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从《天线宝宝》看儿童视频作品对年幼儿童的影

发布时间:2015-08-01 09:47

引言:
  《天线宝宝》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与著名的视频制作公司Rag Doll共同制作的幼儿视频节目,从1997年开始发行,视频的主要受众对象是一到五岁的儿童。
  《天线宝宝》故事由4个可爱的天线宝宝组成。 四个可爱的天线宝宝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生活在一片虚拟的宝宝乐园。里面不时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四个小伙伴在这里快乐玩耍,彼此之间关系良好、亲密融洽;没有暴力,只有新奇问题不时出现。虽然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善于接受新问题与新现象。
  《天线宝宝》是一部专门针对儿童学习与模仿心理而制作的儿童视频节目,故事将幻想与真实有趣而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模仿他们的言行和神态。由于视频与儿童之间的无距离传播,已经在全世界113个国家发行,并且被翻译成45种语言,让十亿地球儿童感受到视频的风采。
  儿童视频作品界定
  《天线宝宝》对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的行为与思想上的影响是对儿童视频这一领域的伟大突破。儿童视频就其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专门针对儿童行为和心理而制作的相关视频作品。它包括动漫视频、教学视频、科普读物和观赏视频,属于“儿童传媒”范畴。儿童传媒具有以下三个属性;第一:是大众媒介属性;童媒,是大众媒介的一种。童媒与其他大众媒介一样,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具备职业传播者制作信息、采用某种机器复制信息、拥有广大的接受者这三大要素。 第二:是儿童传播属性。童媒是大众的,但其受众有着强烈的针对性、专一性—儿童及其承担着养育儿童成长责任的家长和师长。第三:是有益传播属性,儿童媒介传播的内容不能因商业而忽视其公益性。儿童是受保护群体,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没有成熟,对是非好恶的辨别能力非常有限,这就要求儿童媒体的传播内容必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作为儿童视频的《天线宝宝》充分体现了这三个属性:首先,它向儿童传达了关爱、和平、安全、等基本信息。还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其次,无论剧情里面的主要人物还是视频里的各国小朋友,都是以年幼儿童为主,他们的行为举止,对事物的认识,都跟正在观看他们的小朋友一样,所以。不论从心理或是身理上来说,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非常儿童化。第三点,传播过程具有明确的有益性,《天线宝宝》里面所有的情节设置,故事发展都是和谐的,安全的。没有任何暴力元素在里面。这些都为学前儿童接受新的事物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导向和
  儿童模仿行为界定
  皮亚杰儿童心理理论认为年幼儿童是通过自我发动的活动而学习概念、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的。同时,动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儿童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他感兴趣的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朱智贤先生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曾经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需要跟独立参加活动的经验机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而参与活动是解决学前儿童心理矛盾的主要形式,而模仿就是最好的参与方式。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儿童模仿表明了孩子和周围环境的一种关联。
  不断刺激是有效模仿的重要原理之一,由于幼儿本身对道德观念没有很强的区分能力,因此对于他们自身所接受的信息几乎完全接纳,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得到强化。《天线宝宝》在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宝宝的说话语气上都充分运用了这一特点。每一次当天线宝宝们遇到一个新鲜事情或者听到一个新词语的时候。他们总要重复做两次,而且,每一次介绍视频出来的时候,都会重复播放两次。这样利用电视等强势媒体对孩子们的不断刺激,让许多的小朋友在累次的模仿中体验故事的发展过程,培养兴趣。获得知识。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曾经说过“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可见,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处于思维经历大脑空白期的幼儿尤其如此。
  <天线宝宝>对儿童模仿行为的影响
  一、从视频定位
  《天线宝宝》节目的首要准则就是喜剧。“如果没有趣味性,那就不是天线宝宝。” 视频的创作者之一安德鲁·达文波特曾经这样说,儿童,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与大人生活在一模一样的世界里,但是他们的感知不同。因此,作为一个成人创作小孩子的视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倾听他们和理解他们。孩子们喜欢被倾听。因此,当视频作者创作天线宝宝的时候,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观察和倾听孩子,他们试图以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象一个孩子般感觉周边,同时分享孩子从不同的感知观点中所学到的东西。沿着这个思路,创作者发现成人与儿童思考模式上存在的不同其实非常有趣,因此他们也将趣味(乐趣)作为节目的中心基调。”儿童对高兴的东西往往容易接受,尤其是跟自己说话方式相仿的高兴的事。所以小孩乐于接受并且不停模仿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从剧情安排
  《天线宝宝》掌握了儿童观看电视独有的方式和诀窍。节目大量采用重复,每集剧情安排大致相同,并且设置鲜亮的画面颜色和缓慢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能非常自然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思考能力和模仿能力。由于剧情的结构安排相似,孩子们可以提前一步预告出天线宝宝的动作以及接下来将要发生故事,这样大大的鼓励他们的预想能力和记忆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准确的预告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针对小孩子喜欢尝试的心理特性,通过一遍又一遍做相同的事情来检验他们的经验。例如:一而再,再而三的将杯子里的东西倒腾出来也许在一个成人眼里是件无聊的事情,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们着迷的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已经无形的再重复中学会了形状和大小,什么是适合的,什么不是。所以视频中的丁丁有一个大袋子并且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里放。孩子们潜意识里理解天线宝宝,天线宝宝也理解孩子们。这是因为节目所设计的隐性‘对话’预留了足够的时间直至孩子们作出反应。当孩子们知道天线宝宝要出现什么东西或者内容的时候,小朋友就会不自觉的参与到其中,表演与模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从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3]
  天线宝宝的每个故事,每个语言都在鼓励孩子像他们一样学习和生活;其中主要心理暗示有如下几方面:
  暗示倾听
  《天线宝宝》中专门设置“停下、倾听”环节,当喇叭出现的时候,天线宝宝都会停下来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听上面。这样使得孩子们也养成当有人诉说的时候就应该仔细倾听、认真学习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鼓励说话
  据调查,《天线宝宝》里面的语言都是是根据一岁到一岁半的孩子的初学单词设置的。反应测试结果显示,孩子们对待天线宝宝就象对待他们的玩伴一样。不时纠正他们犯的错误并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暗示关爱
  四个天线宝宝之间相处非常友爱、和谐。每次四个宝宝都出现得时候,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大大的拥抱。最常用的口号也是“抱抱、抱抱”。
  增加自信
  天线宝宝节目的缓慢步调和反复操作能使孩子们一遍遍锻炼他们的基本技能和认识概念。每次成功的预测下一步发生什么可以建立一种“我能做到”的自信。
  暗示自尊
  孩子们深入节目并且能在其中找到他们自己,无论是通过辨别角色还是场景。在节目中插入的真实世界里的孩子们做真正的事情,能使小观众们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孩子们正在做的事和环境。
  暗示运动
  天线宝宝最喜欢就是运动。他们喜欢舞蹈,跳跃,拉伸,滚动和奔跑。观看节目的孩子们喜欢加入本文转自第一论文网到天线宝宝的运动队伍里来,这就帮助孩子们增强了身体认知,鼓励他们加入到游戏与运动中。
  提倡个性
  尽管天线宝宝在一起分享快乐,但是他们各自都拥有显著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小观众们能接受他们的不同和独立的兴趣。
  结语:
  天线宝宝节目为最年轻和最敏感的新一代的电视小观众提供了一个去感受安全和不断变化世界的机会。而儿童能够在对《天线宝宝》的模仿中学到什么知识,这其实是一个集心理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交织的复杂的问题。
  当我们从认知发展取向转向社会发展取向时,我们认为,在年幼儿童接触、学习视频的过程中,存在一种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的呼应。这种呼应意味着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的相互协调。反映了视频资源作为儿童所处社会环境一部分的存在价值。究其本质而言,年幼儿童的视频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视频学习应为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服务。我们相信,这种对年幼儿童与视频资源的从新界定和理解可能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导向,在理论层面,为年幼儿童的视频学习理论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在应用层面,为视频资源的教育运用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视频节目的设置带来相关启示。[4]
  参考文献:
  [1]海飞《童媒概念与童媒崛起》 (传媒)\2004.5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3]张明 《从,<孙子兵法>到“V”字运动——浅谈军事领域中的心理暗示》;\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4-15
  [4]郭力平、朱文加、郝俊、张苏颖《年幼儿童的视频学习研究与展望》

上一篇:论男中音演唱中喉头的位置的重要性

下一篇:评《一九四二》的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