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数字立体显示技术塑造的空间深度与美学奇观

发布时间:2016-07-25 17:0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3D电影、3D电视和4D电影3种数字立体显示技术。文中系统阐述了3D电影对现实空间的高度仿真,3D电视对3D电影观赏效果的自由化升级,以及4D电影对视听经验更加全面的开发。

 

  苏贾认为,“‘对现实世界的实体和现象具有认识论上的优势。”[1]人们生活的世界是有深度的而影视屏幕是平面的,以往影视作品要通过画面构图、场面调度等方式让二维屏幕获得一些深度感,如今数字立体显示技术能够展开影像的空间深度,在更加真实的空间密度中开启叙事。

 

  1 3D电影的空间特性

 

  3D电影依据双眼视差原理,采用专用设备让观众在二维幕布上感受到三维深度空间,就像人们在现实空间中肉眼的自然视觉一样。”[2]在克拉考尔眼中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增加了z轴的3D电影突破了厚度和边框的限制,进一步向客观世界靠近,从这个角度上说它在当下电影形态中最贴近电影的本质。

 

  3D电影的立体感由靠近观众的出屏空间、屏幕平面和最远离观众的屏幕后空间3部分组成。资料显示,人眼前1.5m左右的位置感知立体效果最强烈,因此让影像离观众1.5m左右出屏,是实现立体效果的最好方式。无论是《阿凡达》中向观众飞来的纳美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窜出画面的动物,还是最近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中从屏幕呼啸而出的黑蝙蝠,都显示了3D电影在制作出屏效果上的高超水平。然而,营造3D效果还有一个更为广阔却一直被忽视的频段——屏幕后空间。虽然屏幕后空间由于远离观众呈现出的深度感不够明显,但却能创造出2D电影难以企及的深度和广度。驱动这一空间的方式包括灵活的场面调度和有层次的叙事进展。例如,使画面主体沿着z轴穿过屏幕后空间,中部空间和出屏空间3个区域,或者在z轴方向上安排多个主体达到45(2D电影中通常有两组)。电影《雨果》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出屏效果最佳的钟一直延伸到远处,产生巨大的时间压力;时钟之后逃跑的雨果呈现了轻微的出屏效果,在雨果之后跟着追击他的瘸腿警察和狗,追逐将两个空间深度勾连并营造出紧张感;远处深深的楼梯则充分运用了屏幕后空间的深度和广度,铺设出恐惧、危险的底色。与此同时,镜头还在沿着z轴微微移动,形成危险空间的独特韵律。在这一个镜头中,出屏、深度透视、多人物的纵深调度和镜头的纵深调度等多种方式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冲突关系和戏剧张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3D电影在美学认知上创造了视觉热点的概念,它是指当危险事物突然冲出屏幕时,观众被惊吓、刺激产生了大叫、后仰等躲避危险的反应。因此 视觉热点能够将屏幕内的空间延伸到观众席,此时观众与剧中人的视线缝合,并对故事内容进行更直接的价值判断。正如尼采曾所宣称的一切从身体开始,观众由身体加入启动并加深了人的审美主体身份,观众在与剧中人的深度融合中,参悟并创造出多重意义指向。因此富含视觉热点3D电影将浅层的观赏升级到高级的体验层面,声援了西方盛行的体验经济所主张的经济生活从商品、服务到达体验层级的时代口号。卓越的视觉体验使作为艺术形式的3D电影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

 

数字立体显示技术塑造的空间深度与美学奇观数字立体显示技术塑造的空间深度与美学奇观


  2 3D电视的空间延伸

 

  3D电视是模拟真实空间关系的新型电视,它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产生立体感,呈现出具有深度的三维场景。”[3]3D电视和3D电影的视听效果相似,但由于电视和电影有着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媒介形态上也存在着差异。

 

  首先,3D电视节目的内容更接地气,看3D电视的家庭环境近似公共空间,人们可以随意评说、走动,这种观看经验更加舒适自由。当电视节目中的人与事没有出现在黑暗、行动受限的电影院中,而是显现于闲适的居住环境时,剧中场景与家中的光线、声响、温度、家具布局等实在元素相交相融,观众不只是坐在屋里看电视,而是将家的空间向色彩斑斓的故事世界敞开,将闲散的居家感受与紧张、激烈的剧情气氛对接。这个过程扩充了家庭生活的边界,也完成了向自由化观影的升级。

 

  3D电影的传送依靠影院的放映系统,3D电视则可轻松调取三网融合体系、数字电视机制作技术的红利,在传播模式和互动方式的开发上更胜一筹。 3D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交流不止于3D电影由视觉热点带动的身体反应,还在于大范围加入了更深层的互动行为。首先表现在观众能够对3D电视节目的画面效果、播出内容进行控制。随着数字点播技术的完善,3D数字节目也具有点播、回看等选项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收看习惯。同时具有3D功能的数字电视机以及3D 电视软件系统还能够让观众自行设置立体效果的深浅强弱。虽然目前这项控制还是局部的,一般都围绕立体感和舒适度的平衡和微调,但是这却体现了3D电视在增加观众收看适应力和向着智能机器发展的努力。其次,专门播放3D内容的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中,很多栏目都专门设置了互动渠道和互动环节,这种对节目内容的介入和对节目走向的影响,是更有效的互动设置。在家收看3D节目的电视观众可以通过节目下方的微博讨论话题,以及画面一角的微信入口参与到栏目进程中。当然,更加神奇的接入在于通过将微信二维码在显示深度上设置在屏幕平面上,观众能够在三维的观赏体验中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进入节目系统中,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实现无障碍对接。

 

  3 4D电影的感官联觉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大感受通道的协同合作,达成了人们对事物全面性的认知。当下人们对感觉系统的强化和拓展,催发了影视艺术中代表丰富感官体验的联觉意象。

 

  3D电影的英文全称是“three-dimensional”,单词“dimension”取义为维、度4D电影是指在3D电影的基础上加上环境特效模拟而成的新型电影样式,观众在看4D电影时,跟随影视内容的进展可实时感受到雷电、下雨、风暴、撞击、扫腿、喷洒水雾等在身边发生的与剧情相对应的事件,因此说三维电影和影院的模拟剧情环境组成了四空间。空间科学指定的四维概念是空间三维和时间一维,即科学的四维空间是指时间轴上每一点都是具有三维信息的场景。因此,这里的“4D电影是一个伪概念,但它却是一个规定俗称的名称。在这里我们沿用行业内约定俗成的称谓,论述4D电影相当于对3D影像在空间真实度和感知全面性上进行的一次延伸。

 

  很多情境中,身体的参悟能力比思维和意识更强。近百年来,技术的发展一直试图跨越时空的界限,恢复身体的在场性。影视艺术一直在研制一种 自然的直觉的身体上密集接触的界面,模拟立体声、质感和触感,以及温度、甚至动觉的感官全部整合,向观者传达自然界复杂结构内的幻觉,营造最强烈的沉浸感。”[4]这正是4D电影一直期望实现的艺术效果。

 

  对4D电影的审美评价应该归结为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各种感官,其首要指标是生动性生动性是评价电影创设产生感官联觉艺术场域的能力,例如,影片中飞船在太空中翱翔,观众能否感受到这个宇宙空间的真实存在。接下来要考虑它的互动性回应性,即观众进入到这个艺术场域的形式和内容中,并认定自己就是该场域一部分的程度,比如观众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也身处于在宇宙空间中。接下来要提升其感觉广度感觉深度,即指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丰富的感官,并提高每个感官感受的质量,如飞船遭遇碰撞,观众不但看到此景,还听到了立体声的巨响,通过座椅产生震颤,通过数字头盔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并且借助数字传感手套感受碰撞带来的震荡。

 

  上文所描绘的一切,或许是数字立体显示技术的美好未来。我们希望影视技术的前景是将幻觉空间构造成一个物理现实空间,围绕影视作品的是一个微型社会。在那里,人类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作者:黄媛媛 来源:科技传播 201610

上一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物形象与戏剧冲突研究

下一篇:浅析建筑设计中关于美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