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低碳生活调研作用意识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1:28

 

 第1篇: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


  一、培养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必要性


  从本质角度来讲,培养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学生可塑造性方面。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知,倡导环保理念、实现低碳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小学生良好的可塑造特点,学校应该通过教学培养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在小学生的带动下,其家长原有的生活理念也會受到一定的影响[1]。因此,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我国民众整体低碳生活意识水平的良性发展。


  2、小学生生活现状方面。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小学生在饮食、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问题。以我国某小学的食堂为例,约31.58%的小学生存在浪费食物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小学生观点的询问可以发现,在存在浪费食物行为的小学生中,近半数小学生将剩饭剩菜看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对绿色环保理念、低碳生活等严重缺乏理解。


  二、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为了培养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教育工作中,需要对以下几种培养策略的应用加以重视:


  1、实践活动方面。就实践活动方面而言,小学学校应该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爱好、日常生活习惯等内容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低碳生活意识培养活动。例如,某小学学校发现该学校小学生家中儿童绘本、儿童读物等书籍的数量相对较多,且大多数小学生在看完一本书之后,会再次向家长提出购买要求,并将已经读完的书籍仍在一边,甚至有可能扔掉。根据上述信息,该小学举办了一次书籍交换与分享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首先由教师出面为学生讲解一本书籍的生产流程,为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活动的正式环节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其他同学进行儿童绘本、儿童读物等书籍资料的交换和分享[2]。这一活动的应用优势在于:其实现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培养策略的同时,有效满足了学生阅读新书的需求。


  2、课程教学方面。就课程教学方面而言,可被应用在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培养工作中的培养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环保教学策略。除了传道受业之外,教师这一角色还背负着以身作则的重要使命。为了帮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低碳生活意识,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自身低碳生活意识的提升。除了生活方面的低碳行为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环保教学的方式将自身的低碳生活意识体现出来。以小学美术课程为例,当教师在课堂上当众为学生绘制一幅示范画之后,可以将画作翻到空白的一面继续使用。相对于单纯的口头表述及要求而言,教师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能够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效果[3]。因此,将环保教学策略应用在小学生课程教学工作中,可以促进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培养目标的实现。(2)低碳生活技能融入策略。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低碳生活意识的表现途径看成是低碳生活技能。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目的,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低碳生活技能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提及饮食话题时,应该倡导学生尽量使用食堂中的消毒筷子,结合一次性筷子生产工艺的介绍及其对我国森林资源产生威胁等内容的讲解,逐步提升小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4]。随着低碳生活技能课程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小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将在课堂上习得的技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进而促进我国整体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目标的实现。


  3、培养氛围营造方面。就营造培养低碳生活意识氛围方面而言,可被利用在小学生培养工作中的培养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基于低碳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就小学学校而言,建设校园文化是其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这一任务也是营造低碳生活意识培养氛围的关键。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学校除了需要加强低碳理念在日常教学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应用之外,还应该将这一理念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基本原则。这种融合低碳理念的校园文化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举止以及认知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处于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小学生能够形成诸如浪费粮食是不良行为的正确认知。(2)基于宣传模式的低碳生活意识培养策略。从本质角度来讲,宣传是营造氛围的基本方式。为了实现培养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学校可以利用以下途径开展小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宣传:第一,板报、宣传栏途径。就这一途径而言,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绘制出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宣传海报和板报,使得小学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观察,主动获得一定的低碳生活意识,减少浪费行为的发生概率。第二,校园广播途径。除了视觉层面之外,小学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听觉层面途径的利用。在编写及选择校园广播内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将内容设置为小学生通过低碳行为获得奖励的笑话和故事。小学生在听校园广播的过程中,自身的行为及认识会受到具有教育性作用笑话及故事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低碳生活意识[5]。


  三、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小学生对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的了解相对较少。为了实现环保目的,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一培养责任,在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等方面利用低碳生活意识宣传、低碳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环保教学技能应用等策略,合理开展各项培养活动。


  作者:李玉芝

  第2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展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1]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性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蔓延、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PM2.5、PM10、雾霾天气等已成为我们大家关心的话题。为了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的能源是必然的选择,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低碳生活flow-carbonlifel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尽可能地降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慢生态恶化等等。而我国要迎来真正的低碳时代,仅靠个人行动是不够的。我们要形成合力,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转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知识传递的过程,把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低碳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而对全社会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和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


  二、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场所中度过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校园中倡导低碳生活,并具体落实到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形成节约风气,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1.节电、节能方面


  学校在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应体现节能、低碳、环保理念。学校的建筑设计时应多考虑座北朝南的方向,这样的房间冬暖夏凉,建筑材料采用保温系数较高的隔热保温砖墙,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校园的的景观灯、主干道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公共场所照明采用LED节能灯,楼梯过道等应使用声光控灯。办公室、教室等场所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应及时切断电源。以前学校食堂主要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煤炭燃烧利用率不高,产生的烟雾、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学校的空气,现在很多学校食堂经过了改造,采用以电、天然气为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量,这些节能措施彰显了低碳理念。


  2.节水方面


  学校应加大节水投入,有计划地应用节水新技术,对宿舍、浴室、公共教室等用水量大、用水集中的重点部位,要落实经费,对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尽快进行更换,新建项目要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推广采用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龙头、上层洗涤用水用于下层冲厕、空调用水循环使用、智能淋浴系统等节水设备、措施和技术,提高科技节水水平。加强校园中水的重复利用,学校洗菜、淘米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花草树木。对于我们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学校可以加强雨水的利用,比如在操场、人行道、草地、花坛等设计、施工中都要采用渗水材料或建设雨水收集、蓄積设施,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涵养地下水源。


  3.绿化方面


  学校的自然环境建设应主要考虑绿化,一个中等学校的绿化面积应超过35%。绿色植物担负着对校园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对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校园来说,校园中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吸收师生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且校园中的很多植物可以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附粉尘;消减噪音等,从而改善校园的空气质量。而目前有些学校盲目攀比,热衷于建大型广场、大型音乐喷泉,不合理使用土地,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不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追求观赏性和经济价值,把天然林变成人工林,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破坏了自然坏境的和谐。国外许多大学校园并不讲究整齐划一,而是保持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这样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节约了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


  4.垃圾处理方面


  学校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我校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000多人,每天的生活垃圾有一大卡车,如何处理大量的垃圾确实需要好好调查分析。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室里放置两个大垃圾桶,一个放可回收的垃圾,校团委每个星期对这些垃圾回收、登记并统一卖到废品站,月末把卖废品的钱发到班上作为班费。另一个垃圾桶放不可回收的垃圾,学生每天倒到垃圾车中,以便其中处理。对于学校的剩饭、剩菜、菜叶等则用来喂猪(由于我校地处郊区,建有养猪场)这样一举两得。当然对于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化学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则应集中回收或无公害化处理。


  三、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它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通过对各种渠道、活动形式、教育方法的分析建立师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在学校营造一种低碳知识学习和宣传氛围。


  1.舆论导向


  学校应利用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内舆论阵地。宣传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强调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建设低碳校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召开全校的动员大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宣传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可邀请环保局专业人员介绍本地大气污染情况,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存状况;介绍国家的环保政策,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还可邀请气象专家分析全球极端气候、温室效应的形成以及对人类的严重危害。世界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因环境破坏而发生的灾害,这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活生生的案例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素材。


  2.参观考察


  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造纸工业是我国污染严重的产业之一,每年有害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6,。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造纸厂,了解采用的制浆技术与废水的处理情况,向学生介绍无污染的制浆技术。还可让学生查阅我国每年造纸需要砍伐多少树木,从而知道节约用纸和回收废纸的重要性。化肥、农药工业是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不可动摇的基石。而目前所使用的化肥、农药大部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带领学生参观化肥厂、农药厂,了解化肥、农药的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危害;介绍开发高利用率无污染的生态化肥和高效低毒的生态农药对于促进农业绿色产业化,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3.社会调查


  英国教育专家的统计表明,在青少年时代亲历过的实践活动,对一个人终身的影响占很大比例。基于这种“体验比理解更重要”的教育理论,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大量的调查亲自体验低碳生活的意义。如调查本市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数量;燃料的类型,日耗油量的多少,排放有毒气体的多少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等。调查购买的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等电器是否选择低能耗产品;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多少;电视、电脑不用时是否及时切断电源。调查本地是否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文件以及市民是否真正意识到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危害。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学习一些好的家庭节水经验。调查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了解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所带来的污染。


  低碳生活不是高不可攀,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通过学生本人影响学生家长、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进而辐射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请自觉低碳生活吧!


  作者:邓凤艳

  第3篇:广州大学生低碳生活调研及探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严峻,如何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2]。低碳生活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关注的重要议题,是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3]。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整个社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开发节能减排的科技,同时要引导人们了解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污染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与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


  本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并分析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其日常生活的低碳行為。本文旨在进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低碳社会的进程,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研问卷,进行问卷派发与收集;对问卷进行整理,用OfficeExcel进行数据分析。后期在该大学随机抽取5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调查,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低碳概念的了解、参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三大部分,通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他们低碳生活的情况。


  (三)调查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采用了对广州某高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的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803份问卷,回收率为89.2%。经过检查筛选,剩下7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7%。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情况分析


  1.低碳内涵的了解度分析。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影响其低碳的践行情况。倡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首先要知道他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这个名词的了解,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低碳”的含义和大概内容,了解程度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过深入地了解。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采访部分同学,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不去深入学习“低碳”,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只能通过身边的宣传初步了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


  2.低碳对经济生活影响态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在收回的753份问卷中,71.85%的同学认为低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他们认为低碳就是节能减排,需要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有16.07%的同学认为低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走低碳的道路需要高成本,12.08%的同学认为低碳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这两部分大学生可能没有对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问题,66.8%的同学认为在于个人低碳生活习惯,26.83%的同学认为在于低碳科学技术的提高,只有6.37%的同学认为在于法律的约束。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个人生活习惯和科学技术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关于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45.42%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尽量做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同学低碳意识较高,有利于今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教育。47.14%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认为很难做到低碳生活。可以推测,当条件成熟使得参与低碳相对便利时,他们很可能参与其中。6.11%的同学没考虑过,但想了解低碳,因此低碳宣传对这部分同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1.33%的同学表示不考虑,不想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随口说说的口号。大学生应长期学习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3.了解低碳途径分析。为获取大学生了解低碳的途径,笔者设置了“你是从哪些方面了解低碳环保”的题目,具体见表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的较少,商家广告涉及的低碳环保知识也不多。环保志愿者和相关低碳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时间较多,媒体宣传“低碳环保”的效果最为有效。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如何看待宣传低碳对践行低碳生活的影响,29.22%的同学认为宣传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52.06%认为会有一定的作用;17.93%认为会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0.8%认为不会有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在高校大力宣传低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参与低碳意愿分析。在此次问卷中,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低碳意愿调查。从表4得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并认为要从自己做起。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


  调查发现,有80.08%的同学愿意坚持低碳生活,仅有3.72%的同学不愿意坚持低碳生活和有16.2%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低碳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参与低碳生活意愿较高。因此,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有较好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低碳行为情况


  直接体现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情况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以下具体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生参与“衣”的低碳行动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表5显示,73.31%的同学做到合理购买衣服,73.31%的同学对衣物进行二次使用,31.34%的同学了解低碳面料,20.19%的同学做到手洗衣服。说明大学生不会根据喜恶随性地购买衣服,而是根据需求来买衣服。同时大部分同学的旧衣物会被再次使用,或者通过捐赠渠道来进行处理。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学校有相关部门定期对旧衣物进行回收,所以同学们养成了捐赠旧衣物的低碳习惯。只有少数同学了解低碳面料,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低碳材料的认知缺乏。手洗衣服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洗衣机来洗衣服,可能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较为繁忙有关。


  2.大学生参与“食”的低碳行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62.82%的同学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并未考虑到饮食结构对减少排碳量的作用。18.86%的同学经常订外卖,原因是学生学习繁忙,订外卖节约时间。做到光盘和打包带走的同学说明他们在饮食方面注意到了低碳环保,但仅占30.51%和41.44%。近一半的学生做不到少用一次性餐具,原因与个人的低碳意识不高以及学校低碳宣传不够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低碳饮食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同学习惯自己的生活模式。


  3.大学生参与“住”的低碳行为情况。低碳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居住方面,具体见表7。


  选取10种与住有关的低碳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在回收的问卷中,96.68%的同学做到二次使用塑料袋和89.64%的学生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空调、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或复印。30%左右的同学做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自备环保袋逛街、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仅有17.8%的同学做到垃圾分类。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与方便、舒适、是否经济实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手关灯对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塑料袋二次使用经济实惠,因而接近90%的同学都能做到。校园内打印纸张的价格十分便宜亲民,再加上老师或者活动对学生上交纸张材料的要求,因此多数学生习惯单面打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自备环保袋逛街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的低碳习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和浪费时间,因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够做到。同时,因节能环保产品价格稍微偏高,只有33.07%的同学选用,可见大学生对节能产品的购买度不高。仅有17.80%的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箱。


  4.大学生参与“行”的低碳行为情况。表8列出了大学生出行的方式。问卷设置该选项为多项选择。由表8可知,大部分同学出行选择走路和坐公交、校巴,56.04%同学出行选择自行车,只有小部分选择开小車和开电动摩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据是否方便快捷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并没有考虑低碳出行。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够,能对低碳进行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教育与宣传。


  2.大学生缺乏低碳生活实践,高校需要广泛、长期开展低碳生活实践的活动。


  (二)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低碳生活的践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低碳的进程。为使更多大学生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习惯,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马晓旭认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越强、环境影响与低碳关注度越高、规章制度越健全、公益宣传越到位,他们的低碳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媒体应成为宣传低碳的主导。可以把低碳引入到综艺节目中,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时候对低碳进一步了解。环保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宣传活动对加深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各大高校可以对相关组织进行培训和举办宣传低碳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碳成果。同时,低碳教育会对低碳生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接受低碳教育、树立低碳意识、加上良好的低碳技能会指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减少专业年级间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差异。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低碳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加强学生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激发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举办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高校可以开展低碳生活的活动与竞赛,例如节能宿舍大赛、物资回收活动、节能产品发明大赛等。


  3.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高校要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实现。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低碳生活的提示语,例如在水龙头旁边提示节约用水,在电源旁边提示随手关灯,在打印机旁边提示双面打印等。大学生应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倡导以节约简朴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生活理念,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活动中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践行低碳从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生活陋习,过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4.建设低碳校园。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进行低碳生活,校园的公共设备应当是节能减排的设备,例如为学生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垃圾桶、节能环保的出行工具等。为了将低碳建设行动落到实处,高校应首先建立管理机制,量化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改进高校建筑和相关设施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低碳校园管理机构,把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作者:黄雪晶

  第4篇:推行电采暖对低碳生活的促进作用分析


  引言


  在我国冬季,供暖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少数地区已经采用电采暖供暖,大部分还是以燃烧煤炭作为取暖的主要形式。但大量的煤炭燃烧,不仅消耗国家能源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相比传统供暖,新兴的电采暖呈现的优势较为明显。


  1我国供暖现状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主要表现早晚温差大,尤其对东北地区而言较为明显,东北地区是全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低气温带来的寒冷对于南方人是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因此供暖问题对东北地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供暖需求也是最强烈的。暖气设备供暖带来室内温度的高低与暖气片数量多少有着直接的联系,暖气设备片数的增加也意味着煤炭燃烧量增大,对空气的污染也产生较大影响。并且随着近几年,从广播电视和空气质量勘查局得知,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在冬季,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整个天空笼罩在低气压当中,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与煤炭燃烧有一定程度的关系,由此可见,推行电采暖是当前供暖的重要形式。


  2电采暖特点及供暖形式


  2.1电采暖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电采暖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电能转变成热能,以此来实现人们室内居住环境温度提高,增强人们整体供热的舒适性,电能不仅是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任何有害人身健康的物质出现,对人口密度大地区的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保护作用。目前电采暖设备主要有锅炉、电热膜、低温电缆线等,特殊环境对于电采暖设备的需求也不同。例如一些特定区域或建筑对环境保护特别的需求、某些建筑是作为独立集中的热源要远离他们,再或者是有足够可使用的水资源和电蓄场所等。要结合资金量、产品功能性、具体实施的费用等综合因素考虑最终选择的电取暖设备,保障设备在使用运行中的安全及效益。


  2.2电采暖供暖的供暖类型


  我国目前采用集中电供暖和分散型两种供暖方式集中电供暖方式主要通过电锅炉设备来实现。电锅炉通过在设备里放置多种加热管进行分组单独工作,让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由于电锅炉主要通过电来工作,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噪音或是有害气体,而且电锅炉在整个使用中,大多数都不需要进行对炉体的保养和维修。分散型供暖相比集中电供暖稍显麻烦,因为它是根据每个用户家里情况进行安装和选择设备的,方便的是可以有利于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控。


  3电采暖的优势及促进作用


  3.1电采暖具备的优势


  分散式电采暖安装用户,可以根据室内的温度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加长或减短供暖设备的供电时间操作,还可以个人适应的温度需求,进行电动或是手动调节,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避免传统供暖形式采用的系统给用户带来室内温度不稳定的情况。


  采用电热供暖系统不需要燃烧煤炭资源,不会给居住环境带来灰尘,对于室外环境也没有任何污染气体的排放,没有发生漏电的现象,免去了繁杂的维修,如果不想用时只需通过手动调节开关关闭整个供热系统,减少了传统煤炭供热带来的大气污染及气体中毒情况。集中采暖的用户,不需要为设备漏水、跑烟等情况发生的担心,也不会出现室内温度不均衡的情况发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人性化。


  3.2电采暖对生活促进作用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能的支持,大部分城市居民在下班期间或是周末休息的白天出现用电高峰期,夜晚则对电的使用率很少。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当地具体城市用电低潮期间,对夜晚供暖的力度加强,因为往往气温骤降出现在半夜时间,所以满足人们夜间取暖的需求,并且将多余的热能进行适当的储存,在用电高峰期过后,合理释放热能,提高了夜晚电能的利用率,发挥电取暖的时效性。电采暖供热方式,减少了对于传统锅炉房的单独建筑、场所的装修以及各种建筑之间产生的距离问题,也不用解决排水系统带来的水流、地下室和水管沟道的烦恼,还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构建锅炉房场地、维修等一系列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降低成本及各种取暖费用的成本,对部分乡镇居民来说省去了日常买煤、引柴、倒灰的工作,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电取暖除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供暖需求,更大影响则是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和节能。电热供暖不仅节省资源而且对空气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排放不良气体,在建筑行业中属于绿色技术。电取暖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消耗速度慢,虽然在电力方面有小范围程度的影响污染,但一般电力工厂距离居民生活的城市距离较远,并且处理方法简单高效,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危害。


  4结束语


  由于我国对于冬季供暖问题的重视,传统供暖对于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推行了电取暖满足人们冬季供暖需求。电取暖操作系统简单便捷、费用低、供暖快速恒温,并且对环境没有负担和不好的影响,为低碳的城市化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速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


  作者:郭一明等

上一篇:大气污染危害治理对策现状及思考论文(共5篇)

下一篇:地下水质量现状问题思考分析论文(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