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大学美学教育与艺术人生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12-12 11:58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开始自觉地独立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证自己的独特个性,树立自己的理想,开始自己一生的奋斗,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体制下,学科类别界限分明,细致繁杂,似乎更适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对于“培养人”这一大学的终极目的却有所背离。现在人类知识浩如烟海,时刻不断增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仅能掌握知识,求得生存已属不易,又如何才能顾及其他?如果仅仅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忽略精神,会蔽于物而不知人,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精神的源泉。特别是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当代社会,大学生更易被外物所左右,更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淹没在滚滚的商品潮流之中,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创造的本性。因为精神的特性,人类的美能够得以升华,乃至神圣永恒。而美学则在研究精神、思想的同时,更注重把學生引向现实世界,引向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向自己最切实最个性化的内心体验。


  美学这门学科诞生之初的原意即是“感性学”,美学之父、德国的鲍姆嘉通之所以提出美学这门学科,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人类的知识、伦理领域都已经有了相应的学科进行研究,如哲学、伦理学等,而人的感性经验的领域却还没有专门的学问,所以他出版了《美学》著作,提出一门新的学科,着重研究人在现实世界的感受。审美即是世间万事万物在心灵上引起反应,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同时又在思想上有所收获。所以在大学阶段实施美学教育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能帮助学生永葆精神的光芒,塑造自我新形象,拥有艺术的人生。


  二、大学美学教育重要意义

  (一)在审美中发现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有这么一句铭言:“认识你自己”,提出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这个重要问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有一幅名画,标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其实质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一重要课题。美学是最好的“认识你自己”的学问。美学是讲人的精神,讲包括人的身心的整体形象,更讲“认识你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的问题。学习美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最切实最具体的问题,关系到个人知识文化,关系到性格气质,也关系到日常生活,内心世界,即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最真实的自我。因为审美是最自由的,是身心的完全投入和最大限度最充分的舒展与生发。正是在这种状态中,人才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最大的愉悦,才感觉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也是对于真正自我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同时也是一个真正提高的过程。我们常说在审美的感动中,常常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常常忘了我自己,又欣然有所得,常常“欲辨已忘言”,又真正知道了“此中有真意”,而且已“默然识之”,已“物我交融”,拥有一个新的世界。认识自我是反观自身的结果,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因为反观自身意味着审视自己,意味着思考自己,探讨生存的意义。对于人来说,这是最可贵的,也是最艰难的。


  (二)在审美中观照人生、理解人性,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还可以欣赏丑、恶、痛苦、残疾、衰朽、死亡等。许多艺术家都在向我们展示这些现象。古希腊的悲剧早就在探讨失败和死亡,悲剧一直是欧洲戏剧的最重要部分,后来又有古罗马悲剧、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古典主义悲剧等,让人们通过悲剧来直面痛苦和死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事物在艺术欣赏的领域都可以成为美,给人以愉悦和兴奋,更给人以精神力量,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让人直面生命的全部,特别是直面痛苦、死亡,洞悉生命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l生的动物”,人应该观照生命的全部,全面地认识世界,观照人生、理解人性,才能懂得生存的意义,才能热爱生命,勇敢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快乐也好,悲苦也好,都将是多样的色彩、声音,成就美丽的图画、迷人的乐曲。


  (三)在审美中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成就艺术人生

  美学涵养精神,指导人生方向,美学更让人关注自己的切身感受,关注人生存的物质世界,与世界相接触,真实地体验人生,从而脚踏实地又志向高远。真实地把握世界,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好像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获取知识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教室、图书馆。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整天足不出户,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是浅,而且都好像是不真实的,因为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现实世界是相隔膜的,仿佛虚幻的泡影一般。而美学则在研究精神、思想的同时,更注重把学生引向现实世界,引向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向自己最切实最个性化的内心体验。


  重视美的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作用。美学关系到人的全部,美学即人的哲学,审美成就人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及“游于艺”的主张,提倡美育。王国维提出关于审美和艺术著名的“无用之用”命题,蔡元培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纯洁之人格。”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积极推行艺术教育。以美来感染人、塑造人,提升精神境界,激发精神创造的活力,从古到今,许多圣哲先贤都已充分认识到审美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努力实践,积极从事这个最高尚最伟大的事业。


  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美学教育,成就其艺术人生

  (一)明确高校美学教育目标,构建以核心课程为载体的美学教育模式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观念,它反映对教育的本质看法,从宏观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怎么办教育等问题。先进的教育理念应具有时代性、指向性、稳定性和前瞻性。如果教育理念与现实实际脱离,不仅会导致教育行为的失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因此,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反映一定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特征,能引导主体,推进社会的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树立美学教育理念。学校对教育理念的贯彻不仅体现在专业的设置、教育目标的施行,而且应从学校的校园环境、学校的学风建设和社团建设等方面体现。因此,学校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将美学教育的理念融入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中。加同时,强教师的美学教育理念学习。教师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提升自身的美学观念,做好为人师表的代表作用。在授课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将所授专业知识同美学教育理念相融合,发挥合力作用。


  (2)明确美学教育目标,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高等教育目标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由此可知,美学的教育目标决定了美学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学段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同时将指导美学教育课程编制的范围和准则,决定了大学生审美素养水平的高低。美学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大学生在每个学段,应达到怎样的环境审美水平,针对不同的学段,应该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美学教育的具体目标,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教育对象,连续、系统的明确每一阶段需要实现审美水平。美学教育课程的基础目標就是通过学习美学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思想,使学生们具备正确的审美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实现美学课程的最终目标。


  (3)构建以核心课程为载体的美学教育模式。构建实施以核心课程为载体的美学教育模式,即可以提升美学教育的地位,使得美学教育在高校得到广泛的重视,也容易实施教学任务和目标,缓解实施的难度。将核心课程作为环境美学教育相关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载体,既保证美学教育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知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又能保证整体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体验到愉快或其他健康的情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视野的拓宽,知识的增加都会对创造力的激发有实际意义。


  (二)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自我美育能力

  (1)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大学生养成健康审美人格。校园文化展示的是一种情感世界,校园里的各种高雅的审美文化活动会使学生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平日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得以释放,从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和个性创造,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特长的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展现形式应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比如兴趣讲座、教育沙龙、知识竞赛等广泛宣传相关的美学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大学生健康审美人格的形成。


  (2)丰富美学教育实践内容,增强大学生审美体验。丰富审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直接更贴切的体验美的价值,更能激发大学生直接的感官感受。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历史博物馆、科技展览等,体验古今科技文化中蕴藏的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爱心实践活动,在帮助他人和给予的过程中,体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爱之美。可以说,社会生活美能让大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的力量,进而审视美、传递美。


  (3)加强大学生自我美育能力。自我美育就是通过自我内部的因素,自觉接受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美的影响,扬美驱丑,美化生活,为形成自身的良好的审美兴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挖掘的活动。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光是有限的,但学习是可以持续终身的。如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美育能力,无疑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三)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很多,社会各界对此都应予以关注,齐心协力,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齐抓共管美育的局面。社会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清理整顿文化市场专项行动等,为大学生发展长创造健康的环境。一是推进文化供给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文化生产环节的改造升级,进一步丰富先进文化的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更加高级与有序的文化消费市场。二是树立文化为人民的导向。毛泽东曾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化艺术产品的使命,就是服务于人民大众。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类似内容,他指出文艺创作是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内容为原型,进行改编与创作,文化创作若是离开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根本不可能开出艺术之花。化消费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为衡量标准,文化企业要多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真正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三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监管部门及执法人员提供评判及执法依据。我国立法应该充分结合,文化市场复杂的市场环境、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制定符合时代背景与内容的法律法规。文化监管部门及执行人员需要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市场监管部门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他们直接影响大文化市场秩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否健康,会影响到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同时,也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监督工作进行有效考核,真正做到监管与执法合二为一,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管效力。


  四、结束语

  学校应真正担负起美育重任,纠正教育中重智、重技的偏差及功利主义倾向,不仅要开设各类艺术课程、各类兴趣小组,而且在各门课的教学中都应贯彻美的教育,正如蔡元培先生语“凡是学校教育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学教育已不再是大学教育阶段的单一学习课程,也不仅限于个人修身的过程,美学教育是整体提高社会参与者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为受教育者提供课程之时,更需“以美储善”让高校在校生得到除了技法以外的精神层面养分,为个人的涵养修行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人文层次,弘扬伦理道德,创造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 2017年3期

  作者:张华


上一篇:音乐美学的实用价值

下一篇:浅析产品设计中的美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