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23-12-12 06:30

  摘要:农业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丰富的农业资源将有力带动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化,此外,农业资源还是推动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实现高校农业资源的有效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环境专业人才作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对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环境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素养,实现他们的高效就业,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农业资源;高校环境专业;发展思路


  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农业资源问题及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不但如此,还影响整个经济的持久性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为解决和环节农业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我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目的在于实现“美丽中国”,以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并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优美、健康的生存环境,使我国农业能够持久性的发展下去,同时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体现了党已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辅相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的农业经营模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二,不合理用水,导致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被严重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第三,因现代城市的不断建立,使原有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森林覆盖率低、乱砍滥伐严重等不良现象。第四,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交通干线的全面覆盖及旅游业的不断开发与发展,使水土、能源结构、生物种类等问题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草地面积扩大且产量低;水土流失严重且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严重且酸化面积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且生物多样性下降;工业三废排量剧增且生物入侵现象增加。使我国超过19.98%的耕地受到污染,粮食减产超过1199万吨,经济损失超过220亿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剧增。


  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但通过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区分巨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必要的。第二,農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不但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还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壤管理好,更有利于农业信息化的形成、使农业的发展得到了有效保障,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第三,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第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的指标。


  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思路


  (一)调整课程结构


  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开设应与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农业健康发展得到有效保障。这要求高校要根据当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实际情况,设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关课程。


  例如,“农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实践、农业生产技能”等课程的开设。


  (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农业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不断涌出,使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性越来越高,诊断要求高校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力求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农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及农业生产实践能力,设置大量与环境监测、环境改良、农业工程技术等相关的课程是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的关键措施。


  例如,高校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资源的使用现状及环境污染现状(如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然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明显、土地荒漠化严重等地区,观察被污染后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发展情况,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合理使用和调配农业资源,对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增加相关的选修课程


  因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实践性较高,使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压抑,同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使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压力,所以为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关课程的高效教学,高校除了要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外,还应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此缓解老师与学生在该专业教学中的压抑感和压力,同时扩展学生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农业持久性发展的实现。


  例如,“绿色食品工程、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工程与技术、环境与遥感技术”等选修课程的增设,这些课程的设置都反映不同专业教学特色,有效扩展了学生知识视野。


  四、结语


  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满足农业生产与农业发展对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随着高校扩招,使环境生态类人才培养丧失了恰当“接口”,加之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机构人才需求不高,导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市场出现“疲软”现象,使这一类人才就业率极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持久发展。因此,要积极寻找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思路,以此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同时也推进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秀娟,张莉,张喜焕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思路[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24-26.


  [2]王艳玲,徐江兵,周晓冬.协同创新环境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375-377.


  [3]李灿,王思砚.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特色与改革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5,06:87-90.


  [4]何慧丽,程晓蕊,宗世法.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总结及反思——以开封10年经验为例[J].开放时代,2014,04:149-169.


  作者简介:


  熊珂(1989.01—),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大专学历,主要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研究方向。

上一篇:城市绿化规划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园林工程应用措施研究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