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6-12-02 10: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一个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关键。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青年的全面发展,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必须要得到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期,时代的发展引起社会领域价值观的重构,这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培养更加坚实的力量和优秀的人才。


一、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其自身的精神面貌,更体现着我国青年人才的整体思想素养。当前,我国社会1302014年第9期(总第189期)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先进群体,他们拥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关乎着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更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国梦伟大构想能否顺利实现。


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生如此重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拥有与之相应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尽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多样文化的交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大学生正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人格方面有着高度的可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精神的内核,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战略意义。


二、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社会因素越来越复杂,同时,来自学校和家庭以及个人方面的因素也有复杂化的趋势,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习惯都会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一切价值观念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其历史的局限性而言,它具有相对性。”由于我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特殊情况以及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整体环境更加的复杂,多种文化的碰撞与共存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全面地接触现代文明创造了条件,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消极的文化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侵蚀。部分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传统道德观念相对较弱,因此在多样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容易出现偏颇。此外,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捷,然而来自网络平台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齐,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甄别与是非判断能力,较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和误导,因此来自于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通常要在高校校园中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的校园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开放的运行系统,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本身是高校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然要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的内部,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高校上下师生员工的行为所凝结而成的校风、教风与学风都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同学的行为品格,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感染。此外,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校史资源等,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素材。因此,校园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面。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也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大学生所接触的所有环境中,家庭环境接触的时间最久,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最深刻。家庭中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会对于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父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浪费无度、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等错误,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因此较难适应集体生活,缺少奉献和分享的精神,在价值取向方面也更加偏向于自我,再加之一些家庭的破碎,一些单亲家庭的出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家庭教育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每时每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正经历着从青涩向成熟蜕变的人生过程,因此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受到个人人格和修养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性格与气质是人个性中较为稳定的因素,大学生的性格与气质形成之后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其本身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显著和持续的。当代大学生的意志、情绪、能力与情感等其他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会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方面环境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必须要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体现出来,仍然需要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来发挥作用。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以及人生阅历等,通常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特点,可以说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对于其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途径探析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坐标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根本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再次提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不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多样文化观,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核心内容,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确立培养的具体内容坐标。第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服从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国家层面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责任感,加快中国梦的实现。第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社会属性相符合,并以此作为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从社会集体层面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要求,培养大学生树立自由和平等精神,为实现公平正义和法治的社会、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实现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第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与公民素质相结合,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道德准则要求,从公民个人层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提高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


2.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必须要创新培养的方法、途径与载体。首先,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主流引导。通过良好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可以利用榜样先锋的示范力量来鼓舞、启发、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其次,高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知行统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检验自身价值观是否正确的试金石。高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参观访问以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使大学生能够虚心向群众学习,感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在社会成员中的幸福体现,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重塑自身的价值观。


3.构建四维一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还必须要快速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身的四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更加具体化、标准化、多样化和科学化。首先要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建设广泛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组织要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空间和条件,提供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支持,从而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发挥高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贯穿到高校育人的全程之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课堂和教材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大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再次,要联合家庭的教育力量,发挥家庭的价值观教育功能。家长要积极转变落后的价值观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以心感化,以行培养。最后,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使所掌握的先进理论能够内化成为实际的行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展现青年大学生的时代风采。


作者:乔瑞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

上一篇: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