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发布时间:2016-03-09 14:26

  为了解决西方社会人们日益自由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们日益恐怖、孤独、无能为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弗洛姆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学说。他的这一学说存在着许多不足,但也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我们应批判其不足的方面,吸纳其积极的方面为我国的伦理学建设服务。对于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定位及其限度国内学者意见纷歧,因而深入、全面地把握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学说

 

  ()伦理学的基础是人性

 

  弗洛姆的伦理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普遍的伦理规范和标准。这就要求首先解决存不存在这样的规范和标准的问题那么这种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伦理标准是什么呢?它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这是弗洛姆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弗洛姆看来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但都具有共同的人的特性,而这一特性正是确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本体前提为此,他主张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由人们自己制定,而不应由权威制定。以权威规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是极权主义伦理学,而且这种规定主要根据权威的利益,而不是根据受支配者的利益’[l](p13)。这种极权主义的伦理学是真正自由、民主和文明的大敌应予以彻底否定。

 

  既然人本主义伦理学是以人的本性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并由此规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因此,要首先回答人的本性是什么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谈上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确立问题这样弗洛姆就把关于人的本性的讨论列为他的第一个讨论问题。

 

  ()人性是什么?

 

  既然人性是伦理学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探索人性是什么的问题,就成了奠基性的工程。弗洛姆的《寻找自我〉着重论述的就是人性问题他的标的就是要使人们认清自我、找回自我。

 

  弗洛姆在人性探宄中,充分肯定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它对人性作了整体的研宄(p31)。他的人性学说就是从弗洛伊德的人的自我保存学说出发的。弗洛姆说:一切生命的本质在于维护和肯定自己的生存。”“一切有机物都有维持自身存在的内在倾向。人的自我保存表现在吃、喝、性等方面这些都是人的生存最原始、最基本的生理欲求满足不了人的这些欲求,就将使人的生存发生困难因而这些欲求是人性的基本方面。

 

  在弗洛姆看来,人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夕卜,还有其他超出于动物的需求,正是这些需求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弗洛姆说人与动物形成鲜明的对照,饥、渴和性的冲动得到满足以后,他的最迫切问题并未解决,而是刚开始露头。这说明人的自我保存还没有超出动物的内在需求,正是这些超出动物的需求构成人的生命特质,并成为人的生命的主要特征,这些内在的需求,产生于人的生存处境因此要了解这些需求,就须了解人的生存处境。弗洛姆说:人的生存经常处于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之中。[l](p40)这正是人的生存的矛盾,他将这些矛盾称之为生存的两歧。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1)生与死的矛盾。人总是面对着死亡,死亡伴随着人的生存人对于死亡,只能正视,无法逃避(2)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之间的两歧。个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它与人类的生命相比短暂得无法估计。但个人总渴望着实现自己的所有潜能而这一潜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人类生命的长河才有可能,因而个人短暂的生命与人类长久的生命处于紧张的两歧;(3)人的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人的个人化过程就是不断获得自由,不断独立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又使得人切断了与周围环境联系的原始纽带使人陷于孤独之中。

 

  正是由于人的生存的这些矛盾,所以人们渴求克服这些矛盾走出困境,因而产生了一些新的欲求这些欲求主要表现为超趟关联

 

  所谓超越的欲求指的是人克服生存的两歧,实现理想的生存的欲求而关联的欲求指的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以便在这种联系中实现人与同类关联的需求。弗洛姆说: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能否感受到与其同胞先辈和后代心心相印超趟关联正是弗洛姆找到的人的自我人的特性在他看来,人对这些需求实现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生存的追求,他因此要求以这些标准作为衡量道德和行为的标准。

 

  ()人的不同的性格结构

 

  在弗洛姆看来人们的性格结构是各不相同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同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采取不同的途径。有的人的需求并未得到真实的满足,并且扭曲了自己的人性,这种类型在伦理学上就是恶的典型。有的人的需求得到了真实的满足这种类型就是善的类型。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人的性格结构,他说善恶问题放在性格范围内进行考察才变得有价值。在此基础上,他把人的性格结构分为非创发性创发性两种。

 

  所谓非创发性性格结构是指人的潜能未得到真正发挥的性格结构它又分为四种:

 

  1.接受型。这种性格结构的人,把一切需求的满足视为是来自外部,且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在外部因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屈从外部权威,在权威面前惟命是从这种人也屈从于现存的社会存在。由于这种性格结构的人的本质特征因而他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超越和真实的关联

 

  2.剥削型。剥削型性格结构的人把自己需求的满足建立在强迫和诈骗别人的基础上,他们的座右铭是偷来的水果最甜。这种人也不可能做到真实的超趟,他们的潜能不可能真实地得到实现并且他们的人性是扭曲的,他们是邪恶的代表。由于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的利益的扭曲性质,因而他们也不可能建立起真实的关联

 

  3.囤积型。囤积型性格结构的人对自己的力量缺乏信心,对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持保守态度他们的座右铭是普天之下没有新鲜的东西。由于他们在与外界的关系上持保守态度,因而他们不思进取只想一味地保存自己现有的一切,他们与外界建立起一堵围墙,尽量把自己的东西囤积起来以免流失。在他们看来一旦流失,自己就再也无力把它们寻找回來这种人显然不能实现超越。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也想极力保持住原来的关系,而不思发展这些关系但人际关系是发展的仅想保持是保持不住这些关系的,这就导致这种人在关联方面也是失败的。

 

  4.市场型。市场型性格结构的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内在本质和潜能只是把自己视为可供销售的商品。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本质、自己的潜能是由市场决定的他的价值也体现在交换方面,只要自己能被销售出去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这种人尽管也依据市场的发展来发展自己,但他们也未找到自己真实的本质和发展的潜能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超越关联

 

  以上四种人,异化了人的本质,他们的存在是与超越关联无缘的而超趟关联又是实现人的本质的根本方面,因而这四种类型的人是属于伦理学中恶的类型的人但何以会形成这四种类型的人呢?在弗洛姆看来,这个问题不能归咎于这四种人,而是由社会环境构塑的尤其是市场型性格结构的人更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因而应该改变社会环境,批判社会环境使社会环境与人的内在本质、潜能和谐地统一起来。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具有创发性性格结构的人,他们把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所有潜力作为惟一的目标”[l](p82)他们通过创发性来满足自己的超趟关联需求,克服生存的两歧。弗洛姆所指的创发性人对他所独有的潜力的实现是对他力量的使用”[l](pp8788)具有创发性性格结构的人通过他自己的潜力,通过心理和情绪的力量唤起并创造新的世界,实现自己的超越,并且他们把自己的潜力带给新一代的生命,使他们也成为具有创发性性格结构的人。在关联方面他们既保存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又在的基础上同他人建立起真正人的联系。这时,他们既克服了孤独感又以真正人的形态存在。

 

  弗洛姆所认定的具有创发性性格结构的人是理想的人,但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他们只是理想的构塑,因而是人类应努力实现的人。只要人们拥有了这种性格结构,那时人人就将扬善抑恶成为善者,这时理想的伦理社会也就到来了。

 

  ()伦理学的道德规范

 

  弗洛姆是通过以下概念表述其伦理规范的:

 

  1.自私与自利。在一般人看来,自私就是不管他人,只顾自己,但弗洛姆不这样看待自私在他看来自私是无能的表现,即无能力爱自己和他人。正是由于他无能力爱自己和他人所以他依赖于外物于是有不合理的欲望和伤天害理的败行。自私与无私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私的人既无能力爱自己也无能力爱他人,他己对生活失去信心充斥着绝望的心态但在这之后,却隐藏着淡淡的自我中心的阴影。

 

  弗洛姆主张,人应当反对自私实现爱自己和爱他人的统一。人是应当爱自己的,因为自己也是人既然自己也是人,哪有什么理由不自爱呢?在爱自己的基础上,人也应当爱他人这是因为他人也是人一个不爱他人的人很难说他是爱自己的,因为这种爱是不完整的。弗洛姆说:爱他人与爱我们自己,并非两者只能择其一恰恰相反所有以爱待人的人,都能以爱待己。对自己和他人的爱都根植于爱的能力。

 

  2极权主义良心与人本主义良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的话语,但何谓良心呢?正确的良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从来是不予深宄的。但在弗洛姆看来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深宄的否则所谓的良心就不一定是理性的。良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极权主义良心和人本主义良心。

 

  极权主义良心,是指内在化了的外在权威的心声。这就是说,人们把外在权威如父母、国家等的清规戒律、理论、观点以及一切有约束力的东西当作无可怀疑的东西予以接受并以这些内在化了的东西作为检验是非的标准。这种所谓的良心就是极权主义的良心。人们通常是按这种良心标准行事的,不仅如此,人们为了按照这种良心行事,还严酷、残忍地对待自己。

 

  弗洛姆批判了弗洛伊德把极权主义良心视为良心的超我理论认为在极权主义良心之外还存在着人本主义良心,这是真正的良心人们对良心的认识应该置于这一良心之上人本主义良心是我们自己的心声它呈现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是一种反应%我们的总体人格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或失调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也是一种知识,即关于我们在生活艺术中成功与失败的知识。按照人本主义良心行事人们就会把正常的发挥功能的行为、感觉和思维视为,而把违背总体人格的行为、感觉和思维视为。人本主义是对自我的呼唤是把我们召回到自我的世界按照自己应该遵循的规则行事。这是真正的良心是我们约束我们自己的标准。

 

  3.享乐的类型:满足、愉快、幸福和高兴。人本主义伦理学把给人带来享乐视为善,把给人带来痛苦和不能实现享乐视为恶。那么是否那些极端的邪恶行为带来的享乐也能称之为善呢?这就导致弗洛姆必须寻找真实的享乐。弗洛姆首先明确指出享乐并非主观感受享乐的主观感受本身,并不是一种判断价值的充分的标准%“享乐有其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进一步他对享乐又做了分类。

 

  (1)满足在弗洛姆看来人有吃、喝、睡、性等欲求如果这些欲求的实现出现了障碍,人们就会处于痛苦的张力中,而一旦这些张力消除了,人们就会获得满足。这些满足都是生理方面的满足因而实现它并不困难。满足除了生理方面之外还有心理方面。弗洛姆主要分析了心理方面贪得无厌的满足这种满足是非理性的满足。当这种满足得不到实现时,也会产生痛苦的张力,只有这种满足实现了,这种张力才会消除。并且这种满足是没有止境的,它是迥异于生理方面的满足的。

 

  (2)愉快。愉快并非人的满足受到阻力,因而出现痛苦的张力%因之使之消失后的那种心理感受。它主要指人的剩余精力得到充分表现的创发性的领域。满足是人的必需,若不满足人的生存就将出现危机但人是否愉快并没有这样的性质,如人听了美妙的音乐必然会心旷神恰感到十分的愉快但人不听这样的音乐并不会像不进食一样危及人的生存。弗洛姆说:满足和非理性的享受并不要求人在情感上作出努力,只要求人具有能创造解除张力的环境的能力。愉快是一种成果它的先决条件是人进行内在的努力,即进行创发性的活动”。

 

  (3)幸福。人的幸福与愉快一样同属于创发性的领域也是人所独有的。它们二者的区别在于愉快是一次性的如上面讲到的听了一次美妙的音乐,但幸福却是持续的和一体化的。弗洛姆说:人类获得了幸福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回答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它是生活艺术达到完美化的标志,这就是说幸福就在于人的生存状态完美化。

 

  (4)高兴。是指人在完成了某项预定的任务后的心态,它不一定是创发性的但却表明人是有能力应付自己的环境的。

 

  对上述类型进行分别表述后,弗洛姆对其进行了综合。满足(主要指生理方面的)和高兴本身无之分,也即它们没有伦理意义;而非理性的享受与幸福、愉快则具有很强的伦理意义。非理性的享受是贪婪的象征,它意味着生存状态的失败,属于的领域幸福、愉快则是人的生存状态完美化的特征因而属于的领域。

 

  4.信仰的两种类型——非理性的信仰和理性的信仰。在弗洛姆看来人应该有信仰信仰是对人的灵魂的肯定,信仰也是人的特质。但它有非理性与理性之分。非理性的信仰是指丢弃自己的内在独立性,而屈从于外部权威,这一外部权威是指暴力、权力、金钱、名誉等。产生非理性信仰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无能和不安。理性的信仰是人格发展的结果是人的潜能实现后的自我肯定是人具有独立性、创发性的表i见由于理性的信仰是人的创发性的体验因而任何离开人的创发性的东西都不会成为它的目标^理性的信仰以客观的判断标准为真对别人有信心,能坦诚友好地待人,能肯定自我的存在,有坚持到底的坚强意志。

 

  二、对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分析

 

  应该说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有其重要贡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为我们寻找到了准确的本体基础——人。伦理学的研宄离开了人就必然会走向歧途。而把着眼点放在人身上就使伦理学的建设找到了一个准确的起点。这不仅对于伦理学的建设,也为社会实践的健康、高速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起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而道德对于人的一切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切好的理论、政策、方针、法律、计划都需要人去完成,而缺乏道德修养并且品质极坏的人无论再好的文明产物,他也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之扭曲,这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歪嘴和尚念歪经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人甚至一些高级干部缺乏道德修养因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了形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严重危及社会实践活动,危及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利益。

 

  因此,在现实的情况下,探宄人的道德建设问题意义极其巨大。这是一项长远工程必须世世代代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素质才会日趋提高我们的发展才会有一个坚实的道德化的人的基础。这一基础最终将使我们的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各项工作趋于合理有序,人际交往也将和谐、健康,充满亲情、友情。一句话,文明的理性之花终将结出灿烂的现实之果。这应是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为我们做出的具有巨大价值的贡献。

 

  但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也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的。下面简略分析一下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关于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人

 

  正如上面所述弗洛姆把人作为伦理学建设的本体基础是正确的这是因为本质上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是社会历史的本体基础。离开了人就无从谈起伦理学建设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既缺乏伦理学建设,也缺乏对人的高度关照这应是弗洛姆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但问题接踵而至,即我们应以什么样的人作为伦理学建设的本体基础呢?我们知道人是处在普遍的社会联系中的也就是说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因此把握人应从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仅如此人的社会关系还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构成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历史性因此,要现实地研宄人,就必须把人置于具体的联系之中。笼统地谈论人,就使人的研宄离开了它的具体性这样的研宄是决难结出现实之果的。

 

  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人也处于一定的社会实践中。并且由于社会实践的历史性,因而现实地研宄人,也要把它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具体、实践并不是脱离一般的,知性支配下的现实、具体、实践。这应该说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它应该成为我们研宄人的问题的方法指南。

 

  通观弗洛姆关于人的学说不难看出,他恰恰犯了思辨、抽象、直观的错误,恰恰是从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出发来讨论人并且他也看不到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因而不能具体地分析人。再者,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种实践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践履、操作,而是处在社会普遍联系中的改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活动。正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类获得了存在的权利获得了自己的思维内容,也才具有了历史性因此现实地研宄人就不能离开人的现实、具体、实践。

 

  弗洛姆从思辨、抽象、直观的人出发,自然是结不出现实之果的,因而,他的学说对于解决西方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痼疾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无济于事的。这应是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关于人的学说的悲剧性后果,也是我们应当引为鉴戒的。

 

  ()关于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人性

 

  人性是什么?这是规定人的前提也是规定人的存在的基本前提这个问题,也是历史上常谈常新的话题弗洛姆也是从这一目的出发,以自己独到的方式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探究。

 

  从上面的引述可以看出,弗洛姆首先是从人的欲求来规定人性的。在他看来,人首先的欲求是生存的欲求即人必须吃、喝、睡、性这些欲求不满足,人就无法存在因而也就无法谈及人的更高的追求。弗洛姆的这一看法应该说是对的他所谈的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的自然属性。一点不假,人正是从自己的自然属性出发来探寻自己的本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弗洛姆有共同的看法。

 

  关于人的社会属性弗洛姆的看法却是与我们根本有别的。这是因为弗洛姆是从人的生存的两歧来规定人的社会属性的。应该说,现代西方社会的人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生存的两歧,但能否以此作为出发点来规定人的社会属性,并从而规定人的本质呢?笔者以为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人的存在首先是社会存在而人的社会存在又是处于普遍的社会联系之中的即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而只有决定性的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存在,即经济的关系、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关系决定人的本质存在,人的其余的关系应该归属于这些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关系。

 

  正是这些本质的社会联系决定着人的社会地位也决定着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要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就必须从这些社会关系入手,使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力量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并现实地、具体地、实践地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而脱离了这些现实、具体、实践的方面必然使自己陷入了马克思所批评的旧唯物主义抽象、思辨、直观的境地。而弗洛姆依据生存的两歧规定的人的本质即他讲的人性恰恰具有这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他的超越关联不可能在现实的土壤上结出丰硕的果实抑或就根本不可能结出果实。

 

  ()关于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性格结构

 

  应该说人的性格结构是各异的。人的性格结构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人的生理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状况等。有什么样的性格结构,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由于我们多年来忽视或者根本看不到性格结构问题,因此,这一领域基本上是处于放任自流的领域。

 

  但一个人的性格结构,决定着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如不改造人的性格结构,使之去除落后的方面具备新时代要求的质,则必然要影响社会活动的主体一客体——人的作用的发挥。

 

  弗洛姆把人的性格结构基本上分为的和的两种类型。可以看出,他的这种性格结构的分类,以及他对人的性格结构的具体分析,都具有上面指出的思辨、抽象、直观的问题,但他对性格结构的研宄,却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宄领域弗洛姆对性格结构分析的具体观点,也不乏真知灼见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弗洛姆关于性格结构的理论,使之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服务。

 

  为了充分吸纳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有益启示成分这里分别探讨如下:

 

  1.关于接受型性格结构。每一个社会的具体成员,是构成社会群体的基本单元,因此,每一个社会的具体成员的状况如何,将决定社会群体的性质。这就要求高度重视社会具体成员的建设,使之成为真正具有理性和自由的人。当然社会的具体成员与社会群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应当置身于社会群体之中,并与其他的社会成员发生有机的联系从而形成社会的有机统一体。一旦这样的统一体形成个体就应该把自己置于这一有机体的合理位置,并从有机体出发考虑个人的作用。这个时候,社会有机体就是优先的。只考虑个体的作甩不考虑整体的需求,是个人主义的但只考虑整体的需求,而不考虑个体的作甩同样也是片面的。

 

  从这一思路出发,接受型的人显然是失却了人性的人,这样的人会为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提供个人的性格结构基础。因此这种屈从社会、权威、他人的性格结构是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这就要求在个体与群体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使具有这种性格结构的人,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理性、自由的人,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健康、有序进步。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具有接受型性格结构的人数目极其巨大这就要求我们把转变这种性格结构的任务视为人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2.关于剥削型性格结构。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具有剥削型性格结构的人除了阶级社会剥削阶级的性格结构以外是大有人在的如社会生活中的高明的骗子,贪得无厌的放高利贷者、赌徒利用优越的社会角色榨取别人钱财者,都属于这种类型。今天,我们虽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具有这种性格结构的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也表明了旧事物抗拒新事物的顽强性^由于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也由于腐败分子的作恶具有这种性格结构的人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恶劣。我们要加强人的建设,现时期就必须有效改造具有这种性格结构的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具有这种性格结构的人得到彻底改造。

 

  3.关于囤积型性格结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型的人也大有人在这种人不思进取,只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混日子。但由于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因而他们日益感觉到这种存在方式难以在社会上存在下去,因此他们拼命地保存既得利益,也拼命地保存原有的人际联系。如果谁要是影响了他们这方面的利益,他们就会怨声载道,骂爹骂娘甚至聚众滋事,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这种类型的人,社会也必须承担起教育、转化的重任。并且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循序渐逃一步步地把问题推向前进。也决不能只限于一般性的号召,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关于市场型性格结构。为了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策,这应该说是正确的但这一转型中,也存在不少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东西。首先应明确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它是市场经济这种手段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因此,我们在讨论人的性格结构的时候,一刻也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这就要求社会的成员,把自己置于社会主体的地位而不是全然的客体地位。既然是社会的主体,那就应有相应的主体属性即具有理性、自由并且全面发展而且作为社会的主体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而在理性、自由的基础上,全面地实现人的潜能^

 

  当然市场机制有个市场选择的问题这样每个人都面临着市场的选择但市场选择决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商品而存在。如果丧失了人的主体性或者把人作为商品来对待,那肯定是背离了正确的前提也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保持人所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关于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规范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规范也具有抽象、思辨、直观的性质,这是由他的哲学学说的基础所决定的。但他的这一学说也有许多精华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

 

  1.关于自私与自利。这里弗洛姆阐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人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并且要依据客观的要求和规律全面发展自己是的,人是应该爱自己的,人不爱自己了,那么人就无法存在人类的生命也就终结了,因此,人应当爱己而且只有爱己才能发展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因为人需要这样一个人际环境。一个人如果不爱他人他也就得不到他人的爱从而也无法建立起真正符合人性的人际之爱。同时,人应当在爱己、爱他人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爱自己和他人。这应当说是弗洛姆给我们的重要的、有益的启示。

 

  但人爱自己、爱他人和全面发展自己是现实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会实践水平上开展的,离开了现实、具体、实践这一问题根本无从解决,只能是善良的乌托邦空想。因此,弗洛姆在这一问题上的抽象、思辨、直观限度,应是他的这一学说的致命局限。

 

  2关于极权主义良心与人本主义良心。人的存在,应当与真理相伴人应当按照真理来行事而不应受任何社会不正确因素的影响,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行事,尤其不应迫于某些社会落后力量的压力,屈从于不正确的东西。这就要求人找到自己的本质基础,并按照这一基础的要求来行事。

 

  弗洛姆的这一思想除了其哲学基础的问题外,应当说是有道理的:人在社会存在中,应当依据自己时代的要求,按照良心来行事这也就是说应当坚持真理,做真理的卫道士。要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类肯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但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很多人并不是这样为了取得一己之私不惜违背良心行事甚至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是有人把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说成是毛泽东、林彪会师吗?这难道不是投机钻营,违背良心行事?谁都知道,民族英雄岳飞在抗金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是让敌人望风丧胆的爱国将领。可为了自己的私利,被宋高宗、秦桧把持的南宋朝廷,有那么多人迎合秦桧迫害岳飞的需要无耻地攻击岳飞硬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置于死地。难道这些人不能辨别是非,不知岳飞是冤枉的?事情不是这样而是他们完全清楚是怎么回事只不过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曲意逢迎秦桧罢了。这些人确实丧尽天良。如果当时的朝廷大臣都能坚持真理,按照良心行事那么秦桧之奸就无由得售。因此,人的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同样的意义。

 

  3.关于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享受。人是应当享受的否则我们的存在和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但人的享受除了阶级社会阶级性的一面外,还存在善恶之分。如在封建社会里在性方面皇帝是后宫佳丽三千人,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民,很多人由于贫穷,往往不能娶妻。皇帝在性方面是过分地满足了,而下层人民的性享受却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存在剥夺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的人靠勤劳致富享受而有的人却靠抢劫、偷盗享受,这自然是善恶之分。因此也存在伦理学规范的问题。

 

  但伦理学规范并不是思辨的、抽象的、直观的而是在普遍理性指导下现实的、具体的、实践的同时,它也是历史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用一种伦理学模式来研宄享受问题而弗洛姆恰恰是用这样的模式——创发性的享受来研宄这一问题这就表明弗洛姆的哲学基础有形而上学成分,也具有思辨唯心主义成分。

 

  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存在首先是经济存在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活动首先是解决生存问题的。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首先解决经济问题,这就要求社会的成员扮演各种各样的经济角色。就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如果不给他们经济收入,他们也是不能从事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社会的政治结构,正是在经济活动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好社会的经济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它就可能在社会成员的反抗中走向灭亡。纵观历史,很多王朝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因而被社会历史的造反运动取消了它存在的合法性理由。当然人类是拥有文化的,这一文化是人类世世代代文化创造的结晶,它像一条长河,集聚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结晶。这条长河被现时代的人们所继承,并被批判地扬弃从而与当代文明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的存在本质上是文化存在。这一文化归根结底也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的经济存在问题,但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如人的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的发展,以及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等等。因此人的发展应该具有系统质,否则这种发展就很可能导向片面抑或走向反面。人的享受问题也不能离开系统质来谈而这些方面在弗洛姆那里是看不到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他关于享受问题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

 

  值得肯定的是,弗洛姆虽然有上述不足,但他是站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场上的并且是主张运用创发性来超越这一社会形态的。更为有益的是他从非常具体的层面,如满足、高兴、愉快、幸福方面探讨了享受的伦理学问题,这应当对我们也是有益的。

 

  4.关于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信仰。人是否应该有信仰呢?西方很多哲学家否定信仰笔者对此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即主张人应该有信仰。这是因为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作为人类文化结晶又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文化,理应成为我们信仰的东西。人丧失了信仰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而丧失前进方向,则会使人类处于混沌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而且必然要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实质上,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都是有信仰的他们的存在、追寻、目的实质上就是信仰。但人的信仰确实是不同的,用弗洛姆的话说就是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信仰之分而笔者更主张恶与善之分。

 

  一些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会拥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信仰。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当其同伙不忍向自己的救命恩人行凶时,竟然这样责问,你对他感恩能给你带来金钱吗?这不是恶的信仰又是什么呢?纵观人类发展史历史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拥有恶的信仰的人,正是这一恶的信仰使他们在社会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不仅危害了社会进步、他人也最终危害了他们自己而具有善的信仰的人他们4‘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存之歌。

 

  当然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的信仰但我们把它们概括为善与恶的信仰,将会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这就说明人的信仰问题至关重要,它对于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全面地推进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提出的信仰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

 

  虽然弗洛姆提出了这一问题但他由于不能现实、具体、实践的看待这一问题,因而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的创发性的理性的信仰只能是美丽的思辨、抽象、直观的理论之花并不能切实地解决人的信仰问题,也无由切实地推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提示我们,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哲学作基础,否则其价值将会大受影响。

上一篇:论应用伦理学的批判性

下一篇:美德的本质及美德伦理学的学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