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合浦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14 13:54

  【论文关键词】合浦;水库灌区;节水改造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作者的工作实际调查了解灌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南方灌区的特点,提出了先高标准除险加固和改造配套后进行高标准防渗的建设,灌区的配套改造工作由原来侧重除险加固向效益发挥转变的思路,并对灌区的建设及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一、前言
  
  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自身管理薄弱以及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工程设施配套不全,后期缺乏维护更新,导致设施年久老化失修,灌区效益衰减;水费低于管理成本,实收率低;管理机构臃肿,冗员多,负担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发展,也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和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水利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相称。
  北海市合浦水库灌区是广西最大的灌区,灌区主要水源为小江水库和旺盛江水库及其它中小型结瓜水库总库容13.50亿m3,兴利库容6.14亿m3,多年平均来水量8.32亿m3;灌区范围包括北海市的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海城区,玉林市的博白县、钦州市的浦北县及五个国营农场,原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历史上曾实现自流灌溉面积79万亩(1980年)。灌区建于1958年,渠系工程有总干渠1条长24.6km,主要干渠13条,总长375.8km,分干渠、支渠113条总长约1100km,渠系建筑物有分水枢纽三座,斗涵闸2361座,反虹吸32座,跌水50座,泄洪闸106座,桥渠551座,土坝60多座(其中总干渠32座)。庞大的灌溉网络工程,担负合浦县等三县三区80多万亩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及北海市、合浦县、小江镇的城镇供水任务。由于原设计建设标准低,设施配套不善等诸多原因,灌溉面积不断下降,有效灌溉面积已下降至改造前的32万亩,给灌区尤其是下游灌区的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从1998年起至2006年,国家逐年共投入资金9150万元,对合浦水库灌区进行以对主要渠系进行除险加固,提高输水能力、调控能力为主的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建设,有效遏制了灌区灌溉面积不断下降趋势,确保了总干渠的安全,保证了灌区的正常运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取得了较明显的效益。
     二、灌区建设的思路
  
  (一)明确建设与节水的关系,确立高标准除险加固配套,合理兼顾防渗的建设思路。
  灌区建设主要是渠系防渗加固及建筑物的配套改造,节水增效是最终目的。然而,由于合浦水库灌区地处东南沿海,降雨量大,多年平均降雨达1700mm,灌区水源比较充足,水资源在总量上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属补充型灌溉。而进行工程加固改造建设,维持灌区的正常输水在近期内比节水要求更为迫切。
  1.灌区的除险加固、更新改造已到非建不可的紧要关头。(1)灌区13条主要干渠有60%的渠段不通水,灌区范围萎缩了45%,渠尾灌区地下水位下降了20多米。灌溉面积不断下降,1980年实现自流灌溉79万亩,1989年下降到69万亩,1993年下降到30万亩,至1998年均维持在30万亩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0.42,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2)工程建设标准低,有些渠段开挖不够,大部分堤坝均未清基,工程投入运行后,渗漏水现象严重,不但使下游耕地受渗漏影响而成为沼泽地,每座土坝均出现管漏和流土现象,险情严重。危及主干渠的安全,威胁灌区的正常运行。(3)工程原建设质量差,建筑物老化加剧,启闭及挡水设备残缺不全,处于常开状态,无法调控水量,浪费水严重。(4)灌区土质含沙性大,加上地处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强降雨和山洪造成渠道崩岸淤塞严重,渠道的过流能力剧减,上游水漫顶下游不见水。如福成西干渠设计流量8m3/s,现放水3m3/s就漫顶缺堤。(5)还山渠道多地势高,还山渠道占了40%,渠道高出堤外民房最高的达20米,加上渠基多为强风化岩石和砂土,极容易崩塌毁房屋和农田,因此,疏通、加固、配套主要干渠及建筑物、恢复灌溉面积,解决灌区下游的用水是当务之急。
  2.水量充足、节约的水量使用效益目前未有发挥。合浦水库灌区原设计任务包括沿海城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1.25亿立方米,但目前沿海城镇尚未使用,节约出来的水只用于发电和环境用水,而电站水头低产生的发电效益较低。另一方面,灌区下游大片农田由于渠道建筑物的损坏,输水能力不足,供水失控而受干旱的威胁。
  灌区的加固更新改造,提高输水能力,恢复灌溉面积摆到了首要位置,从而确定了灌区建设以渠系除险加固提高输水能力为主,以建筑物的配套改造为次,以堵漏作为节水防渗措施的思路,即高标准除险加固和改造配套,合理兼顾防渗的建设思路。
  (二)项目的建设安排
  灌区建设制定了项目的安排原则,项目的选择安排遵循先除险加固配套,后节水防渗,先上游后下游,先主干渠后次要干渠的安排原则。
  1.以除险加固为主,灌区渠系大部分经过山丘区,在强降雨的冲击下,渠道易崩塌、淤塞,局部淤积厚达1.0米,有些断面的过水能力不到原设计的1/2。总干渠主要是拦截山沟小溪挖填连成,共拦截32条小河,修筑堤坝32座,最大坝高12.6米,最小4.5米。由于施工时采取群众运动施工,无质量保证措施,坝基基本不清基,填土压实不够,造成土坝渗漏水严重,并多次发生管涌等险情,每到汛期均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守。1998年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两期总投资2700万元,主要安排对总干渠上的23座危险堤坝进行除险加固,采用坝身加高加厚,上游砼面板防渗护坡,坝体灌浆,下游坡脚增设反滤体的处理措施。现总干渠的土坝已全部脱险,输水大动脉的正常运转得以保证。
  2.对渠道两边坡进行砼板护坡加固防渗的二面光建设为主。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渠道边坡压实修整开挖至1:1.5左右,用厚8~12cm的C15砼进行护坡防渗,易塌坡的高边坡段开挖出二级平台,防渗板加厚至12cm并局部加底肋梁板支护,增设排水孔。
   总干渠目前已完成二面光渠段16.8km,长度占总长65%,约有6公里建于填方渠段及透水性大的砂砾土地段,其目的主要是堵漏。在防渗上,只对因蛇挖洞及砂砾土等漏水较大的地段进行防渗堵漏,土质较好的地段及渠底,渗水损失不大,暂以渠底填土压实防渗或不作处理,留待今后采取其它措施进行防渗。在完成总干的加固配套后,输水能力已达到改造规划的设计标准。1999年至2001年安排的项目,主要针对福成西干渠、北海干渠、常乐干渠、浦北干渠等13条干渠的环山、环村渠段,崩塌、淤塞的卡脖子渠段进行处理,共疏通渠段13处,总长18.6km,扩灌面积近5万亩。

  


  3.进行对渠系建筑物维修加固,更新改造,提高渠系的水调控能力和消除安全隐患。灌区特别是总干渠系建筑物,建于“大跃进”时期。由于当时上马工程多,缺乏建筑材料,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40多年的运行,已提前进入老化期,损坏极其普遍。大部分建筑物局部已丧失调控水的功能。有些穿堤建筑物,管道采用的是陶制土质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经过1998年及1999年项目的安排,已全部完成总干渠的渠系建筑物的改造建设和配套完善,并增设了量水设施,方便用水的计量,增设了方便群众,保护渠道的桥梁及码头台阶。

   (三)今后项目安排的主要方向
  结合本灌区的实际,为灌区改革做好硬件,配套完善调控水等渠系建筑物,以新材料的应用为主进行后期渠系防渗建设。
  1.在近期内断续进行对灌区输水流量1m3/s以上的渠道进行加固、疏通,使灌区的灌溉面积尽快恢复。
  2.尽快启动田间工程的改造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灌区原有的田间工程需大量调整。合浦水库灌区原设计以自流灌溉为主,以灌溉水稻田为主。现在渠道周边的山坡、高地均已种植水果,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提水灌溉大量增加,田间工程中提水灌溉比重增大。另外,尾水部分灌区特别是福成、南康、北海市郊的含沙量较大的沙壤土地区,由于多年缺水而改种经济作物,田间渠系工程大部分已破坏,需修复,随着灌溉方式特别是经济作物、旱作物的灌溉方式改变,需相应改造原来旧的田间工程,建设新的田间工程。
  3.为灌区改革特别水计量,水费征收的改革需要,需高标准建设调控水设施和水计量设施,促使灌区尽快向以按需配水、计方收费的目标迈进。
  4.随着灌溉面积的恢复及工业城镇生活、环境用水的增加,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逐渐暴露,解决供需水矛盾将更加迫切,也将成为灌区节水的主要动力。后期,灌区节水应以高标准的要求进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对渠系进行防渗建设。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完善投资渠道加快大型灌区配套建设
  大型灌区建设,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配套资金的不到位,合浦水库灌区1998~2006年项目需配套资金3780万元,现到位只有1005.6万元,加上管理单位承担国债转借500万元,合计1505.6万元,只占39%。配套资金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建设。当前县、乡级财一般较困难,灌区骨干工程配套资金应以省市级配套为主,田间工程以县乡财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为以扶持奖励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引导和发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和投入对田间工程改造建设。
  (二)推进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建设尽快恢复灌区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工程一样重要,不能重此轻彼。从1998年以来,由于县乡财政困难,群众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只能利用国家级补助以及自治区的配套资金对危险段的骨干工程进行加固改造,几乎没有财力对末级渠系进行配套,灌区的效益恢复改善不明显,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大。但经过近十年的投入配套骨干工程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配套安排应从骨干工程向田间工程转变,由加固除险向效益最大限度恢复转变,抓住党中央重视农业的有利时机,以农业水利化为契机,做好规划,多渠道筹资,加快末级渠系以及田间工程的节水改造。
  (三)加快机构、人事体制改革实现灌区良性循环
  改革目前灌区不利的状况和进行灌区改革,机构、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关键,随着灌区配套的不断完善,理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及相关费用,精简人员,使灌区有人管,尽心尽力管,管得好,有费用正常维修,才能使灌区发挥应有的作用。
  合浦水库灌区目前有效灌溉面积只有45万亩,但管理人员700多人,每万亩管理人员17人。两个国营水管单位在职人员500人暂时到位经费300万元,勉强维持生活费用。一些无财政补贴的乡镇级水管所,如营盘水管所,已处于瘫痪,职工都已自谋出路,无人管水、无法喝水。建立灌区顺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精干的管理队伍,是使大型灌区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循环的关键。

  

上一篇: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

下一篇:关于农村教师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