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插胃管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6

插胃管论文文献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本文对胃肠外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探讨。选取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胃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一组为优质护理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最后将两组所得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肠外科;优质护理;分层管理;基础护理;技术革新

胃肠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胃肠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压力,在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优质临床护理,既可以帮助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又可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痛苦,帮其消除理顾虑,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

1 资料与 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5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在(34.2±5.4)岁,其中有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胃肠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直肠癌、胃部肿瘤、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一般护理服务。

1.2方法

1.2.1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 随着我院责任护理模式的改进,护理 规章制度 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近来分层管理模式正为医院各部门广泛关注和运用,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护理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医院应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2]。首先要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具体的服务内容;重新建立分层培训管理机制,结合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级别的不同对其培训目标、内容和计划做适当的安排,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工作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时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有欠缺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指正,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2.2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如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卫生的治疗器械、与患者适当的沟通等等。对于入住到医院的胃肠患者,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病房,向其宣传和普及护理知识以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在患者的床边,尤其是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建立流动式的护理工作站,加强护理流动车的巡逻检查工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多个流动输液架,方便手术后的患者早期的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帮其缓解心理上的顾虑,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等等。

1.2.3加强技术革新 由于胃肠疾病和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加强胃肠护理技术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3]。如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使用的人工肛门会给其带来严重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粪便很容易污染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发出异味,并容易产生由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此外,由于恶劣的气味和不忍直视的画面,让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害怕被家人和朋友嫌弃、厌恶,有些患者还对癌症和死亡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完善的护理技术,并加强及时更新,利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尽量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增大痊愈的速度。

2 结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中,有18例患者取得显著效果,5例患者效果较明显,2例患者的效果一般;在一般护理服务小组中,有8例患者的效果显著,12例患者效果较明显,5例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3 讨论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点。平等对待健康人、残疾人和疾病患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服务;将护理、生理和心理护理的服务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把护理服务的科研、管理、对策、环境和效果作为一个整体;将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时间上的整体。

在我院肠胃外科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使患者的医疗环境得到了大程度的改善,硬件设施的舒适度也有所增强。临床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同时的促进与维护。除了要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精神上的安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社会需要,同时通过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4]。

本次调查研究是严格按照优质护理的服务计划进行的,并根据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实际病情细化工作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技术的革新,使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其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4 结语

在本次胃肠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过程当中,笔者获益匪浅,得到深刻的认识。胃肠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都是相对复杂的,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素质上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达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最新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已获得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配合,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骆菊英,朱慧琴,罗庆玲.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419.

[2]严娜萍,任品芬,王品楠.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77-78.

[3]陈敏.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24-225.

[4]王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27-1128.

【关键词】外科;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0254―01

护理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 措施 ,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共进行胃肠减压术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17―80岁,平均58岁。肠梗阻40例,胃癌5例,胰腺炎12例,胆石症8例。

1.2 胃肠减压方法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胃管,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边瞩其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2 护理

2.1置管前 普外科患者均为清醒患者,所以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2.1.1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2.1.2说明置管过程中不适,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1.3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及配合的重要性。

2.2置管中

充分润滑胃管:润滑的长度为需要的插入的长度。插管中,病人若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对清醒病人插管,由于患者恐慌,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有时不�与医务人员配合,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降低。根据我科临床可采取口含温开水或石蜡油使患者唾液分泌增多,促进吞咽动作,有时也可坐起插管。插管时先将胃管与鼻孔平行插入2cm后改呈60°角,继续插入至鼻咽部,约插入15cm后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使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

2.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的方法:

2.3.1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2.3.2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2.3.3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音。然后,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以胶布固定在鼻尖部,接上胃肠减压器。

2.4胃管固定方法:传统的固定方法因受出汗、胃管重力影响,固定的胶布�脱落,经改良后的胶布固定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大大减少了胃管因固定不当而脱出的机率。方法是首先将固定处管周的石蜡油和病人鼻梁上的油渍用纱布擦净,用3m贴剪成碟翼状备用,将剪好的胶布头部固定于鼻梁上,胶布两翼分别缠绕于胃管上,一般每日更换一次,汗液分泌物浸湿胶布后应及时更换。

2.5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如有鲜红色液体引出,说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及速度,若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2.6基础护理在置管期问,随时评估病人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情况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定时清洁鼻腔;长期使用胃管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人部位,避免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加强呼吸道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湿度,一般温度为18―20度,湿度为5O一70%,经常协助病人拍背咳嗽、做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3]。

2.7拔管的护理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胃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出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3 胃肠减压管脱出的原因:留置胃管是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中最不适的引流管。

3.1对于神志清楚的部分患者由于对鼻胃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承受着病痛和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不能耐受鼻胃管所带来的咽痛等不适,情绪急躁将胃管强行拔出。

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应有的不适,稳定患者的情绪。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②留置胃管期间,向鼻孔处滴石蜡油,每日1次。减小胃管与鼻黏膜的磨擦,减少不舒适感。

3.2固定不牢,自行脱出主要原因:①鼻胃管固定不妥,胶布成为活环。传统的方法是将胶布绕管缠绕360°,然后交叉粘贴在上唇面颊部。缺点是缠绕鼻胃管的胶布�受鼻涕浸湿,形成活环,上唇面颊分泌的油渍�造成胶布失去粘性而脱落。②鼻饲治疗或胃管内注药时因操作不当或病人不注意或活动时均可导致鼻胃管脱落。

3.3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 鼻饲治疗时由于患者不遵守医嘱自行调节加大胃管营养液的滴速,或鼻饲物过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营养液倾倒入胃,引起胃部不适引起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同时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少,当鼻胃管被药物、黏稠的胃液、食物残渣等堵塞造成不通时,胃肠道的积气积液不能排出,造成胃肠道的逆蠕动,鼻胃管和胃内容物一同呕出。

4 预防对策

4.1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体贴,耐心解释病情,讲述鼻胃管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鼻饲对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营养状�的作用以及经胃肠道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昏迷病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以取得配合,做好监护避免将鼻胃管自行拔出。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

4.2做好胃管知识的健康 教育 为了保证宣教效果,应在插管前、后多次宣教。在插胃管前宣教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拔出。通过宣教,引起患者的重视,掌握在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不要牵拉胃管。在发现或无意识中将胶布抓脱落时,及时按信号灯让护士重新固定。

4.3加强巡视特别是加强夜间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对意识障碍患者,在无护士专人护理的情�下,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约束,防止无意拔管。 护理操作中每一项技术都需要大家去思考,去反复的推敲,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死板的,其实每一项操作都会有人性化护理穿插与整个操作当中,就需要大家去努力,增强病人的应对和适应能力,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5 体会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术前都要留置胃管。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局部解剖和操作方法,力争插管顺利,减压通畅。不断 总结 经验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经常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建芳_夕 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2] 郭桂芳姚兰_夕 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急救护理实验研究性论文~大家帮帮忙啊~

网址: 或一篇现成的 群体性豆角碱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豆角碱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患者施行抢救组织管理、有效的催吐洗胃、静脉输液排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群体心理护理。结果 125例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健全的急救系统、急诊护士的熟练的技术、有序分工合作和具备有条不紊的应急能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豆角碱;中毒;急救;护理 进食一定数量的未完全烧煮熟透或贮藏时间过久的豆角易致豆角碱中毒。我院于2005年8月成功抢救125例中毒患者,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合理及时,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全部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均系某工厂工人,共同进食人数为196人,食用未煮熟的四季豆后发生中毒125例(占63.8%),均为急诊抢救患者。其中男47例,女78例;年龄20~52岁,平均32岁。食用四季豆量为250~480g,发病时间为进食后1~12h,平均5.5h。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所有病例均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腹泻次数5~22次不等,平均为5.6次。大便为稀水样,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感。出现中度发热9例,有轻度畏寒和寒战。15例患者有头昏、眩晕、乏力、口干苦。123例神清,2例神志恍惚,均有轻到中度脱水貌,四肢冷,血压低于正常,心率快,心律不齐,出现频发早搏3例。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1.3 治疗及转归 问明病史后,125例中毒者全部实施急诊催吐,效果不佳者予以洗胃、灌肠;开放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测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K、地塞米松、补液等对症治疗。2例较重者转住院治疗,余123例在急诊留院观察。125例中毒患者全部痊愈。 2 抢救与护理体会 2.1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在抢救集体中毒患者时,有秩序地组织抢救工作对抢救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当急救中心护士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确定需要集体抢救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院值班领导,启动急诊科应急预备方案,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5~15min到岗。在大批患者未入院前,参与的抢救人员迅速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洗胃器械等用物,以便患者到达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部从各科室抽调护士长充实护理队伍,分成接诊组、观察组、治疗实施组。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实施催吐、洗胃、生命指征的监护等抢救措施。 2.2 有效清除胃肠道毒物,减少毒素吸收,催吐、洗胃是抢救的关键[1] 对于轻、中度中毒患者,护理人员指导饮温开水催吐,每次300~500ml,用手指或压舌板压迫舌根刺激咽后壁催吐,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吐出,并在旁说明催吐、洗胃的重要性,劝导说服病人,以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重度中毒患者给予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洗胃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以免洗胃液过热而加速毒物吸收,过冷则易产生寒战导致高热。洗胃时患者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插胃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粗暴,以免损伤食管及胃黏膜引起出血,洗胃过程中经常按摩患者胃部以促进毒物排出。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洗胃结束后,自胃管注入50%硫酸镁或20%甘露醇导泻药促使毒物排出。在洗胃过程中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注意有无血性液体洗出,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液可稀释和促进毒物排泄[2] 按病情轻重为全部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输入维生素C、维生素K等药物,达到稀释毒素,促进吸收的毒物排泄,以减轻中毒症状的目的。患者几乎同时到达医院,数量多、秩序一般较混乱,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心理,争先用药,护士应冷静、果断做到忙而不乱,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于口头医嘱一定要复述一遍,核实无误后再执行,用药后及时记录,做好安全用药。

对于插胃管的老人、我们该如何护理

 3 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  3.1 吸入性肺炎   管饲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0.77%。误吸是管饲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吸入性肺炎,常见原因有胃管置入长度不够、营养液注入过多、过快,或因吸痰、咳嗽、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胃内容物返流而致误吸。目前文献报道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处理措施有:①在常规置管长度的基础上延长胃管插入长度8~10cm〔17〕,尽可能选用小管径胃管,小管径胃管返流和微量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大管径喂养管〔18〕。②每次管饲前要回抽胃液,确保饲管位置正常。③管饲前将患者床头抬高40°~45°,进餐后30~60 min再放下床头,以防食物返流〔19〕。④每隔4h观察鼻饲管位置一次,并记录,同时进行胃肠功能评估,监测胃内食物残留量〔20〕,若胃内容物大于100ml时暂停管饲,并监听肠鸣音判断胃肠蠕动情况。⑤痰多者在管饲前予以翻身、扣背,彻底吸净痰液,以避免进餐后30min内深部吸痰,防止刺激性剧烈咳嗽引起的食物返流而致误吸〔21,22〕。⑥对严重返流者可用鼻胃(肠)管或螺旋型鼻肠管置管进入空肠,营养泵滴注,效果良好〔23〕。⑦良好的口腔卫生及人工气道套囊管理能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24〕。⑧教育病人及陪护人员发生误吸后立即停止管饲,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部返流物,必要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清除误吸物。  3.2 腹泻   腹泻是老年管饲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管饲并发腹泻发生率为10.8%~61%。管饲病人肠蠕动较正常人快两倍,腹泻可因营养素配方不佳或注入速度过快,患者不能耐受所致,也可因管饲食物在制作及保存过程中被细菌污染所致,或与使用抗生素、血白蛋白水平低和纤维摄入缺乏相关〔25〕。管饲病人腹泻的预防措施有:①小剂量持续管饲,用胃肠泵控制速度和用加温器调节营养液的温度,并逐渐增加鼻饲液的浓度和量。②鼻饲液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若低温冰箱保存放置时间不超过24h。③鼻饲前适当加热鼻饲液,鼻饲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胃管外端口处需用无菌纱布包裹,且每日更换纱布,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④护理时注意腹部保暖,经常清洁口腔,避免人为引起肠道感染。⑤腹泻严重时暂停管饲,使胃肠道充分休息,同时检查大便常规,以确定是否为单纯性消化不良,防止脱水,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23〕。  3.3 恶心、呕吐   鼻饲插管时,胃管的机械刺激和石蜡油的化学刺激,作用于咽后壁的感受器而引起冲动,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肌肉运动,引起恶心、呕吐等表现〔26〕。此外鼻饲灌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也可引起恶心呕吐〔27〕。鼻饲时应遵循由少到多逐渐加量,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的温度由低到高的原则。对急诊、危重病人,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鼻饲早期可采用连续缓慢滴注法,使病人胃部容易耐受,以后逐渐加速,直到过渡到间歇喂食,达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的目的〔5〕。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要及时从口腔、鼻腔及气管套管中清除呕吐物,防止阻塞呼吸道;如病人胃排空不良、反复呕吐或胃食管返流时,空肠造口最为适宜〔28〕。  3.4 胃潴留、腹胀   因胃潴留、腹胀可引起返流、消化不良等〔29〕,何小平报道〔26〕鼻饲前先抽吸胃液,必要时引流胃液,以监测胃潴留。当管饲后3~4h抽出液小于100ml,且无消化道出血者,则可循序渐进增加鼻饲量,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或胃动力药(吗丁林)等促进胃排空。余巧敏报道〔27〕,从胃管内注入西沙比利5 mg,15 min后进行鼻饲,并减慢输注速度(以100~125 ml/h为宜),可预防灌注过快引起腹胀。  3.5 高血糖症   鼻饲液配方中呈高糖成分,或机体应激反应,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鼻饲患者血糖增高〔30〕。高血糖可直接影响预后,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护士要正确掌握血糖、尿糖测量方法,测尿糖1~2次/d,血糖2~3次/w,根据血糖、尿糖以及食品交换分类表中的等值食品交换来调整鼻饲配方〔31〕,并配合使用药治疗,一般高血糖在1~3 d内可得到控制。  3.6 管饲导管阻塞   造成管饲导管阻塞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有食物或药物未充分磨碎或药物磨碎混合后因配伍禁忌而产生凝块致堵管,或因营养液流速过缓造成饲管阻塞。一般每4h用温水冲管一次,饲入的药物要充分磨碎,不同药物要分开注入,以免发生配伍禁忌;制作管饲营养素时应将肉类、蛋、菜类食物充分搅碎过滤〔30〕。一旦发生堵管,可试用大号注射器接温水在胃管上反复做推、吸动作,不要用果汁或碳酸饮料,千万不要用探针去试图疏通堵塞的胃管,它可能刺穿胃管甚至损伤消化道〔32〕。常见的护理及并发症都给你写出来了,仔细看吧

护理科研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使用方法及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护理体验 留置时间

  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其留置时间目前尚无严格规定,护士凭经验决定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现从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及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和对策、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1 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
  浅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准备 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 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种类 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 U。
  2.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 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 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 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 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

  封管液[3],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 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 防止感染 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 ,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3.2 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3.3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 目前尚无严格规定,护士凭经验决定留置时间。建议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5+2)d为宜,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3.4更换注射部位 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3.5选择适量封管液量 套管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3.6 保护好留置针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做好健康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3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牢固固定套管针,输液管长短适宜。正确封管。
  4.4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 (1 )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静脉硬化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早期0~48 h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 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炎症反应。(2)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导致输液不畅。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观察及护理。 导管堵塞也可导致输液不畅,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5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1次/2 h,20 min/次。 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5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
  5.1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或部位有关 选择静脉如有静脉瓣,静脉不直或太细都将导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失败。李娟炜等〔4〕在对262例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研究中发现,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最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下肢大隐静脉则无显著差异。汤文决等〔5〕在研究500例1个月~10岁的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时认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建议大年龄组患儿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患儿首选颞浅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小年龄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患儿不易配合,撕扯粘贴膜造成留置针脱出导致留置失败,小儿头皮正中静脉渗出率高于颞浅静脉。路必琼等〔6〕探讨了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反应,结果显示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建议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 mm的血管,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的静脉管径平均为5.1 mm,可作为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首选静脉。在关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供较正常肢体差,血循环相应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在下肢远端静脉血流缓慢,不但影响输液效果,还因血栓形成影响留置时间。要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造成堵管。
  5.2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时间有关 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的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耿少英等〔7〕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中,以白兔双耳外侧的耳缘静脉血管炎症病理改变为依据,探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推断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96 h。姜丽等〔8〕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留置时间3天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建议常规留置时间定为3天较为合适,既可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姜凤荣等〔9〕在对50只家兔研究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认为,其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如果注射药物刺激性小且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操作,则可适当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7~9天,但如果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严格控制留置时间,化疗或脱水药物不宜用留置针注射。静脉炎的发生与以下诸多因素相关: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操作时无菌消毒不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输液速度过快,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侧压力,药物对血管壁刺激增加,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输注药物的浓度、pH值、渗透压等静脉血管的刺激等继而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等。因此,控制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延迟静脉炎的发生则可延长留置时间。
  5.3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封管技术有关
  5.3.1 封管液种类和剂量的选择 封管液种类和剂量的选择是保持留置导管(针)通畅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应用封管液主要是稀释肝素,肝素在体内外应用时具有强抗凝作用,稀释后被常规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而广泛用于临床。陈显春等〔10〕对165例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了不同封管液封管的对比观察,发现稀释肝素封管堵管率低于生理盐水封管,其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大剂量优于小剂量。黄美香等〔11〕在研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患者出凝血机制和留置针保留时间的影响时发现,出凝血机制正常的老年人使用四种不同剂量的肝素液: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1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5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和2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是安全、可靠的,用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封管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因此,对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脂质代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首选稀释肝素封管,可降低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再次为生理盐水,过去认为只有抗凝药物才能有效封管,并不完全确切。周晓慧〔12〕在对用肝素、保养液和生理盐水三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研究中发现,这三种封管液封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盐水封管维持时间达23 h,用于留置针封管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水盐代谢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因此,对于用肝素封管有可能引起出血和过敏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蔡华等〔13〕研究用当日输液完毕后用输液器内液体作为封管液直接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并与用生理盐水封管进行封管效果的对比观察,发现封管维持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留置针保留天数4~9天者占87%,认为该方法值得推广,有利于留置针的广泛使用。
  5.3.2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正压封管法:临床上多采用连续、不间断和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瞬间正压封管法: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则应用瞬间正压封管法,是一种无需使用封管液、特殊的、先进的封管方法。在输液完毕后,输液接头与可来福接头分离时,可自动产生瞬间正压,将留置(导管)针软管内液体向前推进,血液不能反流形成血栓而堵塞导管;对于医护人员,在进行封管操作时,无须使用钢针,可有效保护医护人员避免由于针刺造成意外感染〔14〕。双重正压封管法:杨丽等〔15〕在原正压封管的基础上采用反折留置针的延长管的根部,减少了套3腔与静脉腔的相通的长度,阻断血液回流,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庞溯摈等〔16〕在改良封管方法对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后认为,在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结束后,先静脉滴注20 ml的生理盐水,再用肝素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5.4 其他因素 如留置针型号选择与血管不相称,穿刺处皮肤过敏或炎症,留置针局部液体渗漏等。但以下一些特殊的或可能不太重要的因素也应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
  5.4.1 患者自身疾病原因 高血压患者,静脉穿刺操作拔除针芯时,血液常倒流至导管内,导致管腔凝血阻塞而使留置失败;有严重的心肺疾患或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肢体高度水肿,留置针穿刺后,液体慢渗,导致肢体肿胀加重,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魏晓兰等〔17〕在研究高血黏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时发现,留置时间的长短受血液黏度结果的影响,高血黏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较正常血黏度者明显缩短,留置针堵管率增高。
  5.4.2 患者体位不当或留置针上方衣着过紧 输液肢体长时间处于某种强迫体位造成肢体疲劳,发生不自主移动或躁动,导致留置针脱出;衣着过紧时,由于长时间压迫有留置针的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凝固而阻塞。
  5.4.3 置管后护理缺陷 如:留置针固定不妥,粘贴保护膜脱落,留置针被迫带出移位;昏迷、躁动、精神失常等患者看护不力,造成自行拔出或抓脱留置针;淋湿粘贴保护膜而无法继续留置。 6 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6.1 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梁克清等〔18〕在对56例浅静脉穿刺留置针患者在留置前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发现接受干预的患者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10.3天,患者对留置针使用满意度达92.8%,并发症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有,对患者及家属告知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等;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者给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尚玉芝〔19〕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时认为,为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6.2 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液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徐朝华等〔20〕通过改进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2/3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李冬梅等〔21〕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由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因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6.3 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粘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庄倩等〔22〕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王荃声等〔23〕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保护膜中心开窗0.3 cm×0.3 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粘贴好,每天消毒穿刺点2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少皮肤炎性反应和留置针脱出的发生。关于粘贴膜的更换时间,张易等〔24〕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粘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粘贴膜的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度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周二次,如有粘贴膜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降低留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7 小结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缪晓梅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12)
  [2] 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
  [3] 王小莲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 , 3 ( 10 )
  [4] 李娟炜,林雯倩,梁前芝,等.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现代医院,2007,7(8):100-101.
  [5] 汤文决,张旦红.儿童浅静脉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A):41-42.
  [6] 路必琼,刘惠凤,蔡伟文,等.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护理学杂志,2003,18(2):91-92.
  [7] 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护理学杂志,2004,19(13):3-5.
  [8] 姜丽,张炜,热依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2005,19(11B):2416.
  [9] 姜凤荣,包影,初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护理学杂志,2006,21(14外科版):55-56.
  [10] 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
  [11] 黄美香,张燕燕,刘丽,等.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8A):2013-2014.
  [12] 周晓慧.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8-9.
  [13] 蔡华,隋莹,郑丽红,等.输液器内液体直接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护理研究,2003,17(8A):874-876.
  [14] 吕瑞京,牛静.可来福接头和肝素帽接PICC导管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A):46.
  [15] 杨丽,赵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3-714.
  [16]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2.
  [17] 魏晓兰,孔凡玲,金敏.高血粘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391-393.
  [18] 梁克清,李卡路.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现代护理,2007,13(20):1863-1864.
  [19] 尚玉芝.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6,20(11A):2878-2879.
  [20] 徐朝华,冯雅男,王金兰.不同操作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6B):1578-1579.
  [21] 李冬梅,何艳,景水丽.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对封管效果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5):20.
  [22]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30-31.
  [23]王荃声,郭敏,冯素萍,等.2种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应用方法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9-10.
  [24] 张易,凌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探讨.上海护理,2005,5(2):34-35.

麻醉病例分享(四)气管导管误入食管病例分析

专业的看个“门道”;非专业的看个“热闹”。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抢救时,气管内插管很易发生气管导管误入食管中,尤其初学麻醉或非麻醉医师,一旦误插食管,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若使用了肌肉松弛剂,其危险倍增。

从国内外文献报道得知,有关气管内插管误入食管,造成病人成为植物人或死亡者颇多。因此,必须引起每位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

例一:

患者,男性,50岁,体重76kg。身高160cm ,诊断“胃癌”,限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病人全身情况较好,ASAI级。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

病人入手术室后,接心电监护仪测,血压16/10kPa(120/75mmHg)、心率73次/分,双肺听诊无异常情况。

建立上肢静脉通路,静注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0.2mg琥珀胆碱120mg,面罩供氧人工辅助呼吸,麻醉诱导完善后,经口腔喉镜直视下插入8.0ID气管导管,插管非常顺利,接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听诊双肺“呼吸音”似乎对称,然后固定气管导管。此时,心电监护仪显示血压17/11kPa(128/83mmHg)、心率88次/分。

术者在消毒皮肤期间,血压已上升为20/13kPa(150/98mmHg)、心率达137次/分,两分钟后血压即刻下降为9/6kPa(68/45mmHg)、心率下降至50次/分。即刻阿托品0.5mg、麻黄素5mg静脉注射,用药后无改善......心率及血压继续下降......已达21次/分和6/4kPa(45/30mmHg)。再次静注阿托品1mg、地塞米松20mg及异丙肾上腺素0.5mg,心率略有上升,但不明显。此时经多名麻醉医师听诊双肺“呼吸音”尚可......故继续手控气囊,行人工辅助呼吸,心率下降至28次/分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效果仍不明显,且心率已下降为9次/分,血压测不清......

紧急时刻,有人发现病人耳垂及四肢发绀,提出可能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即刻,麻醉喉镜挑会厌直视观察,果然声门大开,无导管插入声门,而导管在食管中。快速将导管拔出直接插入气管内,立即给氧手控呼吸,约半分钟心率已上升至153次/分,血压也逐渐上升为12/8kPa(9060mmHg),经纠正酸中毒、脱水、降温、冬眠及稳定循环等综合治疗处理,病人心率维持在103次分、血压17/10kPa(127.5/75mmHg),因意识尚未恢复,因此,护送ICU继续采取综合治疗与高压氧疗法。但经长时间治疗病人仍处于植物状态,一周后病人家属放弃治。

例二:

患者,女,42岁,体重72kg,ASAⅡ级。

因患“子宫肌瘤”,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入手术室后,接袖带血压计测血压及手触脉搏均在正常范围,硬膜外麻醉建立后因术中肌肉松弛欠佳,手术难以进行,故改全身麻醉。

采用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0.1mg、琥珀胆碱100mg快速诱导,待肌颤消失后,立即麻醉喉镜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声门显露良好,自我感觉插管顺利且“到位”。

因此,接麻醉机行机械控制呼吸,约十分钟术者发现术野血色发暗,即刻通知麻醉者,此时测血压与脉搏不清......立即静注肾上腺素1mg、多巴胺20mg。同时让术者给予胸外脏按压,手控呼吸时,听诊双侧呼吸音不明显,因此怀疑气管导管误入食管,迅速拔出气管导管,麻醉喉镜下,重新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充分供氧并手控呼吸。在摸不清大动脉搏动和听不到心音后,继续静注肾上腺素2mg、地塞米松20mg、阿托品1mg,心跳仍未恢复,持续抢救近一小时无改观,故放弃抢救。

分析与讨论:

有关气管导管误插食管,常见于声门显露不清者,上述两例病人并非困难性气道,而且喉镜直视下声门显露清楚,插管理应不难,之所以误插食管,综合分析有几方面原因:

1.例1病人,麻醉与插管均由高年资麻醉医师操作,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气管插管理应不存在任何问题,平常遇到一般困难性气道,大都能顺利解决,本例病人声门显露良好,更容易插入,然而~由于自信!导致插管误入食管......

2.一般认为,“困难性气道”病人插管时,导管容易插入食管,声门显露良好者,一般不易插入食管,其实并非都是如此。因为在管状视野中操作,存在着个体视差错觉,麻醉喉镜直视下,虽观察到导管已接近声门(纵向观察),但横向观察可能相差一定距离。

正如麻醉喉镜下,观察成人会厌较短,实际会厌较长。当导管进入口腔,继续延伸其前端接近声门,这时握喉镜的左手往往或多或少稍有放松,致使会厌顺应性回位,而给已接近声门的导管,有一个向后向下的压力,导致导管沿杓状软骨后缘滑入食管(尤其未带管芯插管)

3.例1病人,麻醉前已插入胃管,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并与较细的胃管靠拢并行,两管虽贴近,但仍有缝隙。尤其使用肌肉松弛药后,食管括约肌松弛,在行机械通气或手控呼吸时,气体虽进入胃内,但又顺着导管与胃管之间缝隙返回口腔,故观察胃部无膨胀,从上腹部难以看出隆起,仍认为气管导管在气管内,这种假象造成长时间未被识别......

4.正常情况下,导管插入气管内,挤压贮气囊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若病人肥胖,有桶状胸时,胸廓起伏不明显或无起伏,甚至听诊有时也难以鉴别。因此,例1病人经多人听诊两侧肺“呼吸音”虽较低,但均存在且对称,然而,听诊器未听诊胃部致使判断失误。

文献报道:食管误插后也能产生传导性的“正常”呼吸音(因食管与气管并行),往往误导麻醉医师。而例2病人术中改全麻,插管前全身已被无菌敷料覆盖,使整个胸腹部无法观察......

5.病人出现急性缺氧,一般大都有面部发绀现象,例1病人皮肤较黑,不细观察难以发现面部及口唇发绀。因此使麻醉者不宜往导管误插食管方面考虑,以致延误时机......

6.在气管内插管中,单凭经验不能保证发现导管误入食管。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插管过程中过于自信,即操作者认为“看见”导管入喉,可是由于在关键时刻注意力稍分散,实际过于自信或已看“清楚”,但有时存在视觉偏差而误入食管。

7·当导管尖端刚进入声门就退喉镜,将导管带出声门并滑入食管。另外,导管插入过浅,在固定过程中导管移出声门。而一些不可靠的临床指征,致使麻醉医师误认为导管仍在气管内。

8.由于麻醉诱导前,常规预先供氧,使低氧的症状表现发生延迟,以致不能提早发现。

9.监测条件欠缺,如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与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后者监测食管误插灵敏,很易检出。前者只有机体缺氧时,尚出现SpO2下降,但能较早的提示麻醉医师引起注意,因以上两病人均未实行有效监测,实属遗憾。

防范与教训: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而未被发现并非少见!由此造成死亡者屡有发生。因此,每一次行气管内插管时,都应警惕误入食管的可能性。

检验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的方法有:

1.直接观察:

(1)在给病人实施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时,首先观察其声门显露情况,若声门显露良好,气管导管进入口腔应缓慢接近声门,当导管尖端进入声门时可稍活动,见声带随导管活动而移动,说明导管已进气管,再使导管继续深入,套囊全部进入声门下可。

套囊在声门下,并注满气体,然后轻轻的拔导管,若存在回弹力,说明套囊被声门嵌顿(当然,导管过细或套囊充气不足,回拔时无弹力或将导管拔出),则是导管位置正确,若误插入食管,即使套囊注满气体,也容易将导管拔出。

(2)若使用肌肉松弛剂,插管后,首先将耳贴近导管尾端,双手掌按压病人胸廓,若有气流冲击耳道,说明插管正确。然后挤压贮气囊手控呼吸,见导管内“气雾”随呼吸时隐时现,也可证明。同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呼吸音与麻醉前听诊比较,尤其听诊胸骨上切迹处,呼吸音更明显。

当然,有一种特殊现象应加倍警惕,即肥胖病人或桶状胸病人以及慢性阻塞性呼吸疾病患者,此类病人部分插管后难以鉴别,如按压胸廓,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及观察“气雾”均无结果。遇此现象,可将听诊器放于胃部,挤压气囊(增加潮气量)是否存在气体通过声音,若无气流声,再将听诊器移至胸骨上切迹处,若听到气流声则说明导管插入气管内。听呼吸音只是一个辅助措施,应综合识别,最为可靠指征是:见导管入喉。

(3)由于解剖原因或颈部及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并非所有病人,均能使声门显露清楚,即使从事临床多年,且有一定经验的麻醉医师,对于困难性气道也时有插入食管可能,如果怀疑导管位置有问题,麻醉喉镜直视下,再将导管下压,若见到杓状软骨在导管之下也可证实,但观察需一定技巧。

(4)胸部呼吸音听诊:曾被认为是确定导管位置的可靠临床指标,但是可遇到少数病例,依赖此征象可能出现误导。因气体通过食管壁震动可传导给气管及肺脏,听起来与粗糙的“呼吸音”相似,易被误认为呼吸音。有人对40例病人故意将导管插入食管中,让一名不知情况的麻醉医师听诊胸部呼吸音,结果有6例判断错误。

(5)插管后,若对其位置仍存在怀疑,另一种识别方法是: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双鼻孔,左手将上下口唇尽可能堵住,只留下牙垫空心唯一出口,放棉毛于出口上,让助手挤压贮气囊,观察棉毛能否吹起,同时观察上腹部有无隆起,出现阳性征则可能误入食管。

(6)麻醉诱导前,应观察病人的心率次数与血压情况,作好记录,因快速麻醉诱导完毕,气管插管成功后或多或少存在着心血管应激反应,即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若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明显升高变化,则可证明插管正确。因插入食管一般无心血管反应。

2.间接观察:

(1)麻醉诱导期间,应充分面罩供氧,使肺内氮气祛除,达到充分氧储备,因此可延长插管时间。若有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氧供期间SpO2可达98%以上,一旦误插入食管,随着体内储备氧逐渐耗尽,SpO2有逐渐下降趋势,这时应引起警惕,核实导管是否误插。

(2)快速麻醉诱导插管,肌肉松弛剂选择琥珀胆碱为妥,(肌松药的更新,现在我们科以非去极化药物为主)若怀疑导管误插入食管,则不再使用任何肌肉松弛剂与麻醉性镇痛药。诱导用量琥珀胆碱很快被血浆胆碱酯酶降解,让其自主呼吸恢复,如有胸廓与腹部起伏,而呼吸气囊无变化,则导管误插入食管。若见呼吸气囊随自主呼吸扩张和收缩,说明导管插入正确。

除以上所述,气管导管插入食管的假阳性结果,还常与操作技术及其他问题有关,如导管扭曲、梗阻、套囊破裂气体从管周漏出、严重的下呼吸道梗阻等。

另外,有时从胃内返回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时,酷似正常呼出的二氧化碳曲线,可产生假阴性结果。其原因有:

①插管前面罩通气期间,呼出的肺泡气进入胃内。

②插管前饮过含二氧化碳的饮料。

③摄入抗酸制剂能在胃内溢出二氧化碳。

在上述情况下,几次通气后二氧化碳被洗换出来,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为零。因此,只要观察最初6次呼吸的二氧化碳曲线(也有人主张观察一分钟),是气管导管误入食管,临床上常用的一些简便识别和判断方法大都有效,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多种办法并用尚能确定。若自信,判断失误,延误时机,处理不当则能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

结论:

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其最为可靠的指标是:

目视导管入喉进入气管内;

随后用听诊器听双侧呼吸音与插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条件允许时最好再做可靠的特殊技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当对插管产生疑问时:

一定要综合判断,作出结论,一两个指标并非可靠。

上一篇:农村地籍毕业论文

下一篇:中专语文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