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10:34

相关合集:心理学论文

相关热搜:心理学  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分析


  1心理弹性与积极心理学内涵的相通性


    1.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与定位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sychology);Seligman与Csikzentmih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1]”。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强调心理学的发展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和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相互促进。

  

  1.2心理弹性的涵义

  

  国外研究者对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定义各有侧重,可以归为三类:(1)结果性定义:着重从发展结果来定义心理弹性。研究者认为个体即使在严重威胁下,心理弹性仍能使个体产生发展顺利、适应较好等结果的一类现象。(2)能力性定义:把心理弹性看成是个体的能力、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某种特征。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可以使个体能够承受较大的破坏性环境变化,并产生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反应;使个体更快地从消极经历中得到恢复,并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3)过程性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地变化发展过程。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是使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它生活压力事件时产生良好适应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从困境中走出。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给心理弹性下了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都认同心理弹性的两个操作性定义要素:(1)个体遭遇逆境;(2)个体成功应对(或适应良好)。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弹性都强调个体的内在力量。其中,积极心理学重点在于个体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心理弹性重点在于良好适应,个体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将有效提高个体的良好适应性。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弹性本质有其相通性,因而,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培养个体的积极性层面来研究其心理弹性。

  

  2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心理弹性

  

  2.1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与主要理论研究

  

  自从1997年Seligmen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至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进而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对普通人怎样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怎样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它强调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阔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与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应对个体缺陷、损伤、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个体力量、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积极心理学应致力于帮助一般人生活得更加健康、美好,增进人类的幸福;它应把所有人而不仅是少部分的问题人,尽可能地发展到一个他潜在的理想状态。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虽然还不能算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心理学革命,但它确实是心理学和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现状的一种实践要求,这种要求反映了当代社会人类的真正需要,因而它仍然值得我们给予高度关注。

  blob.png

  积极心理学是面向普通人群的科学,它的研究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积极的体验(ositiveexerience);积极的个人特质(ositivetrait);积极的社会环境(ositivecommunity)。这些研究中有许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有较强的相关性。第积极的体验,主要指积极的主观体验。首先是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它以1967年WannerWilson发表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开始的标志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幸福感研究已发展到多种理论框架的整合。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认为快乐不但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而且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机制;并提出建议如何提高人的快乐程度:有选择地控制一些心理机制(不适应、嫉妒、竞争性选择等),而激活另一些心理机制(婚姻、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快乐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选择与行为方式;人类只有充分关注它,才能更好地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对个人成长,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心理品质。自我决定是这一层面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研究了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这些特质许多早期都被研究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研究又蓬勃发展起来[1]。积极心理学研究者指出增强个体积极情绪体验是培养个体积极特质的良好方法之一。第三.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不同经验是在不同环境中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一个人良好地适应环境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社会支持、文化良好、潜能深厚的家庭影响等研究能够支持和发展个体的能力与长处。其各种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条件、语言环境等。家长、教师、各级领导人,都希望知道如何建设有利的环境条件,如何培养出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下一代

  

  当个体周围环境提供了最优的支持时,他最可能拥有良好的心身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个体易于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Kasser等人对18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因而,积极心理学强调综合考察个体的积极品质与环境适应的关系,以及良好社会环境和积极的组织对个体积极品质的影响。

  

  2.2心理弹性的心理机制与其保护性因素

  

  心理弹性的心理机制,指当个体面临挫折或逆境时,保护性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Rutter于1990年提出了心理弹性的四种作用机制:(1)减少危险的影响,或者较少暴露于危险的机会来调节危险因素,使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减低。(2)减少由于长期的危险因素而产生的负性连锁反应。(3)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4)为个体获取资源或为个体完成生命中的重要转折而创造机会。

  

  从Rutter的理论分析,心理弹性不是静态的过程,其心理机制的产生是利用个体力量与环境资源,打破消极地负性连锁反应,从而使个体更有能力面对挫折或逆境。个体有了力量与环境这些弹性因素,在面临不利情境时,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心理能量去应对,使心理弹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研究表明,对弹性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保护性因素的形成。保护性因素是能减少不利情境对个体消极影响的因素,与危险因素相对应。它包含内部保护性因素和外部保护性因素。内部保护性因素包括天生特质、能力、技能以及自我观念等。外部保护性因素主要指家庭保护性因素和社会保护性因素。曾守锤、李其维综合各类研究将儿童的弹性变量分为三部分:(1)平均的智力水平、婴儿期气质良好、社会技能高、年龄(小)、性别(青少年期前为女,青少年期为男)、移情(fellingsofemathy)、内控制点、有吸引力、计划能力、对弹性的自我界定、对经历的认知情感加工。(2)家庭因素:和谐的父母关系,良好的经济状况,热心、支持的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3)家庭以外的因素:社会支持系统(亲戚、社会团体、国家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代为照顾儿童的人数),成功的学校经验。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心理弹性,培养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提高心理弹性、增强社会适应性;同时,以积极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促进个体成长。

  

  3总结与展望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弹性使人们认识到人性积极的方面,重视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乐观的态度与面对挫折时的弹性应该是个体保持健康、平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一,发现个体的积极性。积极情绪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人积极乐观的方面,那么在生活学习中,家庭与社会就应该发现个体积极乐观的品质,认识到个体积极向上的一面。发现个体积极乐观的天性,是发展个体心理弹性的第一步。第二,培养个体的积极性。借助个体表现优秀的方面,积极引导,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借助其优点与兴趣,鼓励其战胜困难。“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个体的积极性,形成心理弹性,要从小事开始。让个体养成勇敢面对困难,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独立解决问题。第三,正确认识个体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每一个体都有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但要客观认识与引导个体的主动性。在面对挫折或困境时,个体不仅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同样需要外界的鼓励与帮助。个体需要从逆境与挫折中看到希望,从容坦然地应对。

  

  积极心理学和心理弹性提醒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以辩证的观点去思考、从点点滴滴解决问题、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一观点不但要求帮助那些处于不利情境条件下的人们懂得怎样求得生存并获得良好发展,而且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人学会如何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与个人生活。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心理弹性,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把握心理弹性。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人如果经常把自己想成什么样子,你就渐渐地象什么样子,最终就成为什么样子。挫折和逆境贯穿于个体的生命历程,生活不断变化的过程要求心理弹性不断提高。正如Sternberg所说,心理弹性包含着需要人们在童年期和成人期都要不断学习的一系列关键技能。心理弹性的提高意味着成长、健康和幸福。从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个体的资源取向,增强个体心理弹性,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心理弹性有着现实意义,虽然心理弹性还是一个界定不严格的、理论框架不完善的研究领域,但它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促使人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


上一篇: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吗

下一篇:经济学发展新方向:心理学发现对经济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