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10-10 15:1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科学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掌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特点,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继续教育使农民工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新型城镇建设化进程中更好的开始新的市民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央强调,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当前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素质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一、科学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型不是简单的土地出卖,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其核心是农民转移到城镇,不能有效转移出农村人口,就不能突出农业规模效益,自然就无法实现扩大内需。因此,新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产业化的生态发展新过程,表现为发展观念要更新、管理体制要革新、生产技术和教育模式要创新。二是转型,是指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是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型城镇为目的。在推新转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思路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将农民转移为产业工人——“城镇市民。综上所述,重新定位城镇化,已成为十八大以来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是在未来规避既往城镇化建设弊端的现实需要,也是追求更有质量的、健康的城镇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特点

 

  ()社会对农民工继续教育认识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农民工培训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绝大多数市、县都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学校,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岗位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二是农民工自己积极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技能学习和培训,提高在城镇生活的竞争力。三是办学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使用、镇村级农民科技书屋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不断涌现等。

 

  ()农民工继续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化。目前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农业科学技术专项教育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培训;行业技能培训,如焊接技术、家电技术维修、计算机技能、烹饪技术、车工钳工技术、家政服务等;城镇生活引导性培训,如城市基本生活常识、基本法律常识、权益保护等。继续教育办学形式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其中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多样,主要有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农民工转岗岗前短期培训、民间师徒培训等。

 

  ()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且需求继续增长。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南部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等之间,从资金投入、政府管理到教育培训内容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的增大,带来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重大变革,农民工作性质、内容和条件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获得现代农业、加工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产业、交通运输业等多样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满足自己在城市中生存的需要。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探讨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宏观管理责任不明确,体制存在障碍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农民工的特别需求,政府、公司企业、各地职教中心多个部门都参与了这种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从积极的角度看,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结合自身部门特点和资源,各自开展富有特色的职业培训,为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提供了多种途径。但是,也出现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培训、证书互不认可等问题,造成了培训资源浪费。

 

  ()经费投入不足、城乡职业教育衔接有待提高

 

  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更需要经费投入上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针对农民工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情况显然与现实需求有一定差距。国家对教育投入长期不足,而继续教育投入更是其中的短板。城市职业教育往往并不具备大量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的现实条件和运作机制。而在农村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短板问题则更为突出,城乡职业教育均无法完全满足这种培训需要。在总体上发展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城乡职业教育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有数据资料表明,占人口多达70%的农村只得到18%的中央教育经费支持,这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2006年至2008年,中职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围绕12.5平方米小幅上下波动,但在2009年陡降至11.7平方米;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在2009年又降到了比2006年还低的水平。因此,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和基本素质培养,而城市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农村成人教育中又无法得到及时运用和充分发挥。

 

  ()教育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提高

 

  由于受教育对象在文化程度、学习习惯、时间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农民工继续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设计和安排进行对应。一是更新农村成人教育理念,应以人为本,把教育和农民工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和农民工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使农村成人教育真正成为农民工自己的教育,成为提高人的素质教育。二是教学方法问题。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面对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且参差不齐,另外年龄跨度也较大。这类群体的教育培训在方法上与面向学生的教育培训有很大不同,即使是相同专业、相同内容的传授与培养也会有较大差别。另外,农民工社会融合教育也是带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与传统的公民教育和文化教育也会有不同。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三是合理组织教学。农民工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在开设专业、办学灵活性、评价方法等方面与普通高职教育都有很大不同,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创新管理体制,形成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主体的培训网络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存在多部门管理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和行政成本增加。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建议大力创新管理体制,为农民工继续教育奠定基础。成立专门以社区教育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以一个镇或街道居民为对象,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作为主体领域同时开展社区全面和全员的教育培训。社区教育学院它是义务教育以外的又一重要的办学机构,是推动社区教育的主干基地,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构建农民工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教育学院可由政府牵头综合协调教育、劳动人事、财政、民政、农业等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资源和职能,乡镇分管领导兼任社区教育学院法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育部门无法有效协调其他部门的弊端。社区教育学院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学院自主开展各种教育和技能培训,如中职的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挂靠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点)、劳动力转移培训,适应性技能培训、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等。二是学院与党政、工会、妇联、企业和农办等开展联合办学,进行岗前培训、科技推广培训、党员干部教育等。三是学院主动引导居()委会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我国农民类教育培训资源少、管理不规范的现实背景下,建立社区教育学院是非常必要的。

 

  ()加大经费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由于在新型城镇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涉及人员规模巨大,而且教育难度较大,既需要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体扩容,又需要成立新的教育体系,这都需要有明显的办学经费投入。农民工继续教育关乎城镇化发展大局,也可以说是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扩充与储备的关键一环。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积极吸引民间投资的经费投入体制,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在事业发展经费中单独设立农民工教育发展经费。当然,由于农民工教育需要资金庞大,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进入该领域也十分必要,建议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民间投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一项宏观战略,涉及面广,以县级财政为主进行投入,往往会使农民工继续教育投入大打折扣,只有以省级财政为主的投入体制,才能保持连续性,并有效保证投资规模。

 

  ()适应实际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应以人为本,农民工在教育培训中存在入学水平差距明显、个体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别显著、工作与学习矛盾、生活与学习矛盾等突出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接受中等或高等学历教育的农民工应实行宽松弹性学制。对于农民工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应充分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认真制定农民工培训工作计划,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找准与市场的对接点。在培训过程中,既注重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培训和职业指导,又重点抓技能培训,力求通过培训教会农民工一技之长。为确保培训效果,对于参培学员学习期满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他们进行考核、鉴定,对达到职业技能水平的,颁发毕业(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送农民工一张外出就业的通行证。

 

  五、结束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社会融合教育是其能够真正成为城市人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应该最先考虑的问题,通过继续教育使农民工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失地的新背景下成功转业,开始新的市民生活,这也是继续教育应有的作为。

 

  作者简介:

 

  胡春宝(1962-),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

上一篇: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分析

下一篇: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助推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