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看中国美术史的传统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

发布时间:2015-07-23 11:13

摘 要:工笔花鸟画是以自然美为基础,重视花鸟自然形态深入细致观察亲身体验,由表及里去把握花鸟的形态结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这种精于体物的工笔花鸟画,所追求的和所要达到的是借物抒情。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发展;审美价值

 
一、历史发展中的花鸟画
  中国工笔花鸟画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综观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的说:它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殷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转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的工艺品上经常出现的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纹样。这些都是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艺术。但这还不能称之为花鸟画,因为它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品。当绘画艺术经过与实用的分离,并逐渐发展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以禽鸟和山水、花园、蔬果为题材的作品,此时的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专门的一种画科。这时花鸟画已经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之势。到唐代中晚期花鸟画已经逐步成熟,根据历史上记载薛稷、边鸾、刁光胤等画家高手辈出,到黄筌父子手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作风艳丽丰富,被世人称之为“黄家富贵”。南唐的画坛,则以徐熙为代表,意境清淡,被世人称为“徐熙野逸”。
     西蜀与南唐战争事较少,北方的一批贵族,士大夫纷纷来到江南和西蜀,又由于两地郡主喜爱绘画,从而创办了“翰林图画院”。
     五代时期虽不长,但却对宋代的院体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太祖扫荡唐末五代之乱统一全国后,偃武修文革新图治,文艺也有新的复兴。相继扩建规模庞大的“翰林图画院”对绘画艺术在当时的繁荣是有推动作用的。至宋徽宗时画院盛至顶峰。
     黄氏父子其画风技法,大体而言先用细淡的墨勾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根据对象的不同质感在相应的轮廓内渲染色彩所达到高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北宋初年,由于二黄垄断了宫廷画院的权利,“黄家富贵”的画体遂得以成为画院中评定优劣去取的标准。因此约一百年的时间,宫廷内外的不少画家都以黄体为格,以求得画院中的一席立足之地。甚至连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放弃家传的落墨法。另创不用墨笔直以色彩图之的没骨法。
     随着审美观念的发展,花鸟画逐渐转变画风。从北宋中期开始一股水墨写意而以枯木,竹石,梅兰为题材的文人画涌起,后又加菊花合称“四君子”用笔劲健,俊雅文秀,以属文人画笔墨淡墨一路。开后世墨兰法门,注重书法结合。工笔花鸟画各种流派无论意境、构图、勾染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空前繁荣,使工笔花鸟画技不但成熟,而且又创造出勾填法、勾勒法、没骨法和白描墨染法等多种风格流派。同时花鸟画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奠定了花鸟画家尊重生活,长期深入研究生活的优秀传统。强调花鸟的物理、物情、物态,把花鸟人格化,物我两化,借物抒情。两宋时期花鸟画的空前繁荣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偏爱与重视,得益于皇家“翰林图画院”的建立。
     元代的“隐逸”则是一种社会性的退避,而与他们的“隐逸”生活直接相关的花鸟画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也有深浅区别。乡村而城市的一种情感回忆和追求,正是为何花鸟画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由。
     进入明代以后,宫廷院体花鸟一度复兴,由工笔粗笔转化。双勾填色,嫌刻板艳俗。
     明清后,国画进入一个新的高峰。种风格的画法同时并存。具风貌的画家如赵之谦、任伯年等使这个高峰辉煌灿烂。
     “五四”以后新观念、新思潮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绘画的变革。文革后,花鸟画家们在艺术思考表现方面有着很的变化与发展,超越了传统,走向了现代。花鸟的精神内涵、审美取向、技法特点正起着巨大变化。艺术在不断展,中国绘画艺术将向更高的艺术舞台。
二、花鸟画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支奇葩,在世界花坛上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花鸟画的表现题材非常广泛,它是以大自然的花和鸟为主要题材。花草、鸟兽、鱼虫、蔬果等以及与之生长环境相关的一切自然环境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不论在画面内容与绘画形式上都有自己鲜明特色,即造型严禁,重视对象的自然生长规律。
  表现技法上首先骨法用笔,白描勾线时要求所画对象准确,符合物理,物性。张彦远说:“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对同一条线的感觉,再这以前和以后就大不相同,就如懂得了书法在来画或在来欣赏国画一样,就是书画同源。可见用笔是花鸟画最重要的了。第二色彩讲究,染色时注重花鸟自身的固有色。制作工整细腻等。南齐时期一位伟大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至今还是公认的评论中国画的标准,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摹写。当然我国历代花鸟画家也创造出许多杰出的花鸟画作品和多样的表现手法。“折枝”花鸟画就是古代艺术家创造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把大自然中那最美丽,最诱人,最要长久观赏的一枝,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抽离出来,给予特殊的审美关照,充份的精神投射,聚焦式的描绘,这种艺术样式具有简洁之美,空灵之美,典型之美。
  工笔花鸟画的审美标准和原则应遵循自然美(天)——心灵美(人)——艺术美(合)达到人天和一。一幅好的工笔花鸟作品应该是感悟和技法结合得比较完美,使欣赏者赏心悦目,回味无穷。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花鸟从物理感观到情感体验,从赏心悦目到哲理思辩,在花鸟画的的成熟过程中也不断赋予哲学内涵,上升为花鸟的绘画之“道”,花鸟画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独具东方特色的大道,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成果浩如烟海,可谓中华一绝。
三、我的感想
  花的美丽,花的安静,鸟的活泼,鸟的生动,反映着自然生命力与人类心灵深层的一种对应。可以说爱花既爱人,写花鸟也是写人。在花鸟画中牡丹花的风情雨露,可用下面一首口诀简述:“风花瓣舞叶如惊,晴花迎日叶劲挺。雨花下斜叶如浴,露花合抿叶羞情”。以喻人的手法讲述了花在自然界引响下的状态。可见人类对花鸟画深入的观察与研究是分不开的。
  艺术的发展总是在系统地研究前人的基础上传承和进行的。体会前人的精神,继承已有的技法,结合当代的实验,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当下的观念,继承与创新并重,保守与开放共存,像所有生命一样周而复发的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着。中国花鸟画就是这样经过千年积淀,显示着,发扬着生命的灿烂。
 

上一篇:试论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异同

下一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