构建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一个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以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所以,情感的作用对于以情感形式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不言而喻了,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活动初期的评价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形式存在,在活动初期起到评价作用,即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活动是人以主客观间的价值关系为基础,感知和判断是否对客观满足或符合主体的某种利益和需要,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合目的性的一种意向性心理活动。这种情感评价是主体感受、体验的自然流露,体现了其对社会倡导的一些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直接感知和领悟。学生对客观道德事实、政治现象是否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一种情感体验,反映出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政治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情感要以喜悦、失望等方式对教师、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及目标进行评价,当这些要素能够满足学生某种需要时,学生就接受教育,反之,拒绝。可以看出,情感的评价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十分重要。如果各要素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情感体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当中,更谈不上外化实现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活动中期的调节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在经过教育初期的初步评价和过滤后,进入学生的情感心灵世界,只有走进人心灵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身行为。从内容看,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一种价值教育,它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就知识形态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评价性知识。作为评价性知识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已经过了情感过滤,并且也进行了相应的情感交流,所以,这些教育内容就沉淀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情感追求的目标,调节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导着学生继续接受老师的教育,同时初步的自我教育萌芽。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后期的强化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其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教育过程的后期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时的教育情感,主要是对改变和巩固个体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其中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个体行为因为得到肯定的情感体验而得到巩固且转化为稳定的情感存留下来的现象就被称为正强化。所谓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由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引起的。相反,负强化指的是个体的行为由于受到否定的情感体验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正强化,促进学生做出道德的行为,情感的负强化,阻止学生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在学生自我教育中指引着他们的行为,它一方面以心灵交流的形式沟通着人们之间的共同感受,实现着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直接认知体验道德关系,也就是说不借助于理论、观念等手段,仅凭直觉、现象、依靠情感积累来进行道德判断、并选择和做出道德的行为。所以,这种教育情感的强化作用有力的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了教育学上“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1]褚凤英. 活动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84-85,88.
   [2]韩迎春,陈日辉.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问题[J]. 理论导刊,2009(8):33-35.
   [3]韩迎春,邹小华. 从灌输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9):186-189.

上一篇:“凤姐”走红谁之过

下一篇: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