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麻醉医学论文奖

发布时间:2023-11-05 14:58

麻醉医学论文奖

2003年至2008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2007年和2010年分别主持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两项,2010年获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点项目一项,2010年获中央高干保健专项基金一项。1998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奖”二等奖,199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年获中华医学三等奖,2009年获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年度最佳论文奖。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并积极倡导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1999年率先在国内将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2010年世界权威麻醉学专著《Miller’s Anesthesia》第七版的唯一中国作者,十余本杂志常务编委、编委、专栏主编或副主编:《Anesthesia and Analgesia》、《Acta Anaesthesiologica Taiwanica》杂志、《Anesthesia & Analgesia》、《British Journal of Medicine》和《Anaesthesia》杂志中文版以及《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王洪波的研究课题

现兼任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中国专利技术报》特约记者。胜任危重、大手术麻醉,危急病人抢救,及掌握一种消化道溃疡病独特治疗的特效方法。合作撰写《麻醉临床治疗学》专著一部,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国际、全国、省、市医学学会交流论文20余篇。其中“横向错位45”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的设制与临床应用研究”一文,曾在世界医药研究中心举办的世界优秀医学论文评选中获“优秀”奖。发表论文有:“经鼻腔行气管插管在临床上应用”、“电视腹腔镜术中的血压变化及处理”、“立止血与止血敏在临床上的双盲止血对比”、“脉冲直流电作用于脊神经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癫痫病人的术中麻醉及术中癫痫发作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海脉素在术中出血时的应用及血液动力学和生化学的改变”等,多次主持省、市科技攻关课题,并创新发明多种医疗器械,荣获国家专利3项,其中发明的“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在首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多次出席过全国、全省的专业学术研讨会,曾受美国东方医学研究院多次邀请前往进行学术交流。业绩载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介绍

费宝良,副主任医师医疗专长:在重症,疑难病例的麻醉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重危病人的抢救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78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学院医疗系。曾在仁济医院工作十年。现任市二医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在重症,疑难病例的麻醉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重危病人的抢救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技术:临床麻醉,重危病人的抢救。 应庆茹,副主任医师医疗专长:传染病和控制技术1985年大学毕业,从事卫生防疫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擅长传染病控制技术中的消毒隔离工作。几年中书写过多篇论文,荣获过市有关论文奖,现在是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的成员。从1995年起,由于工作需要,担任卫生防疫站的行政管理工作,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荣获过原南京区“优秀青年人才”称号。现在担任中国预防医学会基层卫生防疫管理学组联络组组长。现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职务。宋卫东,副主任医师医疗专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肺复苏1975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擅长顽固性心力衰竭,复杂心律失常,心肺复苏。主要从事心血管专业25年,对复杂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性,挽救了无数重危病人。现为国际心血管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平时工作严谨,对病人尽心尽责。倪鹤梁,副主任医师医疗专长:对湿疹皮炎类奕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和性传播性疾病等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1982年4月上海电视大学毕业。擅长诊治的疾病: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三十年。对湿疹皮炎变态性皮肤病,谷型青年痤疮,皮肤真菌病和性传播性疾病等,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一些少见病和皮肤疑难病症,亦颇具诊治能力。诊治技术: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认真细致医疗风格。善于针对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熟练应用中西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指导等多种方法,并善于调动原患双方的积极因素,努力提升治疗效果。学术成果:在皮肤病性病领域发表论文近十篇。孙近仁,主任医师医疗专长:中耳炎、咽炎、喉炎、各种鼻炎、副鼻窦炎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起任耳鼻喉科主任,199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5年改任激光科主任。耳鼻喉科顾问。曾发表有关专业论文、译文20余篇。专长耳鼻喉科疑难病及激光医学。擅长诊治的疾病:中耳炎,眩晕,耳聋,鼻炎,副鼻窦炎,鼻息肉,算出血,咽喉炎,声带息肉等。诊疗技术:首创将中药“耳灵散”应用于治疗中耳炎,“鼻舒散”应用于治疗鼻炎,鼻息肉,并首先将孟氏溶液引进耳鼻喉科用于止血,还探索出用YAG激光治疗皮肤,粘膜务;血管瘤的新方法等。学术成果:曾发表医学的论文及医译文共20余篇。

重庆医科大学麻醉研究生导师情况 急求!感谢支持

导师有:闵苏 刘新伟 陈萍 刘丹彦

陈 萍 主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麻醉系临床麻醉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麻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98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1989年获麻醉专业硕士学位,从事临床麻醉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三年。擅长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麻醉和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

在我院首先开展PCIA 和PCEA术后镇痛新技术,为PCA技术的大规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率先在我院开展局部麻醉药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研究;同时建立了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荧光分光光谱测定法,适宜于麻醉中血药浓度的监测;和神经外科合作开展了颅内压的监测和各种麻醉药物对颅内压的影响;率先开展经颈内静脉逆行穿刺测定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的监测方法和麻醉药对脑代谢的研究,拓展了监测的范围,扩大了麻醉和研究的领域。

多次承担了医学本科麻醉学章节、麻醉系危重病医学的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受同学喜爱的教师”称号。指导研究生名9名,现在读研究生3名,3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获校优秀论文奖。获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一项“颅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脑保护”,获资助8000元。获学校和院内启动基金二项约2,0000元。在中华麻醉学杂志及其它的医学刊物上发表论著二十余篇。

闵苏,女,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麻醉系副主任、麻醉学系临床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
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从事临床麻醉、科研、教学及疼痛治疗工作20余年。科研方向:心血管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临床研究:无痛分娩、危重症监测、急救复苏、血液保护和器官移植等方面。被誉为无痛分娩专家。
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疼痛学专委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分会疼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分会麻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麻醉与镇痛》杂志中文版、《重庆医学》、《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审稿人。
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外科学》第六版,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专业统编教材《麻醉生理学》第二版,参编其他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3篇被SCI、Medline收录)。承担吴孟超医学科学技术基金专项课题1项、吴阶平医学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级课题2项,其他合作科研项目5项。 尤其对科室建设和管理具有独到之处。

刘新伟 男、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83年 毕业于四川南充医学院医学系。 1992年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获麻醉学硕士学位。 1992至今 一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麻醉、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于各类麻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麻醉处理,提高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 2002年10月至今 参加重庆市首批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医疗队,任副队长。 科研主攻方向: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临床肌松药效应研究。

刘丹彦 女、学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85年 毕业于泸洲医学院医学系 学士。 1986年~1988年 四川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内科住院医师,具有一定内科学临床经验。 1988至今 一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麻醉、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于各类麻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麻醉处理,提高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1997年率先在本市开展门诊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及科研,对无痛人流技术的推广及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参加科内器官移植、PCA、血液回收等各种新技术。从事医学系、麻醉系的教学,并担任主担教师。 2000年~2001年 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修。对于困难气管插管及口腔科麻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床、科研主攻方向:口腔颌面外科麻醉、困难气管插管、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调控。 发表科研论文6篇

王明的主要贡献

擅长中西医结合.针灸及非药物疗法治疗疑难杂症.临床应用取得较好进展。早年已有数篇论文发表.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20余篇论文,并多次荣获国际.全国医学成就奖和优秀论文奖,如《浅述声音疗法的艺术魅力》荣获中国科学院世协优秀学术论文奖,首届世界创新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99第二届.2000第三届全球华人医学大会优秀论文华佗杯创新发明金奖.药王杯金奖,获得21世纪创新医药学科技成果大赛医坛杰出人物奖.由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注册,荣获21世纪自然医学优秀成果奖。姐妹篇《灵魂的旋律》荣获紫荆花医学科研奖.世界传统医坛掌科领先奖和世界华人知名医家金奖。《乡音的神韵》被“首届世界自然医学大会”录入《21世纪世界自然医学论坛》论文集。发明《颈椎药枕治疗75例颈椎病疗效观察》荣获首届世界创新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国际医坛禧名医金奖。《分型论治慢性肾炎》分别荣获亚太地区国际疑难病诊治学术交流会“新世纪优秀论文奖”和全球远程医疗国际协作暨第二届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国际交流研讨会“国际优秀论文奖” 在全国肾脏病中西医治疗进展学术研讨会上交流。首次用脏象理论阐明《女性乳房脏象论》全文被世界中医药学会录入《首届中华特色名医论坛》。《活血化瘀治疗妇科病》在中医各家学术大会宣读交流.《国医论坛》全文刊登。《辩证辩病治疗胆结石症41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专刊全文发表.荣获《2000年国际中西医优秀成果精典》金奖。《针刺电热风治疗痹症58例疗效观察》是治疗痹症有效捷径,《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加走罐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21世纪的中西医药学》观点新颖,《异病同治的地黄丸》拓宽异病同治临床新思路。《消化,陡溃疡病的分治法》给溃疡病的治疗分型明确.疗效明显。分别在全国针灸与非药物疗法.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术研-N-会上交流,栽入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各期《中医杂志》增刊中。《重显夕阳红》是综合论治老年痴呆症较好方法.入编《中国中医特色疗法集粹》、《中华传统医学临床精粹》、《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老年健康长寿的保证》在99世界养生大会演讲。被卫生部中华医魂活动办公室邀请参加德国波恩大学医掌院等主办的全球远程医疗国际协作暨第二届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国际交流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参加荷兰学术交流.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推荐参加亚太地区国际疑难病症治学术交流等。医学成就分别被《二十世纪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精典》、《世界华人医学优秀论文经典》、《国际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经典》、《中国获奖名医论坛宝典》和《中国当代名医大辞典》、《中国人才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华夏英杰》、《中华名医》、《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40余部经典和辞书收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分别报道荣获“二十世纪医坛风云人物特别贡献金奖”。

上一篇:钟南山医学论文

下一篇:医学论文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