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机器人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2023-11-06 17:48

机器人医学杂志

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古代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马车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堀演出。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写字机器人   在当时的自动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利·路易·道罗斯。1773年,他们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现在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1886年《未来的夏娃》问世。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不能走动。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四、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铆接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异,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机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自治潜水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机器人的技术(如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扩散和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机器——机器人化机器。当前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又产生了“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的名称,这也说明了机器人所具有的创新活力。
编辑本段自主意识的机器人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工智能专家亚伦·斯洛曼(Aaron Sloman)日前发表声明,宣称自己想发明一个数学家机器人。他说他已经找到了“人是怎样发展数学才能”的关键点。假如他的思路是对的,那么就应该有可能使机器人如同人一样有很好的数学才能,甚至可能会更好。 带有自主意识的女性机器人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斯洛曼(Sloman)说:“人类的大脑不是通过魔法而运转的,因此,大脑所能做到的事同样也适合于机器人。”斯洛曼发明的机器人并不意味着就是个能够引领数学界的数学天才。斯洛曼希望“所有的路都通往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数学领域”。他认为,人类的数学能力关键期在童年,所以“我们将为机器人制造一个孩童般的大脑,让它自己逐渐发展自己的数学命运”。为了认识世界,婴孩们必须获得很多技能。例如,他们要获得这样的知识——“玩具火车驶入隧道,将会在隧道的另一端驶出”;或者是智力拼图玩具,只有找到凹凸合适衔接口才能拼好。
编辑本段人类与机器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大产业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一批产品的同一个部位上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逐渐产生,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因此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用以代替人们去完成那些单调、枯燥或是危险的工作。由于机器人的问世,使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于是有人对机器人产生了敌意。“机器人上岗,人将下岗。”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人持这种观念。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也就必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被人类生产发展史所证明。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利有弊,只不过利大于弊,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比如汽车的出现,它不仅夺了一部分人力车夫、挑夫的生意,还常常出车祸,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虽然人们都看到了汽车的这些弊端,但它还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英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针对关于工业机器人的这一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机器人是不会抢人饭碗的。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少于日本,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些工人不欢迎机器人,从而抑制了机器人的发展。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机器人大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日本劳动力短缺,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发展机器人,国民也都欢迎使用机器人。由于使用了机器人,日本也尝到了甜头,它的汽车、电子工业迅速崛起,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从现在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看,发展机器人是一条必由之路。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
编辑本段乐高RCX NXT机器人
  RCX是是一块可编程积木,即课堂机器人(机器人指令系统)的大脑。它是整个用乐高积木、马达、 用乐高机器人套件制作的人形机器人
传感器等组建搭建的机器人系统的中枢,就像大脑一样控制、指挥机器人的行为。使用ROBOLAB软件,人们可以创造、搭建、编程真正的机器人,让它运动、做运动、甚至自己去“想”。   RCX升级!NXT机器人!   这位全新组装型机器人全身布满了感应器,让它可以根据感应到的声音和动作做出适当反应,也让它对于光线和触觉的反应更加灵敏。NXT 机器人的心脏系统是一个 32位的微型处理器,可以经由 PC 或 Mac 操作程序。   光学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的助攻,帮助您的机器人,以“见” 。 它可以让您的机器人,以区分轻,皮肤黝黑,以及确定光照强度在一个房间内,或光照强度不同的颜色。   声音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可让机器人听到! 声音传感器能够测量的噪音水平都分贝(分贝)及DBA (频率约为3-6千赫哪里人耳是最敏感的) ,以及认识到健全的模式和确定基调的分歧。   触碰传感器   触摸传感器的反应接触和释放,机器人创造“感觉”一样,以前从未! 它可以侦测到单个或多个按钮,压力机,和报告回给nxt 。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看到”物体的地方!超声波传感器是能够侦测到一个目标和措施,在其邻近英寸或厘米。
编辑本段北京奥运会曾经使用过的机器人
一、福娃机器人
  福娃机器人能够感应到一米范围内的游客,与人对话、摄影留念、唱歌舞蹈,还能回答与奥运会相关 奥运会中使用的福娃机器人
的问题。
二、翻译机器人
  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场所,对任何人和任何设备的多语言服务。
三、安保机器人
  其杰出代表为排爆机器人。
编辑本段上海世博会使用过的机器人
一、海宝机器人
  迎宾服务   (1)自动进入迎宾状态,采用中英语言做初始问侯。   (2)请来宾在触摸屏上选择服务语种,包括中英双语,再次进行热情问候和自我介绍。   (3)流畅的肢体运动实现动感十足的拟人交流。   欢迎期间,海宝适时通过语言和主动伸手动作向游客表达握手意愿,在感受到游客的握合回应后,自然轻巧地上下摇晃,完成生动的握手动作。   语音服务   (1)在海宝的引导下,游客可以与海宝进行语言交互及问答。   (2)配合肢体动作、声光电效应营造出动人的时尚感。   信息服务   (1)提供世博会信息平台服务,为来宾介绍上海世博会情况、世博会各场馆介绍。   (2)为来宾介绍机场、车站附近可换乘的公交路线及著名景点,以及播报近期天气信息等。   照相服务   (1)在欢迎来宾后/监测到游客长期驻立身侧/在某些景点,海宝会主动询问游客是否需要照相服务,包括:与游客合影、为游客拍照。   在准备合影过程中,机器人会随机摆出可爱的姿势与表情,并询问参与者是否满意。   若游客提议“换一个”,机器人会更换另一姿势;游客表示“好的”等满意评价后,机器人还会询问参与者是否已经准备好,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便和参与者一起倒数准备拍照。   游客通过触摸屏选择也可触发海宝的照相服务。   海宝将语音引导参与者站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拍照。拍照时,可基于人体检测和人脸检测实现自动对焦。参与者可在机器人触摸屏上看到所拍摄的照片,若对照片不满意,参与者可选择进行重拍。   提供大头贴照相效果服务,利用人物提取、背景融合等技术为相片添加世博主题相关的趣味特效,游客可选择采用何种特效,特效处理结果可实时显示可在服务中心打印照片,或者将照片传到网上,供游客下载。   (3)通过友善可爱的语言提醒并控制单次服务时间。   导航服务   (1)无论室内室外,海宝可随时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   (2)海宝通过语音交互或触摸屏选择获知游客目的地。   (3)为游客规划一条最便捷的到达路径。   才艺表演   (1)可表演多种舞蹈:中国特色舞蹈、中国各民族舞蹈、各国风情舞蹈   (2)讲笑话/说故事   (3)歌曲   协作引领参观   室内外、展区间,机器人在完成了本区间的引领任务后,会将游客带领至下一区间的服务机器人处。下一区间的服务机器人将继续引领,直至游客达到目的地。   机器人换岗仪式   机器人电量低、检修、故障时,可自动召唤备用机器人前来换岗;可设计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机器人定时换岗仪式。   团体舞蹈表演   海宝家族的兄弟姐妹们可以一同协作,完成群体舞蹈或队列表演。
二、女子机器人
  女子机器人乐队可以轻挪舞步,合力弹奏一曲“茉莉花”或其他乐曲。
三、机器人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的机器人能表演太极拳,身怀中国功夫的机器人也将出现在世博会上。
编辑本段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obotics)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所
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机器人学领域最早建立的部门重点实验室,我国机器人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蒋新松院士1989-1997年曾任实验室主任。近二十年来,实验室在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在机器人技术前沿探索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充分显示出实验室具有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在沈阳浑南技术开发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即是我国的该科研领域的基地。该实验室机器人学研究总体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机器人学研究基地。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重大科学工程提供所需要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发展可行技术和平台样机系统,培养和汇聚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推动我国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面向发展具有感知、思维和动作能力的先进机器人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   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设立基金课题,实验室与国内有关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近30所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几乎涵盖国内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所有单位。近几年来,实验室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团队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对于本实验室加强学科建设、了解国家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演示验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下机器人:   Rofish 为仿生机器鱼系列产品,该产品以先进的电子、机械技术,模拟鱼类的游动方式,通过新材料对其外形进行精确仿真,使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Rofish 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高稳定性的电机保证其产品的稳定性。控制方式有两种选择:串口/USB控制和遥控器控制。产品内核采用Bootloader无线编程的编程方式,可随时更改游动程序以适应实际的环境。   性能参数:   Ø 体长:20cm--80cm,需要特殊尺寸可定做。   Ø 外形:锦鲤、金鱼、海豚、鲨鱼等,可定制。   Ø 游速:1BL/S。BL为身体长度,即游速与体长有关,游速为1倍体长每秒。   Ø 连续工作时间:3--4小时,锂动力电池供电。   Ø 通讯方式:RF通讯或声纳(Sonar)通讯,可选其一。   Ø 控制方式:串口/USB控制或遥控器控制,二者可选其一。   串口/USB控制方式可同时控制多条机器鱼,通过简单的编程控制可实现多鱼之间的相互追逐、嬉戏等。
编辑本段机器人相关
  1.有一个身体   2.有记忆或程序功能   3.有大脑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   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   1984年电影《终结者》,有了真皮包裹的机器人的创意;   1991年电影《终结者2》,有了液态金属机器人概念;   2003年电影《终结者3》,固液混合态机器人出现。   影视作品中逐渐诞生了多种自主智能生化机器人,则固液混合自主智能生化机器人也会诞生。
编辑本段日本最新机器人
  名古屋市商业设计 美国战斗机器狗BIGDOG
研究所推出了新款机器人“网络兔子”。它的两只耳朵可以变换许多姿态,会根据人的声音作出反应。“网络兔子” 通过无线通信与家里的电脑相连,如果有电子邮件它会朗读给人听,也可以播放网络电台的节目。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网络兔子”还能够“结婚”、“分手”,通过网络连接让其中一个“网络兔子”的双耳做出一个动作,它远方的“伴侣”也会接着做出同样的动作。   三菱重工业公司的保姆机器人“若丸”连续几年都是各种机器人展上的明星,在本次展会上它依然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若丸”能在早晨来到主人床边,报告当天的天气或新闻头条。它还能记住主人的生日,或是提醒主人的结婚纪念日。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制造的用于陪伴老人和小孩的机器人“Paro”、本田公司的“阿西莫”双足步行机器人也继续受到关注。   阿西莫:本田公司开发的双脚步行机器人,于2000年11月首次在横滨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的机器人展示会上亮相。2006年12月,本田公司曾改进过“阿西莫”的性能,增加了它的关节和马达,使其可以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小跑,而且将其身高也由最初的1.2米提高到1.3米。   美国战斗机械狗研制成功   网上引发轰动近日美国官方公布了一段关于军用机械狗的录像,视频中机械狗展示了它惊人的活动能力和适应性,一举在互联网上造成轰动。研发公司称经过测试,这个机械狗能在战场上为士兵运送弹药、食物和其他物品。   日本首个歌姬机器人HRP-4C未梦,能歌善舞   据法新社2010年10月17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开发出一款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唱歌的美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名叫“HRP-4”,身高1.58米,体形和真人大小相当,她不仅能够像真人那样唱出优美动听的歌,还可以模仿人类歌手丰富的面部表情。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采用了一种名为Choreonoid的技术,意思是能够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舞蹈动作。日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东京举行的数码产品博览会上亮相。[3]
编辑本段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对象锁定了朗宁博士自己研制的NS-5型机器人桑尼,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   斯普纳结识了专门研究机器人心理的女科学家苏珊·凯文(碧姬·奈娜汉 饰),随着二人调查的深入,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来:机器人竟然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     在大多科幻作品里,机器人具有人的外形,甚至穿着各种时尚的机甲,他们相当聪明。像《我,机器人》及迪士尼出品的《机器人总动员》就是这类机器人的代表。还有一类是机甲类,他们保护人类,受人类所控制,像近年热片《阿凡达》中就有很多这种机器人。另一类就是可爱型的,他们没有威风的装备,也没有炫酷的外表,更没有各式各样的招术,只是给人带来快乐,他们不是战争机器人,而是和平中的“伪人”,像中日合作影片《阿童木》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例子。
编辑本段机器人的模样一定要像人吗?
  有些人认为,最高级的机器人要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他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然而,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独立完成一些人类的技能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
编辑本段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的模样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机械臂,他可以绕着轴在基座上旋转,臂上有一个小一些的机械臂,可以“张开”和“握拳”。无人机发展的动力——现代战争

日本研制美女机器人 能像真人一样唱歌跳舞

机器,科技,发明,人工智能,机器人
2.搜索引擎术语 编辑本义项机器人  Robot英文直译是机器人,在搜索引擎优化SEO中,我们经常翻译为:探测器。   有时,你会碰到crawlew(爬行器),spider(蜘蛛),都是探测器之一,只是叫法不同。    3.科学学术期刊 编辑本义项机器人  《机器人》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双月刊,A4开本,96页,刊号:ISSN1002-0446;CN21-1137/TP,邮发代号8-59,单月15日出版发行,定价15元。 本刊创刊于1979年,原名《国外自动化》,1979年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1986年更名为《机器人》。   《机器人》设有论文与报告、综论与介绍、研究通讯、短文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国在机器人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进展及研究成果,机器人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应用实例,发表机器人控制、机构学、传感器技术、机器智能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的论文。   收录情况: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INSPEC数据库   EI PageOne数据库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机器人”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a robot
我来完善 “机器人”相关词条:
FLL工厂自动化自动化数控机床自动控制飞机仪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
FLL 工厂自动化 自动化 数控机床 自动控制 飞机 仪器 计算机 工业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 仪器仪表 机械识图 人工智能 注塑机专用机械手 心智科学 生化机器人 迷你哆啦 蓝脑计划 苏中江都机场。

血管里的迷你医生:纳米机器人离照进现实还有多远?

据外国媒体报道,杂志自然通讯这本书上发表了,由法国国家健康医学研究院以及相关的大学科学家们共同以DNA建造纳米机器人这一件事的文章,这种纳米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人体的单个细胞等地方,有些时候在血液里甚至可以成为血管里的迷离,医生从血管里便将人们的疾病进行治疗。

有些网友认为这种纳米机器人直接进入血管里这种现象是不是一种夸大,其实的现象其实并不然。早在上个世纪里的科幻电影里,就有关于人们对于治疗疾病的全新饲料构想,电影里外科医生被缩小成纳米分子进入人体内部,在人体内的血管里为人体进行医学治疗。而现在用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里的血管进行相关的疾病也是采用差不多的方法。

其实这种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内部进行医治的方法早已在之前便有典例,就比如因为这两年新冠疫情的流行,导致mRNA技术的广泛使用。这种mm的技术也是通过使用姓氏核糖苷酸,在人体内进行快速的降解方法,从一定程度上为人体也就是成为这种姓氏核糖核苷酸的载体进行传递技术,从而达到临床应用的目的。这种也是属于一种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现在纳米机器人也是纳米生物学中的一种。

其实纳米机器人并不是我们所日常看到的机器人的那种形象,并不是由电子机械等器件进行组成,而现在的大米机器人一般是以有物理化学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学分子组成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由微纳米材料所组成,可以直接应用于人体这种地方,可以有效的照顾到无法从外界治疗到的地方。现在世界都以数字化不断发展这种纳米机器人,召集现实其实并不是很远,已经有相关的科学医疗学家已经在此领域具有了不小的成就,甚至这种纳米机器人在未来的某些时间里会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器械中。

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我梦想中,未来的创伤骨科手术室,是由机器人全程参与的。手术床上有很多长着智能眼的机械手,这些机械手能够透视患者全身的创伤,并针对创伤部位进行微创、精准的手术操作。患者在急诊检查完,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后,被推入这个手术室,几小时后再出来,就复原了。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吴新宝

例如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办公文教等,甚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几乎全部,都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医学不可能游离于这些之外。事实上,医学一直在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它实在是太特殊了,既是人的科学,也是人性的科学,所以它的发展永远走在 科技 发展的后面,虽永远滞后,但永远跟随。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林进

「人类终将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虽然这一判断已近乎成为 社会 共识,但人们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始终持审慎态度。

在某乎上,一条关于「医疗机器人大规模上市后,外科医生会不会被替代?」的提问,收获了19个回答,其中大部分认为机器人无法替代医生;也有人认为现在不会,但未来可能会;还有小部分人表示,医疗机器人现在或许无法替代「主刀」医生,但有可能替代「助手」医生。

后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主任委员田伟的观点一致:「医疗机器人的未来,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一定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二是不要去替代医生,而是要给医生提供崭新的帮助。」

然而,如果仅仅是起人工辅助作用,那于医院而言,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单台机器购买费用;于患者而言,一次上万元的手术「开机费」,值得吗?

过去一年多,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天智航股价遭遇瀑布式下跌,目前市值较最高点已跌去近9成。而微创医疗旗下拥有腔镜、骨科、泛血管等领域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子公司微创机器人,自2021年11月登陆港股后,股价亦在波动中呈下跌趋势。

资本市场在逐渐丧失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信心。

近日,一份关于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文件在业内传开,更是引发激烈讨论,对骨科手术机器人价值的质疑,被推至顶峰。

「现在手术收费是很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么高级的手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比例加收,作为机器人的开机费用,我觉得只有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三甲医院骨科专家对 健康 界说。

价值与价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将去向何处?

「腔镜等微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固步自封。」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手术机器人作为全新一代的医疗器械,是对当前转化医学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它的发展和临床普及应用,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医疗模式的一部分。

2万元起 并不「经济」的选择?

中国第一台机器人辅助实施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在2020年1月6日,一位膝关节严重疼痛、变形、受骨关节炎困扰20多年的66岁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该手术,该骨科手术机器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

首先,将患者的患肢三维影像扫描图像数据同步传输至机器人的「大脑」——计算机系统,接着,医生在计算机系统屏幕上规划手术方案,然后,机器人的机械臂基于手术方案,通过光学跟踪仪精准定位至预计手术位置,并按照规划路径与医生协作,进行截骨操作,随后由医生安装人工关节假体。

「手术机器人使医生的脑、眼、手,得到了提升和延伸。」这场手术的主刀者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实现精准定位,截骨的定位、假体安放的位置,都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完成,并且不会对骨骼、软组织有太多侵袭,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过程安全、患者恢复快。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截骨操作

然而,在国内,像这样由机器人辅助的骨科手术案例,并不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或髋关节)、脊柱手术,以及创伤中的骨折复位(多为在研)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仅为243例,渗透率不足0.1%;而同期美国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高达10万例,渗透率为7.6%。

天智航在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19年末,其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在国内74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使用,累计实施 5371 例脊柱手术。但单台机器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据国盛证券统计,2016—2019年,天智航单台骨科机器人在医院的平均使用频率分别仅为12例、47例、64例、73例。

为何拥有一定优势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推广应用情况不佳呢?

有医生发文指出,目前骨科脊柱手术机器人只是帮助大夫定位,提供导针置入路径而已,解决的是手术中的次要矛盾,而非矫形、减压等主要矛盾,算不上「雪中送炭」,至少现在还只属于「锦上添花」。

但这朵「花」的耗费不菲。

一台手术的收费通常包含手术费、麻醉费、输血费、药费、耗材费等。据统计,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经在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河北、山东等18个省/市纳入临床收费目录,在患者手术的结算单中,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使用费(即「开机费」)作为新增项目单独收取。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在官网公布的《2019年第一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9年,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垂杨柳医院收费为3.9万元。

另据国盛证券资料显示,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分档,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收费在1.8万元至4.5万元;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机器人辅助手术收费,根据手术情况,大体在0.7万元至1.5万元。

据北京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一位骨科主任医师向 健康 界透露,2019年该院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后,采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费的最初定价为4.4万元,后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分档,将费用调整为2.2万元、3.3万元、4.4万元三个级别。

「实际上,价格调整前后,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该主任医师表示,在患者自费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支付2万元以上机器人使用费的患者,并不多。

单从手术费用来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对于患者而言似乎并不是一项「经济」的选择。然而,如果从整体诊疗费用来看,未必不「经济」。

「传统手术需在患者体内植入金属接骨板系统,这些耗材价格昂贵,而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大部分情况下仅需在患者体内植入几枚螺钉,将极大地减少患者的花费。」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新宝对 健康 界表示。

「高不成,低不就?」

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人社局曾于2021年8月发文,规定自2021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100%报销),项目价格定为8000元/次;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报销70%)。

纳入医保之后,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开机率是否有所提升呢?

前述主任医师对 健康 界表示,采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与患者的选择意愿相比,医生的使用意愿,才是影响机器人开机率的关键。」该主任医师认为, 目前临床使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还达不到医生所期望的目标,对复杂、高难度脊柱手术还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对于脊柱手术而言,一方面,手术规划还需由医生来完成;另一方面,机器人的三维影像扫描功能并非实时的,术中患者体位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与术前CT扫描结果存在一定差别,进而影响机械臂定位的精准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而言,即便没有机器人辅助,也可以将螺钉较为精准地植入患者体内。

「现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状态,我感觉是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复杂的手术用不上机器人,能够用机器人的手术,相对来说又比较简单。」 该主任医师进一步补充,在使用手术机器人之前,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做系统对接和调试,增加了手术的时间成本。

不过,亦有专家对手术机器人表示支持。

「人总有打盹儿的时候,人总有哆嗦的时候,即便是高级专家也有,这是人的弱点,但机器不会。」 吴新宝坦言,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机器人的确功能还不全面,主要用于「定位」、「瞄准」等功能,尚无法完成像辅助骨折复位这样更复杂的功能要求,但机器人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如果因为初期它的功能较为基础就放弃使用,其实是在扼杀未来。

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自己目前已基本上不再做传统方式的关节置换手术。 「人的精准度和机器人的精准度是有显著差异的,既然有更好的手术方式,为什么还死咬着古老的方法?」

减少外科医生的疲劳和颤抖,减少术中医生透视次数和时间,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操作器械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点鲜明,但与传统手术相比,究竟哪项才是更优选,现在可能还难以定论。

患者的意愿、医生的意愿、机器人的功能水平,以及「开机费」,都在左右着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应用。

业界对此看法不一,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值方面达成共识——手术机器人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非常有必要的工具,尤其是对推动医疗同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机器人辅助,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级别的医生,能达到同质化的治疗效果。普通的医生能够做较高难度、较复杂的手术;有经验的医生借助机器人,能够使手术效果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省力。」前述主任医师同时也表示。

吴新宝也指出: 「从设计之初,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定位就相当于顶级骨科专家,即使是一名住院医生,只要懂解剖,就可以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和顶级专家一样的手术操作。」

「未来手术机器人更适合二级甚至二级以下的医院,只要进行机器人相关培训并按标准操作,低级别医院的医生,也能达到可靠的手术效果。」林进表示,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

他认为,过去年轻的骨科医生要成长为主刀,需要几十台或上百台手术的训练,但在机器人的辅助之下,不到10台手术,医生便能独当一面,前提是医生具备一定的外科手术基础和骨科经验。

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医院总数为35394个,其中三级医院299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80个),二级医院10404个,一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如何快速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如何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是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难题。

「借助手术机器人和5G网络技术,身在北京、上海的顶级专家可以远程指导偏远地区医院的医生做手术,为其规划手术方案,真正实现让患者『大病不出省』,同时又能得到同质化的高水平治疗。」吴新宝说。

开机费定价「打骨折」?

2021年9月,天智航负责人曾乐观地对投资者表示:「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医保是有标杆意义的,后续进入其他地区医保会逐步加速。」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比加速进医保更快到来的,是定价调整。

2022年3月初,一份关于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文件在互联网上传开。根据该文件显示,国家拟在人工椎体国采启动前,对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收费进行大调整,以确保医疗服务和收费质价相符。

该文件将骨科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作了如下划分:

现阶段,大部分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只是起导航定位作用,如果参照标准1)进行收费,包括导航定位工具包及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在内,每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将最多只能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加收2000元。

「医院要考虑收支平衡,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格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如果『开机费』定价过低,医院很难收回成本,将不会再有动力引进机器人。」前述主任医师表示。

「目前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行业水平已经有领先国际的势头,但如果收费标准这么定的话,对于行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吴新宝强调,市场是讲究实际效益的,如果产品无人购买,将不会再有人进行进一步研发。

「骨科手术机器人是集基础和临床医学、人体工程学、机械电气工程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高 科技 医疗器械产品,它的研发投入、材料成本、人力物力消耗等等,难以想象是这种定价可以覆盖的。」林进说。

3月30日,进一步明确消息传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办发〔2022〕4号)(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公立医疗机构采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系统辅助手术操作的,按照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功能,以「人工关节置换术」项目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比例加收,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

「现在手术收费是很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么高级的手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比例加收,作为机器人的开机费用,我觉得只有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三甲医院骨科专家说。

虽然现阶段优势不突出,但国家应当在收费上给予政策支持

骨科常被称为「外科老大」,却在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上,并不争先。

进入21世纪以来,机器人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大大增加。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等,已经借助腔镜机器人系统走到了微创机器人外科的前面,甚至将机器人手术放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而很多中国骨科医生还在徒手打钉子、上钢板、换关节和进行内镜微创手术,几十年过去了,可能区别只在于钢板换了新型号,钉子换了新款式,关节换了新界面,微创出了一些新术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关节置换的术式、理念、材料、器械等仅仅有一些小的进步和改变,其实没有真正的革命性变化,直到『人工智能』出现。」林进表示。

在林进看来,手术机器人不仅是潮流,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它、正视它、适应它——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外科的新时代。

经过30余年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开发出多款商业化使用的手术机器人,涵盖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等领域。国外布局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公司有史赛克、美敦力、强生、捷迈邦美、施乐辉等。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有多家国内企业进军该领域,例如天智航、和华瑞博、微创医疗、威高集团、罗森博特等。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是创伤骨科中公认最难的手术操作,如果将四肢骨折比喻成「筷子断了」,那么骨盆骨折就好比「碗碎了」,复位难度极大。

美、日、德等国家相继开展了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研发,但至今仍未有系统能进入临床应用。

2021年12月,世界首个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完成22例科研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实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传统骨盆骨折复位手术,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在多人牵引辅助下,由术者徒手闭合复位,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复位效果难以保证。」吴新宝表示。

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端对端」的复位理念,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机器人系统会智能规划出最佳骨折复位位姿。术中,机器人在实时3D导航、力位协同控制下,能够精准、安全地完成骨盆骨折自动复位。

从需要医生规划手术方案,到人工智能自动手术规划;从静态3D导航,到实时动态3D导航;从单纯的导航定位,到力位协同控制、自动复位,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逐步「进化」成医生所期望的手术第一助手。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子刊《科学机器人》,将医疗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划分为了 6 个阶段:无自动化、机器人辅助、任务自动化、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处在「机器人辅助」阶段,毫无疑问,自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可能现阶段骨科机器人表现出来的优势还不是那么突出,但它带来的是质的飞跃,未来必将有非常好的前景。」林进认为,国家应当从医保政策、物价政策、准入政策等各方面扶持创新企业的发展,医院亦有责任、有担当引进前沿设备,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要起到对行业的引领作用。

「手术机器人颠覆了传统治疗理念,体现了‘高 科技 助力更 健康 的治疗’,其价值是无限的,在产业发展初期,国家应当在收费上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吴新宝表示。

未来已来,时间,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出品: 健康 界

撰文:申梦霞

监制:郑宇钧

生物医学类文献查询有哪些?

1、Web of Science

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它收录了全球13000多种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其中以SCIE、SSCI、A&HCI等引文索引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和ESI基本科学指标享誉全球科技和教育界。

2、PubMed

PubMed是生物医药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免费文献检索系统。PubMed数据库的内容包括Medline、PreMedline、OldMedline、Publisher supplied citations。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的数据库。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其特点是免费提供题录和文摘,可与提供原文的网址链接(部分免费获取)。

3、SpringerLink

SpringerLink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科学、技术和医学(STM)领域学术资源平台。Springer 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包括各种的Springer图书产品,如专著、教科书、手册、地图集、参考工具书、丛书等。具体学科涉及: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经济学、法律。

4、ProQuest

ProQuest商业信息、学术研究、应用科技数据库是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公司(原名UMI公司)通过ProQuest检索平台提供的一组数据库,涉及商业管理、社会与人文科学、科学与技术、金融与税务、医药学等广泛领域。提供期刊、报纸、参考书、参考文献、书目、索引、地图集、绝版书籍、记录档案、博士论文和学者论文集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其中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PQDT Global)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5、ScienceDirect

ScienceDirect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医学全文数据库之一,可以迅速链接到Elsevier出版社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期刊全文、单行本电子书、参考工具书、手册以及图书系列等。可在线访问24个学科2,000多种期刊,查看1,100多万篇全文文献。包括全球影响力极高的CELL《细胞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等。

6、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IEL)

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IEL)数据库是IEEE的在线数据资源,收录了当今世界在电气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近三分之一的文献,在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控制、遥感和核工程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用量都名列前茅。而其学术会议涉及领域广,不仅在电气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领域有重大影响,更在诸多新兴热点领域如纳米、生物医学工程、能源、自动化控制等方向具权威性。

7、Taylor & Francis

Taylor & Francis科技期刊数据库,拥有全球最多社会科学期刊,该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包含14个学科:人类学、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人文与艺术,商业管理与经济,犯罪学与法学,教育学,地理、城市、规划与环境,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媒体、文化与传播研究,心理健康与社会保健,政治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心理学,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体育、休闲与旅游,策略、防务与安全研究。

8、Wiley

Wiley成立于1807年,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之一,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5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Wiley Online Library为全学科期刊全文数据库,有1600多种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20000本电子图书,170多种在线参考工具书,580多种在线参考书,19种生物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实验室指南(Current Protocols),17种化学、光谱和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iley出版的期刊涉及全部学科。

9、文献党下载器

文献党下载器不是一个数据库,是把众多中外数据库整合一起的文献查找下载平台。涵盖的中外数据库不计其数,包括上面提到的8个数据库,涉及全部学科。因为数据库齐全,所以谷歌学术和sci-hub下载不了的文献就来文献党下载器资源库找到文献来源数据库,去文献来源数据库获取。没有数据库使用账号无法下载文献的科研人员可以用文献党下载器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库资源。

这个年龄段体重减轻,与死亡率增加有关 |“小柯”论文速递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
《英国医学杂志》
● 成年期体重变化与全因和特定因素死亡率的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潘安教授课题组分析了成年期体重变化与全因和特定因素死亡率的关系。2019年10月16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1988-1994和1999-2014年间的数据,共有36051名参与者,他们的年龄均超过40岁,测量基线体重与身高,并回忆25岁和10年前的体重。
平均随访12.3年后,共有10500人死亡。与保持正常体重的参与者比,从青年至中年开始变胖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高出22%和49%,风险比为1.22和1.49,而从青年至中年由胖变不胖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不相关。
从中年至老年时期由胖变不胖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脏病因素死亡的风险增加,风险比分别为1.30和1.48,而从中年至老年变胖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不相关。
在整个成年期均肥胖的参与者始终与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从青年至中年的风险比为1.72,从青年至老年的风险比为1.61,从中年至老年的风险比为1.20。
最大超重与成年期死亡率之间弱相关或零相关。不同体重变化的模式与癌症死亡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总之,成年期一直肥胖、青年至中年体重增加、中年至晚年体重减轻均与死亡率增加有关。若整个成年期保持正常体重,特别是青年期就防止体重增加,对于预防老年早死很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
● 研究发现极早产婴儿产后再转院预后较差
近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Chris Gale及其课题组研究了极早产儿在非三级医院分娩和出生后,早期转院与死亡率和严重脑损伤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
研究组分析了英国国家新生儿研究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5年间的人口数据,共有17577名小于28周的极早产婴儿出生,按出生医院和出生后48小时内转院分组:向上转院组2158例,由非三级转至三级医院;非三级护理组2668例,在非三级医院出生且未转院;对照组10866例,在三级医院出生且未转院;水平转院组305例,在三级医院之间互转。对这些婴儿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消除一般资料的差异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向上转院组婴儿出院前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严重脑损伤的几率显著增加,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显著降低。非三级护理组婴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严重脑损伤或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相差不大。
与向上转院组相比,非三级护理组的婴儿出院前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严重脑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显著增加。水平转院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总之,极早产婴儿在非三级医院分娩和48小时内转院与在三级医院分娩相比预后较差。研究组建议提供围产期服务,尽量使极早产婴儿在三级医院分娩,而不是产后再转院。
相关论文信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0年随访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John J.P. Kastelein课题组,近日公布了他们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服用他汀类药物20年随访的结果。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严重升高和过早发生心血管疾病。儿童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短期疗效良好,但关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变化的长期随访却很少。
研究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共有214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他们的95名健康兄弟姐妹接受了随访。
这些患者均参加过之前关于普伐他汀治疗2年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所有参与者均填写调查问卷,提供血样,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平均LDL水平从237.3 mg/dL降至160.7 mg/dL,下降了32%;37名患者达到了治疗目标,即LDL水平低于100 mg/dL。
在整个随访期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平均进展为0.0056 mm,而健康兄弟姐妹为0.0057 mm。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9岁时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和0%,均显著低于其同样患病的父母。
总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从儿童期开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
《细胞—代谢》
● 酮症可改善多囊肾病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Thomas Weimbs课题组取得一项新进展,他们发现了酮症能够改善多囊肾病中肾囊肿的生长。2019年10月17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最近的研究显示,食物摄入量的轻微减少会减慢小鼠模型中PKD的进展,但尚不清楚其影响是仅由于卡路里减少还是饮食的其他方面所致。
研究人员发现该益处是由于酮症的诱导。在PKD大鼠模型中,限时进食且无热量减少,可强烈抑制受影响肾脏中的mTOR信号传导、增殖和纤维化。生酮饮食具有相似的作用,并导致肾囊性负担的消退。
大鼠、小鼠和猫的PKD模型的急性禁食可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减少,而大鼠口服β-羟基丁酸酮则可强烈抑制PKD进程。
这些结果表明,PKD中的囊细胞在代谢上缺乏弹性,可以通过饮食干预或补充BHB加以利用,这提示了治疗PKD的新途径。
相关论文信息:
《癌细胞》
● ATRX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亚型对EZH2抑制剂敏感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Emily Bernstein研究团队发现,ATRX基因框内融合突变的神经母细胞瘤对EZH2的抑制敏感,这是通过调节神经元特征基因来实现的。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ATRX阅读框内融合蛋白从富含H3K9me3的染色质重新分布到活跃基因的启动子,并将REST基因鉴定为ATRX IFF目标,其激活促进了神经元分化基因的沉默。
研究人员进一步表明,由于神经生成基因的抑制,ATRX IFF细胞显示出对EZH2抑制剂的敏感性。
因此,研究人员证明了ATRX结构的改变不是功能丧失,并提出了EZH2抑制剂作为ATRX IFF神经母细胞瘤的潜在疗法。
据介绍,ATRX基因改变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神经母细胞瘤中频繁发生。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ATRX的N末端大片段缺失,可产生无关键染色质相互作用域的IFF蛋白,同时保留SWI/SNF样解旋酶区域。
相关论文信息:
《细胞—干细胞》
● 研究揭示驱动神经诱导的调控元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ir Yosef和旧金山分校的Nadav Ahituv等研究人员合作鉴定并表征了驱动神经诱导的调控元件。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17日的《细胞—干细胞》。
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的神经诱导作为范例,研究人员通过使用RNA测序、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以及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测序测试了在早期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七个时间点。
研究人员发现,DNA可及性的变化先于H3K27ac,随后是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使用大规模平行报道基因分析在所有七个时间点测试2464个候选调控序列的活性,研究人员显示这些序列中的许多序列具有与各自细胞内源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变化相关的时间活跃模式。
研究人员结合所有基因组和MPRA数据的优先排序方法进一步确定了驱动神经命运的关键转录因子。
这些结果提供了基因和调控元件的综合资源,即这些基因和调控元件可以在分化过程中协调神经诱导并阐明时序框架。
据了解,表观基因调控和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共同作用以驱动细胞分化,但这些过程之间的时序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
《细胞》:Volume 179 Issue 3
● 体细胞重编程研究取得新进展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研究团队合作,从小鼠胚胎或成年细胞诱导产生了囊胚样结构。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从单一的干细胞类型出发,到潜能扩展多能干细胞,研究人员建立了3D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谱系分离和自组织的方式生成囊胚样结构。
EPS- blastoids在形态和细胞类型划分方面都类似于囊胚,并且在体外模拟了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早期发育过程中关键的形态发生事件。转移后,一些EPS囊胚进行了着床,引起子宫内膜蜕膜化,并在子宫内产生了尽管杂乱但有生命的组织。
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EPS囊胚包含所有三个囊胚细胞类型,且它们的转录水平与正常的囊胚很类似。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细胞重编程从成年细胞中产生EPS囊胚。
EPS囊胚为研究早期胚胎发生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并为通过使用培养的细胞创造可行的合成胚胎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从胚胎到8细胞阶段的单个小鼠卵裂球可以产生整个囊胚。实验室培养的细胞是否保留相似的细胞全能性仍然未知。
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
● 研究发现发育中小脑初级祖区的时空扩展
美国西雅图儿童研究所Kathleen J. Millen团队研究发现发育中的人类小脑初级祖区的时空扩展。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他们提出了从受孕后30天到出生后9个月的人类小脑的组织学和分子分析。人与小鼠之间的发育方式差异包括脑室和菱形唇初级祖细胞区域的时空扩展,以包括含有基底祖细胞的脑室下区域。
通过小脑发育,人的菱形唇比在小鼠中持续存在更长的时间,并经历形态变化以在后小叶中形成祖细胞集合,这在其他生物体中甚至在非人类灵长类猕猴中都没有看到。
人菱形唇的发育受阻与小脑后小脑蚓体发育不全和丹迪-沃克畸形有关。 这些特定物种的神经祖细胞的存在完善了我们对人类小脑发育障碍的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
● 研究发现适应性古人类基因
美国华盛顿大学Evan E. Eichler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发现拷贝数变异的适应性古老基因渗入和先前未知的人类基因。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8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人员发现分层的CNV与美拉尼西亚人的正选择特征显著相关,并为分别来自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16p11.2和8p21.3染色体上的大量CNV的适应性渗入提供了证据。
使用长读序列数据,研究人员重建了这些多态性的结构和复杂的进化历史,并表明这两种基因均编码大多数人群中不存在的正选择基因。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起源于古人类并渗入现代人类的大量CNV在当地人口适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代表了尚未充分研究的大规模遗传变异的来源。
据介绍,CNV比单核苷酸变异承受更大的选择压力,但尚未系统研究其在古老基因渗入和适应中的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Volume 366 Issue 6463
● 科学家揭示海洋和陆生群体的生物多样性变化
德国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中心Shane A. Blowes、美国丹尼森大学Sarah R. Supp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Maria Dornel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海洋和陆生群体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19年10月18日出版的《科学》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使用239个研究中的50000多个生物多样性时间序列,研究了物种丰富度和组成变化的空间变化,并发现了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明显地理变化。快速的成分变化是普遍的,并且海洋生物群落超过总体趋势,而陆地生物群落落后于总体趋势。
尽管在一些海洋研究中发现群体的丰富度每年平均增加和减少的趋势高达20%,但其平均富集度并没有改变。在局部范围上,广泛的成分重组通常与丰富度变化脱钩,而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最强烈且变化最大。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多样性。全球范围内下降的预测与地方范围内高度变化的趋势形成对比,表明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是具有空间结构的。
相关论文信息:
合作事宜:.cn
投稿事宜:.cn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上一篇:数理医学杂志社

下一篇:中医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