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现代农村教师文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09 10:49

现代农村教师文化的发展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教育大辞典》中定义教师文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一些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思论文联盟http://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这三个层次且够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些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社会同构体,是集教育者个人素质、学校教育观念以及社会价值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的反映。它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外显于校风、教风,内隐于教师心灵。具体而言,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形式上看,教师文化表现为教师群体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包括教师的言语符号、教师的服饰举止、人际交往方式等;从文化内容上看,教师文化则表现为教师团体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念,包括知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各方面的总和,其中,价值观念是核心。
  而农村教师的特定生存境遇决定他们与城市教师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当前的农村教师文化与新课程文化不相一致,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阻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阻碍农村教师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育理念滞后.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教师对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它内化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指导教师的行为。但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还不尽如人意。他们专业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农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意识不强,缺乏教育反思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这就使得他们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再者农村教师知识陈旧老化。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小学由“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比例较大。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行为失范.凡是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甚至是冲突的行为,都是失范行为。例如教学行为失范。农村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以“口述与板书”为主; 农村教学活动方式是教师中心主义,信息的交流是单向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农村教师在知识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基本上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认知目标上,把教育限制在认知的范式内,甚至把完成知识教学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再者交往失范。教师与教师的交往基本上是以“独行者”的角色履行教育教学任务的,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和真诚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交往失范。随着庞大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注过少,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老师也不能很好地与家长交往,也就阻断了教师文化向农村社区传递的重要途径,于是,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也逐渐边缘化了。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提升农村的教师文化,使农村教师文化坚持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提升农村教师文化理论素养。
  提升教师文化理论素养是教师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实践及文化反思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教师通过文化主体精神的觉悟与唤醒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自知,逐步实现对自己教师文化的不断超越。农村教师地处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弱地区,这就要求其应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思维惯性,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文化资源,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构建既有现代文化内涵、又有农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教师文,以适应农村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立足课程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
  农村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我国农村的教育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修修补补上,而要致力于学校员工的价值观、教育信念、共同愿景、思维方式等的变革。在农村,为了推行新课程,必须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农村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与新课程内在的价值取向一致。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课程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新的课堂活动十分强调“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这要求农村教师要以开放的胸襟,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化资源优势,融合现代教师文化的教育理念,努力开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天地。
  第三, 转变农村教育的教学评价观。
  提升农村教师的评价能力根据心理学归因机制,适当的评价,有利于强化受众的某项行为。教师在对自己和同行的评价时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指标的教育评价观,要求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五个转变”,即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课程内容以服务应试为主向以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http://

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教学评估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第四,构建开放型教师文化。
  开放型的教师文化以教师的教学和发展需要为基础,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与支持而建立,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由此推动学校的变革和发展是相当有益的。开放型的教师文化具有良好的交流学习传统,经验丰富的教师将乐意把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构建开放型教师文论文联盟http://化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使得学校必须为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提供制度支持,一旦开放的氛围形成,这种文化便能激发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无形中形成群体的合力,成为农村教师发展的动力。这种开放型的教师文化有利于克服传统的农村教师文化的封闭性特点,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的农村教师文化.
  第五,加速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在文化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伴相生的贫困文化还大量存在。教师很难获取有效的文化资源,这阻碍了农村教师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速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例如:构建农村学习型组织,营造浓厚的良好学习气氛,建立学习制度,让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需要,并帮助农村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农村学校教师“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教师学习文化,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不仅能提升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专业素养,建构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教师职业文化,而且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根本,我们必须重视农村教师文化的发展。 http://

上一篇: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

下一篇:节能材料在山西省农村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