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

发布时间:2015-07-14 11:08

  [摘要]《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性,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面貌的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对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共产党;共产主义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着作。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想。1872年序言、1883年序言概述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宣言》的产生、传播和发展的有关情况。第一章论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两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用唯物史观剖析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形态,对它作了全景式、动态式的生动描述,并就其前途和命运提出科学预测。重点学习《宣言》中的这两个序言和第一章,将大有利于我们全面地历史地认识资本主义及其被替代的必然性,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
  一、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性
  1.共产主义者同盟与《宣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为正义者同盟,1836年成立,是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秘密组织,主张通过起义实现财产共有。后在英、法、德和瑞士建立支部,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国际工人团体。马克思恩格斯从1844、1845年起,就有将自己的新世界观通过宣传、灌输,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共产党的思想。1846年在比利时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就是为建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经过对几国工人运动及其工人政治组织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正义者同盟的争取和改造上,并经历了一个艰苦斗争过程。先是批判正义者同盟领导人魏特林主张通过自发的暴动,立即实现人人劳动,平均分配,共有共享,和谐自由的社会制度的魏特林主义,恩格斯称之为“裁缝共产主义”。同时又批判克利盖和格律恩为代表的鼓吹“用爱把一切人团结起来”,“为了人类的幸福”,建立“充满天国的爱的村镇”的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或陶醉于爱的共产主义。真理与谬说的交锋与辩论,使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确信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摆脱陈旧的指导思想、密谋性的传统和形式,于1847年再三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并协助改组同盟。马克思恩格斯此时愿意加入,是认为“将有可能在同盟的代表大会上以宣言形式阐述我们的批判的共产主义,然后可以作为同盟的宣言发表;同时我们也将有可能帮助同盟用新的符合时代和目的的组织来代替它的过时的组织。”[1](P199-200)
  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按恩格斯的提议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批准了以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为基础的章程草案以代替过时的半密谋性团体;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原来的“人人皆兄弟”;确定同盟的目的是****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以代替“解放和复兴德意志民族”,“促进全人类的解放”这种缺乏明确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抽象宗旨。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举行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章程,又经过争论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由来和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政党的诞生过程。
  2.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1890年又加注:“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P252)由恩格斯概括的这一基本思想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关于经济是基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其二是“(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是用唯物史观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研究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的一大变革。其三是“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里讲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说明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解放全人类,进入“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P239)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放自己。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后的一系列着作中,表述过“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思想,并写入了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P609)对此怎样理解呢?原来历史上的启蒙学者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也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应由自己去争取,第一次认定工人阶级是创造历史的伟大社会力量,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地位、需要和解放的条件,从而不依赖有产阶级和任何个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干革命。由此可见,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说的是解放的性质和斗争的基点;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说的是解放的规模如斗争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贯穿于《宣言》之中。
  3.《宣言》第一章概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第一章前有几段文字,用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一切旧势力和政党对它的联合围剿的事实,说明共产主义已被公认为一种势力,要用共产党人的宣言反驳关于幽灵的神话。这就从政党的敌对反映阶级的对抗的客观情势中,自然引出第一章,资产者和无 产者。
  第一章第一句讲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用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武器,也是贯穿第一章的一条主线。在点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后,直奔主题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然后分别加以论述。先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怎样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发展并取而代之;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全部社会关系,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从民族、国家到国际关系、世界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既肯定其历史进步作用,又揭露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再论无产阶级怎样随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比较方法,提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依次阐述无产阶级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循序探讨它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成为政治斗争,直到公开的革命。第一章最后结合危机的爆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强大的生产力,当年资产阶级用以****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P284)两个“不可避免”,预言资本主义同封建社会一样,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也将在历史的发展中走向自己的反面,最后送进历史的博物馆。

  二、资产阶级“是一个
  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1.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条件是在封建社会中造成的
  人类历史上五种生产方式和相应的五种社会形态更迭发展,后者脱胎于前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由“资本”演化而来的“资本主义”一词,19世纪初起才流行西欧,但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是当时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中心,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封建社会后期,农奴通过赎身、逃亡、垦荒等获得人身自由,其中一些人成了城市居民。货币的广泛使用,削弱了城市的封建行会,手工业者和商人日趋分化。贫穷的行会师傅和帮工变成雇主。少数富裕的行会师傅,生产者和倒买倒卖的包买商人成为雇主。这样,“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 子。”(P273)“资产阶级”一词源出法语,原指市镇居民或自由民,又指同贵族有所区别的中产阶级。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力的现代资本家阶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无产者;二是有大量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货币资本。为了加速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和货币资本的积累,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对内野蛮剥夺农民的土地,如英国“使羊群赶走了人”的圈地运动。对外推行血腥的殖民制度(根本不同于古希腊在荒地上的移民垦荒),包括海盗式劫掠、贩卖黑人、商业战争等。这种“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的原始积累,既说明“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又说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P266)
  2.生产力的发展与封建所有制关系的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同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陈腐的封建所有制关系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要求有广阔的自由市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自由竞争。封建的人身依附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把手工业者限制在行会里,使资产阶级得不到必需的自由的劳动力;封建的地方特权、政治特权和苛捐杂税,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流动、竞争和发展。只有突破封建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资产阶级就起来掠夺教会地产,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把封建财产变成现代私有财产,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和城市,并用工场手工业代替封建行会的手工业经营方式。工业资本家排挤行会的手工业师傅,更排挤占有财富源泉的封建主,使“工业骑士”代替“佩剑骑士”,大批被解散的封建家臣、封建主扈从人员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被抛向劳动市场。它也用资本主义私有制排挤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使这些个体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劳动力。总之,资产阶级用自由竞争取消了封建特权(贵族特权,行会特权,长子继承权),用金钱的特权代替以往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将历代的一切封建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它反对封建所有制关系的斗争,也是城市反对乡村、工业反对土地占有、货币经济反对自然经济的斗争,其发展过程就是奴役状态的形式变换,把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
  3.资本主义全面代替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一个充满斗争和曲折、长达几百年的历史过程。“国内的自由竞争到处都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争得”(P113)。资本主义社会全面代替封建社会,更经历了两大运动和三次大决战。两大运动,一是14—16世纪始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以“再生”希腊罗马文化为名,高扬人文主义,用资产阶级抽象的普遍人性,反对中世纪的神性、宗教观禁欲主义及其代表的封建意识形态。二是17—18世纪兴起于西欧而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它高举理性旗帜,用新的知识、科学“启迪”人们去打破中世纪的黑暗,批判宗教蒙昧主义、君主****主义和整个封建制度。这样,“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终于引发了三次大决战。”(P706)一是德国的所谓宗教改革。路德反对教会的战斗号召,唤起了1522年的德国贵族起义和1524年的德国农民战争。1566年开始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了西班牙在尼德兰(意为低地)的****统治,1581年北方各省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的地位最重要,又称荷兰共和国。马克思说联省共和国“是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是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两次内战后,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和自由邦。克伦威尔去世后国内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1689年,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驱逐詹姆斯二世,宣布其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国女王和国王,确立了以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妥协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三是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它抛开宗教外衣,依靠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农民起义和全国革命高潮,从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到****波旁王朝,废除封建制度,处死路易十六,成立共和国;从****君主立宪派的统治,****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到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罗伯斯比尔为领袖的雅各宾专政。这是法国革命的上升阶段。1794年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后,建立大资产阶级政权,实行摇摆的“秋千政策”,政局不稳。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上台执政,1804年改共和国为帝国,成为法兰西皇帝。面对欧洲君主国反法联盟的不断进攻,他用不断的战争代替不断的革命,同封建旧势力也日趋妥协,并从反对封建的民族战争变为侵略战争,最后兵败滑铁卢。马克思说,罗伯斯比尔等人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封建头脑”;拿破仑在法国内部创造了“发展自由竞争”、利用“国内的工业生产力”的一些条件,在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P585)这是用唯物史观释评历史人物的公允之论。
  当革命在法国取得政治胜利时,在英国,瓦特等人发动了工业革命。18—19世纪先后在英、美、法、德、日等国完成的工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这样,“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 统治。”(P277)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世界面貌的变化
  属于封建统治下被压迫等级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取得统治地位后,“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P274-276)
  1.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P277)后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说,人类历史一百万年中,资产阶级的三百年,是一个大跃进。其所以如此,一是它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而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又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促使生产力状况从手工业生产工具过渡到应用蒸汽和电力的机器,从手工业、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二是大工业把自然力、自然科学和技术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虽不创造科学,但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它利用科学,占有科学,使之成为提高生产、发财致富的手段。三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主要信条是“利润或者死亡”。“只要我还能赚,我就永远会赚下去”的冲动和贪欲,自由竞争中一夜暴富的诱惑或一夜破产的威胁,使得“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样,“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也就成为“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P275)
 2.统一的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市场。“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生产资料、财产、人口和政治的集中,促使各自独立的地区“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P276-277)这里讲到了中世纪末期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欧现代民族即资产阶级民族的统一、独立和形成过程。这样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在西欧,这样的民族的形成时期,与中央集权国家出现的时期大体一致,民族在其发展时就具有国家的形式。各民族形成的过程,同时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过程,这样由一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叫民族国家或单一的民族国家,如英吉利、法兰西等民族,同时是英吉利、法兰西等国家。法国大革命后,“朕即国家”变为国家由公民组成,公民要说“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即法语,并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抗击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政,公民组成军队为祖国而战,更巩固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同时又产生了鼓吹法兰西民族至上的沙文主义。
  中欧、东欧的资产主义发展较晚,为抵御东方人的侵犯,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比民族的形成要早些,从而出现了由尚未形成为民族,但已结合在一个国家内的几族人民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其中比较发达的民族居于统治地位,它便成了民族压迫的发源地。如沙皇俄国被称为“各民族的监狱”。正如恩格斯所说:“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P242)接着,西欧单一民族国家如英吉利也出现了民族问题,爱尔兰于17世纪中沦为英国第一个殖民地。马克思科学阐述了爱尔兰的民族斗争和工人阶级解放的关系,认为爱尔兰的民族解放对英国工人阶级来说“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正义或博爱的问题,而是他们自己的社会解放的首要条件。”[1](P592)
  以上历史表明,阶级社会的民族问题,说到底是阶级问题。“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P291)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
  3.世界市场的开拓和“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世界市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使世人逐渐改变了“天圆地方”,世界是欧亚大陆加地中海南岸的北非一类传统观念,知道地球是椭圆形的,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史不只是欧洲的历史,而是全世界的历史;更为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一改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传统,实行重商主义,大搞海外贸易,使得西方贸易扩展为世界贸易,并形成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作为大工业产儿的无产阶级的状况,正是“以世界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14-87)
  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造成了双重后果。一是“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的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P276)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如此。不仅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着作),而且出现了为资本主义扩张政策服务的世界主义,于19世纪初流行欧美国家。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上虽互相冲突和竞争,但共同的利益和恐惧使他们总是联合起来反对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P310-311) 二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产生了殖民主义奴役,也促使殖民地人民必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这也是世界历史性的应有之义。
  4.“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发展过程,是使世界畸形发展的过程。“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P296-277)这里说的是资产主义原始积累特别是工业化后城市与农村关系的急剧变化,既肯定其进步作用,又指出其阶级实质。历史上的欧洲,奴隶社会的古代城市国家(城邦),是城市统治农村;封建社会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城市在经济上剥削农村,封建庄园主集中的农村在政治上统治城市;现代大城市是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集中地,城市既剥削农村又统治农村,因而城乡对立尖锐,片面发展大城市引发的城市病触目惊心。有待于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P294)
  “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P277)四个“从属于”中后三个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东方西方的关系。“从属于”含被支配、受控制的意思。
  随着资产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相继成为殖民国家。“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又通过强大帝国和股份公司的控制,使农民的民族和落后的国家变成供应其粮食、原料和保证工业销售市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并迫使它们“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P276)这样就激起了这些民族,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不断反抗和民族独立运动。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经过独立战争,宣布脱离英国。但美国独立时宣称的“人生而平等”并不包括黑人和印地安人,对外则穿新鞋走殖民主义老路。
  这里讲的东方、西方,不同于20世纪两极体系下的东西方。历史上的欧洲,文化导源于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资本主义方式、大工业和大城市首先出现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各国。于是人们常从西欧看世界,将地处其东的统称为东方。而当时世界上的农村、农民的民族、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大都在东方,这样便形成了西方(西欧)文明、先进,东方野蛮、落后的偏见。“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就是要东方服从欧美等国资产阶级的控制和统治。
  四个“从属于”揭示了资产阶级按自己面貌为自己创造的文明世界,是只顾少数人的私利,不管多数人的死活,严重失衡的畸形世界。
  四、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对立
  1.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从前人们把历史说成是上帝(神)的、帝王的、英雄的、绝对精神的、抽象的人的历史,或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找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或把理性说成历史前进的动力。后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提出阶级、阶级斗争概念,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或从经济上对阶级作分析,认为物质的利益冲突是阶级斗争的根源,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斗争是欧洲历史的动力。但他们把阶级斗争仅限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不愿承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揭示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真正根源。有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消灭阶级差别的要求,或用阶级之间的斗争解释法国革命,却不把社会主义的实现,看作是阶级斗争合乎规律的发展结果。唯物史观的创始人完成了世界史观的革命变革,证明“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P272)把阶级斗争上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原始公社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对立的阶级,就存在阶级斗争了。“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P104)“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P685)但是,马克思说,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他的功劳。“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P547)这样,完整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就建立起来了。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斗争使工人的联合越来越扩大,“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P281)这里说的是斗争的历史进程和必然趋势。最初,无产者是跟随资产者反对封建君主制和地主,“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的;后来一些工人用捣毁机器等办法,发泄不满情绪。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增加,觉悟提高,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特别是无产者组织成为政党后,斗争便以经济、政治、理论三种基本形式开展。其中经济斗争只能改善出卖劳动力的条件,争取基本政治权利和以争夺并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为中心的政治斗争,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无产阶级。《哲学的贫困》说:“阶级同阶级的斗争就是政治斗争。”(P193)第一次使用“政治斗争”概念,并将它界定为阶级之间的而不是个人或集团之间的斗争。《宣言》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从前后文看,是强调经济斗争应当并必然提高和发展成为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理论斗争应当围绕和服务于政治斗争,并必然具有政治的形式。俄国经济派歪曲“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认为阶级之间的任何冲突都是政治斗争,为争取每个卢布增加5个戈比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列宁批驳说:“只有当阶级斗争不仅发展到政治领域,而且还涉及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的机构时,那才是充分发达的,‘全民族的’阶级斗争。”( P323)
  2.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阶级对立的简单化
  以往社会的阶级划分,被宗教的阶层和宗法的等级所掩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使用的“阶级”也意似等级。资产阶级剥掉了这层外衣,也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抹去了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使人际关系只剩下利害关系,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也都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总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P275)这样,社会上两大对立阶级就凸显出来:“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 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 级”。(P272注1)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两极分化,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如手工业者和农民,也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甚至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归附于革命的阶级,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于是,一方面资产阶级“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P277-280)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一头小,一头大的态势。时下所谓两头小的“中产阶级化”和“无产阶级消失”论,乃是否认唯物史观的阶级划分和归附理论,用职业、收入、生活方式直至文化和权力资源界定阶级所致,使原本简明的阶级关系模糊化了。
  3.“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P282)这是因为:首先,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的未来。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它带来大量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它的人数不断增加,眼界不断扩大,作为“产业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战斗精神不断提高。“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P194)奴隶和农民也是劳动者,但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造反起义后总不免以失败告终。
  再看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没有什么自己必须保护的东西,只有摧毁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并实现全社会所有,才能翻身解放。中间等级如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P283)如果说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而站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来。流氓无产阶级是社会最下层的腐化部分,有时也被卷入运动,但容易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他们都同工业无产阶级有天壤之别。某些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说成消极的破坏力量或受苦受难的可怜群体,正是看不到上述区别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
  那么,这个“真正革命的阶级”的革命性,具体表现何在呢?
  一是革命具有彻底性。过去的革命都是剥削形式的变换,从不触及剥削的根子私有制。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通过“全面革命”、“不断革命”(P194-375)实现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具有真正的彻底性。
  二是革命具有群众性。过去的一切阶级争取统治时,也利用或求助于群众;统治一当稳固,便背叛直至镇压群众。因此,“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与此全然不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P283)这两个“绝大多数人”从运动的规模和宗旨上,使革命具有真正的群众性。
  三是革命具有世界性。资产阶级建立了世界市场,法国革命曾变成要同全欧洲君主作战的欧洲革命,彼此争斗,弱肉强食。无产阶级革命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P283)它呼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和最后解放自己而斗争。因此这个革命的内容是真正世界性的。
  “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绝不是说其他受资本主义剥削、同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和阶层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动的一帮”。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必须同他们结成联盟,并领导他们前进。
  五、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1.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矛盾
  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P277-278)这是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具体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变成生产力反抗生产关系及其所有制了。生产力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这一矛盾,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表述为:“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它“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P622-624)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将这一矛盾表述为“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并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318)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主要就是在这个基本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生产过剩的瘟疫和周期性的商业危机及其根源
  在当时资本主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P278)近40年后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大工业所陷入的荒谬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要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1](P251)
自1825年在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每隔8—10年重演一次。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危机更加频繁,周期更短,经济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并发。各种反危机措施虽可减轻病症,却不能消除病因。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它注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短暂性。
  3.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历史趋势
  历史惊人地相似。当年,封建所有制度变成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如今,资本主义所有制又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资产阶级用来****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这里说的武器,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历史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和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为自己开辟道路时,总遇到衰朽势力的拼命反抗。只有找到能够克服这种反抗的社会力量,它才会获得充分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P277-278)
  鉴于历史规律已在资本主义国家为自己开避道路,又有了代表现代生产力的现代无产者,《宣言》在第一部分结尾总结性地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P284)人们将最后这句话简称为两个“不可避免”,其实它是同一“不可避免”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它不是从理性或道德的“应然”出发,而是从历史和现状的经济“实然”中探究发展的“必然”,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和人间正道,从而同一切空想家和算命者分道扬镳。自然,它的实现,无论在一国范围还是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不可改变的。
  4.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斗争道路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P776)“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P108)那么,无产阶级通过怎样的斗争道路,去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呢?
  “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P281)这是实现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当时因成熟程度不同,有工人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和共产党。共产党人同其他工人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P285)无产阶级只有在先进分子推动和先进理论指导下,才能成为“真正革命的阶级”。
  《宣言》指出:“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P284)这里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道路,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和隐蔽的国内战争的必然发展,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因为资产阶级国家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和压迫无产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资产阶级反封建时使用过暴力。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在和平愿望破灭,受到暴力压制时,不得不用革命暴力对抗******暴力,以****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P294)这样,科学社会主义就既不同于拒绝政治和革命行动,想通过宣传、示范,向统治者呼吁等和平途径进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更有别于走议会道路,用局部改良消除社会弊病,而不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谈到:“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25年来大工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发展,首先有了二月革命尤其是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后,“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P248-249) 革命导师尊重实际,尊重历史的精神跃然纸上。这里说“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不指“一般原理”,而是有些认识、措施和策略应与时俱进,或改变提法,或有了新的经验。伯恩施坦断言《宣言》和《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崩溃的论述在许多方面是错误的,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最后沦为修正主义者。有的人不顾历史条件,生搬硬套马克思恩格斯词句,陷入教条主义。160多年来,由于反对各种错误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创新结合,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毅然继续前进,《宣言》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明灯!由于《宣言》中运用唯物主义历史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大略地说明了全部近代史,对于我们从事历史研究尤其是世界近代史研究,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上一篇:浅谈资本主义:关于占领的故事

下一篇:浅谈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