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29 09:48

 数字、网络及通讯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下,媒介更加多元,不仅表现为媒介数量的激增,还表现为媒介类型的不断增多。
  当前,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都处于改革转型期,报纸越来越厚,广播节目越来越丰富,电视栏目和频道越来越多。互联网由于具备海量的信息存储,传递迅速及时以及交互式的双向互动传播等优势,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市场具有强劲的竞争力。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开始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信息类型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一、手机媒体的发展
  手机在出现之初,只是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用来接打电话。后来短信和彩信功能的出现,手机不但能收发语音,还能收发文字和图片信息,手机逐渐具备报纸“利用文字和图片传播信息”的相关信息传播功能。而后手机电视和手机网络的出现,进一步拉近了手机与传统媒体的距离,手机不仅能传播文字和图片,还能传递声音和图像,并且因其高普及性、传播的迅速性和多功能性,使得手机不再只是单纯的移动通讯工具,更多的社会功能开始在手机上显现。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媒体在现代传播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手机媒体也因同时具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关功能,使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方面更具优势和竞争力。手机开始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
  二、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1、手机媒体对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是由媒体工作人员负责采、写、编、评、摄等新闻生产工作,再通过自身所在媒体将信息发布出去,整个新闻生产过程需多方协作,共同完成。而在手机媒体大发展情形下,它大大简化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过程,一个人就能完成整条新闻的生产,耗时短,过程简便,而不再像传统新闻生产那样,需不同职能部门完成不同的职能分工。仅需一部手机,每个人便可充当记者,完成一条完整的新闻并将其传播出去。
  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人们在采集到新闻信息后,可利用手机短信、彩信或手机上的其它信息分享发布功能如微博,将信息迅速发布出去,传统新闻生产过程中的种种步骤环节在手机媒体时代都得以简化。手机媒体凭借其便捷、快速的优势及强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能力,使得人人都能成为集新闻采集、生产、发布能力于一身的“新闻人”。如今很多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手机拍摄的新闻现场视频,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无法及时获取的新闻内容,通过手机媒介,我们就能真实的还原新闻现场,从而使得新闻更具价值。现在很多电视台、网站都已设置了专门的栏目,专门用以播发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新闻视频等。
  2、手机媒体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第一,手机媒体带来更多的信息。传统的新闻构成,需严格遵守新闻价值观,加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及信息数量方面的弱势,新闻内容通常有限。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媒介时代,任何新鲜信息只要通过人们的手机进行传播,都可能成为新闻。海量新信息不断被手机用户创造,并持续不断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中,成为手机新闻的来源。人们通常利用手机采集传播现场信息,而这类信息的发布者往往又是事件的目击者、经历者,那么现场信息就能在第一时间经由手机用户进行传播,这类新闻在时效性、真实性及生动性方面往往更具优势,具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第二,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目前很多电视台、网站都逐渐开始设置专门的人员机构采集、拍摄和发布新闻信息,而在手机新闻传播者队伍中,却是手机个体用户占主体,他们是手机新闻发布队伍的主力军,手机新闻基本都是经由手机用户进行传播。这样一来,新闻议程的重要参与者逐渐变成大众。两类人传播的新闻信息议题各异,素材多样,新闻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3、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
  第一,信息传播向即时化、随地化趋势发展,时空因素对新闻传播的限制不断减弱。传统媒体主要通过线性方式将信息单方向传播给受众,信息传播要经历采、写、编、评等过程,需要一定制作周期,且受众必须在固定地点以固定方式接收信息,传播过程和方式受时空因素影响很大。
  手机媒体的出现,使得时空因素对新闻传播的限制作用逐渐消失。利用手机传播信息时不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制作周期,手机媒体发布信息与受众接受信息之间的时间差非常小,手机媒体是一种随身性媒体,随身携带使得受众可随时接收新闻信息,甚至能做到手机即时发布,受众即时接收同步状态。空间上,有别于传统媒体下受众需要在家里、办公室等固定地点按时接收信息,手机依托全球性覆盖的移动无线通讯网络,使得手机媒体彻底打破了空间地域因素对信息传播的限制。无论身处何地,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即时性、跨区域的无障碍交流沟通。
  第二,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传播形式,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传统媒体通常采用某种单一的形式传播信息,如:报纸以文字形式,电视以图像形式将新闻内容传播给受众,形式单一,不够生动形象。手机媒体则继承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既能传播接收文字、图片,又能传播接收音频、视频,信息传播形式生动多样,是典型的数字化多媒体终端,媒介融合特征明显,媒介融合能力强大。例如,利用一部小小的手机,用户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元素进行组合,同时以手机报、手机微博、手机电视等不同形式的组合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这类信息往往包含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类元素,是典型的多媒体化信息,生动形象,而信息又是以多种组合的形式进行传播的,这样便实现了信息本身及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媒体化。
  第三,手机间的人际传播渐成趋势。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中,大众传播居于主导地位,信息主要由少数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传受双方在信息传播方面处于不平等状态。而在手机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闻信息不再由传统媒体所独享,人人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传播信息,传受双方的地位逐渐变得平等,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变得更加普遍且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广 度和速度已经与大众传播相差无几。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利用手机进行的人际传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暴恐事件发生后几分钟,便有大量与事件相关的现场信息在社会上传播,这些信息大多都是人们通过手机上网获取再利用手机转发传播给其他人的,这种利用手机在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人际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第四,传受双方的身份界限逐渐模糊,新闻信息开始由单向被动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单向的,媒体负责传播,受众被动接收,双方互动少,缺乏直接有效的信息反馈。手机媒体集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同时又集成了互联网新媒体交流互动、及时反馈的双向信息传播方式,手机用户可以同时看新闻、评论新闻、与其他用户讨论、与信息传播者互动交流、及时反馈自己的信息。此种情形下,传播者也是接受者,接受者也成了传播者,双方身份界限变得模糊,双向互动交流更加频繁。
  集合多媒体特性的手机媒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变革和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便捷,然凡事皆有两面性,手机媒体也不例外。
  一方面,手机媒体凭借其便捷、多媒体等特性为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人们自主传播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方便的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手机媒体开始广泛参与人际传播及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而问题主要体现在手机使用者上。一些手机用户可能缺乏相关新闻专业技能及新闻职业素养,会片面的判断和认识事物,加之个人素养、受教育水平、思想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差异,手机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有可能掺杂个人情绪,使得传播出来的新闻信息带上了传播者的主观色彩烙印,如此可能激发受众的不良情绪,产生严重后果;加之零散的手机用户缺乏统一的组织方针和报道原则,对传播的内容信息缺乏统一规划,传播过程中缺乏把关人,使得新闻信息的新闻价值大大降低,无法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一些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的传播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结语
  随着手机设备的大量普及,手机功能的日趋完善,手机媒体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政策的上传下达,小到股票信息、天气预报的获取,手机媒体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对于手机新闻而言,手机媒体需要承载和传播的新闻内容则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信息传播方面,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和新的传播载体,手机媒体既不是手机报纸的翻版,也不是手机电视的复制,它需要承载新的内容才能获得成功。另外,我们还应当重视手机媒体的相关行为规范,规范手机媒介市场和手机新闻传播行为,加强对手机不良传播行为的监管,不断完善手机媒体传播机制,让手机在新闻传播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吴茜茜,《手机媒体研究综述》[J].《魅力中国》,2011(3)
  ②范芸芸,《墨守或创新:全媒体时代手机报的生存之道》[J].《今传媒》,2011(4)
  ③黄利群,《从手机报看手机新媒体的现在与未来》[J].《传媒》,2012(12)
  ④陈德年,《手机媒介与新闻传播》[J].《中国记者》,2008(10)
  ⑤赵锐,《电视领域中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解析》[J].《才智》,2012(4)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情感类广播节目微信互动方式的创新

下一篇:网络专题报道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冲击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