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从国际经验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

发布时间:2015-07-09 10:41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 土地保障 社会养老保险 政府转移支付养老储蓄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的养老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国外相对完善的制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将对发达国家经验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养老保障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1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国际经验
1,1欧盟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德国为例)
欧盟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德国为代表的成员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是从农业特点出发制定的。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可以通过出租或者出卖土地获得收人,为自我养老奠定了基础;同时政府实行统购农产品政策,保障农民的收人水平。欧盟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覆盖农业人口并强制其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几个特点:农村保障项目相当全面,覆盖面宽,享受均等化保险待遇;农村保障标准高,津贴丰厚,养老保险基金得到财政及公共保险部门支持;农村保障管理好,具有较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
1,2日本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按照公平性原则和多层次原则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WwW.lw881.com它采用的是双层结构年金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第一层次是基础养老保险,又称国民年金,这是一项与收人无关的养老保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收人保障,具有强制性。第二层次采用基金制,强调自愿原则,政府给予税制上的优惠政策。这是日本政府向不满足于基础保险的较富裕的农户提供的一种保险方式。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灵活和公平,遵循三条规律:一是国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民和城市居民都具有主体地位,不存在身份和地位上歧视。二是职业化养老保障计划中,农民又被当作特殊群体,政府和企业对其养老保险给予特殊照顾。三是农民以自雇人方式自愿加人养老保障计划中,不盲目将务工农纳人城镇养老保障体系。
1.3中等收入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以韩国为例)
作为中等收人国家,韩国的养老金水平低于日本和欧盟等国平均水平,但是韩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系统,特点有:一是淡化城乡差别,农村居民在基本福利方面享受一样待遇。二是突出本国传统文化,以“家庭保障”为基础,夫妇优待制度的农村保障体系。三是通过多渠道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四是利用国民宗教信仰加强国民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视。
可以看出各国的农村保障体系不尽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与我国相比,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农民与土地养老保障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实行的土地私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即使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仍然可以靠出租或出卖土地获得收人,并且他们个人养老收益与其一生收人正相关,为家庭养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在我国,农民主要实行自我经营产销,若遇到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失去生活保障;年老后,不仅会遇到产销风险,还会遇到道德风险。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涌人城市,维系家庭发展的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变得脆弱。
第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政策制定相应的农民养老计划,即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政府各个时期的农业政策相关。西方国家政府负责管理大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金通过收人税来平衡预算。而我国的农村养老体系非但不健全,也没有反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
第三农民不仅被平等的当作国民并且被视为特殊保护群体。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各发达国家都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摆在和城市养老保险体制同等地位上,且农民被当作特殊群体受到特殊照顾。而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的建立明显落后于城镇,农村保障制度明显不如城镇保障制度,这与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宏观政策目标明显相悖。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计量分析
对国际经验以及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农村养老保险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农村居民收人状况,养老保险支出额以及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转移性支付。在我国农村这样一种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保障体系下,农民其自身收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养老保险支出及政府转移支付也是农村养老保险收人的主要来源。基于上面的分析,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cx为农户人均储蓄额,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与其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差值,sr代表农村人均年收人,是农村居民每年人均纯收人,yl是农村人均养老保险方面支出额,zz为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方面每年人均转移支付额。
笔者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年鉴相关年份数据,本文采用1990-2005年数据(见表一),采用ois方法对模型估计。

利用上面数据,运用相关软件对整个模型进行估计,相关系数及指标情况如(表二)
指标中,解释变量sr和常数项通过显著性检验,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拟合系数达到0.941703,调整后的拟合系数也达到0.927129,e值达到64.61474,模型线形关系显著成立,拟合效果也较好。
计量检验说明,模型整体状况较好,部分指标对被解释变量具有很强解释能力,而部分指标解释能力不强,或被弱化。但是,整个模型是显著的。即:

为了更好的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单独对各因素与农户人均储蓄额度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2.1农村人均年收入与农户人均养老储蓄额
指标sr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t值较大,通过检验)。

可见两者有着高度的增长一致性,具有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增加农民的收人可以很好的提高其养老储蓄额。
2.2农村人均养老储蓄额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额分析
从整个模型技术指标来看,t值仅仅为一0.836901。说明它对被解释变量解释能力相当有限。但是,单独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两者单独分析的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各项指标中,yl的t值也达到8.032724,两者总体增长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说明养老保险支出金额对农村人均储蓄额有一定影响。

2.3农户每年人均储蓄额与农民每年获得的转移支付额关系:
分析与前面人均养老保险支出金额相类似,不同的是,人均储蓄额度和获得转移支付额度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据上面单个变量的分析,不难看出农民自身收入的提高是改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状况的根本性措施。农村养老保险金支出和国家对农村养老基金转移支付虽然对改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状况有着正相关关系,但在整个养老保险模型中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力不足,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这两个方面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的建议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土地保障的养老体制。可是这种保障体制有很大的缺陷,单纯靠家庭养老保障,容易受到来自道德规范上的冲击;而土地保障依靠农民收人的提高,然而我国农民收人平均还很低。通过上面对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几个主要因素的计量分析,笔者对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养老基金的转移支付,加速家庭养老向社会保障体制转变。现阶段我国确实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提供高水平的养老保险水平,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覆盖到农村大部分地区,资金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合力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方式预算平衡,解决农民养老的基本问题;对于有进一步需要的养老需求,可以向日本学习,建立以农民自愿为主的第二层社会保障,这部分费用由农民自愿交付,他们所受的保障水平与其所缴纳的费用相关。
二是提高农民的收人水平,政府及社会必须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方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相同公共服务,清除农民销售产品的地理限制。对于限制农民收人增长的产销风险,笔者建议由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与农民结成利益相关的经济体,大公司根据市场需要,指引农民经营方向;并对农民的经营进行技术投资。农民提供劳动力和供给土地,并在大公司指引下生产。产品由大公司负责销售,利润按照各自的贡献进行分成。
三是政府要根本上重视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而不应该只重视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把农民的生活保障摆在重要位置。在财政收支准许情况下,尽量提高农民人均养老保险额,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养老。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吸收和借鉴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相关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一切才刚开始,但却是坚实的一步。随着国内学者对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不断深人,笔者坚信我国能够在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合适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浅析风险社会中的农村养老保障

下一篇:试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