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

发布时间:2016-03-11 11:55

  作为20世纪两大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重要方法论已经得到心理学界的公认。然而’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现象学却很难落实到研究的具体层面。我们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斯顿夫和符茨堡学派的实验现象学方法,但其研究方法在心理学史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阐发。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二手意义上接受现象学的,它并没有发展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受到现象学的较大影响,但在具体研究中,却采取了折衷立场,运用Q技术研究来访者的人格。

  

  与此相比,在美国,却有另外一批心理学力量,致力于将现象学落实到具体的心理学研究中。他们将现象学“落到实处”,或者借用胡塞尔的话说,将“大钞票”兑换成“小零钱”。他们以杜奎森大学为中心,形成了现象学心理学,并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吉奥吉(Gi0rgi,A)获得美国心理学会人本主义心理学分会颁发的1996年的夏洛特•彪勒奖。近年来,现象学心理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正如安德森(Anderson,R)所指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更适宜、更鼓舞人心的学术氛围中,现象学方法已经走到研究方法的话语前沿,并倡导一种拓展了的科学观。”

  

  一、现象学方法、生活世界与心理学

  

  “现象学”这一概念具有多种指称。但究其核心,大多数研究者同意在于它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史家米西亚克(Misaiak,H)和塞克斯顿(SexUm,V.S)指出,现象学的“这个共同的核心,或者说是它共同的特性,就是各部分的共同点——现象学方法,将不同的体系整合起来,并揭示了现象学所指明的东西”^P_3)。斯皮格伯格在考察了现象学运动之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13hp^。因此,将现象学应用到心理学中,重要的是将其方法“落到实处”。

  

  关于现象学的方法,我国学者张祥龙曾指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人的直接体验(直观、想象、语言行为、生存领会)为一切知识的源头,只以这种体验构成者、所牵涉者为真实。”因此,现象学方法揭示了现象学一个根本的思想,那就是,它指出了人根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原始性、根本性,所有其他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胡塞尔用“生活世界”概念来表达这个思想。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家接受了这一观点。吉林大学青年学者伍麟博士指出:“现象学心理学极其重视把心理学研究定位在‘生活世界’之中,主张在生活情境或者‘还原’为生活情境中研究人的心理经验,人真实经验到的现实生活是心理学研究的可靠起点。

  

  现象学心理学与受实证主义影响的科学心理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实证主义坚持所研究的必须是直接或者通过逻辑间接观察到的事实,受其影响的科学心理学关注人的客观、外在的方面,如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驱力等。但这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经验的丰富性与原始性。而且,这种研究将经验客观化,很容易使心理现象失去本来面目。而现象学恰恰重视经验的原本面目,经验的丰富性与意义。吉奥吉认为生活世界对心理学取向的意义来说是,心理学必须按照心理现象如何显现、如何被经验到,而不是按照它们应该如何的观念来说明它们。另外,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将客观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可操作的变量,并假定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的任务于是转化为确证或否定先在的因果假设。但在现象学心理学研究中,却不承认任何先在的因果假设,研究者致力于发现现象本质的结构或现象对于研究者所蕴涵的意义。

  

  迄今为止,现象学心理学已形成了两种研究取向: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和解释的现象学心理学。经验的研究取向致力于发现现象本质的结构,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则致力于发掘现象对于研究者而言所蕴涵的意义。在现象学心理学中,经验的研究取向处于主流地位,但解释的研究取向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下文试从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出发,就其对现象学的“落到实处”进行具体的探讨。

  

  二、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家们坚持将现象学方法“落到实处”,应用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中。他们尤其借鉴现象学开山宗师胡塞尔的思想,发展出独特的研究程序,形成现象学心理学的主流,被称作经验的现象学研究取向。

  

  胡塞尔孜孜以求的,是试图通过现象学独特的方法,达到对事物本质(胡塞尔反对现象后面存在本质,他认为本质就在现象之中)的揭示、洞察。这种现象学方法,正如张祥龙所指出的,是通过对经验的各种分析、还原达到的。斯皮格伯格对现象学方法进行归纳,得出了广为人知的七个步骤:理解特殊现象;理解一般本质;理解诸本质之间的关系;观察显现的方式;观察现象在意识中的构成;将对于现象存在的信念悬搁起来;解释现象的意义[5KpMU。我们下面就来具体考察经验的研究取向对现象学方法的“落实”。需要指出的是,最后一步已经跨人我们将要论及的解释的研究取向的研究领域。

  

  在胡塞尔的启示下,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家们秉承“面向实事本身”这一原则,试图通过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发现经验的本质结构。埃卡茨伯格(Ech-artsberg.R.V)指出,这种“心理学研究有一种结构取向,它的目的是揭示所给予现象的本质的普遍意义结构,以回答引导研究的潜在问题,即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

  

  在胡塞尔那里,对意识的考察主要通过个人的直观、还原等活动进行,而现象学心理学家则将考察转到对合作者(co-researcher)的经验描述上。合作者这个称呼意味着,研究是由研究者的反思和合作者的经验描述共同构成的。这与受实证主义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通常由研究者操纵进行,研究对象屈从于研究者’因此容易失去本来面目,而现象学的研究恰恰让研究的对象自行呈现,以忠于现象本身。

  

  具体研究中,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大致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的:研究者首先从合作者那里得到原始记录(protocol),即合作者以文字将经验描述出来,从而得到研究材料;研究者在充分悬置自己的先在观念后’分析研究材料,发现其中的意义单元,将意义单元组合成为经验的结构;最后形成文本,进行交流。在考察研究材料时,胡塞尔通常使用的意义变更(meaningvariation),在心理学研究中变成了对经验的各种形式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多个研究者完成。心理学研究中力求穷尽经验的各种形式,而无须满足科学心理学的统计原则。胡塞尔对意识的直观,则在心理学研究中转换为对描述意识的语言材料的直观。另外,研究者还要进行语言的转换,以便于交流。

  

  具体而言,我们将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的步骤划分如下:

  

  1.问题的形成与材料的收集。研究者首先澄清自己所要研究的现象,形成问题。经验的研究取向的代表吉奥吉在1975年关于学习经验的研究中,提出如下的问题最根本的想法是,力图发现日常活动中普通人身上的学习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学习是怎样完成的。在此基础上,研究给现象赋予名称。这种赋名是通过日常语言进行的,以便同他人交流。研究者通过这一步骤得出胡塞尔所谓的本质寓于其中的“现象”。

  

  研究者在收集材料时,将所研究的现象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吉奥吉在澄清现象后,提出:“获得经验材料的引导问题是,请你尽可能详尽地描述某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习在你身上发生

  

  研究者通常通过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得到原始记录,也有研究者结合使用这两种形式。总之,研究者要尽可能详尽、完整地获得对各种形式的经验的描述,以保持现象的完整性。

  

  2. 将材料分成意义单元。获得研究材料后,研究者要澄清并悬置自己先在的假设,确保经验的原始性与完整性。接下来,研究者不断地阅读研究材料,直到发现一个个不同的情境(scenes)。这些情境自行出现,并不是研究者按照既定框架规划出来的,也即是说,现象学的研究要求由材料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而不同于受实证主义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由既定框架出发,自上而下地进行。研究者抽取出情境的基本主题,从而获得意义单元。这是一个研究者经过信念的悬置后,对材料进行直观的过程。

  

  3. 从情境结构到普遍结构。研究者将合作者的意义单元进行加工,就得到情境结构(situatedstructure)0这是在特定情境下得出的结构,研究者需要结合其他合作者的材料进行考察,并在不断地对原材料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得到普遍结构(generalstructure)0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将日常语言转换为心理学语言。有的研究者是在得出情境结构的过程中完成的,有的研究者则是在得出普遍结构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种转换中,研究者还要悬置已有的观念,以防止意义的流失或变更。

  

  4. 结果的形成与交流。研究者将普遍结构描述出来,并进行交流。研究者首先要同合作者交流,进行反馈,并根据合作者的意见进行适当的修正。最后形成文本,同其他专家进行交流。

  

  应该说,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步骤,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还存在着差异,而且对于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也存在争议。例如,研究者真的能够完全悬置—88—自己的观念吗?这一根本的问题,在解释的研究取向那里得到了更有力的解答:

  

  三、解释的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现象学自胡塞尔起,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其中一条路线就是从胡塞尔经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发展出解释学哲学。我们可以通过三部著作勾勒出这条路线的发展。胡塞尔在《逻辑研究》(1900—1901)中,提出通过对意识的直观、描述以达到对本质的洞察。海德格尔则在《存在与时间》(1927)中,提出本质是某种区域性的视域,是存在本身,是先行于认识的。哲学要关注区域内的现象,即人独特的存在。作为存在着的人,是意义的赋予者,是自我解释的存在。这样,人的根本活动便不再是对象性的认识活动,而是解释性的理解活动。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I960)中,则将理解的对象扩展到与人有关的一切现象,理解是最根本的人类活动,而利科从方法论上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对解释学加以ytsp=to

  

  这样,研究便不再是对现象的本质的描述,而是对一切与人有关的现象的理解、解释。在解释的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卡茨伯格看来,这种研究“强调理解,或者是这样一种模式或范型,它坚持人类的所有活动和交往都可以被设想为有待解释的文本”_文本是解释的研究的一个-要概念,用来指代解释的研究对象。人类所有的活动及活动的产物,如经验过程、文学作品、艺术品、仪式、制度、神话等都可以看作文本。这样,解释的研究取向在研究材料上的范围要远远超过经验研究取向。我们在下文中会看到,它在研究思路h也与经验的研究取向大相径庭。

  

  根据文本的范围,埃卡茨伯格区分出r两种解释的研究取向的心理学研究。-种是对具体生活文本的分析,包括对经验的及时报告的分析、治疗过程的分析等。它着重研究通过录音得到的原始经验过程的材料。另一类则是对回忆内容以及文学作品等的文本分析,包括对文学作品中某个主题的分析、历史情境中某个主题的分析等。

  

  美国的现象学心理学家至少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解释的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在1979年出版的杜奎森大学的《杜奎森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第m卷)中,就有对解释学在心理学中的具体应用的专题探讨。正是在这本书中,蒂特尔曼(Titelman,P.)通过探讨利科的解释学在现象学中的应用,指出解释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四个特点[6]。他认为,首先,研究中要存在着独立的文本,不管它来自文学作品,还是个人的经验的记录。其次,文本一旦形成,就独立于作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新的意义。再次,在对文本的理解中,文本展现的是其内在的有关联的意义,它透射出一个新的世界,而不是无关联的句子的意义。最后,文本是开放的,对文本的理解、与文本的对话是无穷尽的。我们看到,解释的研究取向承认人的先在的观念,并将其作为研究必要的开端。它所致力的,是研究者在理解现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出现新的意义世界。而经验的研究取向却力图悬置人的先在的观念,致力于发现寓于现象中的本质结构。

  blob.png

  应该说,与经验的研究相比,解释的心理学研究还未形成它较固定的研究程序。我们以埃卡茨伯格的一个研究为例,来具体说明解释的研究取向是怎样进行心理学研究的。

  

  埃卡茨伯格在《杜奎森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第IV卷)中,认为解释的研究是一个多水平、牵涉到对话与反思等活动的复杂的研究过程。他提出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分析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者要不断地阅读,将自己融入作品之中。在不断的阅读中,研究者肯定会接触到作者本人对作品的构造、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者会接受作者的构思,发现作者构思的不同主题,并按此进行主题的抽取。当然,研究者肯定也有自己的观点。

  

  第二阶段,研究者尽量突破作者的构造,创造性地阅读。研究者以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中的小事件进行命名,并赋予自己的意义。原作者有其自己的构思,而研究者在阅读中并不以其为中心,而是通过不断地阅读(与文本的对话)得出新的理解。

  

  第三阶段,研究者要对自己的理解做出新的发展。研究者可以应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如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罗杰斯、马斯洛、罗洛•梅等人的理论进行解读。在不同的理论差异间会达到对文本更深的理解。

  

  第四阶段,研究者接下来需要研究别人对作品进行的评论。一部小说,有很多不同领域做过评论。研究者仔细阅读这些评论,就会发现,不同的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解读,如作品的语言、叙事、核心主题等。这样,在研究者面前就会出现新的世界,从而出现更多对话的可能性。

  

  解释的研究取向,可以针对同一材料进行,从不同的理解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而受实证主义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却是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的,并竭力寻求最终的客观答案。解释的研究取向的研究目的在于从研究者的研究中,发现新的意义世界,而受实证主义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则试图从研究中抽取已经存在的客观知识。因此,从解释的研究取向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能够深刻地理解日常生活的蕴含。换句话说,解释的心理学研究会给我们以新的视角,从而为我们打开新的意义世界。

  

  四、结语

  

  经验的和解释的两种现象学心理学研究取向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思路去关注生活世界。一种侧重描述,试图发现经验的本质;另一种试图通过理解,探求研究者在理解文本中产生的新的意义。两种取向是朝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研究的,即在个别-普遍维度上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埃卡茨伯格认为,解释的取向关注个别,而经验的取向关注普遍。他用一个阴阳图表示其间的具体关联,二者处于永远的相互转换中。他还指出,两种取向研究的载体——语言具有两种不同的特性。⑴(pp|5_16>语言可以抽象也可以隐喻地表达,从而与经验的和解释的研究取向相对应。

  

  从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到解释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研究本身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经验的研究中,研究者要尽;力悬置自己的一切观念;在解释的研究中,却承认®?究者先在观念的存在,而且正是这种前理解使得研究(对话丨理解)永久地、时时更新地延续下去。研究本身并不存在确定的逢论。

  

  因此,从经验的到解释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隐含着知识观的变化。海德格尔曾区分出两种知识,一种是在手的知识,另一种是上手的知识。前者是已定的,而后者则是在个体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力图得到意识的本质结构,这就意味着,关于意识结构的知识是已定的;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得到的知识却是研究者自身在研究中的具体实践过程。更进一步说,这种知识观的变化隐含着研究向实践发展的趋势。研究本身就是研究者的生活实践的一部分,而不是远离我们的生活实践。解释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取向在这方面强调研究本身的生活实践性质,力图将研究融人到生活实践中,对于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看,现象学心理学发展出的两种研究取向,使得心理学在“落实”现象学方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中,受实证主义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由于致力于探讨操作化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容易忽略经验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因而招致批评。但心理学家在指责这种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时,却常因没有可行的研究方法而无法落实自己的理念。例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秉承了现象学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无法将其转化为可行的研究方法而陷人困境。与此相比,现象学心理学却能够较好地将现象学方法转化到心理学研究中,并形成了较为稳健的两种取向。这表明,在心理学中,除了受实证哲学影响的科学心理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其他的途径探讨心理。因此,现象学心理学给了我们新的、可行的研允途径。

  

  在心理学中沿循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途径,必然要关注生活世界,关注我们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在受实证哲学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预先操作性地界定变量,然后寻求变量间的因果性关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生活经验的原本面目,忽略了生活经验的原本意义。这种科学心理学是远离日常生活实践的。在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取向中,经验的研究取向力图发现经验的原本本质,解释的研究取向力图产生新的意义世界。而且,在解释的研究取向中,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因此,与受实证哲学影响的科学心理学相比,现象学心理学能够在更原本的意义上研究生活,并力图将研究融入到生活之中。我们看到,现象学心理学我们考察生活展现了新的视角。生活不仅仅是受研究者操纵的变量的集合,它对于我们还具有更丰富的蕴涵。在对生活的考察中,我们不仅仅发现因果性的事实,而且能够产生新的意义世界。因此,心理学研究怎样揭示并融入到生活的丰富性中,是现象学心理学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更进一步,怎样推动一种真正面向生活的心理学,则是我们每一位心理学研究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源起、流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