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建筑遗迹景观改建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07 17:55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建筑遗迹是拥有60多年历史、具有强烈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的近现代代表性遗址,近年来在其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遗憾之处。文章主要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0年代建设初期小城镇建筑遗迹、景观的改建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建筑遗迹;景观改建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老建筑与新型城市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风格,为了使老建筑与新建城市完美融合在一起,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对老建筑进行改建。过去常用的老建筑改建方式多为废弃或拆除,使城市历史文化逐步消失。因此,用现代艺术来对老建筑进行改建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1展现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美感


  一个建筑的规模、审美艺术水平代表着建造者的能力,反映建造者的生活层次,同时也能体现该建筑的文化特色、历史底蕴及审美风格。从审美艺术角度分析建筑的建造过程,可以发现建筑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情况下,会尽量依照当下的审美风格,做出力所能及的装饰,而其中所蕴含的美学则是这座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小到建筑所需要的一砖一瓦,大到整体建筑风格,从意境美到环境美,从点线面到庭院布局,其中蕴含的建筑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后人所无法模仿和超越的。老建筑改建要重视对美感的体现,展现其美学价值。时代的发展使审美艺术不断变化,现代的审美风格与50年代初人们的审美风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老建筑进行改造时,可以分析老建筑各个部件的现存状态,尽可能展现其美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50年代初期建设的小城镇建筑遗迹非常有特色,从戈壁滩上建设的“地窝子”(一种直接在地上挖坑的穴式房屋)到“干打垒”的平房(两块固定木板中间填塞黏土筑成墙面的房屋),再到后来由军垦战士自己设计、用模具造土块而建造的仿苏式平房。房屋顶部为波形红色板瓦,有凸起型透气窗;屋檐处设计有木质排水槽;建筑墙面表层用麦草和稀泥抹平并上色,纯色墙面外墙表层刷姜黄色涂料,里外双层木质窗户,屋顶内部为实木梁柱支撑,有木质天花板,内部墙面一般是纯色,时间一久,墙面涂层会脱落。因此将这样的老建筑内部斑驳墙面粉刷成白色,条形实木地板刷红漆。近年来,这样典型的仿苏式建筑在老城区改造工程中发现有很多处,有历史关联的遗跡建筑群市区就有8处,下辖各团场有13处,在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形成了具有兵团特色的一种建筑风格。


  2改建中严格参照历史,高度还原建筑遗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后历代沿袭。兵团创业初期,军垦人从无到有,发扬南泥湾精神,创造了戈壁滩上建花园的奇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发展时期,大量的纺织业、农业机械、造纸厂、粮油加工厂等大型国有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的兵团经济支柱,在兵团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并由此出现后来的“三八企业”“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毛纺织厂”。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这些大型企业逐步被内地先进的生产力所取代,许多企业经历改制整合,出现很多废弃工厂。这些兵团建设初期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旧工业设施是现代人们所不熟悉的,因此,在进行改建时,我们可以保留旧的、有特色的工业设施,撤除其余设施并将其更换成路轨、火车厢、老式轿车等具有强烈工业年代风格、且人们较为熟悉的物件,在保留老建筑整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强人们的体验感。


  兵团早期的小城镇建筑遗迹,作为建设者们栖息、生活的场所,必然有军垦战士们居住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我们可以探究到那一时代的文化发展背景,挖掘其蕴含的历史内涵。时间的变迁,虽会使建筑痕迹变得模糊或残缺,但这些痕迹仍具有不可多得的历史价值,因此在改建的过程中,采用现代的修复手法,尽量恢复兵团早期小城镇建筑遗迹原有的使用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更加真实的历史面貌。


  这些遗址群中间的使用者因对建筑的原始价值不了解,可能对遗址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坏或进行改建,导致现存遗址群与原始老建筑之间状态出现较大差距,给学者对遗址群进行历史背景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在对兵团建设初期保留下来的小城镇遗迹进行改建的过程中,应对原始建筑的历史进行研究,避免因缺少历史研究资料而影响对原始建筑的理解认知,影响对原始建筑的面貌修复。在改建过程中,建筑内部的小物件信息调查较为简单,但建筑物外部的大环境及整体风格的信息调查则有一些困难,在改建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必要时要对一些在附近常年生活的居民进行走访调查。甚至可以到档案馆、规划部门寻找相关文字资料,保证改建复原的真实性。


  以对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市区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等内部物件进行保护调查为例,在改建之前,研究人员首先应该分析建筑内部物件和建筑的整体历史价值。在确定该建筑的保护利用方案后,对该建筑曾发生重要历史事件的房间,布局有典型时代风格的,或屋子内部木地板较为脆弱有被观众踩踏、破坏风险的,可以在门口拉警戒线,让观众只可在警戒线外观赏屋子内部的布局和展示。如果改建时,研究人员认为某一间屋子的布局较为杂乱,但内部物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则可以在室内对物件进行警戒线保护或密封玻璃保护等,使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建筑的内部物件。在改建过程中,研究人员要分析这些兵团建设初期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特色,将这类建筑向着改建历史价值最大化的方向进行设计。


  3改建后新疆兵团小城镇遗迹的利用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合理地利用改建后的遗迹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这些兵团早期建设的小城镇遗迹蕴含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了承载兵团历史宣传和兵团精神延续的重要载体。以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市区内造纸厂礼堂旧址为例,兵团文物局在2016年公布其为兵团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该建筑是典型的仿苏式“工”字形礼堂,建于20世纪60年代,正门有6根廊柱,上方有五角星浮雕,麦穗形的浮雕环绕在旁边,整个建筑外墙、门窗残损严重。2019年老城区改造将其列为重点,首先将该建筑周围后期建设保护范围内不相关的附带建筑全部拆除,按照文物部门提供的原始图纸和老照片,复原周围的环境。然后聘请有文保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做好规划设计图,待设计图通过审核后,开始对整体建筑进行加固维修和外部、内部装修,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后期主要恢复该建筑的剧场功能。经过维修后的小礼堂可以作为群众文化表演的剧场,或者作为城市博物馆对外开放,在内部可以设置展板、配备专业讲解员讲解城市发展史等。根据调查了解,这类礼堂现在保存的数量不多,如能更好地对其加以利用,可以保留军垦战士第一代人的记忆,对发展红色旅游、展示城市历史文化起推动作用。保留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结合城市文化进行再利用,可让这些兵团早期建设的小城镇遗迹发热、发光。


  4总结


  新疆兵团小城镇遗迹是具有强烈历史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建筑群,保留着新疆兵团艰苦奋斗、开垦荒漠的历史记忆。保护新疆兵团小城镇遗迹意义重大,有利于传承兵团精神、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城镇遗迹改建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失误,同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未来保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遗迹改建提供一些参考。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乡文明的融合与共生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镇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与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