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论《唐顿庄园》中希柏尔小姐的叛逆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6

摘 要:《唐顿庄园》展现了一战前后英国贵族及其仆人阶层的人生百态,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细致全面的诠释。本文以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希柏尔自身性格的前后对比以及与其他人物性格的对比,分析了她的叛逆。本文赞美希柏尔小姐的独立自我精神以及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勇气。
  关键词:《唐顿庄园》 后现代女性主义 叛逆
  英剧一向以制作精良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近年大热的《唐顿庄园》便是其中的优秀典型,该剧讲述的是英国一战前后格兰森(Grantham)伯爵一家的经历,它精致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庄园图画,同时完整地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1]
  剧中格兰森家族的三姐妹性格迵异,各有所长,是剧中的核心人物。虽然对三小姐希柏尔(Lady Sybil)着墨不多,但她独立勇敢,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却让人深深震撼。她是家族女性主义的代表,其叛逆精神实质是对女性自由的追求。剧中用了大量对比的手法突显希柏尔的叛逆精神,其一是希柏尔本身性格中的对比,其二是家庭中三位小姐之间的人物对比。
  作为贵族小姐,希柏尔生来恬静乖巧,善良纯真。她在第一季的前几集中给观众以沉静的豪门乖乖女印象。随着剧情发展,希柏尔的形象有了180度的大反转。最初显现出叛逆之心是她帮助家中女仆在外面寻找工作。在一战前那个男权社会里,男性强加给女性一种价值和角色,[2]即待在家中做贤妻良母,一个女仆想要达成这样的梦想将面临各种挑战。但是希柏尔不仅鼓励女仆坚持,还亲自为她出力,这里已经隐现出三小姐对女性经济独立的支持与肯定。此后,她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先在家里首先穿上裤子,引导时尚潮流。继而瞒着父亲,参与政治集会,倡导给予女性投票权等女权政治运动。希柏尔打破以男性目光为衡量标准的社会准则。
  另外,希柏尔小姐的反叛在与两位姐姐的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大小姐玛丽虽然姿态高傲,但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并没有显示出自己一贯的强势。她看似敢爱敢恨,但实际上捍卫的还是旧时代的制度和文化,第三季中当家族遭遇财务危机,面临失去唐顿庄园危险时,玛丽坚持要马修出手相救,还是幻想当庄园女主人。但其实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的边缘,旧时代的庄园制贵族生活方式已开始慢慢瓦解,但玛丽并未看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依旧选择沉浸在传统的贵族美梦中不愿醒来。[3]而二小姐伊迪丝(Lady Edith)生来平庸,乏善可陈,眼看姐妹都有幸福的婚姻,而自己还是个独身的大姑娘。伊迪丝的性格更多是懦弱,习惯逃避,因为她有强烈的自卑感。当自己的爱情遭遇阻力,伊迪丝选择的是向父权和社会规则投降,她本身的性格使得她不敢向权威发起挑战,而只能默默接受悲剧。[4]相比起两位姐姐相对保守的作为,三小姐希柏尔显然“叛逆”太多。她是一位贵族小姐,却爱上自家的仆人司机,并从未觉得羞耻。在面对阶级差异和社会舆论时,希柏尔并没有等待男性的解救。她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试图冲破对女性的禁锢——逃离家庭,与家人到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开始普通人的生活。希柏尔作为一名上层人士,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视自己为普通人的一员,愿意出去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赚取收入来成为一名独立女性,她追求的并不只是男女平等,而是更高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她身上折射出社会最纯洁的理想,希柏尔算得上是时代先驱。
  《唐顿庄园》不仅讲述楼上(upstairs)贵族的生活,也描绘住在楼下(downstairs)的仆人社会,可以说,它同时铺展了两个平行世界,并且人物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既然在上层的贵族世界中有希柏尔这样的反叛者,那么在下层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与之相似的角色。笔者认为,只要略想,就会发现这个对应人物应是女仆安娜(Anna)。安娜可算得上是楼下世界的女中豪杰,她敢于挑战外界舆论和社会偏见。安娜与贝茨先生(Mr. Bates)的爱情曲折坎坷,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她的独立、坚韧和勇敢,可以算得上是楼下的希柏尔小姐。这两位女士一正一副,相互呼应,展现了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新形象。
  但令人嗟叹的是,希柏尔在第三季中意外地在生产后去世,让观众觉得非常突然,难以接受。对于这样的结局安排,笔者认为,其中一种可能是,希柏尔在婚后似乎已退化为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她听从丈夫的决定,跟随他的脚步,并愿意为他承担危险。当汤姆在纵火案事故中把她抛在后面,一个人先逃往唐顿庄园,希柏尔也全盘接受,甚至为他辩护。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失去了当日的耀眼光芒,变得依附男性,与千千万万普通的家庭妇女无异。她在剧中担任反叛角色的任务已经结束,再继续下去可能只会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平庸,掩盖她昔日的光环。然而对于希柏尔的结局安排,也可以有另一种理解。虽然剧中有许多勇敢独立的女性都为自身的命运奋斗,但这其中要数希柏尔的举动最壮烈,它集结了创作者最美好的期待,而这种理想化的期待由于比当时的社会先行一步,必然不被现世所容,或许美好在与残酷的现实碰撞时,注定会如飞蛾扑火般失败,最终只能化作灰烬。编剧将一个至纯至善的灵魂归入死亡,可能是想要保住她原有的那份纯粹之美。
  《唐顿庄园》中希柏尔与安娜经历各种波折,但她们始终忠于爱情,坚持自我,以过人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与现实作斗争。虽然最后希柏尔黯然辞世,安娜的结局也晦暗不明,但她们与世俗斗争所体现的可贵品质证明她是精神的强者。她们自尊自爱、独立反叛的形象会一直鼓舞人们为实现男女平等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张云.20世纪初的英国风情画——英剧《唐顿庄园》时代主题之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
  [2] 露丝·伊利格瑞.话语的权力与女性的从属[A]//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233.
  [3] 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就业地位边缘化的成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
  [4] 申琳.于流行中寻觅经典——论《唐顿庄园》和《傲慢与偏见》的相似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4).

上一篇:试论根敦群培在藏族学术史上的重要价值体现

下一篇:《逃离》的修辞叙事的方式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