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

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不同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07 19:34

  【关键词】诗经 袁梅 程俊英 注释 不同点

  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从音乐上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的诗歌产生的地域相当于今陕、山西、河南、河北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但绝大部分已不可考证。既然《诗经》所跨越的时代是如此之长 ,地域如此之广,作者也是如此之复杂,并且在秦始皇时代还遭到过焚烧的经历,因此,后世对它所进行的注释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仅在汉代传诗者就有齐、鲁、韩、毛四家,而且四家解诗多有不同之处,所以距离汉代遥远的现代学者对《诗经》进行的注释必然存在着更多不同点。本人通过阅读发现现代学者袁梅、程俊英对《诗经》的注释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以下从主题、句意、语词三个方面研究了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的不同点。

  袁梅和程俊英两位学者都首先对《诗经》的每篇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解释。两者在主题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之处有的是相差万里。两者对同一篇诗歌主题意思阐释截然不同的篇目很多。“召南”部分有一篇诗歌《驺虞》,袁梅解释的主题反映了古代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尖锐。他说:古代奴隶的儿子,给奴隶主放牧牲畜,时常会受到驺虞(牧猎官)的欺凌打骂。所以,他一看到小猪,便联想到牧猎官的狞恶可怕。从诗中可以看出奴隶制社会的残酷现实:奴隶大众受尽剥削,奴隶主阶级不劳而食,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这和清代学者高亨关于这首诗歌主题的观点类似,高亨注:“贵族强迫奴隶中的儿童给他牧猪,并派小官监视牧童的劳动,对牧童常常打骂。牧童唱出了这首歌。”他也认为这首诗歌是写奴隶大众受贵族奴隶主的欺压打骂。而程俊英的阐释不仅没有道出阶级对立,相反,他的观点和袁梅的看法截然相反。程俊英说: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毛诗小序》写到:“《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披文王之化,则遮类蕃殖,嵬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可见《毛诗小序》也认为这是一首歌功颂德的诗。

  两者对“ 风”中《干旄》主题的阐释也是截然相反的。袁梅的解释反映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尖锐,痛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他说:“本诗反映的是古代上层社会行聘礼的铺张豪华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剥削阶级骄奢淫逸的寄生虫生活。他们刮尽人民的脂膏,养肥了自己。这些富儿们豪华生活的背后,有多少饥寒交迫的奴隶挣扎于苦难的深渊。”而程俊英的观点恰恰认为文章的主题是赞美统治阶级治国有道,重用贤才,他说:“这是赞美卫文公招致贤士,复兴卫国的诗。诗人叙述卫国官吏带着良马礼物,树起招贤的旗子,到凌邑去访问贤士,征聘人才。”《毛诗小序》写到:“《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由此也可见程俊英的观点和《毛诗小序》中的观点一样,都是赞美统治者治国有方,任用贤才的主题。

  同样,他们在同一篇诗歌中,对其中的某句话的整体理解,有的是相差很大的。两位学者对《羔羊》一文中的“退食自公”一句解释是截然相反的,袁梅说:“从公府回到家中进餐。‘退食自公’是‘自公退食’之倒装。”朱熹说:“退朝而食于家也。”而马瑞辰也说:“较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为善。”可见,朱熹和马瑞辰对这句的解释和袁梅的观点一样,都认为是从公府回到家中进餐。程俊英却那样认为,他认为在公府中吃饭,正如他所说:“从公家吃饱饭回家。”而杜预注“卿大夫之膳食为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退食自公’谓自公食而退。”说明杜预也认为在公家吃饭,这与程俊英的观点相同。

  两位学者对《诗经》中,某些字词的解释的差别。下面仅举两例来单独看看字词方面二者所存在的不同点。看看《隰有苌楚》中,两位学者对“乐子之无知”一句中的“无知”的解释有何不同。袁梅认为:“无知,是无妻的意思。”而程俊英认为:“无知,是无知觉的意思。”两者解释得大相径庭。再看看郑玄笺:“知,匹也。”高亨注:“无知就是没有配偶。”袁梅的观点和郑玄、高亨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无知“即为无妻之意”,而程俊英认为是“无知无觉之意”。两位学者对于《旄丘》中“流离之子”一句的“流离”一词解释也是很有差别的。袁梅认为:“流离即琉璃。美玉名,本诗中比喻为美人。”所以他认为是名词。而程俊英则说:“流离,漂散流亡的意思。”所以他认为是动词。朱熹注:“流离,漂散也。”而毛亨传:“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郑玄笺:“卫之诸臣初有小善,终无成功,似流离也。”可以看出朱熹、毛亨、郑玄三者也认为有漂散流亡之意。

  纵观上文,对于《诗经》中的某些解释,学者们的观点是有所差别的,有些地方相差很大,有的地方相差很小。本文主要浅谈了袁梅和程俊英两位学者的一些释意之别,可以看出袁梅的解释有些和高亨相似,而程俊英的观点则大多和《毛诗小序》及毛亨、郑玄等人是相似的。当然学者们不同之处只是少数,大多观点都是一致的。

上一篇:《管子》“侈靡”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分析

下一篇:古殿青灯旁的一枝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