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国内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23:47

国内临床研究论文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学 教学 方法 的改进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医学 教育 科学及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临床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临床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转变师生角色,转变学习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场比较新颖的教学革命。临床医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临床实践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对临床医学课堂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师生位置,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操作,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一种改革。以临床医学教学为出发点,浅谈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有实践指导性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医学;实践;角色转变

学习知识应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听讲过程,另一个是内化过程,即消化过程。知识的传授多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课形式进行,而对知识的内化则更多放在课下,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作业和实践放在课下,意在拓展课堂时间。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在学生完全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想,所以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为了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翻转课堂脱颖而出,让临床医学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和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思考。将老师的优势最大化,学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学习,无法透彻理解知识。这样就造成学生听讲时,处于游离状态,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不顺畅。再者,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比较弱,会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办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中的教学应用,大大突出了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将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将知识传授过程和内化过程颠倒,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的改革,为更多实践类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转课堂如何实现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一)通过视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知识内化质量

教师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载体,根据教学的大纲进行内容的筛选和资料整理,并且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据此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另外,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复杂,理解难度也比较高。有了老师的视频指导,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实现更加彻底地个性化学习。除此之外,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内容拓展,让学生可以从网络或者其他学习资源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关注临床医学的最新动态,跟上时代医学的步伐。传统课堂以课堂中的教授为主,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就差。而翻转课堂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初步学习,并有重点和难点的标注。使学生的预习有重点,有突出,更有动力。

(二)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估,寻找学习漏洞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预习状况决定了课堂的成败。因此对其的评价非常重要,除了用视频和相关材料来把握课堂预习的准确度之外,还要通过评价和指导来平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指导,保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除了简单的问题之外,还有临床医学的操作标准。只有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变成手上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老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漏洞,从现象到内在进行透彻分析,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分析内容展示临床操作

课堂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教师应该将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让学生从分析病例开始,凭借 经验 ,给出自己的诊断。并由学生担任老师的角色,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之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练习,通过实际的展示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其次,临床医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主讲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机会。同时,教师仍然是学习的推动者,要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为社会作出贡献。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生反馈等问题。作为一场教学革命,翻转课堂还有很长的实践之路要走。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莉,卢舜飞,董海娜,等.翻转课堂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96-399.

[2]尹战海,程青青,__强.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7).

[3]庾更绪,郭美霞.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临床医学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9-10.

《 心血管内科临床循证医学教学法应用价值分析 》

【摘要】为了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在心血管内科实习80名本科实习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科时予以理论知识考试、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法;临床实习;心血管内科学

心血管内科学一直是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带教老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被动教学,尽管通过该方法能系统地传授疾病防治知识,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敏锐发现临床问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建立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1~2]。

循证医学思想是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综合当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医师本人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真实意愿,制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3]。许多发达国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效果[4]。笔者探讨了心血管内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发现该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临床综合能力,促进其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系统掌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分组

将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实习的80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生18人,女生22人。对照组男生21人,女生19人。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即在学生入科时向学生传授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以及文献检索方法,学生熟悉自己分管的临床患者病史资料后提出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根据问题检索文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充分讨论,结合患者意愿,形成临床诊治方案,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应用于患者,并观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仅仅扮演辅导、纠错和 总结 等工作角色[3]。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带教老师在教学查房时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疾病诊断,然后就该疾病按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等对学生进行纵向的系统讲授[1~2]。

1.2.2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具体内容见表2)。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两组间均数、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科时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出科时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组在提高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检查手段和治疗 措施 日新月异。同时,随着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公布,许多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指南或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这些均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医学生实习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即在教学查房时带教老师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疾病诊断,然后就该疾病按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等对学生进行纵向的系统讲授。

学生以听为主,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临床问题的独立发现、解决和思索。往往实习结束时学生对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全面,很难形成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1~2]。笔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传统实习教学方法既不能提高医学本科实习生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也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更不能促进其临床辩证思维形成。

整体上,学生对采用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满意度不高(具体见表1、2)。循证医学思想的核心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综合当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医师本人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真实意愿,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该方法不但已成为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的主流方法,而且正对临床教学工作产生巨大影响[3]。一些欧美国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4]。

采用该教学方法本质上是最要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学生首先要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提出临床诊治相关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检索文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最后经充分讨论,并结合患者意愿,形成临床诊治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弱化带教老师地位,仅仅扮演辅导、纠错和总结等工作角色[3~5]。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新的实习教学方法,不但能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实习结束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而且能明显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更能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具体见表1、2)。

同时,笔者在将循证医学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时很难适应、对文献检索方法陌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能力较差等。为了顺利开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医学院校应对学生临床前教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临床带教老师更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和理念,提高新形势下的带教能力。总之,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法能更好提高教育效果,值得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贵勇.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2002,15(3):28~29.

2胡泽平,王邦宁.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97~299.

3陈熙.循证医学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4):526~527.

4YoungT,RohwerA,VolminkJ,etheeffectsofteachingevidence-basedhealthcare(EBHC)Overviewofsystematicreviews[J].PLoSOne,2014,9(1):86706.

5赵铁夫,王盛宇.循证医学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87~88.

有关优秀临床医学论文推荐:

1. 临床医学教育优秀论文范文

2.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3. 有关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4.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5. 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6.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范文

临床研究属于什么论文类型

一、类型

根据医学论文的内容和涉及的学科范围、研究方法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1.按论文的内容及学科分类

(1)实验性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和应用基础医学论文,研究的内容均属于实验性医学范畴。

(2)应用性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调查报告、预防医学论文等,研究内容均属于应用性医学范畴。

(3)理论性医学论文:医学哲学、医学方法学、医学统计学、医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纶济学、医学新闻学等,研究内容均属于医学理论范畴。

2.按研究方法分类

(1)理论型:此类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推理、证明和分析,总结出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见解等。

(2)实验型:这类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得出实验结果。这是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类型。

(3)调查型:这类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以调查的方法取得科学资料,调查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种。

(4)观察型:这类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靠人的感官和仪器对事物或人进行观察和研究,并作出科学的解释

(5)综合型:这类论文的研究方法是综合运用了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二、体栽

目前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稿大致可以分为评论类文。稿,论著类文稿,简报类文稿,学术讨论类文稿,病例报告类文稿综述、讲座类文稿,消息类文稿,会议文献类文稿等8大类

1.评论类文稿刊登此类文稿的常见栏目有:述评、社论、专论、专家论坛、编者按、编者的话、编后语、文后评论、书刊评介等8大类。

述评类文稿(包括社论、专论、专家论坛、焦点论坛等文稿)此类文稿是作者或编者对某一科研项目、研究专题、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组科研论文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和精辟的评论,也可以侧重对某一方面进行深人的评论。

编者的话、编者按及编后语:此类文稿是从编者的角度对刊物或某一组或某一篇具体文章进行评论或阐述。编者的话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全面。它可以是编者在新年开始对刊物编辑工作的设想、安排,以及对作者、读者的要求和希望等;或是年终时对一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或对某一期文章的内容进行介绍和评述。编者按和编后语的针对性很强,往往是针对具体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个具体的观点或方法进行评论。

文后评论:文后评论或称特邀评论,是针对具体文章写的评论,紧排在所评论的文章之后。撰稿者是编者邀请的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书刊评介:此类文稿是就近期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医学书刊进行评论和介绍。

2.论著类文稿论著类文稿也称为原著类文稿,是总结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和现场调査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文章。论著类文章是医学期刊的核心部分。刊登论著类文稿的常见栏目有: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等

3,简报类文稿此类文稿是将原著中的重要内容高度概括后(提供主要的方法、数据、结果),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刊登此类文稿的常见栏目有:简报、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快讯等。简报类文稿:此类文稿的内容较论著的重要性相对稍差,或系初步研究,或同类的内容已报道过但在某一方面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技术交流类文稿:此类文稿是介绍临床、实验室或其他技术操作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或对某种方法、技术、器械的改进快讯:此类文稿是将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中的新成果和新内容以快报的形式快速地报道出来。

4.学术讨论类文稿刊登此类文稿的常见栏目有:会议纪要、专题笔谈、临床病理(例)讨论、疑难病例析评、危重症抢救、学术讨论、读者·作者·编者、读者来信等。

会议纪要和专题笔谈类文稿:此类文稿是杂志编委会或编辑部就当前临床工作或基础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某方面的新进展,召开专题座谈会或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的书面笔谈,最后综合整理而成。它能及时地反映某一专题或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对指导具体工作有普遍的意义。

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此类文稿是对临床实践中的疑难病例,就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组织相关学科进行的学术讨论,并加以整理和总结。

5.病例报告类文稿此类文稿是介绍疑难、危重病例和罕见病例的诊治经验。刊登此类文稿的栏目有:病例报告、个案分析疑难病例析评等。

6.综述、讲座类文稿刊登此类文稿的常见栏目有:综述、研究进展、讲座、继续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等。

综述类文稿:此类文稿是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研究进展和动态的文稿。它可以分为叙述性综述和系统性综述( systematic review)。叙述性综述是就某一专题在某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后作出具有倾向性和评价性的综合阐述。系统性综述是根据特殊人群,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地检索文献,并按照统一的科学标准,筛选出合格的研究,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系统性综述较叙述性综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大,科学性也强。讲座及继续教育类文稿:此类文稿是向读者系统地介绍某专业或专题研究的基础知识或临床知识的文稿。其特点是较教科书的内容新颖,且有作者的经验或评价。

7.消息类文稿刊登此类文稿的常见栏目有:国内学术动态、国际学术动态、科研简讯、吋讯、信息及会议消息等。此类文稿信息涵盖面广,时效性强、

8.会议文献类文稿此类文稿包括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开幕词、闭幕词、重要讲话、会议通过的决议及章程等。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不断发展,研究成果论文也越来越多。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论文题目: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占同期小儿肺炎的30.1%(56/186),婴儿占76.8%。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00%),鼻翼扇动(67.9%),三凹征(100%),紫绀(85.7%),烦躁(75.0%),发热(82.1%),呼吸和心率增快,两肺均可闻及中细湿啰音(100%)和肝脏肿大 (100%)等。在使用抗生素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地兰和多巴胺、酚妥拉明等药物,56例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 1.6 d,最长3 d,肺炎治愈率为87.5%,好转率为12.5%,无死亡患儿,平均住院天数6.5 d。结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病情变化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联合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属重症肺炎范畴,预后的危险性较普通肺炎有所增加,是儿科危重症[1]。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符合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诊断的56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个月~3岁,1~3个月17 例,6个月11例,9个月9例,12个月6例,3岁13例,≤12个月43例占76.8%。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0例,Ⅱ度营养不良4例,腹泻轻度脱水4 例,低钙血症3例,中毒性脑病7例,败血症1例,脓气胸1例,呼吸衰竭2例。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例。

1.2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56例(100%),鼻翼扇动38例(67.9%),三凹征56例(100%),紫绀48例(85.7%),烦躁42例(75.0%),精神差 23例(41.7%),发热46例(82.1%),其中36℃~37℃ 10例、~38.5℃ 28例、~40℃ 8例。脉博110者4例(7.1%)。血白细胞20×109/L者5例(8.9%)。中性分类0.50者44例(78.6%)。心肌酶学检查: CK升高25例(44.6%)、CK-MB升高25例(44.6%)、LDH升高25例(44.6%),α-HBDH升高40例(71.4%),AST升高35例(62.5%)。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无ST-T改变。胸部X线检查:56例(100%)均示小片絮状阴影(右肺23例、 左肺2例、两肺31例),心影增大5例(8.9%)。

1.4 治疗 ①采用综合疗法,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或高频喷射通气、镇静、退热、支持疗法外,抗感染用三联抗生素,中毒性脑病给予降颅压治疗。纠正心力衰竭用西地兰(用量2岁0.03 mg/kg,首剂用1/2量,必需时隔6~8 h再用1/4量,第2天后不用维持量)、氨茶碱(3~5 mg/kg)静脉滴注、速尿(lmg/(kg?次),1次/4~6 h)、德沙美松(0.5~1 mg/kg)及5%碳酸氢钠(3~5 ml/kg)静滴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多巴胺5 μg/(kg?min)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5 μg/(kg?min)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用微量输液器控制时间匀速输入;②疗效标准:按给药后计时,喘憋缓解,紫绀消失,心力衰竭纠正均按症状缓解及心力衰竭纠正后24 h内无复现者为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透、血常规均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力衰竭纠正,胸透肺部阴影仍未吸收,血常规正常或异常。

2 结果

56例的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1.6 d,最长3 d,其中33例用西地兰1次,20例用2次,2例用3次,无一例用维持量,无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药时间为3~5 d,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肺炎治愈49例(87.5%),好转(自动出院)7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6.5 d。

3 讨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我科近3年来收治56例,占同期小儿肺炎的30.1%(56/186),56例中婴儿18例占76.8%,与文献报告相似。目前认为重症肺炎除微生物的直接侵害外,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及其蛋白质或脂质产物启动了自身免疫系统参与调控的一系列生物连锁反应,涉及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炎症的释放等,临床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3]。此外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差、肺泡小、数量少、血管、血质丰富,易发生肺部感染,从而妨碍通气与气体交换,易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4-5]。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是由于感染使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发生炎症,黏膜水肿,泡壁充血,泡腔充满炎性渗出物,阻碍通气和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和CO2潴留。低氧血症引起的酸中毒,可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钾、钠离子的交换,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致肺动脉高压。使回流右心血液受阻,体循环淤血,影响心输出量,加重心力衰竭。

婴幼儿重度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快,极易导致患儿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诊治的关键[6]。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与严重肺炎本身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均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安,但前者是由于血动力学变化,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造成肺静脉压增高,肺淤血肺水肿引起,后者则由于肺泡炎性变引起肺泡浆液渗出所致。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无创性心功能测定,如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和舒张时间间期测定、心搏出量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径线测定、心瓣膜流速测定、核素心室造影和核听诊器检查、血液内分泌变化测定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所限,仍只能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除有较明显的紫绀、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烦躁、肺湿啰音外,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160次 /min,呼吸增快≥60次/min,肝肿大右肋下≥3 cm,与文献所述相似[5]。心脏扩大和奔马律无疑是心力衰竭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但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大多数都不明显,加上肺气肿和肺实质病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很难从体征上得到证实,本组仅有17.8%的患儿出现奔马律。

也因肺部啰音的影响,心音低或听不清,因此心音低钝一项仅供参考。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力衰竭,但本组患儿发生下肢水肿仅8.9%,这可能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发生快,病程短有关。因此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应以原发病症状加重、心率呼吸增快和肝肿大三者同时存在为主要指标,对患肺炎的婴幼儿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应考虑合并心力衰竭,及时治疗,以迅速控制心力衰竭,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在抗感染、吸氧、镇静的基础上抗心力衰竭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为肺部炎症、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升高明显,用三联抗生素治疗,治愈17例,好转7例,无死亡病例,说明迅速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十分重要。由于小儿的心肌细胞浆网量少,钙诱导离子释放的功能尚未成熟。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随发育而增高,小儿心肌收缩力的储备有限,心肌的顺应性也较差。

因此,在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要偏小,选用地高辛或西地兰,尽量不用毒性大的毒毛旋花子甙K。本组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 例,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急而重,进展快,宜采用速效强心药。本组采用西地兰54例,仅用1~2次西地兰即使心力衰竭迅速控制,说明西地兰仍是目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与氨茶碱配合,具有迅速控制心力衰竭,不必用维持量,从而减少西地兰用量进而减少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的优点。

多巴胺是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心肌β1-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耦联,激活AC,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加强心肌收缩力 [7]。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心输出量增加。酚妥拉明[8]是a受体阻滞剂,能直接扩张小动脉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起效快,达峰时间短,适宜剂量既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又能避免不良反应,静脉给药最佳剂量为5 μg/(kg?min),每次给药总量为015~110 mg/kg。因而两药联用剂量均选择5 μg/(kg?min),在使用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又避免了副作用的产生,特别强调的是输入过程必须用微量输入器控制速度以确保剂量匀速进入。确保安全性和剂量使用的正确性,本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组病例观察二者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合洋地黄类药物发生强心作用快且强,无任何副作用,适合于基层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沛然,黄磊.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1207-1207.

[2] 于瑞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02,24(6):514-515.

[3] 杨峰,李翠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106例诊治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2):166-167.

[4] 王俊,杨柏松,韩晓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3,9(9):540-541.

[5] 陆樱.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481-482.

[6] 李志岚.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94-96.

[7] 赵甬,吴云琴,盛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小儿重症肺炎预防心力衰竭58例.医药导报,2007,26(12):1463-1464.

[8] 苏小奇.酚妥拉明治疗33例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华夏医学,2007,20(3):44-45.

什么是临床研究类稿件

问:临床研究论文的核心内容由什么组成?
答:核心内容结构包括文题,署名,结构式摘要,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
以下是临床研究的相关介绍:
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
临床研究分为多种。人们用研究来检验肿瘤预防、筛检、治疗和方法能否改善肿瘤病人生存质量。人们用临床研究来评价可能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个病人进入一项治疗研究并不意味着他仅仅接受实验性治疗,情况经常是新药物或新疗法与有效的药物或方法结合应用,来观察是否有额外的效果。
以上资料参考
问: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答:可以去官网下载。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临床诊断
基本过程, 诊:对患者进行病史检查、体格检查和有选择地进行辅助检查,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搜集临床资料;断: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验证诊断:用治疗或其他手段检验结论。
基本问题就医者是否为病人;疾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疾病的病因是否明确,是单个还是多个;疾病是否有并发症;疾病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症状与体征;病人的功能状况如何;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辅助检查是否必要可行;检查结果与临床印象是否矛盾;治疗结果是否支持诊断。
问:医学论文都有哪些类别
答:严格上说国内有6个称为核心期刊的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国外目前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EI也是美国的综合性检索工具,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
通常优助医学把论文级别的分类(一般单位或者科教处也如此分类)SC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普刊
答:医学论文的类型 一般医学刊物中刊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述评、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诊断技术等,病例现报告.大概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到您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意义和技巧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意义和技巧

一、意义

1、临床研究报告及论文是临床研究工作的深化和总结,它可以全面地概括研究工作的过程,充分反映研究的成果及价值,体现研究的水平和研究者的科学态度。

2、临床研究报告及论文是临床研究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临床研究论文发表后,就可以传播学术成就,有价值的成果就有可能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3、临床研究论文是临床研究者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临床研究者在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经过充分的思索和讨论,对其中重要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设计,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去验证,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水平和能力。

二、基本要求和写作方法

1、临床研究论文由于报告的内容和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撰写形式,较常见的有论著、病例报告、短篇报道等,无论那种形式都有二个目的,一是发表,二是让读者阅读并易被理解,但有的作者只求发表而忽视第二个目的。

2、撰写临床研究报告或论文时,必须遵循准确、清晰、简洁三项基本原则。准确性是与科研工作的严肃性相一致的,要求严格尊重其事实、数据、图表和参考文献;清晰性是指必须把所要说明的问题说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能让阅读的读者或评审专家发生误解,更不要让读者或评审专家去猜想推测;简洁性是要简单明了,不要出现感情色彩的夸张性词句,更应该避免无用套话。

3、一篇医学论文一般应向读者交代清楚如下四个问题,即我为什么要作该项研究?我是如何进行该研究的?我发现了什么?我对研究中的发现是如何思考的?为此,Bradford Hill首先提出IMRAD结构(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即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结构至今仍在应用,1976年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开会,制定了温哥华条例,1991年美国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英国的British Medicine Journal,发表了温哥华条例第四版。目前为止已有400多种国际性的医学生物学杂志采纳了温哥华条例的规范化建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参照国际标准于1992年颁布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推荐标准(GB7714-87),因此,国内外统一的规范化建议也已被我国不少医学生物学杂志所采纳。

上一篇:学位论文发表规定

下一篇:统一战线主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