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山楂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9 05:48

山楂的研究论文

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它能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在孕妇临产时有催生之效,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山楂的禁忌注意

  山楂不宜与猪肝同食,山楂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猪肝中含有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二者同食,使维生素C加速氧化而被破坏,降低了营养价值,故山楂与猪肝不宜同食。

  山楂与含维生素C分解酶的果蔬不宜同食,黄瓜、南瓜、胡萝卜等果蔬中均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与山楂同食,会破坏分解山楂中的维生素C,降低营养价值,故不宜同食。

  山楂与海产品不宜同食,海产品中均含有的丰富的钙、铁、碳、碘等矿物质和蛋白质,而山楂中含有鞣酸,若与海产品同食,会合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会导致便秘,引发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所以不宜同食。

  山楂与维生素K3相克,维生素K3为止血药,山楂为活血药,其含有的维生素C不利于维生素K3的止血作用。

  处在换牙期的儿童不宜多食山楂,会损伤牙齿,对儿童牙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山楂有促进妇女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多食山楂,会引发流产,故不宜多食。

我看到有医学论文,说山楂可以抑制肿瘤,有抗癌功能,这是真的吗?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布。

山楂是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几乎含有水果的所有营养成分,18种氨基酸,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达到89克,比苹果高17倍,比梨高30倍。其主要成分有:山楂酸、黄酮、维生素C。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主要功能:健胃消食、减肥、降血脂血压、防衰老、增强肌体免疫力等,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可消化饮食,消肉积症瘕及痰饮痞满吞酸、血瘀胀痛。据洪昭光《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介绍:山楂有很多的营养和医疗价值,常吃山楂制品能开胃消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人延年益寿,故山楂被人们视为“长寿食品”。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对8600年以前河南贾湖遗址中陶器碎片上的残留物进行碳14断代测定,确认山楂是最早入酒的水果。《嵩岳文献》载: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嵩山老君洞就有了用山楂酿酒的描述。

【山楂品种分类】

山楂按照其口味分为酸甜两种。甜口山楂,外表呈粉红色,个头较小,表面光滑,食之略有甜味。酸口山楂又分为几个品种,歪把红,大金星,大绵球和普通山楂(最早的山楂品种)。

歪把红,顾名思义在其果柄处略有凸起,看起来像是果柄歪斜故而得名。歪把红山楂单果比正常山楂大。

大金星,单果比歪把红要大一些,成熟个数上有小点,故得名大金星。口味最重,属于特别酸的一种。

大绵球,单果个头最大,成熟时候既是软绵绵的,酸度适中,食用时基本不做加工,保存期短。

普通山楂,山楂最早的品种,个头小,果肉较硬,适合入药,市场上的山楂罐头的主要原料。

【中医价值】

性味

酸、甘,微温。

归经

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主治

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山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如常见的开胃健脾药有“山楂丸”、“焦三仙”等。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已重视山楂的软坚消积作用。煮老鸡硬肉时,加几颗山楂即易烂,说明它有消积肉食的作用。中医成药焦兰仙、保和丸、山楂丸等均以山楂为其主要成分;山楂还有散淤、止血、防暑、提神等作用。

【西医价值】

由于山楂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味酸甘,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所以,对于吃肉或油腻物后感到饱胀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为老年人的保键食品,山楂还可利胆汁,促进胃液分泌。由于山楂富含多种有机酸,它能保持山楂中的维生素C,即使在加热的情况下,也不致被破坏,所以,制成山楂糕等制品后,维生素C仍能保存。山楂还富含胡萝卜素、钙、齐墩果酸、鸟素酸、山楂素等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等有益成分(黄酮类多聚黄烷、三聚黄烷、鞣质等多种化学成分),能舒张血管、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和心运动振幅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降低血压;此外,山楂对心脏活动功能障碍、血管性神经官能症、颤动性心律失常等症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山植还含有槲皮苷,它有扩张血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排痰平喘之功能,故山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理想保健食品和有较好疗效的食品。

【山楂酒】

山楂酒沁润细腻、幽雅浓郁、晶莹剔透、保留天然果香,略有微涩,是优质的饮料酒。酒度为1.5度、12度、13度、36度、52度等。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说:“红果,酸、甘、微温。”它可“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故该酒有清痰利气、消食化滞、降压活血、健胃益脾之功效。加之酒性温和,适应性强,男女均可饮用。

常见山楂酒的分类做法:

1、自酿:

制作方法:将山楂洗净,去核,捣碎,放入大口瓶中,加白糖拌匀,加盖,放置温处。经常搅拌,经1~2个月,发酵而成山楂酒,以纱布绞榨,去渣过滤,即成山楂酒。

功效与主治:活血,补气,健脾。此酒对恢复体力疲劳,增加精力,促进食欲有较显著功效。

服法:每日2次,每次1小杯。

2、泡酒:

很多人喜欢自己泡一些酒,例如杨梅酒、葡萄酒、荔枝酒、当归酒等等。自制酒有个好处就是酒的纯度绝对够,不会有掺水的行为,当然喝起来也比较有味儿。接下来,教大家自制山楂泡酒的方法。

①山楂在盐水中稍微泡一下,然后洗净,去柄,挖去蒂,充分擦干。

②处理好的山楂和冰糖一同放入无水无油的干净玻璃密封罐,倒入酒。不要用塑料。实在没有密封的也行,把瓶盖盖好就行。

③放在阴暗干燥处保存即可。如果有浑浊,或者果肉掉落之类的,建议在1个月之后把山楂捞走,过滤之后再继续保存。

④等到山楂的颜色都溶到酒里之后,就可以开始喝。但放3个月到半年左右味道会更好。

⑤35度以上的酒,在常温下可以保存一两年。如果酒的度数比较低,在酒的颜色变红之后,建议放冰箱保存。

注意事项

自己酿酒的时候,有很多要注意,毕竟每次酿酒至少要一斤白酒打底,为了避免浪费,在酿酒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步步仔细,免得功败垂成。那么,自制山楂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①水果洗净,擦干,一定要擦干。为什么呢,因为过多的水分会稀释酒的度数,影响酒的口感,像掺水了一样。

②可以加入去皮去白色经络的柠檬片,能增添风味。也可以放半根香草豆荚,或者肉桂棒。

③最好是选择无色透明的粮食酿造的酒,例如高粱酒、二锅头等。

李学刚的部分研究论文和专利技术

论文1. Jun Yi, Xiaoli Ye, Dezhen Wang, Kai He, Yong Yang, Xujing Liu, Xuegang Li. Safety evaluation of main alkaloids from Rhizoma Coptidi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3.145:303-310。2. Jinfeng Wu, Xiaoli Ye, Xuelong Cui, Xuegang Li, Lifeng Zheng and Zhu Chen. Reduc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e on oral peroxidase activity by addition of berberine in cigarette filter. Toxicology and Industrial Health. 2013. 29(4):317.3. Kai He, Xiaoli Ye∗, Xuegang Li∗∗, Hongying Chen, Lujiang Yuan, Yafei Deng, Xin Chen, Xiaoduo Li。Separation of two constituents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 by combination of silica gel column and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12,881-882:49~54.4. Cytotoxicity and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of minor constituents from Rhizoma Coptis in HepG2 -Ying Chen, Xiao-Li Ye, Xue-Long Cui, Kai He, Ya-Nan Jin, Zhu Chen, Xue-Gang Li. Fitoterapia。 2012, Vol 83, Iss 1, pp 67-73.5. Yafei Denga, Kai He, Xiaoli Ye, Xin Chen, Jing Huang, Xuegang Li, Lujiang Yuan*, Yalan Jin,Qing Jin, Panpan Li. Saponin rich fractions from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with more potential hypoglycemic effec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41 (2012) 228– 233。6. Chen Zhu, Ye Xiaoli, Yi jun, Chen Xin, Li Xuegang. Synthesis of 9-O-glycosyl-berberine derivatives and bioavailability evaluation. Med Chem Res, 2012.V21(8):1641~1646.7. Baoshun Zhang,Tingting Chen,Zhu Chen,Mingxue Wang,Dengyu Zheng,Jinfeng Wua,Xiaofei Jiang, Xuegang Li。Synthesis and 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of hesperidin derivatives。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2,22:7194-7197。8. Kai He, Xuegang Li, Xiaoli Ye, Lujiang Yuan, Xiaoduo Li, Xin Chen, Yafei Deng. A mitochondria-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using 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oxidatio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48 (2012) 454–461.9 Xiaoli Ye,Kai He,Xiaokang Zhu,Baoshun Zhang ,Xin Chen,Jun Yi,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hyperlipidemic efficiency of berberine-based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reductase inhibitor。Med Chem Res, (2012) 21:1353–1362.10. Jinfeng Tian, Xiaoli Ye, Xuegang Li 。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arpagoside and angroside C from the root of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ey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Sep. Sci. 2012, 35, 2659–2664。11. Teng-Wen Ma, Xiao-Li Ye, Xue-Gang Li, Bao-Shun Zhang, Xiao-Fei Jiang and Zu Chen.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palmatine 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11, 8,464~468.12. Yang yong, Ye xiao-li, Zhang Bao-shun, Li Xue-gang. Effect of 8-alkyberberine homologues on erythrocyte membrane.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mtal biology. 2011. 49(5):319~323.132. Xiaoli Ye, Xin Chen, Kai He, Jun Yi, Xuegang Li, Ping Li and Xiaohong Wang. Study of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 on rabbits of 8-alkylberberi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2011, 5(8), 1390-1394.14. Baoshun Zhang, Xiaoli Ye, Zhu Chen, Xiaofei Jiang, Lujiang Yuan, Jun Yi, 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7-alkoxyhesperetin derivatives. Med Chem Res, (2011) 20:1200–120515. Xiao-fei Jiang, xiao-li Ye, Baoshun Zhang and 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 Coptisine Derivatives.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23(9): 3849~385216. Kai He,Xuegang Li,Xin Chen,Xiaoli Ye,Jing Huang,Yanan Jin,Panpan Li,Yafei Deng,Qing Jin,Qing Shi,Hejing Shu 。Evaluation on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Sel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STZ-induced Diabetic Ra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37:1135~1142。2011.17. Xiao-li Ye,Wen-wen Huang,Zhu chen,Xue-gang Li,Ping Li,Ping Lan,Liang Wang,Ying Gao,Zhong-qi Zhao,Xin Chen。Synergetic Effect and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s from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5):3132–3138.18. H.-P. Wei, X.-L. Ye, Z. Chen, Y.-J. Zhong, P.-M. Li, S.-C. Pu, X.-G. Li. Synthesis and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of novel N-acyl-cordycepinderivatives with a normal alkyl chain.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44:665~669。19. Li-Jun Wang, Xiao-Li Ye, Zhu Chen, Xue-Gang Li, Qing-Lei Sun, Bao-Shun Zhang, Xiao-Gang Cao, Gang Yu, Xiao-Hua Niu.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3-octyloxy -8-alkyljatrorrhizi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9, 11(4):365~370。20. G.-J. He a, X.-L. Ye, X. Moua, Z. Chen, X.-G. Li a。 Synthesis and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capsinoid derivatives。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44:3345~3349。21. Zhu Chen, Xue-Gang Li, Yong-Sheng Xie and Xiao-Li Ye. 9-O-Butyl-berberrubine bromid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9, E65,o1370。22. Xiaoli Yea, Li Xua, Xuegang Li b,∗, Zhu Chenb, Baoshun Zhangb, Lujiang Yuanb, Xing Chenb, Huajin Zhanga, Wen Changa, Shengliang Suna。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350 (2009):130–135。23. WANG Li-Jun,YE Xiao-Li,LI Xue-Gang*,YU Gang, Cao Xiao-Gang,liang yan-tin,zhang hua-san。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3-alkoxy-jatrorrhizine Derivatives。Planta Medica, 2008, 74:290~292。24. Ye Xiaoli, Li Xuegang, Lujiang Yuan, Linhu Ge, Shaobo Zhou. Interaction between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with the cell membrane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7,301:412~418.25. Yuan Luijiang,Ye Xiaoli, Li Xuegang. Effect of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seri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double bond on their immunologic and surfa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7, 9(1):49~58.26. Yang Yong, Ye Xiaoli, Li Xuegang, Zhen Jing, Zhang Baoshun, Yuan Lujiang. Studies on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 Berberine Derivatives with Long Aliphatic Chain. Planta Medica, 2007, 73:602~604.27. Ye Xiaoli, Li Xuegang . Interaction between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nd erythrocyte plasma membrane of rabbit in vitro.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6,279:218~224.28. Ye Xiaoli, Li Xuegang,Yuan lui jiang, he hong mei.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logic activities of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nd their surfa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6, 8(4):327~33429. Ye Xiaoli, Li Xuegang. Effect of the Surface Activit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Seri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5, 268:85~89。30. Wang B.J., Zhang Z.G, Li X.G, Wang Y.J., He C.Y., Zhang J.S., Chen S,Y.,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a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homolog from soybean”,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45(7):864~870.31. Ye Xiaoli, Li Xuegang, Shu Changbing, Chen Shihong, Wang Qiang. (2000)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and SOD of soybean leaf in vitro and in vivo. Colloid and Surface, 175:249~255.32. Ye Xiaoli, Li Xuegang, Chen Shihong, Wang Qiang. (2000) Effects of SFE on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of soybean leaf in vitro and vivo. Acta phytophysiologia Sinica, 26(5):446~452.33. Li Xue-gang,Zhang Guang-xian, Zhang Min-xiao, Wu Guang-quan. (1996) The surface activity and solubilization of anionic-cationic surfactant. Colloid and Surface, 111:161~166.34. Li xue-gang,liu Fa-min. (1995)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oxyethylenated cationic anionic surfactants. Colloid and Surface, 96:113。35. Zhao Guo-xi,Li Xue-gang, (1991) Solubilization of n-octanol and n-octane by mixed aqueous solution of cationic-anionic surfactants. d & Interf. Sci, 144:185.36. 陈红英,李学刚,叶小利,晋亚楠,黄 静,吴金凤。黄连中胆碱的分离及其对小檗碱在HepG2细胞中糖代谢作用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26~31。37. 丁阳平; 叶小利; 周洁; 罗赛; 练梦菲; 李学刚. 小檗碱衍生物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有机化学,2012.32:667~685。38. 金 清,白晓华,邓亚飞,李学刚,袁吕江。木香降血糖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草药,2012,43(7):1371.39. 李琼,叶小利,曾红,陈新,李学刚。天花粉凝集素的提取工艺及降糖活性研究。中草药,2012,35(3):475。40.贺凯,李学刚, 陈红英, 叶小利, 邓亚飞, 陈新, 孙胜亮. 薄层色谱-荧光法联用测定黄连生物碱分配系数. 分析化学,2011,39(4):572~575.41. 张保顺,叶小利,陈竹,姚波,谭平,李学刚。有特色已完成的甲基橙皮素-7-烷基醚同系物的合成及其抗炎作用。药学学报,2011, 46 (7):811~817.42. 蒋小飞,李学刚,汤琳,叶小利。8-烷基黄连碱同系物的合成及体外降糖作用。中草药。2011,42(4):640~643。43. 杨红军,孙凤青,李朝荣,王豪举,冯昌荣,李学刚,张建明。利用中药防治长毛兔热应急。中国兽医杂志。2011,47(5):75。44. 王亮,叶小利,李学刚,陈竹,陈晓丹,高英,赵中启,黄文文,陈新,易骏。黄连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转化及分布.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15):2017~2020.45. 黄文文,叶小利,李学刚,蓝萍,王亮,高英,朱家颖,李平,冯平.山楂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效应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18):2428~2431.46. 朱小康;叶小利;袁吕江;朱家颖;丁阳平;李学刚. 微波辐射下6-烷氧基大黄酸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有机化学,2010,30(9):1335~134147. 丁阳平,叶小利,朱家颖,朱小康,李学刚。8-烷基—13-溴代盐酸小檗碱合成及对人体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中草药,2010,41(11):1765~1770。48. 李萍,王小红,冯平,李学刚,何臣。平抑舒治疗 2 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 30 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10,42(9):31~33。49. 于刚, 曹晓钢, 叶小利, 李学刚, 陈竹, 袁吕江, 王立军. HPLC测定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 分析化学,2009,V37(1):87~90。50. 许理,李学刚,陈竹,张飞,叶小利.HPLC测定鱼腥草素对鸭肝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影响.分析化学,2009, 37(5):729~732。51. 李亚梅,叶小利,李雪梅,褚浩锋,胡莎莎,刘国印,朱炎,李学刚. 助剂对小鼠吸收黄连总生物碱的影响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9, 34(3):344~348.52.韦会平,叶小利,张华英,李学刚,钟英俊。用蛹虫草固体发酵法高效生产虫草素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159~2162。53. 李逐波, 叶小利, 袁吕江, 李学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鱼腥草素同系物含量。分析化学,2007,35(2):297~300。54. 杨 勇, 叶小利, 郑 静, 张保顺, 李学刚.8-烷基盐酸小檗碱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有机化学, 2007,27(11):1438~1440。55. 张兰辉,李学刚. (1993) 盐酸胍、脲对溶液中疏水链疏水能的影响. 化学学报, 51(8):869~873.56 李学刚, 邹承鲁. (1993) 盐酸己烷基双胍对肌酸激酶的活力及构橡的影响. 生物物理学报, 9(1):1~5. 专利技术1、“综合利用胱氨酸母液废水生产单一氨基酸及消除污染的方法”。专利号:ZL01132740.5。2、 黄连花或/和叶茶。发明人:李学刚、袁吕江、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 1 0020601.X。3、 黄连农药增效剂。发明人:李学刚;吴光权;叶小利;何红梅。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 1 00206005。4、 8-辛基小檗碱盐酸盐、合成方法及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095288.0。5、长链烷基小檗碱盐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710078505.X。6、4-烷氧基-香豆素脂肪酸酯、合成方法及应用。发明人: 叶小利;李学刚;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10070223X。7、8-烷基加兰他敏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人: 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3606.7。8、黄连碱的提取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916207。9、一种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技术。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069671.8。10、一种预防和治疗兔子热应急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发明人:李学刚;冯昌荣。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3145.3。11、一种预防和治疗猪冬痢疾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发明人:李学刚;冯昌荣。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3144.9。12、降血压药物3-烷氧基—芒果苷、合成及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4184.5。13、一种以黄连须根为原料联产黄连生物碱提取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33362.X。14、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发明人:谢正杰。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103527.6。15、一种从黄连种提取阿魏酸和绿原酸等酸性成分的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14629.X。16、一种治疗湿热困脾型糖尿病的黄连复方制剂。发明人: 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47697.6。17、N-烷酰基虫草素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4006.2。18、一种具有降糖作用的黄连生物碱与阿魏酸复合物。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14620.9。19、一种多功能复方黄连中草药牙膏。发明人:李琼、叶小利、李学刚、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085036.0。20、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发明人:李学刚、易骏、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258401.3。21、3-烷氧基-6-羧基大黄酸或其可药用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人:李学刚;朱小康。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104466.5。22、提高壳斗科植物叶提取物抗菌活性的方法。发明人:袁吕江,李学刚,金清,邓亚飞。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031074.8。23、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444253.4。24、葛根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发明人:李学刚、袁吕江、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458717.7。25、具有减肥美容作用的玉葛粉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035015.2。26、9-O-糖苷-小檗碱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人:袁吕江,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89543.3。

食品营养学论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

  中国人的主要营养问题都可归结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这两大看似矛盾的原因,十大营养问题的第一项就是肥胖,北京成人的超重率已达37.15%。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北方大于南方,城市大于农村。由于热量过剩,超重和肥胖率大幅度增长,导致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明显上升。所以说肥胖症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

  摘要: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营养与肥胖的关系,认为单纯通过节食,减少营养摄入来进行瘦身减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学的。并指出肥胖并不是单纯的营养过剩的问题,减肥也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并提出了一些既有助于减肥瘦身,又保证了身体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法。

  关键词:营养均衡,减肥

  在全国范围内一项题为“国人十大营养问题”的大型调查中,中国人的主要营养问题都可归结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这两大看似矛盾的原因,十大营养问题的第一项就是肥胖,北京成人的超重率已达37.15%。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北方大于南方,城市大于农村。由于热量过剩,超重和肥胖率大幅度增长,导致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明显上升。所以说肥胖症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同时又是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的原因、胆囊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骨关节炎等的促进因素。因此,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我们面临的急迫任务。造成肥胖病,先天性因素(遗传)约占30%,后天性因素(环境)约占7O%。目前我们还无法改变遗传因素,但可以通过环境因素去影响它,环境因素中合理的膳食是预防肥胖病的决定性凶素。如何健康、科学的进行减肥瘦身,是广人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肥胖的营养问题

  据营养专家研究发现,肥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饮食不均衡,或者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足。首先营养过剩是会导致肥胖的,影响体重的两个根本因素是热能的摄入量和热能消耗量,当能量的摄入等于能量的消耗时称能量平衡;当能量的摄人大于能量的消耗时称正向能量平衡,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因而产生肥胖;当能量的摄入小于能量的消耗时称负向能量平衡,体重减轻。显然肥胖是处于正向能量平衡状态,这种人一般食欲非常旺盛,且偏食高糖及高脂肪食物,多余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因而导致肥胖。

  但肥胖的人同样可能营养不足。许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剩容易理解,因为体内吸收了过多的营养,使多余的脂肪增长,积蓄导致体形膨胀。但很多肥胖人士去医院检查时被发现,其体内营养不足,这是因为有的人的肥胖饮食习惯不好,偏好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使得体内的某些营养素过多,而某些必须的营养素又吸纳太少。营养过多使身体肥胖,必须的营养素过少又使身体虚弱,毛病增多。所以营养专家认为,减肥瘦身,健康身体最重要的是均衡营养。

  二、减肥需注意营养均衡

  很多人通过饿肚子.吃药物.服用利尿剂.服用兴奋剂.少睡觉等方法来进行减肥,这样既不能长期坚持,又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因此这些方法都不宜采用。我们的身体需要均衡的营养,才能维持基本的新陈代谢,如果只吃水果而不吃含脂肪、蛋白质的食物,会有发育不良的情形产生,小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将降低。此外,缺少油脂,便不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此种不均衡的饮食,势必会使体力无以为继,损坏健康。

  许多人以为,肥胖通过节食,采取饥饿法来减少营养的吸收就可以将身体瘦下来。但其实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当你在节食时,在减少营养的供给时身体也得不到一些每天必需的营养物质。时间一长,你的身体一方面吸收不到每同必需的营养素,一方面又减不去体内过剩的营养,不但减不了肥,还会危害健康。以身体健康作代价来减肥,值不值得呢?

  营养专家经多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健康的新概念:减肥瘦身应从均衡营养做起。当体内的营养均衡,过剩的营养被消耗,排除出体外,不足的营养素每日得到适量补充,肥胖自然消失且保持身体健康。要达到营养均衡,日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每天各类食物进食要多样化、均衡、适量。

  健康的减肥是应当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减肥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低糖和适量脂肪。正常情况下,碳水化合物比例为55—6O%,脂肪为2O~25%,蛋白质大约为15~20%,量比为4:1:1。文献(2)认为在减肥期间也要保持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使体内的代谢不完全而产生一定量的酮体能抑制饥饿感,另外酮体的分解也会消耗能量。减少糖的摄入,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脂肪的合成,使糖原的贮存减少,促进运动脂肪动员,减少脂肪贮存。摄入适量的脂肪能够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机体的脂肪利用。脂肪还会使人产饱腹感,使减肥者易接受低热量的膳食而不觉得饥饿难耐。减少食物的摄取使人会导致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此还要食用一定量的水果来补充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科学、合理的饮食

  (1)少吃一些作用不大或有副作用的食物,多吃一些营养价值高而无副作用的食物。

  (2)少吃动物脂肪和油腻食物。长期摄入高脂肪的食物而很少运动,都有可能造成高血脂,增加冠心病的发作率。

  (3)用吃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大油)。植物油虽然1OO%含脂肪,但它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刮掉饱和性脂肪酸中大量的油。另外,植物油中含VE,这是保持青春健美长寿的维生素。

  (4)少吃或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

  (5)少吃糖。许多研究尤其是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体重过高(脂胖病).糖尿病.龋齿,可能还有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塞等与糖大量食用有关。大量食用低分子糖是有害的,应该以高分子糖为主满足对糖的需要,提出“戒糖”的口号不全面,因为无糖膳食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6)少吃盐。因为盐里含钠,人体含钠过多易得高血压等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一天食盐低于5克,他们极少得高血压。

  (7)多吃水果和蔬菜。因为吃水果和蔬菜中的脂肪含量极少,但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还有许多的植物纤维和水分,生理价值非常高。

  (8)减肥者也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入米.面等主食)。这是因为我们在减少多余脂肪的同时,需要能量和体力来支撑,还应增加肌肉。成人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9~2O%,蛋白质占人体总重量的45%,而蛋白质有肌肉收缩.供能等七大功能。特别要注意选用大豆,它的蛋白质含量比鸡.鱼.牛肉要高,比牛奶要高12倍,且价廉物美,现在已制成的速溶豆浆晶,其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牛奶。

  (9)多吃些山楂或山楂制品。山楂是药材又是消食食品。有减肥.降压之功能。

  (1O)平时要注意适当饮水。因为大量饮水是造成身体松弛肥胖的一个因素;另外尿的存积还会增加膀胱同尿内致癌物质接触的时间,有可能导致膀胱癌的发生。口渴应该饮水,包括训练中也可以饮水,但要适量。最好是在训练后一小时慢慢摄入少量的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心脏负担过重,还可以使身体里的水分慢慢地得到补充。平时最好多饮一些乌龙茶或是绿茶,因为它既能解渴,又能解腻减肥。

  (11)节制饮酒。白酒热量很高,多饮且肥胖。啤酒是最好的饮料,俗称液体面包,适当饮用能生津开胃.解渴去暑,啤酒中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只有4~5%的酒精。含热量不高,但啤酒花的苦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所以大量饮用啤酒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吃一顿容易发胖,所以饮用啤酒一定也要适量。

  关于中国营养师地位法律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营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化学,其发展过程得益于流行学、传染病学,特别是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际营养学界就确立了营养的定义:有关生命物生长,维持和修复整个生命体或其中一部分过程的总和。国外特别是日本的营养学发展迅速,营养立法相对完善。而在中国营养师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才刚刚诞生。营养师地位的法律化是指营养师作为一种职业被法律所认可,即营养师同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一样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法律明确了营养师的权利义务,并规范着营养师的执业过程。 一、营养师地位法律化的背景 1、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却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营养缺乏是因进食不足或进食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或慢性疾病消耗较大引起的。典型的营养缺乏症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指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常引起的疾病有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脂肪肝和糖尿病等。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不良,对身体都会造成损害。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研究员称目前,我国营养不良的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每年因此带来的损失约为3000亿到5000亿元。 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由营养过剩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全国有1.6亿成人血脂异常,有1.6亿成人患高血压,2000多万人患糖尿病。在大城市中每100人成人中就有30个人超重。我国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中国营养师的现状 (1)营养师严重缺乏 据上述卫生部等调查,城市居民营养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必要的营养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同时,营养师普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公共营养师缺乏,其数量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衡。 我国13亿人口只有3000多营养师,并且基本分布在医院里面,社区幼儿园等机构很难找到营养师。2003年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曾对全国临床医院做了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403所医院中,仅有少数大型医院配备了两三个营养师,大部分医院因为找不到相关人才,就没有配备。 (2)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不一,培训名目繁多,营养师素质问题堪忧。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作为第四批新职业向社会公布,标志着中国的营养师职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然而,近日记者在对营养师资格认证、从业现状和服务内容等的调查中,发现有诸多不完善之处。社会上营养培训与认证名目繁多。面对记者关于哪个名目是正宗的营养师的提问,不同的培训负责人各持己见、自圆其说,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承诺培训后考取认证证书全国有效。有关专家告诉记者, 所有这些各式各样的培训后考取的认证证书,都不属于国家对此职业的正式认证。换句话说,已有的公共营养师证书也只是“岗位培训”证书,而营养保健是只是协会的认证。 记者还发现有些培训班门槛很低,培训时间很短,一个小学毕业生培训两周摇身一变就成为营养师了。试问这种速成的营养师如何保证其素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逸飞,是这次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审批公共营养师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公共营养师培训与素质的问题,她说,现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就这个职业的国家标准、国家教材、国家资格认证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讨,一旦确定了国家级标准,公共营养师这个新兴职业就会有科学的发展轨迹了。 二、营养师地位法律化进程的发展 今年“两会”前,我国46位知名专家联名呼吁进行营养立法,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卫生部专门召开了中国营养改善立法工作研讨会,国务院法制办人员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表示营养立法的必要性十分明确,这为营养立法创造了支持性环境。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在膳食营养方面最迫切的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起草的《国民营养条例》已于3月完成,5月递交卫生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做进一步讨论,有望在近年出台。 即将出台的《国民营养条例(试行)》着重解决以下问题:营养调查和监测,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营养成分,婴幼儿、妇女等特殊人群的营养等等。《条例》还规定,100人餐位的餐厅必须配备一名营养配餐员,300人以上餐位的餐厅必须配备一名营养管理师。同时,所有的幼儿园和学校都要配备专业营养师。 《条例》的可行性尤其是营养师配备的可操作性值得商榷。在农村没有幼儿园的地区如何落实是个难点。另外,按照《条例》规定的配备人数估算,我国目前营养师缺口在400万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餐饮消费水平迅猛增长。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统计数字显示,1991年,全国餐饮网点的总营业额仅为492亿元,到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为7486亿元,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说,今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8800亿元。因此营养师人数与《条例》的可行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关营养立法的准备工作已进行多年,《营养工作条例》、《营养师法》一直在起草、研讨之中。 三、职业法律化进程中的营养师的执业与探讨 营养学在中国相对于其它行业至今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理想的法律、政策环境,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干预管理体系,已有的立法在此领域仍是一片空白,营养学范畴的一切问题只能通过行业自律和道德规范去衡量解决。 那么,未来的营养学从业人员,尤其是那些已拿到或正在努力去争取营养师职业资格的人在将来的工作中,依据什么去实践操作?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接受营养服务的需求者(客户/求助者)又将靠什么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营养师的法律地位 从法理本质看,“营养师”作为一个全新概念的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也应是以一个职业主体的形象面对社会需求。根据营养学行业已有的从业格局及对未来趋势的考虑,本行业人员的主体形式大致分类如下: ①医疗系统营养师 ②学校、机关食堂以及餐饮企业的营养配餐师和营养管理师 ③个体执业营养师或营养顾问 a个体营养服务机构 b合作或合伙制的营养服务机构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中国营养师主要存在于两大领域:一是相关医疗、教育、餐饮等单位的内设机构,他们作为上述单位的职工,以单位的名义为需求群体服务;一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建立或组成非法人性质的营养服务组织,以个人或机构的名义直接面向社会服务。 营养师的个体执业经营主体是以“自然人”(即“公民”的概念)出现,其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也是自然人。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排除合作制、合伙制(律师、注册会计师、外国心理医师)甚至公司制等多样化形式出现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医疗、教育、餐饮单位内的营养师,虽是营养服务的实际提供者,但并不具备与需求人群之间那种合同关系或服务消费关系中的一方主体地位,其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及权利的享有者(即:法律主体)应是其所在的单位,而他们仅是以“单位”的名义在履行职务而已。 2、营养师服务行为的合法性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定,从法定;无法定,从约定”的原则,在目前仍没有行业专门法律(特殊法)法规加以约束的前提下,营养师与其客户群之间的约定与行为,如不违反《民法通则》(一般法)第55条的规定:即:满足 ①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 意思表示真实; 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三个条件,双方之间的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的约定与行为,即应视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简言之,此时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就是合法的。 3、营养师开业执业的法律保障 获得营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根据不同的等级可进行与其能力相符的营养服务。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执业呢?目前行业法规未出台之前,因医师、律师执业过程与性质同营养师执业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也可为未来的营养立法做些有益的探索。 (1)营养师的管理 ①执业资格的授予(执业注册制度); ②行业主管机构; ③下列情况人员无资格执业: a不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 b受过刑事处罚; c被取消营养师资格; d不宜从事执业的其他情形。 (2)心理咨询师的开业条件 按照与营养服务业务(属服务性行业)相关的几个其他行业的法律规定(比如《执业医师法》、《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开业的程序)及惯例,笔者认为营养师执业机构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具有 名符合职业标准及工作年限的从业人员(具有执业资格); ②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③有与其开展业务相适应的经费(最少= 万元)与设备、仪器; ④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⑤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营养服务机构的开业程序 ① 申请设立; ② 审批; ③ 开业。 (4)营养师的执业内容与法律形式 ① 执业内容: 按职业功能划分,其工作内容大体有: a营养调查 b营养测量 c营养管理 d营养咨询与指导 e营养教育等 ② 服务的法律形式: 《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 1)双方当事人;甲方(营养师及其所在机构) 乙方(客户/求助者/需求者) 2)合同标的:营养健康服务; 3) 收费价格/酬金; 4) 服务的时间(周期)、地点(专业地点—营养工作室); 5) 治疗方案: 6)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A甲方的权利 a 按照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提供营养服务; b 按既定膳食方案实施,求助者如无端阻挠,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c 按照约定收取报酬; B甲方的义务 a 按照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提供营养服务; b 结合求助者实际情况,指定科学的膳食方案并案计划实施; c 保护乙方的健康权、生命权; d 保护乙方的隐私权; C乙方的权利 a 依照合同约定获得满意服务; b 对服务有知情权; c 健康权、生命权受保护; d 隐私权受保护; D乙方的义务 a 陈述自己的真实情况,以便让甲方能够确切地做出判断; b 接受甲方的膳食方案并尽量配合; c 按照约定交付报酬; 7)违约责任; 8)隐私保护、保密条款; 9)其它约定。 4、营养师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 ①在法律法规、职业标准及行业惯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专门印营养服务,选择合理的膳食方案; ②从事营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③参加专业培训,接受营养学继续教育; ④对所在机构的营养工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加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⑤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⑥获取工资、报酬或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⑦其它。 (2)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②遵守行规(行业惯例、交易规则……)及行业服务操作规范; ③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营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客户服务; ④尊重客户的人格,关心、爱护客户,保护客户的隐私权; ⑤宣传营养健康知识,对包括社区在内的全社会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⑥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客户利益受损,应依法负赔偿责任。 5、法律责任 (1)责任承担主体: ①营养师履行职务所在的单位(医院、学校、餐饮单位等)是责任承担主体; 以单位自有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②个体执业营养师作为服务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及个人财产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是用家庭共有财产投资,或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享用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另外,个体执业营养师可以合伙经营,也可以起字号,称为个人合伙。合伙人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则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双方约定分担责任和分配盈余。 (2)可能的损害后果: ①对需求者的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的损害; ②需求者及其近亲属的财产权的损害; ③对需求者及其近亲属的精神损害; ④对需求者的名誉权、隐私权的损害。 这些损害后果一般情况下同时发生,但有时也仅发生其中的一项或数项。 (3)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 依《民法通则》第143条,营养师因职务行为与客户/需求者/求助者发生纠纷, 依据可能出现的损害后果,其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如下: ① 停止侵害; ② 消除危险; ③ 返还财产; ④ 恢复原状; ⑤ 赔偿损失; ⑥ 支付违约金; ⑦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⑧ 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如涉及到诉讼,还可能受到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及依法罚款、拘留的“待遇”。究竟因何种行为而承担何种后果,则应区分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作为未来的执业营养师,必将团结起来信心百倍地投入营养事业。

  四、结论

  综上所述,健康减肥的核心原则是调整膳食结构,重视平衡膳食。单纯通过节食来进行瘦身减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肥胖并不是单纯的营养过剩问题,减肥也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注意合理,均衡的饮食营养,同样可以达到健康减肥的效果。

常翠青的主要论文

1.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专题笔谈)。常翠青.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6):361-64.2.营养对运动诱导的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常翠青,靳沙沙,吕依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80-584.3.心血管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防治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内科杂志,2014,53(2)151-158.常翠青,赵文华,贾梅执笔.essaging-assistedrandomize-HwaLin,YanfangWang,EricaLevine,SandyAskew,ShentingLin,CuiqingChang,JianiSunMS,,PerryFoleyMPH,HaijunWang,XuLi,y,2013DOI:10.1002/oby.206865.健康青年男性水适宜摄入量初步研究。黄贤仁,常翠青,靳沙沙,等。营养学报,2013,35(6):535-539.(通讯作者)6.离心收缩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萎缩影响的研究进展。苏利强,黄红拾,常翠青。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1067-1071。(通讯作者)7.绿原酸对高脂膳食喂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效益的研究。靳沙沙,李淑媛,陈志民,谢岚,常翠青。营养学报,2013,35(5):440-444.(通讯作者)ementEffectsofChlorogenicAcidonLateDiabetesthroughAdiponectinReceptorSignalingPathwaysindb/dbMice。CCHANG,SJin,LZhang,YLiu,XHuang,rMetab2013,3(suppl1):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和减肥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刘阳,常翠青。卫生研究,2012,41(4):686-689.(通讯作者)基因多态性在汉族儿童青少年中的分布及其与BMI的关系。刘阳,陈燕波,陈志民,常翠青。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5):390-5.(通讯作者)-regulationofvisfatinexpressioninsubjectswithhyperthyroidismandhypothyroidismispartiallyrelevanttoanonlinearregulationmechan,ZhangTO,XiaoWH,ChangCQ,dJ2012;125(5):874-881.12.绿原酸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张兰涛,常翠青,刘阳,陈志民。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3):281-286.(通讯作者)13.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常翠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3):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成年肥胖者中的分布。陈燕波,常翠青,黄志卓,张兰涛,陈志民。营养学报,2011,33(1):29-33。(通讯作者)sofacarbohydrate-eleui-qing,CHENYan-bo,dJ2010;123(22):3220-3225.16.氯原酸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常翠青。科学世界,2009,12:34-35.17.氯原酸对高胰岛素与高油酸状态下HepG2细胞葡萄糖利用的影响。黄志卓,陈燕波,常翠青。营养学报,2009,31(5):419-423。(通讯作者)tingEffectsofChlorogenicAcidonLipidsandGlucoseMetabolismandExpressionofHepaticPeroxisomeP-YUANLI,CUI-QINGCHANG,icalandEnviromentalSciences2009,22:122-129.(通讯作者)基因11482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肥胖青少年有氧锻炼前后BMI变化关系。姜雪,黄志卓,常翠青,刘文,赵小倩,陈志民,陈燕波。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6):719-722。(通讯作者)20.基于学校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BMI和糖、脂代谢的影响。刘文,常翠青,赵小倩,姜雪,陈志民,谢岚,于长隆。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3):329-333.(通讯作者)ofsupervisedexerciseinterventiononmetabolicriQ,LiuW,ZhaoXQ,LiSY,yReviews2008,9(suppl.1):135-141.(SCI5.569)evNutrDiet2005,94:13-2623.中国优秀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常翠青,陈志民,刘晓鹏,谢岚,陈吉棣.营养学报2005,27(5):370~7324.有机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常翠青,陈吉棣。.营养学报2004,26(4):280~83.25.运动与肥胖.常翠青.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6):593~59626.山楂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常翠青,陈吉棣.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390-392.27.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陈吉棣,杨则宜,李可基,常翠青,艾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40-34728.有机酸对单核-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常翠青,陈吉棣,王香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4):240-24329.有机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常翠青,陈吉棣,王香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2):79-82(MEDLINE)30.山楂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常翠青,陈吉棣.营养学报2001,23(1):61-65

上一篇:论文查重计算公式

下一篇:毕业论文眉头眉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