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创新校园文化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20:35


第1篇: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完善高校党建工作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风向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对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校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迎接挑战的重要保证。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互动关系

  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新途径。校园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三个代表”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前提和实践策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雅的校园文化既体现了先进性和传播性,又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校园文化既要吸收社会文化优秀成果,又要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因此,大学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校园文化与时代相融合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高校党建应积极运用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先进文化的辐射作用,从而培养青年一代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高校党建为校园文化建设确定方向和塑造灵魂。高校党建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加强政治引导和调控主流文化。在各式各样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引导学生党员在比较与区别中分清是非、辨别主次,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旗帜的作用和理论的力量。党建工作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融合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抵制各种文化思潮的不利冲击,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是改造学生党员主观世界的需要,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条件,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如何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互动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校园文化的育人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工作根植于文化活动之中。它发挥着引导人、充实人、熏陶人、影响人、鞭策人、激励人的重要教育作用,其落脚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一切为了大学生,为了一切大学生和为了大学生一切为宗旨。努力创造适应大学生和谐环境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建设浓郁的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坚持校园文化的育人方向,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校园文化各项活动都要突出“育人”的主题,使广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受到多方面的教益。营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充分发挥本校潜在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创新,让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富含旺盛的生命力,使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

  2、优化高校党建网络文化环境,追求党建的手段载体和高校文化优势完美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变化。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栏目内容和形式的建设和管理,以积极姿态宣传健康向上的内容,建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优化高校党建网络文化环境,让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充实网络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境界和扩大视野。

  3、将党建寓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的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承担着弘扬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任务。校园文化建设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使动态的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党建要树立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观念,努力提高党建的文化内涵,把高校党建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一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思想文化建设,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创造者。三是把党建工作融入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2篇:创新校园文化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也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本文通过依托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实验班”的举措,看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对“双创”计划长效机制形成的影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内涵及背景

  创新创业改革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根本。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长期缺失,思想意识不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创新培养还远远不够。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就业、自主创业阶段,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

  (二)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时效性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创新实践训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比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三)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实现广大学生的社会化,实践平台短缺。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必经之路,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并不是太乐观,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是纸上谈兵,重理论轻实践。个别学生参与到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但相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一)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无机专业微信公众号促成大学生创业鲜活化。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引导“学优而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表彰学生开展高水平创新,从事高层次创业,打造品牌学术活动和创新创业社团,举办高层次创新创业论坛,充分运用学院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加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分享创业典型人物在创业过程中的小故事,评选“创业示范团队”,全面展现优秀创业学子的创业经历、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心路历程,以典型和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二)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班”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常态化。通过专业设置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素质课堂的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创新大赛、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协会、科学类社团、挑战杯大赛、创业竞赛及创业设计活动,改进学生评价机制,使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自我认同。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一线辅导员教师更应抓住校园文化这个载体,和思政人员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咨询讲座、资源共享、分享交流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让师生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实现广大师生从了解认识到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并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中来。

  (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科技园,为“双创”形成保驾护航。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场所,如校园创新创业园等物质文化环境,实现大学生学业专长与创业设想理念的无缝对接,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从场地、经费、人员给予帮助。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创业精英挑战赛、创业先锋推介等主题活动,鞍钢企业家论坛、学子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励志电影、歌曲、书籍放映和发布活动,创业征文、创业作品征集等文艺创作活动,企业参观、校企交流等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进学院、进班级、进宿舍、进头脑。

  项目名称: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园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C2016275。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调查论文(共2篇)

下一篇: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研究(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