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以孝文化促进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6-12-02 16:5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一个既和大家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一致,又可以让大家普遍接受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广大民众广泛认可的伦理规范。孝是一种约束力量、建设力量、内省力量。以孝文化为载体,引导公民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的探索。

 

  一、缘起

 

  生活在利益诉求多极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很难去认同、践行某种统一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表述,提得通俗、准确、精炼,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确实为这个时代所需要。但是如何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影响人、改变人,是当下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究其根源,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的不好,更多的问题在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此一来,寻找一个既和大家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一致,又可以让大家普遍接受的切入点显得非常重要。

 

  《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广泛认可的伦理规范。从一个孝字带给人们的基本思考是:父母如何当父母,儿女如何当儿女。对父母而言,孝意味着养和教的责任,怎样养好、怎样教好,并不是一件轻率和轻松的事情;对儿女而言,孝意味着孝身和孝心两个层次的要求,既要能善事父母养其身更要能慰其心智养其心。所以,孝是一种约束力量,因有祖先父母颜面存在,心存敬畏,而产生规范自我的力量;孝是一种建设力量,心存家国天下,而产生自我进取的力量;孝是一种内省力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心存荣辱得失,而产生返参自悟的力量。创新形式,以孝文化为载体,引导公民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的探索。

 

  二、爱国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祖二是国,祖国一词,其实已经在表达对先人繁衍生命、开疆扩土、创造文明的尊重。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包括了对国家主权,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从这里可以看出祖国这个词有着深刻的孝文化的内涵。

 

  “国家,把国和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表达的是中国人家国同构的观念。一个人爱家爱什么?爱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爱其中血浓于水的亲情、爱其中父严母慈子孝的人伦规范。一个人爱国爱什么?爱国土、爱物产,更是爱一种内心中的道义和准则,是一种良善,是一种情感归属。有孝就有爱,这种内心的价值判断往往源自家庭的孝文化教育。

 

  心存正意,尊敬祖先,热爱家庭,就容易培养出爱国精神,这也是孝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正如《礼记·大传》中说的: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是先祖繁衍生息之地,是后世子孙之所在,爱国是亲情伦理的延伸。

 

  三、敬业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是孝道的重要表现。敬业是一种责任态度,是孝的自然延伸。《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从中可以看出,孝养父母,要做到基本的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时间一长,就会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把孝的要求推演至其所从事的职业中去。罗氏《训世编》中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惊怖心,不可使吾亲生愁闷心,不可使吾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恨心。因孝敬先人、父母,从而提醒自己,不能做有损于祖先、父母颜面的事。力行正道,敬业有为,即是守孝。

 

  敬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孝,要求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用取得的成就光宗耀祖。《孝经》中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人们认为事业有成,给家族带来荣誉是尽孝的重要表现,把工作成效当作自己人生价值的证明。

 

  敬业是自我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把手中的工作当作是了解自我、建设自我的手段,也就是说,事业不再是工作的终极目的与价值取向,而变成是拓展生命视野、升华生命境界的重要要工具。《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善事父母,是孝的基本要求。奋发有为,是孝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明道修德,是孝的最终的落脚点。

 

  四、诚信

 

  诚信,在于敬畏。最先指人们对鬼神、祖先的信任。《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孟子看来,诚不仅是天道,还是做人的依循。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规范,而则强调的是这种规范的外在表现。为内,是根本。为外,是表现。诚信,意味着真实无妄、言行一致。而这种意蕴,则是从对鬼神、祖先的敬畏中生发出来的。孝,本身就包含着对祖先、父母的敬畏、尊重之意。讲诚信的人,往往会心存敬畏,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言必信,行必果。反过来,一个人为官不清廉、为人无信誉、心存邪恶、口出毒言、身做坏事等等,都是不孝不敬的表现。

 

  诚信,在于真实。内心纯正,表里如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要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不少人在花花世界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把欲望满足、物质享乐当作人生的终极目的。一切向钱看,以钱论英雄,唯钱论成败。只要能挣钱,言而无信、坑蒙拐骗、不择手段、卑鄙下流、不仁不义、尔虞我诈、装神弄鬼又何妨。人变得越来越无底线、无节操、无道德。能正确认知自己,遵循正道,率真而活的人显得稀有难得。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不要把有限的此生埋葬在对外无尽的驰求之中,要把生命、人生当作一个反思的对象,细加审视,以求正道。

 

  张九龄在《赦吐蕃赞普书》中说道:人之所以贵者,以其有信有礼,人无信不立,国也是无信不立。《吕氏春秋·贵信》中说道: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要积极宣传,引导舆论,让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思想观念。要净化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批判不诚信现象。凡是不善的行为、让父母担忧的行为,有悖法纪伦常的行为,都是不孝的行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儿女的肉体受到损伤了,父母会担心。而子女的德行有亏欠了,父母会感到羞愧。《孝经》中说:五刑之属大于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儿孙,人们应鄙视之、唾骂之、孤立之。谁也不愿背上不孝的骂名,那就要反躬内省,修身立德。

 

  五、友善

 

  人的心念,犹如海绵,在上面泼干净的水,它会吸收。在上面泼脏水,它也会吸收。善的心念往往导人趋于吉祥,恶的心念往往导人趋于灾祸。心念的力量,会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内心平静,充满仁慈恭敬,行为就会和气充溢、举止有度;内心狂乱,充满暴戾邪恶,行为就会乖张恣肆、无法无天。一个人善恶是非不分,做尽坏事、说尽坏话、使尽坏心眼是与孝的精神相违背的。正因为有祖先父母颜面恩义存在,所以做人多了一份谨慎、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道义。

 

  再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中国古话讲: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可能不止三代了,但确实很难长保。究其根源,家运的兴隆衰败与是否积善成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范仲淹当年曾立下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青云之志,当上宰相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勤俭持家,把俸禄用于济孤救困、助人求学等义举上。范仲淹立身行道,尽孝尽忠,爱国爱民,善心无量,正是孝的精神孕育和生发了善的举动。林则徐曾写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人们也可以深思,究竟要给儿女子孙留下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在某种意义上说:人对了,世界就对了。人错了,世界怎么都不可能对了。留孝与后人、留善与后人、留德与后人就是给人类留出明天和未来。

 

  孝中有敬畏,面对自然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孝中有和顺,面对他人讲求求同存异,自利利他。孝中有觉悟,面对自己讲求反参内省,自我认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就是在培养公民的道德自觉。孝,以孝老尊亲为起点,把对祖先的敬和爱自然地延伸至国家社会,以孝敬之心面对自然、他人和自己,进而维护社会安定,稳固国家政权,和谐人际关系,真正实现天下大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自律性的规范,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图景和生命存在方式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人能接受,个个可践行。

 

  作者:白云 来源:管理观察 201631

上一篇:高校团组织在培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浅析

下一篇: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