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18 08:56


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我国是一个地质类型多样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孕育着不同的地质地貌,使得我国各地区形成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大有不同。乡村旅游的受重视程度也迥然不同。对比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形成的过程发现,区位因素是影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以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来讲,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景色迷人、占地面积足够大,这样的地段环境适合开发为森林公园模式的乡村旅游,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远离车水马龙,体验返璞归真之感的理想之地。


2、民俗文化模式。民俗文化村主要是以当地的民俗风俗、文化教育、文物古迹、文学艺术等为吸引物形成的旅游模式。民俗文化村对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吸引着城镇居民到乡村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


3、观光购物农园模式。观光购物农园就是指农民将自家的果园、花园、茶园、菜园等种植之地在果实成熟之际向前来观赏的游客开放,让游客们进入园内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新鲜的瓜果蔬菜,让游客们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


4、租赁农园模式。租赁农园就是指农民将自己耕种的土地以一定的价格租给城镇居民,让城镇居民种植瓜果蔬菜,体检耕种的辛苦,享受耕作的乐趣以及丰收的喜悦,他们主要是以体验为主要目的,并不是像农民一样以其为生产经营为目的。而且,大多数的租用者都是利用节假日到农田去耕作,大多的时间还是由农田的拥有者来管理。由租赁农园所收获的果实,租赁者大都是自己享用一部分,另一部分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享用。


5、休闲农场模式。休闲农场是一种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乡村旅游模式。它主要是指为满足人们放牧、观光、度假、休闲、放松心情等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模式。这种形式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人们的生活习惯,感受到了农场气息。最近几年,在台湾举行的一些会议大都会移到休闲的农场举行。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缺乏政府引导及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伴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壮大。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由于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政府指导和规划,导致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工不合理、开发目标不明确、规划不合理的混乱局面;二是由于乡村旅游投入产出的时间比较长,往往都是一任政府官员投入到下任才能有效产出,所以旅游相关部门不愿对其投入太多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管理,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


2、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较差。乡村普遍在医疗卫生、饮食卫生和厕所卫生等方面,设施设备条件较差,村民的卫生观念落后。许多的景点出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高科技产品不多,服务和宣传没有做到位,导致出现“一次游”现象,很多游客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了,“回头率”比较低。此外,乡村的交通也是比较落后的,乡村生态旅游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系统也比较落后。


3、乡村旅游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水平不高,缺乏服务意识。旅游也是一个集合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对服务水平要求很高。在我国,为乡村旅游提供服务的大多数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的服务意识浅淡,没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更没有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这些导致乡村旅游长期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4、开发经营者的思路存在缺陷,没有把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的产物,其产品不仅是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同时也是一种融进了现代化技术的新的农业管理模式。各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对于乡村旅游业的认识也存在着极大的误区:一是只是发展旅游,没有将农业与旅游进行结合,导致乡村名存实亡;二是农业的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的认知不到位,只重视土地本身的耕耘收果的农业单一的经营理念,认为旅游业只是一个副业,可有可无。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


1、促进经济整合,推动农业转型。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演变而来的产物,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整合,促进了农民观念的转变,为农民发家致富拓宽了道路,同时推动了农业转型的步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村游”促进经济增长多元化。乡村旅游开发兴起为农村解决了农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为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销售渠道,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壮大,旅游接待所需的产品总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使产品提供这条产业链不断向外延伸,逐渐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


3、加快了农村基础建设改造步伐。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仅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步伐。乡村旅游开发采取了集体投资或个人投资的方式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力量,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通过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使得乡村在道路、照明、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4、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促进陈旧观念的推陈出新。为了能够搞好乡村旅游,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接待能力、语言能力等。政府为提高村民各方面的能力,特意对村民进行语言培训、技能培训、礼仪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为村民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村民们积极参加,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大批游客的不断涌入,城镇的先进技术、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等新奇的事物带进了乡村,使贫穷落后的乡村受到了城镇文化的熏陶逐渐改变了腐朽陈旧的旧思想,促进了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交流。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1、造成乡村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第一,旅游是一种消费活动,在消费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随着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的增加,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第二,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势必要对道路、旅游景点进行修整改造,这些会导致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没有经过科学指导规划,盲目开发,超载使用旅游资源,这会使乡村的生态严重失衡,导致自然生态自身修复能力下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很难得到修复。


2、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为农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乡村旅游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休息。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当地居民的公共设施被侵占,自由空间受到局限,物价也随着游客的不断涌入上涨严重,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出现混乱,这些导致居民不但没有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获取利益,而且自己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最终会造成乡村居民对游客产生抱怨和怨恨。


3、影响社会风气,产生社会问题。第一,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城镇居民涌入农村,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城镇先进的科学文化,也会带来如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导致憨厚敦实、淳朴善良的民俗文化受到侵蚀和冲击,淳朴民风逐渐丧失殆尽;第二,城镇居民的穿着打扮和消费水平,让淳朴的村民从心理上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乡村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第三,女性与生俱来的沟通能力及细心周到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有些心术不正的女性为了金钱,成为了招揽游客的赚钱工具,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助长了黄、毒等犯罪活动的疯涨。


三、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依靠政府科学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统一规划改造,才能走向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政府的指导开发,开发迅速,投资效益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存在开发目的不明确,跟风现象严重,政府应正面引导,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理念,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从城镇转移到了农村,使得农村在交通、通讯、供电、饮水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解决,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部门在发展旅游时要积极引导和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放心的旅游环境。


(三)文化与旅游有机组合,生产特色产品,增加收入。乡村旅游开发应注重对民俗、民族文化有力的保护,开发出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者对各地乡村具有民俗文化气息的旅游产品情有独钟。乡村旅游开发将当地的风俗习惯、农业特色融合入旅游产品的生产中,将文化一产品完美结合,打造当地特有的旅游产品。这些改善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监管,合理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有依有据,应根据旅游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开发,不能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各级政府要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进行严格的把关,不能弄虚作假。一是要积极落实与旅游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使得乡村旅游在开发的过程既能顺利进行又不违背法律;二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法理法规;三是要奖罚分明,对于发展乡村旅游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对于那些违法开发的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五)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网上营销。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相比较其他旅游风景区的宣传力度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乡村旅游在宣传这方面力量比较薄弱,由于起步晚,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导致乡村旅游产品销量不好。首先,要突出乡村特色,以特色来吸引游客的眼球,然后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行合理销售;其次,鼓励旅行社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乡村旅游。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在网络上建立销售平台,让乡村旅游随处可见,深入人心,为更好地销售旅游产品做好万全准备。


作者:张晓峰

上一篇:构建新农村水生态文明的管理体系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