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主义论文3800字_社会主义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3-12-11 15:13

  导读:社会主义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需要参考很多资料的,并且通过他人的写作模式或者是思路来借鉴一番,这样自己在论文写作时才会不慌不忙,也有一定的条理性。本文分类为社科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社会主义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论文3800字(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论文


  当前的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1]制度背后凝结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元素。一般认为,文化包含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其中价值观念更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判断是非、明确善恶,指引行为方向和目标的标准。面对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交流融与对抗冲突并存的状态,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现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从而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上的深厚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需要透过理论分析、历史考量与现实依据这几个维度来理解。


  一、理论维度


  (一)价值系统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理解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式样,比如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怎么样活着才是有意义?认知理解方式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知识系统、审美系统与价值系统。知识是认识对于事物本质的反映,作为知识,这样的认识是被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并且被人们相信的。审美是人类理解、感知与评判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既有每一个审美主体主观的情感与知识结构,也基于世界与对象的客观存在,表现为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对价值的理解不能把主客体割裂,即单方面考虑客体属性或者主体需求,价值应当是对主客体相互關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2]基于这样的理解,价值系统在人类的认知系统中,起着指引作用,如果没有价值观念的正确引领,战争贩子掌握的科学知识会成为战争武器,犯罪分子掌握的科学技术会成为犯罪手段。在二者的关系中,价值观对处于基础作用的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等作出判断,从而引领正确的行为方向。同样,如果没有价值观念的积极引导,审美就会变成简单的对于感官的刺激和满足,而缺乏内涵与深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二者是不同的概念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体现出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追求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念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面临多元化多样性的思想文化潮流冲击下,由指导理论价值、共同理想价值、精神价值与道德价值等方面所构成的多层次的价值体系,以最大限度地达成价值共识。其次,二者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前后承继、内容上紧密联系、目标上高度一致、功能上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中首次提出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作出了理论上的准备。二者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反映,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价值诉求的呈现。其目的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价值支撑,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作出价值引领。


  二、历史维度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如果没有体现自身属性与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核心价值观将面临真正的社会危机!


  (一)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本


  1.苏联解体——抛弃了核心价值观


  苏联解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结果,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民族的文化内核与基本思维中去寻求。正如雷日科夫在《大国的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中提到,“我们的悲剧在于我们失去了苏维埃价值”“我们的国家缺少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所以,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指导思想多元化所造成的混乱,核心价值观被抛弃,导致一系列历史信仰的丧失等是其根本原因。


  2.美国称霸——核心价值观


  美国称霸靠经济与军事实力,同时美国依靠核心价值观输出所达到的价值渗透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称霸手段。美苏争霸时,美国就意识到意识形态的渗透对苏联的打击是致命的,正如尼克松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写到的那样,“开展意识形态竞争”。先是通过养成一种消费方式,再形成文化认同,逐步实现美利坚精神的灌输,最终实现价值渗透,以达到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


  3.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之所以能在德国兴起,有着深厚的历史与社会根源,同时也基于当时德国的经济形势、政治特性与军事力量等客观条件。《我的奋斗》这本书是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所主张的法西斯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书中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及对犹太人的仇恨,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可见,法西斯主义所强调的民族侵略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反人类的,最终被世界人民所主张的“和平与发展”主流价值所抛弃,全世界掀起反法西斯的浪潮,纳粹德国的灭亡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


  4.非州的混乱——核心价值观的分裂


  价值观的简单移植,不融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血脉,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非洲原本的价值规范和殖民者输入的强制性价值规范之间形成了持续的分裂,这也是导致非洲社会混乱的原因之一。非洲土生的价值观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这种社会以大家庭、宗族和部族为管理结构,缺乏国家控制。欧洲殖民者输入的价值观包括个人主义、人权、法规制度等,这些价值观念虽然在一些市场交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多数人生活的乡村,原来的不成文规范和习惯准则等在生产生活领域仍占主导地位。所以独立后的非州国家期望形成新的价值观,以助推非州民族国家的崛起。正如习近平同志讲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凝结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仁”的思想、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自然无為”的思想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的“兼爱”“非攻”等思想,还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关于信念、劝学、立德、廉政、正风、笃行的修身治国思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历史来源。如“修己安人”“仁爱兼爱”的修身文化;“克己奉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奉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价值追求,借鉴了国外先进文化中的合理价值因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高尚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表现出其科学性与先进性。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滋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时代发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才形成了最有生命力的价值文化。


  三、现实维度


  作为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用价值系统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当代中国,就必须要正视在价值领域存在的困惑。


  (一)道德选择的茫然


  现实中存在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比如因追逐利益、以营利为目等容易导致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因理想信念丧失、信念动摇等容易导致政治领域的道德失范;因是非观念被颠覆等容易导致文化领域的道德失范等。同时还面临一些道德两难问题,无论如何选择,都有可能是道德的,也有可能是不道德的,都有利有弊,都无法尽善尽美,都有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往往是茫然的,甚至是漠然的。


  (二)生命意义的追寻


  人生是一段旅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存在即有意义吗?那么评定生命意义的标准又是什么?每个人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视角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在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式。有些人想的是碌碌无为、平平庸庸的活着,有些人是希望大展宏图、有所作为,有些人是在为实现人类共同的利益而进行的事业中奋斗。


  (三)自我定位上的尴尬


  有时候我们有远大的理想,有高尚的追求,志存高远;但有时候我们又觉得非常无助,孤立无援。这实质上是在检验我们的内心是否真正地强大。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内心强大的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表达的观点,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不是遇不到困难,而是纵然遇到困难,依旧可以不被打败。因此,人们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能正视各种困难与挫折,成为真正的强者。


  (四)人际关系的脆弱


  鲁迅曾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你眼中的世界,有时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很多事,你能看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你无法感同身受,是因为不曾经历过,你所谓的真相也只不过是你以为。简单来说,人际关系的脆弱实质上是来源于同理心的缺失,你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而是习惯以自我想法去猜测事物本身。因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才能更友善地对待他人,融入这个社会。


  社会主义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我对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认识论文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的文明进步,国家的发展壮大,靠的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等硬实力的提高,而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更是不可或缺。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逐渐形成,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和灵魂。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和传播,我国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一定的威胁,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本体渊源


  所谓的本体渊源,指的就是为何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自信的根本原因,通过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解答这个问题。在国外的哲学概念里,本体指的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即研究问题背后的机理,它不存在于问题表面,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本质。在我国的哲学概念里,认为本体指的是问题能够存在并继而发展,一定有一个根本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本体。因此可以说,不论是一件事物,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甚至是整个社会,都不得不面对、解决本体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我国不断进行探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要想经久不衰,不断强大与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有了文化,人类才能够受到熏陶,进而发展为高素质的人才。不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人民群众,都处在一定的文化体系中,受到文化体系的约束与影响,在文化体系的熏陶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换句话说,人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文化基础和价值理念。文化的缺失将导致个人、国家和社会处在混乱的动态中,进而缺乏系统的发展理念,最终导致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受阻,国家和社会出现落后甚至衰亡。


  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定是属于且适合中国的,其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内涵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在构建祖国文化的过程中,倘若一味地照搬国外文化,国家文化将失去自己的特色,缺乏独特的文化标识,成为他国文化的复制者。失去灵魂的人就是一个空壳,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失去灵魂的民族,更不会处在时代的前端,甚至还会被时代所抛弃,而不论个人还是民族,其灵魂所在都是文化。具有反映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质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思想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外来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都实施了相应的文化改革,文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于一些新兴国家来说,西方文化仍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最近几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传播本国的文化,削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惜采取各种恶劣手段,表面上宣传和平、民主的思想,暗地里宣扬本国文化的优势,“文化侵略”手段更加隐蔽。


  其次是西方文化产业的对我们的渗透与扩张。当今西方国家不仅借助文化教育来实施文化传播,还发展出众多产业进行文化传播,例如影视产业。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崇尚外来文化,追韩剧已成为一种潮流。在娱乐圈方面,众多国人追捧韩国男团女团,这些都给中国文化自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方国家不断进行产业扩张,侧面提升了外来文化的竞争力,进而给中国文化造成威胁。


  其三是市场机制引发传统道德文明的失范。市场机制追求市场效益,这是市场得以发展的要求。但众所周知,市場的功利色彩往往比较严重,这对长期处于贫困境况的国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忽略了道德的规范与要求,各种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扶老人被诬陷、食品安全等各种问题。我们将这种过于追求物质而丢失道德素养的现象称为“物化效应”,该效应使中国文化不再具备权威性,中国文化自信出现危机。


  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对策


  一是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可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外部保障,有助于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经过多个部门的管理与监督,我国的文化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盗版文化产品泛滥、腐朽文化未受到严厉打击等。这不仅和市场准入门槛低有关,还和商家有法不依,管理部门执法不严有关。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化多种多样,但对网络文化的监管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完善监督机制,健全法律体系成为当代文化管理的迫切需要。


  二是多方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我国在积极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西方文化“金钱至上”的思想正逐渐影响着国民的思想。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使用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很多青少年在网络上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由于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还未形成,极易受到腐朽文化的影响,造成价值观扭曲,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外来文化的监管,保护好我国文化的安全。另外,要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还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人们在生活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与灵魂。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和传播,我国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一定的威胁,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刍议高中语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浅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