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9 16:18

  在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实际中,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中,我们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重点培育学生理想人格、完善道德品质、提升政治素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012年以来,对当前的大学教学改革、对大学学生学习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席卷全球,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讨论中,翻转课堂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翻转课堂模式给我们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渐渐发生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因此应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点,将其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因此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无疑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由此,我们有必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应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必将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我们一直高度关注并在一线积极实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完成教学目标,实现个性化学习方面功不可没。同时,该模式还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翻转课堂的课下学习基础知识课上探讨艰深难题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课上讲授基础知识课下研究艰深难题的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及时提供反馈,都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得以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给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便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今同样需要将自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来完成现代意义上的新生和置换。因此,学界近年来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重新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我们应当肯定,现有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翻转课堂的探讨中取得的可喜成果,但也应当看到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大多数学者都只是泛而不深、杂而不专。在宏观层面上的形而上的讨论是目前学界热衷的,但在具体操作上较少涉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体的操作不应在宏观的讨论中止步不前。现有研究中对翻转课堂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暂无先例,这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新视角。从实际出发,在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本范式,以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实际,从实践操作层面对其进行进一步探讨。

 

  二、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阐述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的指导下,为弘扬中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这门特色课程。希望通过该课程,借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在帮助学生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

 

  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中,我们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价值内容,在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接受圣贤遗教的同时体悟民族大义,在认同传统美德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在培养人文精神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责任心和使命感,重点培育学生的理想人格、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提升其政治素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成才报国的斗志,达到锦城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传达。为了该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邹广严教授的指导下,在教研室主任李海涛老师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编写了同名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该教材已在20158月出版并投入教学使用。

 

  该教材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由9个专题和20篇散文构成的散文;第二部分是由76篇诗作和30多副对联构成的诗歌;第三部分是500余句先秦儒家、诸子百家、历代先贤的语录构成的名言;第四部分是由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历史朝代简表、中国成语典故、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文化景观这5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资料构成的附录篇。

 

  通过整理文献,整个教学活动融入了如下几个价值观的取向:

 

  (1)“修身为本”(节选自《大学》3);(2)“仁者爱人”(节选自《论语》《孟子》8则语录);(3)“天人合一”(节选自《道德经》《孟子》《荀子》《管子》);(4)“和而不同”(节选自《国语》《左传》《论语》《孟子》);(5)“以民为本”(节选自《尚书》《孟子》《管子》);(6)“礼义廉耻”(《管子》《日知录》《荀子》《淮南子》《官箴》);(7)“天下为公”(《礼记》);(8)“好学·力行·知耻”(《中庸》《论语》《孟子》);(9)“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报任安书》《近思录拾遗》)

 

  对学生展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我们积极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课前有预习,课上有互动,课外有作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品味,增强艺术吸引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专题基础知识,并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观看相关视频的课前自学;在课上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互动,包括自学心得交流活动、经典作品鉴赏活动、经典名句和诗文背诵竞赛活动、扩展阅读活动、教学情境对话、专题研讨活动、课本剧创作表演以及视频制作、辩论等;课后合理布置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3.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学反馈。所有任课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课程的基础建设,包括教材的编写和修订,相互学习和切磋,积极参与集体教研、集体备课等,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科研并充分利用研究成果,认真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虚心听取课上督导组的老师听课时提出的宝贵教学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品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对课程进行评价,督促教师不断更新课程理念,丰富其内涵。

 

  4.教学目标的完成。健全的人格必须靠自我领悟和积极行动来塑造,因此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和领悟。教研室按照以九个专题为主线和重点,择要选学相关内容,其余的指导学生自学,纳入成绩考核的思路来安排,采用读、议、赏、写、记、讲有机结合的方式展开课程教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三、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我们在论述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翻转课堂引入中国文化课程,并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想,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实施策略,以此探索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通过该模式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主动汲取传统文化知识以丰富其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技巧和效果,希望能为今后翻转课堂在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范婷 来源:牡丹 20168

上一篇:民间文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多举措加强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