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生态效益 篇六

发布时间:2024-01-20 10:02

(一)退耕还林模式走干果加工、销售发展道路。主要集中在马建、吉强两乡镇,重点示范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和生态经济林相结合的模式,种植以山杏、仁用杏、毛桃为主的生态型经济林,现在每亩可收入400元左右,既控制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又促进了干果产业的发展。(二)退耕还药模式走中草药发展道路。在马营、上堡子、万崖等村采取林药间种栽植模式,发展种植甘草、金银花、黄花菜、柴胡等名贵中药材品种。基地建成后产值可达几十万元,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出了一条新路。

二、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效益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工程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国家共投入退耕补助粮11800多万公斤,投入现金补助2280万元,已有63000户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中受益,平均每户其中补助粮320kg,补助现金65元。通过调查,退耕还林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林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实现名牌带动战略,走建基地、抓龙头、带农户、连市场的路子,达到富民强县之目的,从而实现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围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将退耕还林与群众脱贫致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确保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经济收入问题。一是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其次是种植的苜蓿可直接售增加收入,也可舍饲养增加收入。三是退耕还林后,部分富裕劳力可以从事其它经营活动增加收入。四是采种、育苗增加收入。这些收入大大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三)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推到了农业产业的调整,林业产业、草产业的兴起,带动相关企业快速发展。一是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突破了我县多年来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使全县“压粮、扩经、扩饲”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全县农业经济由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二是市场引导,企业运作。饲草料加工企业应用而生,经营要掌握市场规律,培育重点户及经济能人,建立初加工营销网点,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路子,不断开辟新市场。辐射农户近一万户,初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四)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工程规模大,投资高,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马铃薯、草牧、劳务、西芹等优势主导产业。根据计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9元。大量兑现粮食的调入,使我县经营困难,购销调存处于停滞状态的国营粮食系统19个乡镇粮库起死回生,走出困境,销售量由原来300万公斤增到2700万公斤,目前不仅亏盈持平,且240多名职工工资由原来勉强领取半年到现在足额领取,职工生活大为改善。

三、保护退耕还林成果

上一篇:生态效益 篇五

下一篇:生态效益论文 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