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青海双碳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2:56

青海双碳研究论文

聚焦“双碳”目标、绿色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既是时代的紧迫呼唤,也是我们的特殊使命。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经历了从对“增长的极限”的关注到确立以“双碳”目标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发展历程。从全球来看,从当年“增长的极限”的讨论到今天全球性的“双碳”共识,这实际上是人类在认识和改变自我方面的一次革命性思想进步。

中国发展战略看“双碳”目标及其研究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历了从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到确立“双碳”目标,这也是我们对中国式绿色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时代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十分关注环境问题,注重植树造林和污染防治,并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国策。

从国家治理的研究视域来看“双碳”目标及其研究意义。以绿色发展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我们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认识,笔者也一直致力于国家治理的相关研究,这是人类文明绿色化发展的进程。

碳达峰、为什么设定碳达峰目标和中国碳排放峰值的多维探析。

1、碳达峰是指一定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一定时间节点上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先是进入平台期,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通过节能减排等使碳排放进入平稳下降阶段,通过继续努力走向碳中和目标。

2、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地球之所以产生生命、人类,是因为地球生命圈适合生命和人类的生产、生存与发展。现在我们应该说,地球生命圈之所以能够继续存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3、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于世界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也会由此而面临来自世界的巨大压力。其次,从碳排放的增速来看,当前中国每年的碳排放总量依旧处于上升期。这表明我们GDP增长要求更多的碳排放,而碳中和对GDP的影响也会很大。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双碳?

当代大学生助力双碳的方式:

1、要争做健全低碳减排法律体系的推动者

一方面,要全面了解现有节能环保的国际、国内法律法规,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困难、矛盾、漏洞所在,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掌握现行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力争在节能环保立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行动等方式,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的监督、执法,踊跃投身于民间环保团体等有益实践活动,力争在节能环保执法监督方面力尽个人最大的力量。

2、改变消费方式

大学生应当记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低成本、低代价的消费方式,与以实物消费为主,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以能源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持,追求一时的满足而忽视以后消费需要的传统消费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双碳人才具备的素质:

1、双碳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素养。双碳转型是基于科技革命的推动,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双碳过程中,也需要去伪存真,不断甄别可行的技术和模式,这需要扎实的基础科学素养。

2、双碳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双碳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别于以往的技术革命,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需要打破以往的思路框限,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双碳?

双碳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大学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接班人,也要为双碳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一个阶段,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就应该要明白要低碳出行,而且要减少碳量的排放,现在有许多大学生都考取了驾照,但在我们日常出行中,我们还是要秉承着低碳出行的理念,非必要不去开车,坐公交车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要鼓动身边的人也要低碳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上路的频率。现在大部分农村还是采用的烧煤取暖或者是烧一些柴火取暖,而在这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学生要深入农村进行宣传,要为农民普及双碳战略,鼓动他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现在有的地方还采取上坟烧纸,或者是过年放鞭上坟放鞭的习俗,一定要呼吁广大公民减少这种习俗,虽然不能说一定要遏制,不过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习俗。

第二个阶段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要实现这一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多去参加志愿活动,尤其是植树造林等活动,还有我们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棵树,认真的对待他们,及时阻止他人损害树木的行为,要积极创办关于碳中和为主题的相关活动或相关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到双碳政策,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为国家实现双碳政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需要我们结果是前辈的旗帜,并且在未来的道路中一路前行。助力双碳战略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做的一件事情,要让双碳战略深入民心,要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去感染更多的人。

中国双碳战略给绿色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双碳战略给绿色发展带来如下的机遇:

一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双碳”目标将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将大大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巩固我国在此领域的优势地位。

二是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通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清洁的能源,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倒逼能源清洁转型的同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

三是加快高耗能、重化工业等产业去产能和重组整合步伐。钢铁、石化、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而且,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兼并重组整合趋势加强。

四是新增大量绿色投资需求,改善投资结构。为实现“双碳”目标将新增三大投资需求:新增大量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投资。

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为降低排放,需要新增大量清洁能源设备、低碳排放设备等技术改造投资;为实现快速降低碳排放,需要新增大量绿色、低碳、零碳等技术投资。这三大新增投资需求分布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众多行业领域。

五是有利于打破“碳壁垒”,推动产品出口。未来,在碳减排倒逼下,为满足本国环保团体要求并保护本国产业,部分国家或将碳减排与贸易联系在一起,动用“碳壁垒”、严格审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能性增大。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可打破“贸易壁垒”,消除出口产品被征收碳税的潜在风险。

“双碳”目标带来百万亿市场,新型电力系统有哪些机会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谋求和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电力能源既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领域,也是减碳的主战场。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举措之一。

8月7日,央视《对话》栏目“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仇保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奚立峰,国家电网公司副总信息师王继业,三峡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武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等,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讨论。这也是2021瓯江峰会•第二届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150万亿的大市场

202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达5.3亿千瓦,根据“双碳”目标,预计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

巨大市场空间下,哪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作为电力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更安全、更清洁、更便宜、更便捷的能源将会成为能源格局优化的主要力量。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领域,从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到沙光互补等,正泰作了大量创新模式的 探索 ,走出了一条清洁能源与绿色生态的和谐发展之路。

南存辉列举了一组数据:假如说有6亿农村人口,每12个人中有一个屋顶可以用太阳能光伏,装机20千瓦的话,装机容量将达到是1000吉瓦,将近46个三峡电站。“规模化、多样化、分布式、即发即用的这个业态一旦形成,这种安全的、生态化的电网就形成了,真正实现电从身边来。”

行业专家还就“新型电力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作了讨论。

“从经济的总量来讲,我们预计到了2060年,需要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是150多万亿元。这是一个投资机会。” 仇保兴表示。

王武斌认为:“现在在发展新能源,目前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各个政策也在频繁出台,坦率讲,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现在可能是在新能源里面产业政策最密集的。”

推进布局的 探索 实践

此次对话中,有三位来自企业,是“双碳”目标践行的先锋军。对于具体的行动路线以及未来五年要达成的“小目标”,这些实践者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有着各自的蓝图。

王继业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最近国家电网公司在进一步制定更详细的计划。同时,也选定了一些具体的试点项目,例如选定青海、西藏等进行清洁能源上网的部分试点。

风电和光伏存在间歇性的缺点,给电网带来了压力,怎么去调蓄?对此,王武斌介绍,去年三峡能源在乌兰察布开工了一个310万千瓦的“源网荷储”项目,电网直接把它作为调蓄池,打造了完全新型的模式。

正泰深耕新能源产业多年,对未来的“目标”,南存辉表示还将继续在绿源、智网、降荷、优储四个方面深化落实。“我们现在在努力打造高载荷下碳中和的一个生态。”南存辉说。正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源、网、荷、储高效协同互动,推动能源的清洁替代。 “过去集中式的大型的发电厂,那个是电从远方来,现在就是变成从身边来,边发边用,自己的屋顶、自己的周边都可以了,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这是一个源头的变化。”

高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同样在积极迎接和应对“双碳”带来的新变化。奚立峰说,一方面要引导大家,思想上也要变革,另外技术上也要提供这种可能性。

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战略,既是一场颠覆性的能源革命,也是全 社会 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和行动合力。仇保兴表示,从共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在建立新能源的体系或者“双碳”战略过程中,每一个城市都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碳中和是有困难的。

什么叫好的电力系统?仇保兴认为有四个判断依据:第一,它是安全的、韧性的,经得起极端气候或者灾害甚至是局部的袭击;第二,它的成本是可承担的,而且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趋降的;第三,它采用各种各样技术的组合是可造性越来越高的;第四,它是灰色系统和绿色系统能够平稳、快速、顺利地转换的。

关于如何共筑生态,实现合作共赢,嘉宾们也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实际上电网已经从过去的一个电网平台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能源互联网的平台或者是一个枢纽,把上下游的设备制造商、发电商、用户等连起来,构建成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大家互利互惠,共建共赢。”王继业表示。“我们觉得这也是国家电网现在要成为一个能源互联网企业最根本的宗旨。”

南存辉对此深表认同:“民企跟着央企、国企搞混合所有制,合作起来一起干。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高 科技 、轻资产转得快,平台化、服务型、互联网化,做服务。”

“跨界发展、相互渗透、角色多元”是奚立峰对“双碳”目标下产业生态合作特点的理解。

洞见新趋势,思考新未来,变革新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经济 社会 发展的关键词,在各行各业可实现脱碳的情景当中,电力是脱碳的先行者,也是主力军,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拥抱绿色地球的进程当中,相信这场“对话”会让不同的人从中获得不同的启发和认识。

上一篇:毕业论文没有注脚

下一篇:全域旅游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