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路径浅析

发布时间:2016-07-27 10:00

  敬业观是指人们用饱满的精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文化精神,是一定社会精神文明在社会职业道德领域里的集中反映。研究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路径对增强人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价值。

 

  职业生活是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根本前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职业活动创造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因此,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敬业观,对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敬业观的时代内涵

 

  敬业是指对待人类生存及生产劳动的一种价值态度,做好一份职业,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个人职业,还是公共事业,都应做到能勤勤恳恳,克尽职守。如今,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的敬业观也有着新的时代内涵。

 

  ()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

 

  敬业观是指干一行爱一行的情感。这是告诉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相结合起来,才能对职业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和热情。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有敬业的态度,在实践中培养与工作相符合的兴趣爱好,做到因为热爱而敬业。

 

  ()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

 

  敬业观是指要有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要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遵守职业本分。《礼记·札记》提出五耻之说,意思是君子感到可耻的事有五件:身居职位不发表意见;发表了又不实行;得到的东西又失去;为官一方,百姓却不多;大家平均而自己多得一份。五耻之说强调人生在世应该尽职尽责地做事。敬业观就是要求人们忠于职守,务实苦干,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坚决谴责任何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的态度和行为。

 

  ()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

 

  敬业观就是要有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精业,字面上意思是精通自己的专业,就是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关键时候却掉链子,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作能力不强。要做到敬业,必须先精业,在工作中要时刻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地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为工作目标服务,做到出类拔萃的程度。

 

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路径浅析


  二、当前社会主义敬业观的现实处境

 

  ()当前中国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缺失

 

  我国当前敬业观还存在一些问题,职业道德沦落,主要表现在一些工作人员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持漠视态度,贪图金钱和利益。比如收红包的医生、不称职的教师、假公济私的官员,这些现象引起了老百姓的的普遍不满。一些垄断行业、实权部门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用公款大吃大喝、贪污、不作为等,民众对此深恶痛绝。职业道德沦落,行业之风不正,导致社会出现严重的责任感危机。

 

  ()中国现代化影响下职业目标的选择

 

  当前,现代化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一个民族、国家的命运,所以各国都把早日登上现代化快车作为本国首要任务。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全面加速的新起点。现代化的主体是人,从进入社会到退休,人有超过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那么,培育人的敬业观则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措施之一。因此,无论是确立敬业观的内容,还是探索其培养路径,都必须充分考虑现代化的要求,不能离开大背景空谈敬业观。

 

  ()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冲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首先,当前敬业观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基础。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各职业间的差别还未消除、职业流动受到多重限制、先进敬业意识与腐朽观念并存、道德境界和觉悟程度参差不齐等。所以,敬业观建设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必须从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敬业观的特点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使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建设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三、当前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路径

 

  ()培养职业认同感

 

  人们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是敬业观的核心。只有从内心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有意义,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职业。人们在择业时应先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与动态,提高对行业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兴趣爱好来择业。通过培养乐观心态、提高职业自信和服务意识来加深职业认同感。

 

  就企业来说,首先,企业应对员工定期培训并培养感情。其次,典型引路,请优秀员工为其他员工现身说法,调动其积极性。再次,关注动态,要时常关注员工的专业发展情况,为其提供指导,从而避免其产生盲目性和倦怠感,培养其职业认同感。最后,心理疏导,员工在面对工作困难时难免会懈怠。领导层应给予员工职业心理辅导,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其解决困惑,从而牢固其职业认同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做到在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

 

  ()外在制度规范

 

  通过设立行业规范,维护正确的敬业观。以规范化的方式管理可以促进敬业观的培育,使敬业主体做事有原则、行为有依据,降低工作中的盲目性、放任性。首先,做到以人为本、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敬业主体的适应能力来制定规范,并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统一起来。其次,要运用法治的力量,使敬业主体得到有效保护,惩治不敬业的行为,以遏制人的放任性,培育敬业观。最后,贵在坚持,重在落实,要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开展工作,实施奖惩。

 

  ()大力引进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利益是激发人们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和单位应建立一系列工资政策和制度,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实行按劳分配,大功大奖、小功小奖,避免因忽略突出贡献员工而导致人才外流。但运用这一方法时,需把握一个,重赏之下,易滋生拜金主义。而精神激励能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在物质激励失去效果时,有效的精神激励,可缓解员工内心的不平衡。企业和单位应当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表彰先进榜样、尊重和保护员工、部属之间充分沟通等等都是一般物质激励难以替代的。所以,物质激励的效果需要精神激励来巩固,精神激励同样需要物质激励为前提,两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培育员工的社会主义敬业观。

 

  作者:陈佳雯 张弛 来源:祖国 201612

上一篇:论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路行业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