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应用问题原因分析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03:15

  

第1篇: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分析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对于医疗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也越来被看重,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护理道德情感和护理实践。


  一、护理伦理学的表述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以社会科学理论、伦理学为基础,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道德原则,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科学的学科。要求用人文性的关怀对病人进行疏导,用伦理学与道德的方法进行医护关系的相互调节,注重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存在重医术、轻医德,重技能、轻伦理的思想观念。我国护理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医学护理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护理伦理道德教育,主要依托护理伦理学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并把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情况


  现在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都很缺乏。一是缺乏志愿者,学生只能通过冰冷的模具进行锻炼。二是缺乏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很多教师都是从其他系或者科室调剂过来的。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三是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环境,现有的医学教学条件很多还是上世纪的水平,缺乏宝贵的专业器械,教材的缺乏也让学生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水平自然很难提高。对在校学生来说,实习机会宝贵而且稀少,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带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很多时候就是培养人文性质的心理关怀,这对学生来说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自身气质的形成过程,需要有大环境作支撑,这显然也是不足之处。


  二、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1.创新思维对护理伦理学的作用


  必须在教学中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在校园中,建立相互帮扶的医疗小组和学习小组,并在小组内部建立严格的分工与操作流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护理伦理学的要求,并根据学习成绩将组内成员划分岗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按照各个岗位的特点、主要职责、涉及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并进一步在岗位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学生知识的整体化与贯通化,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


  2.岗位实践的教学建议


  积极进行岗位实践,通过观察病人的举止行为来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与应急处理水平。在岗位实践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导与评比,使护理伦理学教学密切联系护理工作岗位。学校还可以与医院合作,在医院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学校也要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如推广人文性图书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最后,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关注度,精选教材,同时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教师有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的能力。


  三、小结


  本文围绕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学科的现状,对学科教学的提升作用进行了基本论述。护理伦理学这种带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只有在岗位的实践中才能培养人文情怀,也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作者:滕晓洁

  第2篇: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符合医生职业要求的道德水准,清楚自己作为护理工作者的角色与责任,懂得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尊严和各项权利,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设置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目的,由于护理伦理学教科书、课程设置、学生认知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护理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脱离临床实践,教学目的难以达成。


  1当前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护理伦理学教材在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护理伦理思想的发展与医学实践同行,但是护理伦理理论的系统化建设在我国却相对滞后,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所以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护理伦理学的学科体系究竟是怎样的,学术界至今尚无成熟意见。由此导致各种版本的教材在体系的设置上既想推陈出新又无所参考,最终不得不套用医学伦理学的学科体系,不可避免地落入以“医”代“护”的窠臼。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医护职责各有不同,这就导致护理伦理学内容并不能作为临床护理实践的理论指导。其次,编写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学者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出现对理论的错误理解。这些错误直接说明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思想和学科体系,还没有划清护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的界限。


  (2)医学院校在护理伦理学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目前,人卫版本科层次的护理伦理学教材大都是14章,每章至少有3~4节,如果要按照一章两个课时的话,最少需要设置28个课时。由于客观原因(教室不够,多媒体等硬件设备不够,师资力量不符合学科要求等)以及某些主观因素(校方重视度不够,教师自身储备不足等)影响,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设置也各有不同。有的学校设置27课时(20节理论,7节实践),但大多的护理伦理学课程课时只有18课时。在有限18节课内想要完成这么多的内容的教学任务,教师就只能大刀阔斧地对教材结构和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抛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尽可能地把重点、难点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照顾到位。这样势必会伤害护理伦理学的逻辑体系,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因为是考查课或选修课,学生的重视度不高。由此,护理伦理学理论教学成为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走过场行为。


  (3)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建立,需建立在对技术本身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作为掌握护理技能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工作岗位上仅凭精湛的技术,并不能完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医学目的。古语讲:大医精诚。学医的人除具备精湛的技术,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在当今技术至上的风气影响下,护理专业的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来医学院校就是学护理技能的,对于与护理技能有着同样作用的护理职业道德视而不见。再加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护理伦理学大都以考查课、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和必考科目相比,学生就会出现重视的倾向性。


  (4)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理论讲述,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但由于任课教师自身的原因,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当,再加之课程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等多种因素就会出现:理论讲述过于枯燥,案例分析脱离实际,情景教学重点不明和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的问题。


  2重审护理伦理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史韦泽强调人应该敬畏生命,护理是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神圣职业,由于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从业者应该树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理念,这是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是始终贯彻我们教学的一条主线,这是前提和基础。通过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教学要让学生明白选择护理专业,就是选择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


  其次,增强护理专业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事护理专业的主体应该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古人讲“医乃仁术”,学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技,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护理伦理学教学就是要培养道德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伦理学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处理各种医疗人际关系的准则,增强医德情感,进而转化为医德信念和医德意志。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升医学生道德素养的又一个着力点。


  最后,提升护理专业医学生职业良心。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说:没有同情心的医务人员是不合格的。护理学生职业良心的形成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病人的爱和同情心。2011年刚走上护理岗位不到半年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网络爆料“希望患者在自己下班之后再死,免得自己麻烦”等一系列紧张的护患纠纷事件,引起社会一片唏嘘之声,究其原因不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而是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护理伦理学教学塑造护理医学生道德人格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良心。


  3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4)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的教学方法。护理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在课程的讲授中,过分地压缩理论部分,就会使得没有伦理学理论背景的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时出现困难。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理论教学占据核心地位,其中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部分讲解起来,如果只看理论本身,的确是相当枯燥。但是这些理论本身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护理实践活动本身,结合临床护理案例讲解,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同时,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对临床实践中遇到学要解决的问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伦理学的三大理论应该给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很多相关的文章都认为应该将理论讲授的课时压缩,多讲临床和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恰当。


  其次,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起到理论生动化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古已有之。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涉及护理伦理学的实际案例冗繁复杂,如何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后,情景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可以适度使用。选取教材中可以展开教学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编排。如护理伦理学理论中对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尤其是“坏消息”告知原则的讲解;护患交往过程中,护患沟通部分。多样的教学方法只有被恰当地组合,被恰当地利用,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为医学院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增强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护理伦理学这一关系合格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作者:温春峰

  第3篇:ART中运用护理伦理学倡导女性关怀


  1护理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1.1保护患者隐私,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利益。病人在坚持将他的主观利益放在第一位时,而又不违反法律和医院规则,应加以维护[1]。一些患者对于患有不孕症及接受“试管婴儿”助孕技术,有些顾虑,认为接受这种治疗很丢人,男方觉得失去男人的尊严。而女方的顾虑怕影响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让人瞧不起。这时要考虑充分保护好患者隐私,避免随便公开患者名字,不能随意拍照,未经患者同意泄露患者病情。护士的职责是保护病人的生命、提供知情选择的权利、保护隐私、提供健康、保守医密和维护患者尊严,让患者安心就医。


  1.2生殖护理工作要相互协作、配合。病人的治疗、护理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由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患者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个人主义”不能实行有效的合作,甚至有时需要护士放弃个人的休息时间、本着病人至上的理念。如患者到了取卵的日子,不能因为是休息、节假日,就将患者推脱至下个工作日,而延误了最佳的取卵时机,影响成功率。从另一方面说明生殖护理专业的道德性和奉献精神。


  1.3照顾关怀不孕患者辅助生殖的患者,往往比其他的患者更需要关怀。她们承受着来自婆婆、丈夫、亲人更多关心和期望。而期望越高,心理的压力就会越大。一旦助孕失败将面临婆婆的责备、家庭的破裂、周围生活环境的冷眼,甚至是对生命的绝望。从感情上,护士应该给予她们源于母亲对孩子的关怀照顾。实际上凡是正常的人都有这种关怀照顾的自然情感。护士对病人的关怀照顾就应该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情感。也可以解释为特定情况下的伦理义务。


  2培养护士伦理意识


  2.1护士要树立临床人文伦理精神。从岗前培训、护理行为规范、服务理念转变等做起,经过各种形式的伦理教育培训,树立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水准[2]。培养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在实践工作以中以小课堂或答疑的形式,根据需要对患者进行宣教。生殖中心的初诊患者,大多对ART技术非常陌生。护士在与患者接触中,多与之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配合治疗。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2.2树立人文伦理意识。中国文化中儒家是一种哲学,并主要是伦理学。儒家的伦理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伦理学。护士道德要求护士爱患者,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人格,用慎独精神认真履行职责。护理学是关怀、同情、照顾病人的技术。护士的护理道德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在辅助生殖助孕技术中影响成功率的因素之一[3]。


  2.3培养优质护理伦理习惯。护士的修养、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培养的人文环境熏陶的过程。护士在工作中,语言表达和形体语言要有度。尽量避免直接生硬的语言,在含蓄中表达关爱,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形象是和谐护患关系的开端,能够患者带来安全和保障感,护士的情绪状态对患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护士形象、丰富的内涵修养及精湛的护理技术是护理伦理学护患关系沟通技巧的体现。


  3不孕女性的心理特点及伦理关爱


  有调查发现不孕症患者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4]。她们经常生活在焦虑、悲观、抑郁、孤独的环境中,部分患者在做了很多努力,花了许多时间及金钱,而无任何结果时,常感到悲观或无助感,内心潜在着过分紧张的心理抑郁。护士要对患者进行伦理关爱。做好心理疏导,建立患者自信心。首先,护理人员要以诚挚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主动与之交流,倾听患者诉说,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潜移默化的为之疏导。营造轻松的的就诊环境。保护患者隐私,消除患者敏感和自卑心理,对特殊患者不歧视,一视同仁。鼓励夫妇同时就诊。重点还要做好家属的宣教,得到家人的支持,树立正确的优生知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使患者处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之中,乐观的面对疾病。


  4社会共同倡导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关怀


  在ART的运用中,倡导女性关怀,思考和解决相关的妇女问题,促进妇女的彻底解放与维护男女真正平等,即是社会的呼吁,也是时代的要求[5]。所以社会共同倡导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关怀。夫妇都应有自愿与主动选择技术的权力;但基于女性在生育中的特殊地位,女性应有自主、自愿选择权力,以消除由生育带来的不平等待遇和性别歧视;关注运用ART技术的伦理关爱,对于有效地保护女性的生育健康权,保护与之相关的每个人的利益,促进男女在生育健康的真正平等。


  总之,随着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病种越来越复杂。使久治不孕,盼子心切,面对社会及家庭的压力等方面因素的女性的心理问题越发凸显出来。从ART的临床实践出发,用女性的视角来审视不孕女性的个体行为,审视社会对ART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去发现及提出最终解决问题的伦理原则与具体途径,倡导女性关爱,平等互爱,十分必要。


  作者:王曼等

  第4篇:对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护理伦理素质和护理道德情感,从而提高其护理道德认知水平为教学目的,是护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护理学人才人文素质的基础与核心。[1]护理伦理研究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多年来,在护理伦理学课的教学中,我们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结合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目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伦理困惑,不断发现和尝试新的教育途径,使护理伦理学课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又要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道德品质。针对课程特点,笔者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把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网络报道、电视新闻、专业刊物、学生的实习经历等都是案例的重要来源。我们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注意仔细思考、精挑筛选,注意让学生分析,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养成品质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无论从案例内容的选择、课堂应用的效果还是对案例的驾驭,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案例的选择第一要有针对性,应与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具体理论或某个伦理难题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基础理论。第二要有典型性,必须是大家关心的热点,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能给学生启示和警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有开放性,案例中的讨论问题要具有争议性或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就会不由自主地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2]案例教学有以下形式:


  1.1文本案例


  文本案例的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第九章以后的专题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乐死、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等对学生来讲,多数只是听过,没有见过,运用图片、动画等加以展示,教师可用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事半功倍。[3]二是在理论知识讲授前或过程中,将案例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分析、讨论,找出案例中的护理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4]如在讲授护理道德范畴中的情感与良心时,可适当穿插护理界模范人物的事例,讲授她们的动人事迹,强化教学效果。如2012年K2001次列车上嘴对嘴吸出脓痰救活老人的长乐市医院的33岁女护士吴春丽,让学生讨论:“最美护士”“美”在哪里?某些人觉得做好事、讲奉献会麻烦缠身、好心没好报,你如何看待?护理道德情感的最高层次是什么?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实质,并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情景案例


  某些章节内容的实用性较强,如护患沟通、安乐死等专题,由教师单独介绍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可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具体情境的案例,如导诊接待、护患建立第一印象、告知不好消息、保密与解密等,由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角色,也可叫做角色扮演案例。利用这种方法督促学生观察现实,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价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5]


  1.3影视案例


  近年来影视案例作为教学资料已经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引用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影视作品感受和了解护理伦理学的内涵,将教师的讲授与影视作品的播放有机结合,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帮助理解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中采用的影视剧包括关于安乐死的电影《深海长眠》、焦点访谈《医患关系的是与非——医疗费用》、央视新闻调查:《共同关注器官稀缺——承诺》、《人工授精》,纪录片《艾滋病警示录》、《安乐死在荷兰》,等等。影视案例教学通常在一个章节结束时对本章节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该伦理问题及其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增强伦理辨析能力。通过几年的使用,我发现此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责任感都有较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比传统讲授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对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医疗、护理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对医德问题的敏感性,协调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和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概念,它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做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讨论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中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对强化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6]在讨论式教学中选题非常关键,因此首先要摸清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选择一些既符合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比较关心的、感兴趣的、有一定了解的、在学生知识范围内的话题。


  如在讲授“护理伦理原则”这一护理章节时,我们在课堂上模拟了如下伦理案例:有一位身患晚期肝癌、对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七旬工程师,和另一位年仅10岁、患急性甲肝的小学生,同时到一家医院就诊,要求住院治疗。但是,由于该院种种医疗条件的限制,只能收留一位病人。请问医生应该给哪一位病人开住院单?其护理伦理依据是什么?本案例中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案,具体收留谁都有各自的理由。讨论的形式多样,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即兴发言等,学生们通过热烈讨论,进行正反比较,对伦理学中的社会价值原则、余年寿命原则、家庭角色原则、科研价值原则、应付能力原则、排队原则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强化了参与意识,开发了学习潜能,同时也对在今后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所面对的伦理学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学生对患者及工作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并可以通过教师给予相应的肯定和纠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护理道德观,促使学生思考自身的工作和责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的重要专业职责,并将个人的发展和护理专业的整体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护理专业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7]


  3.开展辩论赛


  对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涉及的相关伦理难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单身女子和罪犯可不可以使用人工受精?活体器官移植原则应不应该放松限制?等等。辩论前首先了解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观点,鼓励正反两组同学积极发言,辩论结束时由老师做简短点评,最后进行总结。在辩论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只能是指导者,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辩论过程中得来的相关伦理学理论、知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通过学生逻辑归纳所获得的感性经验体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无论从记忆贮存的角度,还是从提取运用的角度来说,都是一种更牢靠、更有效的知识。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辩论式”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全面展示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8]


  4.组织社会实践


  培养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就要注重护理伦理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护理伦理道德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对患者的护理情感。[9]社会实践环节在护理情感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临终关怀、社区护理等内容,学生只是从教材和教师讲授中获得一些感性材料,缺少生活经历,通过观看《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纪录片,走访社区敬老院、养老中心、福利中心,开展下农村、社区,健康宣教、保健咨询、义务诊疗、医疗调查等活动,既锻炼技能,又了解群众需求,对增强学生护理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增进护患沟通技巧等都有积极意义。


  通过几学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比以往单纯的讲授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结合案例积极动脑,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护理人员的天职,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护理使命。[10]


  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单独使用的,而是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灵活使用,并与考试方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方式与手段,努力创新,以期探索出更适合这门课程的、更适合学生的、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形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作者:王伟娟

  第5篇:护理伦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伦理学从利用卫生学规则照顾患者演化到界定其实践领域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一门专业[1]。其研究对象是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护理伦理道德规范。护理模式已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整体护理发展,其重在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技术为框架,开展各专业协作的程序护理,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士素质,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从实质上着手,遵循护理程序,不断研究探讨适应我院的护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深深认识到运用护理伦理学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将总结如下:


  1护理伦理学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之中


  护理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学习护理伦理学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认识,激发护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和奋发进取的事业感,以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更好地为护理发展作导向。护士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患者,护士要带着爱护、同情的感情不厌其烦地为其护理、治疗,带着最大的职业涵养去理解患者的痛苦。所以,护士要在平凡的职业工作中,不断努力刻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关心体贴照顾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2用护理论理提高自身修养,营造美好氛围


  2.1护士的语言、仪表、行为直接影响护士的外在美,也能给患者初次见面留下良好印象,所以护士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学会使用语言的道德美,与患者交谈时注意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患者住院后由于角色的改变,自尊心受到压抑,沟通时要顺从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能做到尽力给予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给予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温暖感,决不要冷淡他们,更不能奚落和讥讽他们[2]。患者入院后从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出现恐惧、焦虑、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等心理反应,所以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有同情心和关怀心,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使患者感到安慰与鼓励,减轻焦虑,消除陌生感,并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的准确信息,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患者与护士之间建立一种温暖和谐的关系。


  2.2语言是心灵美的表现。心理护理是护理伦理的基础,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语言的学习与修养,善于沟通的技巧。临床调查表明,护理人员是否有同情心是患者愿意与其交谈的关键,要善于引导患者谈话,要有“转移”或“通情”的沟通能力,使其对谈话的内容感兴趣[3]。护士主动热情关心照顾患者,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详细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社会状况和心理变化,反复耐心细致地做患者思想工作,让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引导患者明确生活目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放下了思想包袱,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这正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4]。这说明语言对情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应具备广博学识,要熟悉了解所接触的每一个患者,给予最恰当语言交流,这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让患者心理处于最佳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操,促进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内脏调节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效的心理护理上,也是护理伦理的充分体现。


  3运用护理伦理对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3.1护理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护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将护理技术与护理伦理结合统一,才能做到动作敏捷,头脑冷静、思维清晰、紧张而有秩序工作,才能提高操作和救治效果,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全身心护理。护士的工作质量、技术水平、道德品质均能在实施护理工作中体现。如:瘫痪患者翻身,是否按时实施或只是流于形式记录在翻身卡上;无菌操作过程是否正规,只有操作者知道;夜班护士是否按时巡视病房,也无人知道。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学习护理伦理知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标准,表现出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利用护理伦理学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良心是在人们履行社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4]。护士的道德良心表现在为患者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上,道德良心能使护士对自己职业道德的行为后果和影响作出自我评价,感到对工作的满足、喜悦、惭愧或内疚。因此,我院要求护士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对符合护理道德要求的情感、信念、行为做出正确的抉择,对自己所做的每项护理工作都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进行自我评价,自觉改进,避免单纯依靠逐级领导监督检查批评而引起逆反心理,从而保证了护理程序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组成的统一体,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工作上,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要做好此项工作护士除了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学科运用于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中,才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总之,要加强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和宣传,护理人员只有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一个良好的境界与水准,才能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才有利于医院护理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而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可。


  作者:徐中英

  第6篇:《护理伦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为了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及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护理伦理学》教学自2002级学生以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这几年的护理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对于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规范十分有益。


  1案例分析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取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给出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中,应用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对象


  护理本科2002级、2003级、2004级、2005级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普招生。《护理伦理学》课程2002级、2003级、2004级安排在第六学期,36学时;2005级安排在第五学期,18学时。


  3教学实施


  3.1课前展示案例,引出讲授主题


  在讲授新内容前,安排与本内容相关的案例,既引出问题,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时,先展示案例。患者,女,29岁。曾因幻想型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1年前出院回家。患者已怀孕7周,其丈夫和母亲都担心怀孕和分娩的痛苦会给她的精神状态带来不良影响,都劝她到医院流产,但她坚决要求继续妊娠。作为护士,你会给她提供什么样的咨询?由此,引出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3.2课中引入案例,使学生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护理伦理学用特定规范来规范护士的具体行为,但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应用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伦理规范,影响学生将来的护理行为。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原则时,展示案例。两个病人需要肝移植。患者Z,45岁,男性,因多年酗酒患严重肝硬化。另一患者L,25岁,男性,待业青年,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病情危重。正好医院有一个可供移植的肝脏,且检查两者的组织配型均符合。Z有钱,能付全部费用,但L付不起移植费用。假如你是这个医院的护士,由你分配这个肝脏,你会给谁?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Z,因为他有钱,能够支付起移植费用;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L,因为Z需要肝移植,是由于多年酗酒而造成严重肝硬化,是自身因素造成的;而患者L,虽然他支付不起移植费用,但是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他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通过讨论后,加深了对公正原则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中作用的理解。


  3.3课后讨论案例,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课后讨论案例,一方面,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对一些护理伦理学难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能够较准确把握其实质。例如:一女患者,12岁,精神状态正常,因车祸需要行截肢手术,手术前其父母要求医务人员勿告诉实情。此时,作为她的责任护士,你认为怎么处置是最适当的?依据什么伦理原则?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虽然案例中蕴含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使学生对行使病人的知情同意时所涉及的家属意见、病人承受能力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4教学效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9份,调查显示:认为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占85%,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占60%,可提高医德认识的占40%。


  5讨论


  5.1促进群体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案例教学法是给定特殊情景,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2]。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概念和原则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促进学生群体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增强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吸取个案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正确地处理护理伦理问题。可见,知识是在分析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作者:雷娟等

上一篇:环境伦理学审视理念模式研究及反思论文(共6篇)

下一篇:经济伦理学问题研究实践意义分析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