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8 06:47

  摘要: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课程。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自杀人数约为30万,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2-4倍,导致悲剧发生的主因包括了经济、情感、学业及就业压力,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出不穷,这也体现了当前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预期功能。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搜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教育经验,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效结合等方面来分析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实施路径:建设积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文化环境,拓展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互助平台,通过本文研究以期为高校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新方向、新路径、新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一)建设积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文化环境


  1.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校管理文化


  “以生为本”的校园管理文化氛围更易让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与归属,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首先,构建“以生为本”的校园管理文化离不开双方平等沟通。高校管理者对学生情况具体考察确定管理标准、执行方案及奖惩激励机制。此外,高校应组织学生参加管理制度制定的讨论会,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其次,构建“以生为本”的校园管理文化应具备高效的紧急强制措施。例如,为了应对“非典”时期大多高校都采取了强制性“封校”,对个别学生采取了隔离措施,这些措施虽然给学生造成了不便,但体现了“保护学生生命”最高价值。


  2.开展“关怀生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水平的生命教育活动可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活动主题不仅要体现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热情。以适宜的形式切入活动,促进生命教育理念的无形渗透。例如,高校可结合大学生极易面临的感情问题开展“爱情与生命”主题活动,以排演话剧的形式展现出当前校园恋爱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引申分析爱情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生命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现自然各类生命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产生、持续的不易,让其能够更加珍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高校可通过文艺、美术、舞蹈、音乐等作品赏析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生命体验,还可以通过自救训练及突发事件模拟,以实践锻炼形式提升大学生的求生与自我保护能力。


  3.提升高校生命教育老师的职业素养


  打造专业能力突出的高校生命教育师资队伍。首先,挖掘高校已有的师资力量,发挥辅导员、思政教师、学生会工作骨干的作用,这些师资力量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体。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者应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心理辅导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教师从事生命教育的必备素质。高校可为生命教育执教教师提供再培训的机会,培养他们对生命教育价值的全新认识,提升教师的心理洞察力,以便及时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洞察心理危机,适时切入生命教育内容,将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障碍提前进行疏导。


  (二)拓展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


  高校开展系统化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仍离不开课堂教学,从教学时间分配比及生命教育知识输出来看,课堂教学对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生命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命教育教学课程以珍惜、关怀生命为最终教育目的,在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积极的生命观、生活观,让学生成为课题教学的主体。通过挖掘困境中的个体的自身力量,鼓励持悲观态度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互动形成良性的朋辈互助关系,


  1.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上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但大部分思政理论课执教教师很少去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内心世界及生活世界,虽然有些课程会有所涉及,但也只是粗略一提。教师自身忽视生命教育的价值,将生命教育放置于次要位置,这也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2.生命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


  高校专业课、基础课所教授给学生都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些学习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未来谋生与就业问题,生命教育在这些课堂教学中几乎不见踪影。高校各专业课教师认为生命责任、价值、意义的培养都只是高校思政老师、辅导员的任务与责任,专业课教师并未有参与的义务,但教师职责除了“解惑”还有“传道”,不论是何类专业课教师都负担着生命教育的任务,学科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生命智慧。因此,学科知识学习并非知识文字、图片资料的单向输出,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学科所蕴含的生命内涵,从理论知识、学科思维、文字符号中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


  (三)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互助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互助平台通过利用最新移动网络技术及时干预心理危机,拓展高校生命教育培养形式,互助过程中实现通过大学生共同发展与成长。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互助平台主要包括了线上求助、共同参与、线下互助的形式实现交流,以“交流心声,温暖你我”为互助平台建设主题。网络互助平台转变以往高校生命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力量走出困惑与人生瓶頸,自主式的互助平台有利于学生抒发内心压力,同辈互助引导更能走近学生内心。


  第一,不断拓展网络互助新路径,丰富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形式。互联网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最新载体,网络知识拥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泛的特征,这都为生命教育网络互助平台各类功能发挥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互助平台可依托高校现有的校园官方网络、门户网站以及网络社区平台,以活泼生动的视频、图片展开生命知识输送,依靠微信公众号、QQ群、心理咨询热线等与学生展开即时交流,面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可从线上引导至线下进行面对面心理辅导。基于互助网络平台高校可推进高校生命教育网络教育体系构建,拓展线上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同伴交流中进行自我教育,构建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心理问题并能及时进行积极干预的同伴互助体系。


  第二,引进国外先进的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资源,实现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升生命教育网络互助平台的用户活跃度。网络平台丰富了生命教育形式与内容,趣味而操作简单的教育软件能够快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让其认识到生命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寓教于乐。功能健全的教育软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全部学习过程,若以最新的线上游戏形式,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将生命教育内涵与内容设计为大学生感兴趣的生命教育网络游戏,以特定游戏场景发挥隐性心理健康辅导的功能,让学生将自我心理调节融入到真实的学习生活场景之中。


  总而言之,高校通过運用积极心理学内涵与方法,强化高校生命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观、生活观,鼓励学生发掘自身优秀品质与潜能,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态度认识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懂得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不仅积极、有意义地学习生活,还能够以正面态度去应对人生未来的挫折,最终实现自我成长。高校开展生命教育不仅符合了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最佳方案。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婧婕,女,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第二作者:韩玫,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上一篇:国际关系研究的心理学路径探析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