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平吴大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10:51

平吴大诰研究论文

越南后世对《平吴大诰》有相当高的评价。越南历史学家陈辉燎撰文指出:“明寇的恶劣手段也在《平吴大诰》雄文中得到清算”。 20世纪70年代,越共学者盛赞该文是越南民族的“第二个独立宣言” ,是“一首举世无双的英雄歌,是一幅天才的、生动的图画,它忠实地描绘出一个正在奋起的、决心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并为我国(指越南)历历史写下最光辉一页的英雄民族的形象。这部作品还概括地总结了历史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以及在抗战中得到高度发扬的民族的高贵品质,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独立自由的意志、英勇不屈的传统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中国,《平吴大诰》曾遭到批评。由于其中大肆羞辱明朝,甚至对明宣宗进行人身攻击(如“宣德狡童”之语),故曾有明朝人批道:“作此文者,子孙必不全!”后来阮廌果然因阮氏路事件而被灭三族。 清人徐延旭在其著作《越南辑略》里提到黎利势力建政后“于其国作《平吴大诰》,宣示其民,语尤悖逆”。 到现代,学术界出现肯定《平吴大诰》重要性的论调,例如学者郁龙余、孟昭毅等的《东方文学史》中,提到该文的意义:“《平吴大诰》是他(阮廌)代表黎利写的布告越南全国百姓的开国文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被誉为‘千古雄文’”。

在越南,被誉为“千古雄文”的文章是什么?

公元1427年底,越南后黎朝开国功臣阮廌以后黎朝太祖,越南起义军首领黎利的名义颁布了一道政治文告(正常情况,老大的立场由下面文笔好的捉刀人处理),在古代的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各政治势力发布文告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是一种惯例,然而,估计阮廌自己都绝不会想到,他的这篇文章将会成为整个越南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篇文章,这就是《平吴大诰》!

在现在的越南,这篇文章被誉为“千古雄文”!而且是越南中学生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部分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当时文章是用汉文写的,现在当然是翻译成拉丁化的越南文),可是这篇文章被捧到这么高的地位,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文学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原因。

那么这篇文章是不是名副其实呢?首先来说说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要知道这个,大家先了解一下历史背景。

15世纪初,由于越南内乱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利益,1406年,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派遣大军南征安南(今越南),次年攻破越南全境,并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正式吞并越南,然而明王朝对于这块新国土的统治并不算成功,南境叛乱不断,越南蓝山豪族黎利发动起义,迅速成为越南反明势力的核心,1427年,黎利击败明军,越南恢复独立,当年农历十二月十七日,明朝军队撤退后,黎利便命其核心智囊阮廌颁布了这份政治文告——《平吴大诰》,说一下这里的“吴”是什么意思,由于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自称为吴王,所以越南也将明朝称呼吴朝,时至今日,“吴”作为对中国人的一种称呼,仍然残存于越南语中。

越南纪念黎利反明胜利,称帝建国

看到这里咱们自然能理解这篇文章在越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份“民族独立宣言”,象征着爱国主义精神,越南开国领导人胡志明也盛赞此文为“越南民族独立宣言”。现在的越南对这篇文章自然是大家赞颂,广泛宣传。

那么,这篇文章是不是仅仅是沾了政治立场的光呢?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即使是从文学上(当然是古典汉文)来看,这篇文章也可能称得上是一篇绝对的佳作。

《平吴大诰》(本图出自裴辉璧《皇越文选》卷之五)

首先说说思想性吧,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非常鲜明,而且针对性极强,文章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这其实就是针对明朝的,明朝当时吞并越南其实并不明智(越南已经独立500多年,当地人早已习惯自成一国),所以文章严厉指责了明朝吞并越南的无理性;而明朝对越南的统治也是相当失败(至少前期是如此),这导致越南民不聊生。于是黎利的反明行动并不是“背主犯上”的叛乱,而成为了“吊民伐罪”的义举。

《平吴大诰》全文详细列举了越南在五代,宋,元等各个时期与北方交战的胜利(当然有的是虚张声势),相当有气势,而且指出越南反明战争取得胜利的本质是:“以大义而胜凶残,以至仁而易强暴”。

但这篇文章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过激。这篇文章犯了一个很不该犯的错误:对明朝皇帝进行人身攻击(遂令宣德狡童,黩兵无厌)。在东亚古代的基本政治伦理中这是极为失礼的行为(即使是敌对双方,但只有双方还自认守礼节,都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尤其在是古代,中原王朝的皇帝属于汉文明圈共主,即使越南独立成功后也是臣服于明朝成为藩属的,攻击中原王朝皇帝的行为是非常失当的)。

当时有明人评价此文:“作此文者,子孙必不全!然而巧合的是,后来阮廌果然因涉及政治内斗,被夷三族,这真可谓是因果报应。

《帝国时代2》新版资料片中的“越南剧情”便是越南反明战争

到了清代,大部分人也是批评此文的,徐延旭在其著作《越南辑略》里提到黎利势力建政后“于其国作《平吴大诰》,宣示其民,语尤悖逆”。这篇文章对于明朝的失败和越南曾经的胜利极为夸大,并对明朝大肆羞辱,这在越南本国人心中自然会认为是以壮气势,而在中国人等外人看来就有些可笑了。因为真正有底气,有自信的话,是不会表现得如此“歇斯底里”的。

当然,瑕不掩瑜,这篇文章总体来看水平确实不错,属于汉文佳品,能和中国文学中一些好文媲美,当代中国学者多也承认这一点,郁龙余、孟昭毅等在《东方文学史》中,提到该文的意义:“《平吴大诰》是他(阮廌)代表黎利写的布告越南全国百姓的开国文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被誉为‘千古雄文’”

不过,这其实也反应出另一个问题,古代东亚的确是汉文明的天下,即使是周边的越南人,朝鲜人,甚至是日本人,琉球人,其汉文水平都相当之高。即便是反明,其对于自身的汉文化属性,也没有任何排斥。

平吴大诰的内容概述

《平吴大诰》的内容,主要为表现黎利军队与中国明朝之间的战争,以及突出黎利带领大越国独立的合理性。在全文一开始,就揭示“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的除暴安民思想。继而提出“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以彰显越人独立行动的合理性。随后,文章又述及中越间的交战史,先略述吴权击败南汉、宋越熙宁战争、蒙越战争当中越人的战绩,继而提到明朝占领大越国后“连兵结衅”的乱亡时期,控诉明人在越南所作的“欺天罔民”的种种罪恶,体现出儒家的民本思想。而后再叙黎利发动蓝山起义,抗明建国的艰辛历历在目。但黎利不屈不挠,经过一段拼搏后,其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于崒洞之役(崒洞又作?洞)及支棱之役里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结果,明朝政府决定撤兵,黎利势力亦愿意与明军“修好有诚”。文章指出黎利战胜明朝的本质是“以大义而胜凶残,以至仁而易强暴”,也是本文的中心观点。最后,文中提到黎利为大越国争取到独立复国,实为功劳殊巨,“社稷以之奠安,山川以之改观,乾坤既否而复泰,日月既晦而复明。于以开万世太平之基,于以雪千古无穷之耻”,所以要在这个历史时刻,“诞布维新之诰,播告遐迩,咸使闻知”。总之,通篇文章感情充沛,叙事流畅,正气凛然,文采飞扬,采用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兼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堪称是一篇杰出的作品。但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内容有部分夸大失实之处,须注意甄别。

平吴大诰的写作特点

据中国学者王晓平的分析,本文有以下的特别之处: 吸收了中国古代辞赋的简洁写法:例如北宋苏洵的《六国论》中,以秦国为一方,以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为一方,展现出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形势,《平吴大诰》亦采用此一技巧,把明军及黎利军之间历时十年的战事,以文约事丰的方式记述出来。但同时,《平吴大诰》对各场重要战役记述得十分具体,一一点明日期,既能通报战况,又营造出捷报频传的效果。 注入个人的情感体验:阮廌参与了黎利的抗明起义,又为黎利代写《平吴大诰》,他在文中透过带有君王口吻的“予”(指黎利),带出其对抗明战争的情感体验。例如文中提到“予奋迹蓝山,栖身荒野,念世雠岂可共戴,誓逆贼难与俱生。痛心疾首者垂十余年,尝胆卧薪者盖非一日。发愤忘食,每研谈韬略之书,即古验今,细推究兴亡之理,图回之志,寤寐不忘”,便是以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为基础而下笔,因而读来真实感人。

《平吴大诰》,越南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文章的水平是怎样的?

《平吴大诰》总体来说是“千古雄文”。在《东方文学史》曾评价这片越南文章:

不过这片《平吴大诰》真正的水平是它所蕴含的政治意义。越南这个地方最初是我国在秦朝时期开拓出来的,当时的秦国四大军团之一的岭南军团在建国附负责驻守帝国南方的边境。岭南军团的负责人到了南方之后就顺手把周边的地带给划入了秦朝的统治板块。这个时候的越南还是一块未开化的地方,军团百万的将士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了越南后,当地才逐渐的进入文明社会形态。

随后的日月里,越南基本上一直是处于被中原统治的状态,但是中原连年战争,很少能够顾得上越南这么远的地方,于是慢慢的越南就开始了自主的统治管理。到了元朝末年明朝初期的时候,越南被朱元璋给荡平了。可是此后来自越南的起义军一直不停,而当时越南又不能够给中原王朝带去利益,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管理,所以慢慢的朱元璋也就放手不管越南了。而越南也因此第一次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独立”。

所谓的《平吴大诰》,就是越南官方在向越南国内吹捧这次的战绩,说他们打赢了“吴国”。所谓“吴国”其实就是指明朝,因为朱元璋在统一天下之前是称“吴”的,所以越南口中的“吴国”是延续了之前的叫法。

这篇文章虽然其文学艺术也很高,但是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千古雄文”,主要还是考虑到它背后的政治意义。到了现代,这片《平吴大诰》仍然是越南中学生必学的一篇文章,只不过由中文翻译成了拉丁式的越南文。

上一篇:睡眠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商业模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