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观察读书问题的三个历史向度

发布时间:2015-11-10 10:35

摘 要:所谓的严肃书刊的阅读氛围,是指传统阅读、经典阅读、深度阅读的气氛与情调。它的对立面是功利主义阅读与流行于网络世界的“浅阅读”,本文论述了观察读书问题的三个历史向度。

关键词:阅读氛围;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

      1 古典主义
      经典之书也叫传世之书,出版学界称之为“基本阅读书”,图书馆学界习惯叫“推荐书”或“必读书”。经典之书就是莎士比亚所说的“让你起飞的书”。叔本华说得好“应该把你的时间花在阅读那些一切国家、所有时代具有伟大心灵作者的作品上,这些作者超越其余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古典主义阅读的可贵在于深度阅读;以悄然无声、精神集中再加上书本相对封闭而单纯的阅读环境,是深度阅读得以进行的关键。它的终极追求在于,古典主义阅读中的人文阅读是为人文学科服务的,是以培养具有审美情趣、道德情怀、自由想象之美的君子、精英为主旨,是非职业取向,也不是功利主义的有用性概念所能定义的。古典主义阶段人们读书至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造就了官员们读书、爱书的习惯和著书立说的理想。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读书最佳处在“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同笔者一样的60后都有这样的体会,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还有沉浸于读枕边书的心境:摘掉白日世俗面具,卸下心灵的盔甲,面对自己赤裸裸的灵魂和一个真实的自我。
      传统是秩序的保证,是文明质量的保证。从大流散开始,犹太人一直在重构本土文化。正因这一传统,犹太人群星璀璨,如马克思、托洛茨基、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1】。犹太人为什么聪明,因为他们有阅读与敬畏严肃书刊的传统,“犹太人的求知欲,是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养成的;当孩子稍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是甜蜜的” 【2】。俄罗斯受益于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大批诸如陀思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思想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从而成为一个科学大国。即使在斯大林专制时代,俄罗斯文化一直在顽强地生存着。中华民族有热爱严肃书刊的传统,即使在文化凋零的“文革”时代,知识分子在人生苦旅中,古典主义阅读也顽强地生存着,来自民间的阅读力量抚育它,比如我们60后大多有阅读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经历,渴望听伙伴说书的心情,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的童趣。改革开放初期,评书《岳飞传》等是我们最好的娱乐大餐,等等。时代仍然需要传统的滋养,我们的读书生活无法逃离传统的掌心,比如,表征着西方基督教之发源的古代犹太教的“希伯来文化传统”和表征着西方现代理性精神的“古希腊传统”没有根本改变,西方人读书的志趣没有改变。基督教所指出的七种重孽(暴食、贪婪、堕落、愤怒、骄傲、淫欲与嫉妒),是好莱坞大片批判的主题。楚辞、汉赋、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传统文化,仍然在滋润着我们,传统都在我们的血液里。网络时代,经典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 现实主义或功利主义
      毋庸讳言,经济利益对于每一个群体和社会成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极力挖掘文本功利价值与客观意义,在为考学、就业、住房、婚姻、养老等而焦虑的现实主义阶段,功利性读书挤兑了严肃书刊的阅读时间。
      在大学中,项目中心主义盛行。教师们心中想的和谈论的是项目。论文发表数量、项目申请数量、科研经费、专利数量是大学里知识分子的功利追求。而人文阅读、教学艺术等非功利追求受到制约。就连卡尔•曼海姆也坦诚“不强调实际运用的纯粹渊博的知识将不会有多大用处” 【3】。在大学中,科学主义至上,大批学理型学科情不自禁地单向度转向应用型开发,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皆如此。即使人文学者也把自己的成果装扮成自然科学相。这些都破坏了严肃书刊的阅读氛围。
      功利主义阅读,人文阅读氛围受到破坏,使人偏执于专业领域,阻碍了融会各种学科、学说和学派而实现反思与超越的大师产生。功利主义阅读间接地制约了科学、学术与技术的发展。近年中国的技术专利已经高居世界第一,而科学论文总量也很快就位列世界首位。但伴随着数量的迅猛增长,欢呼的却是国人挥之不去的创新焦虑:这就是没有大师和缺乏创新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与其为此痛心疾首,倒不如想一想:当市场经济原则使大学院所异化为名利场的时候,当价值规律左右一切而把科学研究异化为交易所的时候,哪会有多少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士仁人呢? 没有人文阅读的滋润,科技工作者如何有自由想象之美?
      3 后现代主义
      网络阅读时代,图书馆学专业人士黄俊贵先生称之为“大阅读时代”【4】。网络上到处是,贫困的迷惘,欲望的宣泄,寓言式的警醒,却缺乏深切的忧虑。人们批判的、否定的、超越的和创造性的内心向度,全被压制或摧残。在轻阅读大行其道,娱乐化、碎片化阅读的消费时代,阅读经典与传世之作费力费时且不合时宜的时代,严肃书刊的遗忘与背叛是正常的。阅读严肃图书的那种行动已经变成了挽歌式的举动。从物质层面来看图书馆,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图书馆是乌托邦的维度【5】
      功利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破坏图书馆事业的主要元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功利主义阅读与后现代的浅阅读许多现象:之一,部分学者的枕边书没有了,书房改成了麻将室。之二,部分学者也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中,认为微博被人转发就有尊严。之三,老年活动室变成了棋牌室,许多人不选择阅读这一休闲方式。之四,许多民营书店关门。之五,部分社会精英不愿意读严肃图书,不愿意为了追求科学真理而忍受委屈。之六,部分新一代的学者变成学术的‘生意人’,变成了没有自己思想的体制中的螺丝钉。之七,即使学者也不热衷于读孔夫子的《论语》而乐于读“体会论语”的书。之八,社会转型期GDP的追求淹没了文化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大卫•托马斯著,苏隆编译.犹太人的历史[M].北京:大众出版社,2004.
      【2】亚伯拉.犹太人为什么聪明[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0.
      【4】黄俊贵.关于社会阅读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0,(6):124.
      【5】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译.读书的挽歌[M].北京:中央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上一篇:高职旅游类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以江

下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务工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