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5-07-23 11:20

  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 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其前后期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
  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她在作品中真实而大胆地倾吐和表露了自己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丈夫的浓浓相思。李清照于崇宁年间,因受党争诛连,被迫归宁后,与丈夫分隔两地,因思念丈夫赵明诚而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寄寓着她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红藕香残玉簟秋”便道出时间是一个冷落萧条的清秋。丈夫远在他乡,免不了触景生情,牵挂思念自己的丈夫,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独上兰舟”,想借泛舟以消除自己的愁绪。然而那原本无形无状的愁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具体的生命力,刚刚才跳下作者的眉头,却又马不停蹄地直奔作者的心头。整首词用含蓄委婉的手法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受那细腻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二)后期的苦寂悲愁
  李清照后期的词写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夫死以及颠沛流离的苦痛,她这时期的作品主要写国破家亡凄凉而孤寂的心境,生活沦落的痛苦以及对丈夫的深切悼念。同时,融入了极深的爱国之情,词风忧愤深沉,凄婉悲怆。
  1、感伤怀国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是词人避难金华期间所作,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面对种种不幸,主人公无助无望,抒发了思夫、念乡、忧国等多种愁绪,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叹,在风格上呈现出凄丽沉郁的特色,词的一开头,词人就生动描绘了暮春景色:狂风吹花,落英缤纷,一片凄清,成功的渲染了忧伤的气氛,引起了伤春之情。接着是在景物的渲染中,巧妙的构思渗透出来,虚拟了一个想去泛舟的愿望,无奈“舟小愁多”。词人把无形的愁和有形的小舟联系起来一个物化的“愁”字,赋予它重量,仿佛千斤重舟载不动,这愁也就具有了可感性,使人感觉更强烈。这个“愁”不是个人之愁,而是千千万万人之愁,是国家之愁和时代之愁。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反映了国家的沦亡,家庭的毁灭给词人带来的痛苦。写出了整个社会的灾难和社会的悲剧。
  2、自嗟身世词
  晚年寡居的李清照极沉郁凄苦,孤寂悲楚,在述说流落飘零之愁和兵荒马乱之苦的时候,念念不忘北方的故乡热土,时时追忆往昔的欢快生活,常常嗟伤哀叹羁旅生涯的漂泊无依,体现出良多沉郁和感伤。《声声慢》就是她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篇选用了七对叠字,一字一调,缠绵哀怨,制造出了浓浓的凄切哀愁气氛,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将词人凄惨空旷寂寞的心境表现得极为真切。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接着又用铺叙的手法,转入对残败秋景的叙写,选取了一连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秋风萧瑟,北雁南飞,黄花憔悴,桐叶飘零,细雨淅沥,构成一幅阴沉、凄惨、昏暗的画面,使主人公的感情和客观景物的描绘达到了和谐一致、水乳交融的程度,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过意向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从而极力渲染出愁之悲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在伤感无奈和自我解嘲中作结,实际上将愁苦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诉不尽的愁苦”之感。
  三、结语
  纵观李清照的身世经历,以及对其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比较,不难看出,李清照词作的 风格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南渡前,李清照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前期的词主要是在抒写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表达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感,感情委婉而细腻,词作的色调明朗而鲜艳。在靖康之难以后,但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变迁,后期的词主要以凄怆深沉、苍凉悲楚的格调写离愁别绪、追忆往昔、思乡之情等。从前期清新明快到后期的哀婉凄苦,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造就了李清照前后期词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从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中, 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后期李清照的寂寞人生形成的悲剧性,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环境影响其词作风格大变,使其词作具有哀怨深沉、悲怆动人特有的情感魅力。李清照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分水气,几分温馨,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词人。
  参考文献:
  [1]袁行霭:《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陈丽杏.李清照前后词风差异及成因 [期刊论文]-研究者.2012(7)
  [4]杨海燕,郭大章.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研究[期刊论文]-鸡西大学学报.2011.
  [5]方菠,唐碧珍.从”闺思闲愁”到”苦寂悲秋”—李清照前后词风变化之研究[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2009(6).

上一篇: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发展特色

下一篇:关于川端康成的文学美在《雪国》中的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