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刍议建筑节能环保的运用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07 15:17

       一、我国建筑节能环保现状 
  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来说,这一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的。但是在认识上面存在着不足,相关的体制也不够完善,技术上方面达不到相关要求等等,这些都会对建筑节能环保的应用以及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这些工作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建筑节能環保的应用 
  (一)墙体的节能环保设计 
  对于墙体来说,通常都是建筑的外围的结构主体。所以墙体的设计可以对整个建筑的节能环保起着直接的影响。在墙体的节能措施一般有两种:建筑的保温节能设计和建筑的隔热设计。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设环节中增加环保节能的元素,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门窗的节能环保安装 
  对门窗的性能衡量指标一般有以下几种:隔热控温的作用、阳光的得热作用、采光效果以及空气的渗透能力等等。杜宇玻璃来说,其传热能力通常是比墙体大的多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一些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门窗可以有效的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适当的降低。在门窗之间进行绝热性能的改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对玻璃窗的层数进行适当的增加,与此同时,还可以对门窗进行配置密封条的手段来对其气密性加以提升。 
  (三)采暖的节能环保应用 
  在现阶段的建筑采暖工程中,有一个比较经济实惠的做法就是采用水源热泵的系统。这项技术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表层的水源中吸收的太阳热量以及地热所形成的热能资源加以合理化的利用,通过热泵的原理,加入少量的高位置电能,从而实现低位热能转移的一项技术手段。一般来说,地下水温的波动幅度较小,在利用的时候能够保障后期使用的稳定性,这样的工程技术不仅仅环保节能,还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通风的节能环保应用 
  一般在夏季的时候,为了得到舒适的环境很多人都是采取空调的措施,但是与此同时,空调带来的是高能耗,大污染等。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来对当前的空调进行取代,使得建筑更加的趋向自然。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通风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使用空气对流的方式,不仅仅可以快速的带走室内的热空气,还能够对空气的质量进行改善,保障人们居住环境的健康。现在一般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有:地下风凉技术、烟囱效应技术以及风洞效应的技术。 
  三、建筑节能环保的发展策略 
  (一)科学合理复制生态环境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相应的气候状况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对建筑进行相关的设计时候应该清楚的了解当地的气候状况,对设计的选择应该有效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而在建筑设计中能够对于当地的气候状况合理化利用,以此来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可以依照其他地方的设计原理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越走越远,偏离了原来的设计初衷。 
  (二)针对性的使用高新技术 
  在建筑的施工环节中,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需要慎重考虑。在使用的阶段,需要各个系统之间合理的配合,这样才能把技术的作用发挥至最大。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于技术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这样才可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三)采取先进的操作系统以及工具 
  对于生态环保节能的建筑工程来说,它的操作系统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品质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继续使用一些低端以及常规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操作就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的引进新的操作系统和工具。对于现阶段国内的计算程序来说,很多的施工单位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这个旧式的操作理论相对落后,不能够对于当前的需要进行满足。 
  (四)建筑工艺以及技术相融合 
  对于建筑的设计工作来说,这是一门有着艺术成分的工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才是建筑设计的本质。所以,在对于建筑进行设计时,尤其是生态建筑的建设,应该对于整个建筑的特点进行考虑,在把握整体功能的基础上面再附以形式感,不能仅仅追求其形式感。所以在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两者的有机融合,在设计中既保留着建筑应有的功能又可以有着华丽的外观。 
  (五)改革传统的设计模式 
  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一份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来辅导施工。但是从现阶段的环境来看,很多的建筑单位对于这个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很多不但不知道怎么结合节能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设计,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建筑单位需要对于传统的设计模式进行革新,培养专业的人才来加强这方面的设计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中投入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可能会使得基础的投资较重,但是后期的效果确实当代居民所需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迎合市场的需要,建筑单位应该在今后的建筑设计环节中多多的加入节能环保的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2:1. 
  [2] 聂玉强.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设科技,2011(07):39~40.

上一篇:浅析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下一篇:环保低碳每一天,幸福生活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