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解决途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2 14:42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的首要任务。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具体地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可操作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因此,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当然是离不开农村文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文化底蕴厚重,文化发展空间巨大,广大的农民又是我国发展文化事业的主力军,因此,全面建设新农村小康社会,就必须深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这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需要。

 

  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济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关系。如近年来,各地开展的农家乐、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村等文化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让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经济改善农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推动了农民文化生活、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转变和提高。要想把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给农村,就需要有一系列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生活,如文化乐民、戏曲下乡、优秀图书送往农村、文艺工作者到农村演出、金融支农等活动,使农民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接受到先进文化理念,不断增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腐蚀,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土壤。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分城市和农村,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农民更需要文化。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当前政府部门应该抓弱项补短板,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只有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好,农村的经济发展好,才能真正意义上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二、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农民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单调贫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社会中,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农民也非常喜欢央视春节晚会节目和适合农村农民的文化作品,这说明农民的文化需求并不比城市低。但是,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使农民在家门口可参与的文化活动有限,他们只有打打扑克,喝喝酒,或看看电视,文化生活单调又贫乏。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这对活跃和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繁荣新农村文化市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然而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推进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新农村的文化事业不能被遗忘,农民的文化生活决不能被冷落。

 

  ()农村文化事业经费处于短缺状态。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城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经费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经费很难开展文化活动。尽管文化事业费逐年有所增长,但对广阔的农村空间和六亿农民来讲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困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拮据现象。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仍然是困扰和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条件,没有场地和设施,文化活动也无从开展。现在农村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少地方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较多:不少地方根本就没有文化场地和设施,缺失的,陈旧的,挤占的、挪用的什么情况都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建设成为一句空话。

 

  ()农村文化事业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农村文化专业干部队伍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广大的农村从事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少,年轻人不愿意干,年龄大的干不了,现有人员也存在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老化,新人配备少、文化人才流失等问题,加上工资福利待遇差,兼职专职职责不明确,造成农村文化工作缺少人手,文化队伍不稳定。这些现象和问题,影响到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比较偏远的农村没有文化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监督与引导,使农村有些文化活动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落后和腐朽的文化日益兴盛,已灭绝的社会现象沉渣泛起。不良的文化现象弥漫在农村,侵蚀着农民,使广大的农民深受其害、意志衰退、精神空虚,此消彼长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解决途径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农村文化事业经费不足。新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实现。因此,政府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再穷不能穷文化,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经费逐年增加并且落实到位。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借助发展较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资金优势,通过投资、捐助、金融下乡和集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一条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发展之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解决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面貌,完善农村文化设施是关键。农村乡村因地制宜,整合文化资源,集中资金建设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借阅、文化馆()、各种文体活动交流中心、中老年人兴趣合作社等,让回乡农民,生有所养、青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在发挥好基础设施作用上下功夫,不能建而不用,成为摆设,要明确责任,健全制度,管好用好。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新农村文化生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队伍,加强管理、注重培训,逐步提高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理清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好用人选人机制;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文艺学院的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给予编制,保证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农村文化队伍的长期稳定。积极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发挥大学生村官、民间艺人、能人、德高老人的积极作用,发扬传统文化,铸就文化事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应进行表彰和奖励。重视培养农村文化事业的带头人,发展文化事业志愿者队伍;确实抓好乡镇文化从业人员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业余艺术团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演出服务水平和作品质量。

 

  ()保证文化阵地健康发展,营造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挖掘农村文化潜力,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创作出更适合农村并且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监管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坚持贴近农村、贴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的文化需求。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断挖掘农村文化潜力,体现本乡本土特色,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参与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基层乡镇应搭建适合农民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平台,让农村文化建设演奏出美妙的乡村之歌

 

  ()注重文化形式多样性,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在建立农村文化队伍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农村文化专业实体,满足农民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走创新之路。如:创建新农村文化小微企业、发展新农村群众文化艺术协会、培育农村文化产业。比如:农村观光游、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农家乐、开业典礼、婚丧嫁娶等新农村特色文化,不断推动新农村文化向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跨越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丰富农民对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与长远追求。农村的文化建设也要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敞开胸怀,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把农村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乡村与城市互相联合、国内与国外相互推动的局面,探索新农村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与时代发展融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文化的创新之路,让世界感知到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对当代世界文化的认知与贡献。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大有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文化建设潜力巨大,只有实现农村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我国广大的农村农民大步迈入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当前,尽管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言而喻困难重重,然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文人志士定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和发展。

 

  作者:曹留战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9

上一篇: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环节

下一篇:高职院校士官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