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围绕三农问题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初探

发布时间:2023-12-06 12:45

  摘要:本文以恩施州来凤县漫水乡油房坳村为例,在充分解读国家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顶层设计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新要求的基础上,从规划背景、规划思路和规划布局3个方面简要阐述其围绕三农问题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以期为未来的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农业;农民;村庄规划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DOI:.20201015049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连续17a聚焦“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因此,“三农”问题的破解也始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


  1油房坳村概况


  油房坳村隶属于恩施州来凤县,地处湖南湖北交界,背靠酉水河,距离漫水乡集镇约5km,因历史上盛产金丝桐油、茶油而闻名,素有“小武陵”之美誉。村内自然资源优越,山溪洞峡,农田阡陌;人文资源丰富,乡贤引领,油茶闻名。周边分布有百福司风景区、卯洞峡、阿塔峡以及湘西乌龙山大峡谷等多处景点。2018年,浙商李永刚先生在油房坳村成立了来凤县默乡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全面开展“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油房坳村的发展。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村庄规划和项目策划已经不能适应未来村庄建设的管理和实施,更不能有效引导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亟需通过新时代要求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来规范村庄的各项建设行为,并考虑以“三农”问题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围绕“三农”问题的规划背景研究


  2.1农村问题


  农村问题主要集中在2方面,分别是农村的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问题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规划管理机构的调整,对村庄建设提出了新的逻辑和要求。村庄规划已明确为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也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1]。明确村庄规划任务,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如何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使其既能指导各类开发建设,又能落实生态保护,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是本次村庄规划中的难点。


  2.2农业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水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2]。


  如今,碧桂园养豬,恒大搞粮油奶制品,美团孵化“未来食物农场”,腾讯打造“智慧农业平台”……未来二三十年,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大农业的出路在效率,而小农业的出路在价值。作为山地乡村的油房坳村,既然难以从数量上保证供给,那么如何整合一二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附加值,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发展特色、有机、精品农业,是本次村庄规划的重点。


  2.3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即是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各种社会权利2方面。习总书记曾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有头脑、有远见、有闯劲的新农人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仅要懂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新技术,也要有洞察市场变化的经营能力,还要有创新能力,如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和金融来发展产业。创新扶贫方式,发展特色产业,让沉睡的乡村经济活起来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目前,全国精准脱贫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恩施州脱贫工作成效显著,有望提前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即迎来后脱贫时代。如何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带动全民富裕将是未来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


  3围绕“三农”问题的规划思路研究


  为融入国家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大环境,结合各级地方政府所提出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措施,综合考虑油房坳村发展实际情况和现状分析的问题,在油房坳村村庄规划中,围绕“三农”问题进行现状问题梳理,展开规划思考。通过对“三农”问题的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村庄发展建设的相关策略,力将油房坳村打造为漫水乡乃至来凤县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3.1农村问题解决思路


  建立国土空间体系,强化乡村规划引领。以“原生化”和“现代化”为关键词,通过农田、水体、山地等乡野原始环境展现自然优美的原野风貌,使用乡土材料进行村庄建筑立面改造及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以适当超前的标准配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自然山水和生态基底为本底,合理布局村庄居民点用地和生产用地,促进村庄与自然山水格局的有机融合。结合三调数据、基本农田保障、生态红线划定等多项规划,对现状村域用地进行梳理。布局谋划特色村落布局,既保留村庄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满足村民住房建设的需要,提出适合油房坳村实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以实现“多规合一”为前提,引导村落形成,达到农村生态之美的目标。


  3.1.1生态先导


  坚持生态先导,优先布局基本农田、公益林保护区、水域、基础设施廊道等非建设空间。严守基本农田和国家级公益林,保障耕地面积,维护生态植被,提升生态功能。


  3.1.2村庄建设


  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宜居新村建设,尊重乡村格局和山水脉络,注重保护自然风貌和传统建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营造一种乡村式生活。


  3.2农业问题解决思路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发展乡村经济。以“智慧”和“融合”为关键词,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采用现代农业设备与生态农业技术,并依托现有的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进行核心生产开发,与农产品深加工结合,增加产品推广环节,结合地方文化配建农产品展示区,打造真正的“六次产业”园区。


  利用现状的133.33hm2油茶和33.33hm2藤茶作为油房坳村的产业龙头,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树立品牌,形成规范,凝聚人气和人心,进而带动周边有种植条件的村进行规划、布局,打造漫水乡过万亩的高效大农业产业基地、绿色生态内循环的农业基地,使其符合“三生融合”发展的典范。最终以“茶”为龙头,实现特色崛起,达到农业生产之强的目标。


  3.2.1抓特色建基地


  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优先发展本地特色的油茶、藤茶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综合产业。加强农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2.2成链条重品牌


  紧密结合现有的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用绿色工业化理念发展“茶”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以绿色、健康、原生态为主题,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茶”产品加工能力,切实提高“茶”产品质量,围绕品牌建设,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让农副产品就地“一产”转“二产”,提升附加值。


  3.2.3保销售增效益


  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旅对接,让产品进超市、进食堂、进酒店。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直销农业和订单农业,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灵敏需求链和快捷供应链,使“小生产”对接上“大市场”。


  3.3农民问题解决思路


  创新精准扶贫形式,共享美好生活成果。以“職业化”和“信息化”为关键词,结合合作社、新农民培训等项目,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旅游服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信息服务站、惠农信息入户等项目推进,保证农民能够了解市场环境,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直销农业和订单农业。


  “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把发展富硒“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法宝,依托“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建立镇村一体的产业布局和交通格局,统筹安排镇村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美化村域内村民聚居地的生活环境,完善村民的生活配套需求,最终实现农民生活之富的目标。


  3.3.1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通过产业发展带来的经营性收入。进行农民技能培训,提高种植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深化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3.3.2完善民生配套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建设,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积极解决现状给水问题、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问题,推行建筑风貌改造,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3.3.3加强文化营造


  挖掘村域文化,树立标志性本土文化品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素质。增强村民文化体验,丰富业余生活,通过文化营造,实现文化兴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部分企业家、专家学者、规划师、建筑师等技能人才参与到综合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中,同时通过短期培训、示范村考察等方式,培育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健全以漫水乡文化站为龙头、油房坳村委会为阵地、多元文化推广为方式的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完善“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广场,提升文艺活动配套场地设施,让村民能更舒适便捷地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


  4围绕“三农”问题的规划布局研究


  在本次村庄规划中通过“三农”和“三生”的统筹分析,谋划油房坳未来的“三生”空间。依托油房坳村及周边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的管控和美丽乡居环境的改造,从而创建村美民富、宜居宜游宜业新型乡村,并努力打造以农文旅融合为发展方向,以乡村生活体验为特色的原生境静谧山居主题村落和乡村振兴示范点。


  4.1生产空间布局


  选择村域北侧和东侧农田作为农产品集中种植区,发展农产品耕种,主要种植油茶、藤茶和果蔬等。将这些农产品全部集中在这2个区域,可以更好地集中管理,形成种植基地,使村内的特色种植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选择村域西南侧部分建设用地作为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结合现状已建成的茶油藤茶加工车间,主要布置一些产业用地和配套附属设施用地,用于服务村内农产品加工和生产。


  4.2生态空间布局


  依托油茶和藤茶规模种植形成的独特景观,结合山体林地的步行道、观景平台等设施的打造,强化田园景观的体验性和观赏性。利用空地、谷地进行景观植物种植,打造村庄环境品质,引导村民建房统一建筑风貌,体现油房坳土苗建筑特色。


  4.3生活空间布局


  结合村委会、卫生室和活动广场等一些最为主要的公服用地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区。村委会周边设置全套的设施供村民使用,同时配套便民服务、休闲娱乐健身等设施,完善功能,供来这里游玩的人休闲、游览。


  在村域南侧和东南侧结合“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村内旅游业和服务业,打造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提供一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所需的体验、游览和管理用地,为村域旅游发展提供便利,使之更为完善。


  5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把“农业、农村、农民”与“生产、生态、生活”有机统筹起来推进[3]。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以破解“三农”问题为主线,以实现“三农三生”的统筹为目标,围绕“三农”问题进行规划背景、现状解读、规划思路、规划策略以及规划布局的研究,进而展开村庄规划的编制,无疑是对未来村庄规划编制思路的一种新的探索。


  作者简介:李青(1988-),女,硕士,园林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陈依祥(1989-),男,本科,城乡规划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设计。

上一篇:农业气象在服务“三农”中的问题与思考

下一篇:“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