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5-11-17 10:16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在现有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以限制公众的不良行为,呼吁公众树立良好价值观,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及价值取向的进步趋势,使其能够有效涵盖并及时整合社会价值观念的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表明了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及出身,表明了其应运而生的背景,表明其与社会形态的同一性;“核心”说明这种价值观念的社会地位,这种科学的观念占据社会价值中的统治地位,是衡量一切价值观念的最终标准,是必须长期遵守的一种价值准则;“价值观”则说明其属于思想意识、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是与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具备内在联系的观念,是人们需要普遍遵守的社会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意义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其崭新强大的生命力去改造人们的思想意识,去帮扶各种团体、单位、个人的思想觉悟,这种强有力的智力帮扶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标准,以此来对社会上的现象或行为做出有效判断,以此来判定这些现象或行为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的立场或要求。倘若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现象或行为,社会会给予更为广阔的土壤,使其发扬光大;如果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些现象或行为会被有效遏制、惩处或禁锢。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先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有利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因为这个群体可能是未来的人力资源团队,进而形成强大的智囊团,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否则,大学生空有知识理论的武装,缺少科学社会价值观念的充实,仍然无法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

  大学生需要的不单是高校传递给他们的专业知识系统,他们也需要科学价值观念的栽培强化。高校既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发展目标,那么,基于社会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理所当然的将适应范围拓展至当代大学生。因为,这种建立在社会动态发展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能够为大学生带去更多的益处。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即将步入社会,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必须有所提升,才能够与社会现实接轨,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一个权威的社会性的科学价值观的出现,并以这种方式来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全局。基于社会发展而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各行业、各群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在社会发展中,它是安全的价值取向,实现了更好的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文明建设赢得了更多的乐观展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连续发力的科学观念,同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促使更多人觉醒,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貌,呈现出更多积极的能量。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引导对象

  在某种意义上讲,价值观念需要更好的依托文化,就如我国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儒家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往往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有形载体,因此,很多时候,思想意识观念要蕴含与文化现象文化氛围之中。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积极向文化靠近,以文化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使自身在文化的支撑下,实现深度广度的拓展。最终,大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透过文化这个载体,去切身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去捕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引导对象。

  3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不利因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教育成效,实效性甚微。我们必须全面深入了解这些不良因素,才能做好妥善应对的措施。

  3.1认识程度较为地下,直接导致教育内容较为单薄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采取固步自封的发展,发展目标较为单一,不愿过多的主义社会形势及业界的动态。因此,许多高校领导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高的高度,不是在校大学生需要了解和接受的事情。学生只需要掌握完整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体系,就能应付社会的复杂形势,没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过多反应。这样一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就体现出有限的内容。

  3.2思想教育手段单一,口头说教仍然占据主力地位

  虽然社会呈现各种新情况,从而构建起崭新的价值观念理论,但是,许多大学校园仍然没有吸纳新的元素。主要表现即课堂说教的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育方法模式缺乏创新,势必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态度不端正,不能做到专心致志。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核心价值观念在高校内部的普及效率。

  3.3老师素质有待提升,否则会影响教育质量

  如今,一些崭新的价值观念已经形成,并且发挥出很好的作用。然而,很多老师仍然“认死理”,固守阵地,不愿融入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因此,学生自己都无法找到准确的入口,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和意义。可见,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4学生自身存在诸多不足,未意识到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距离自己很远,自己的任务就是在高校学得某些专业知识,然后在毕业后,在某个专业领域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已。当然,这种做法没有大错误。但是,工作之后大学生就真正的与社会实现接轨,如果自身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符,恐怕很难在社会上实现稳定的立足。   3.5家长作用未能正常发挥,影响大学生思想觉悟提升

  大学生的家长作为大学生最为亲近的人,他们的作用如果不能正常发挥,势必也会影响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很多家长一味强化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一味强调毕业后子女的工作去向,而不愿子女将过多的时间放在他处,他们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太过虚无,根本就不会与生活发生具体关系。

  4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确实存在诸多不良因素,但是我们必须加以克服,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政策发挥。

  4.1打破高校领导教育观念的僵局,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首先,高校领导应当在追求进行目标的同时,对社会发展形势给予及时的关注。否则,自身的行为思想跟不上社会形势,也会影响工作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应当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老师传达这种科学观念的意义,并敦促老师将这种科学观念在学生中间实现很好的落实。

  其次,高校领导要以校园文化作为契机,切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这样,校园文化将会发挥出更多更大的感染力号召力,使更多学生受益,使他们在较为稳定的文化环境中更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2引入多种教育形式,及时丰富教育手段

  高校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完善多媒体教室,借助多媒体教室来组织大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让他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定期发放核心价值观学习手册,聘请党校老师为学生演讲等方式,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良好的宣传是促成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的播种机。

  4.3全面更新老师的知识储备,确保思想教育质量

  高校老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并紧跟社会发展形势,以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老师可以利用一段时间自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并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党刊等资料加以巩固强化,进而丰富自身的素质水平,将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

  4.4改掉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科学认识核心价值观

  老师可以借力打力,既然大学生普遍关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老师可以从就业问题入手,分析教育形势及社会需求,从而将就业问题与思想政治水平联系起来。这样,大学生就会意识到自身思想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形势的差距。从而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并从内心接受这些思想教育,使自己在步入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构建职业道德,更好的书写自己的未来。

  5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瓶颈,为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累积经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拥有一个乐观的前景。

上一篇: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原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

下一篇:关于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