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短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12:47

短跑毕业论文

短跑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短跑是体育教学的中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很少有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认真的教学,短跑看起来简单,但它的运动技术却非常难,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是不容易的。短跑中,学生经常犯一些错误,以生活的基础为根本,很难进一步改进,列举了易犯的错误及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错误提出了改正的方法,不进行一步提高短跑成绩有所帮助。

[关键词]短跑;易犯错误;负面影响;对策

在短跑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起跑后30米内,遥遥领先。但是,当他们进入途中跑后,却落后,最后被别人赶上,甚至超过。究其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多年的揣摩,我认为,关键是途中跑的技术问题。

短跑有50米、100米、200米、400米,它包含着起跑、起跑后加速、途中跑和终点冲刺等多种技术复杂的运动过程,其中最主是途中跑。所谓途中跑是指经过起跑后的加速跑发挥高速度之后的一段跑程。是全程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主要阶段,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它决定着短跑成绩的好坏,因此,途中跑技术是否正确,能否发挥到最快速度,便是获得短跑好成绩的关键。现在我谈谈在短跑教学中学生进入途中跑所出现的技术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错误动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1、摆动腿前摆低,影响步幅。

在后蹬的动作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使前摆半径加长,造成抬腿困难。小腿后摆幅度太大,髋关节的.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伸肌前摆太低,影响步幅。应让学生明白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折叠动作的重要性,再反复做腿折叠前摆的辅助练习和高抬腿跑练习。

2、“坐着跑”影响速度。

有的学生对后蹬动作要领不明确,在后蹬动作尚未结束时,急于完成摆腿动作。上体过于挺直后仰,使髋关节产生补偿性后移。腰腹肌松弛,髋关节柔韧性差。这些是造成“坐着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清在后蹬跑时,髋、腰、踝在关节的用力顺序和充分伸展动作,后蹬时,强调摆腿前摆同侧骨盆前送。加强腰、腹肌力量练习,跑时强调腰、腹保持适当的紧张,身体保持稍微前倾的姿势,使髋关节积极前送。多做高抬腿跑和后蹬跑的专门性练习。

3、身体左右摇摆,阻力大。

在途中跑时有的学生摆臂技术动作错误,造成身体左右摇摆,主要是前后摆臂不均匀并有耸肩等错误动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摆臂技术,概念不清,败笔无力或肩部肌肉过于紧张,腰背肌力量差。在教学时应讲清正确摆臂的动作技术以肩为轴,肩带放松,两臂屈肘做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协调。使学生明确摆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摆臂的动作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另一方面,双臂的摆动还可以增加腰部动作的速度。 在教学时,注意多做原地摆臂的动作,保持身体正直速摆臂练习,以增强双臂和肩带及腰背肌的力量。

4、支撑腿和摆动腿配合不协调动作脱节无力。

有的学生支撑腿瞪伸膝踝关节使用力过早或太晚。摆动腿前摆就显得消极无力。蹬地腿用力伸展和摆动动作幅度太小,这都会造成上述技术错误,教学是讲清支撑腿和摆动腿配合的动作要领,在练习时用中等速度跑,体会蹬地腿与摆动腿协调用力。

5、踢小腿跑也影响步幅。

有的学生想借前踢小腿来加大步幅,但是效果恰好相反,摆动腿前抬太低,在伸展膝关节时,形成前踢小腿。后蹬动作不充分,而使大小腿没有折叠。也是影响步幅小的原因。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强调后蹬要充分,大小腿应充分折叠,大腿抬高,然后下压,小腿自然伸展,步幅可加大。

二、对策

1、短跑的放松技术,是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渐进形成的。在日常训练中,在向运动员反复强调说明肌肉放松对短跑促进作用的情况下,采用减小外界阻力的顺风跑,下坡跑,加速器牵拉跑,以及在加速后的惯性跑,让运动员体会肌肉的放松用力,并从此逐渐形成短跑的放松技术。

2、发展短跑专项反映(灵敏)速度联系:追逐跑、快速跑、变速跑的练习,在学生做各种不同动作时,突然接收信号反应练习的教学方法。

3、改进以髋为轴的摆动技术和协调肌间的高速协调的工作过程,提高动力系统功率输出量,做单腿交换跳,做连续收腹举腿向左右绕过高物练习方法。在肋大架上垂直用双腿伸直向左右摆动练习或收腹举双腿向上练习,增加腰腹力量。

4、发展短跑的专项力量的练习:在保证学生达到较高动作速度和动作幅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外界阻力,如拉重物跑,沙滩跑、上坡跑、套辕跑等。

5.要改善和提高上下肢、腰、腹关节肌群的力量练习:多练习全蹲走,足尖走,多种跳跃,倒立车轮跑和交叉步走的基本训练方法。

在短跑教学中,如果对途中跑技术掌握不好,就不能争取好的成绩。因此,在短跑教学中应重视途中跑的教学,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动作,必须及时纠正。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的领会掌握途中跑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才能提高短跑速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端文,等.关于职高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验.中国学校体育,1997(3)

[2]毛振明.试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中国学校体育,1998(2)

[3]黄加欣.对高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6):53-58.

[4]金朝跃.从主体需要改革高职体育课程教学[J].浙江体育科学,2003(6):39-41.

哪位朋友能帮我摘抄些有关如何提高400米跑的体育论文

浅析影响400米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桂永锋(中南民族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3)
400米是一项由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所组成的运动项目,是短跑项目中
富有挑战性、艰苦性的比赛项目,该文针对400专项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负荷形成
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从速度素质、力
量素质、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以求提高400米专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400米;成绩;影响因素
400米项目经受了一个自2000年以后迈克尔·约翰逊时代的低谷,在2004年由于“
新生代”实力强劲运动员的崛起,他们不惧怕突破44秒大关甚至创造更好的成绩
,使该项目出现了明显好转的迹象。400米是短跑距离最长的项目,需要较高的速
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这些素质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400米专项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400米项目是一个既要绝对速度又要极好的速度耐力的项目,其生理供能特点,主
要是ATP和无氧糖酵解,其中无氧酵解是400米运动员的主要供能来源。
400米项目运动强度大(仅次于100米—200米)运动时间约45~60秒左右,耗能总
量约为100千卡其80%~85%以上能量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在全程跑中要求运动
员具有很高的速度耐力素质,在运动开始的前10秒中主要由ATP-CP系统供能,在
以后的跑程中,其所需能量已远远超出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机体的供
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在运动中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靠糖酵解来
提供。
2.影响400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2.1速度素质与400米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关系
在现代训练中教练员,运动员都以提高速度来增大训练的难度与强度,适应当今
剧烈竞赛的要求。速度素质是400米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是衡量身体训
练水平,竞技能力高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速度素质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
,400米跑中动作要求快速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掌握合理而
有效的技术动作。速度素质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而且能提高人
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及兴奋性,还能提高人体三磷酸肌酸(CP)的储存量,促
进供能能力的提高及改善代谢过程这点对400米专项运动员十分重要。速度素质还
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发展速度素质又能为耐力的发展提供更大
的空间,为速度耐力的训练打好基础。400米专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基本表现
形式有:反应速度、位移速度。
2.1.1反应速度的概念与特点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如声、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反应速度的
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中枢神经系
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反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
敏感程度(兴奋值的高低)中枢延搁和效应器(肌组织)的兴奋性。其中,中枢
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越复杂,历经的突触越多,反应时越长。随着运动
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加快。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反应速度可以缩短11%~
25%。这主要是因为反应速度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力高达75%以上,另
外,反应时的长短与刺激的强度大小及注意的集中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2.1.2反应速度的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训练中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与不集中大不一样,运动员
注意力集中,可使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使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此
时,肌肉的反应速度比处于松驰状态可提高60%左右。当然,这种紧张待发状态必
须有时间限制,一般地说,适宜时间为1.5秒左右,最多不能超过8秒,因此,40
0米运动员在“预备”起跑时,要紧紧地压住起跑器,思想集中于准备迅速迈出第
一步。
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
动作熟练,信号一出现,就会立刻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在进行反应速度的训练
时,还需经常改变刺激因素的强度和信号发出的时间。
2.1.3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
反应速度的练习包括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的练习。简单反应速度练习时
尽量缩短感觉(视、听、触)——动作反应的时间,复杂反应速度练习的特点则
(视、听、触)——中枢分析选择判别——动作反应的时间。发展反应速度的方
法主要有:
(1)听口令、击掌或节拍器摆臂
运动员两脚前后开立成弓箭步,根据口令或击掌的节奏,做快速前后摆臂练习,
训练者听教练员的口令及击掌的节奏,由慢到快,快慢结合,要求摆臂动作正确
,有力,重复2~3组,每组间歇3~4分钟。
(2)听信号起跑
运动员听到教练员发出的信号起跑,信号可由教练员出掌,口令,发令枪等。运
动员做起跑准备憋气听教练员发生的信号迅速蹬高起跑器,跑动10~20米,每组4
~6次,重复2~3组,间歇5分钟。
2.1.4位移速度的概念与特点
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位移的距离多少的能力。通
常用通用时间或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来表示。如400米运动员的跑速上来讲,
位移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距离与通过该距离的时间用公式来
为V=S/T表示。
位移速度与人的神经过灵活性关系密切,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灵活性越强,人体
两腿交换频率越高,位移速度也就越快。运动员的跑速与其步长、步频、肌肉放
松能力和运动技能巩固程度有关。位移速度也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有资料指出位
移速度的遗传因素为78%。
此外,速度性练习时间短,主要依靠ATP-CP系统供能,因此,肌肉中ATP-CP含量
较多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
2.1.5位移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位移速度的训练是强度大,时间短的无氧训练,主要依靠ATP-CP系统提供能量,
因此在训练中,应着重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400米运动员常采用10秒以内
的短距离反复疾跑来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在发展位移速度训练的同时应重
视肌肉放松,这对速度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肌肉放松,张驰有度,能够减少肌
肉本身合力,使血液循环通畅。还能够给参加活动的肌肉输送大量的氧气,从而
提高速度。另外还应该改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也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2.1.6位移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与手段
位移速度的训练均采用重复法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多次重复一定距离的练习,练
习强度是提高快速移动能力的主导因素。位移强度属于极限强度。强度一般控制
在90~95%左右。在高强度的练习中,运动员应高度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动员
肌肉力量,发挥最高速度水平。训练中运动员在进下一次练习前应以运动员机体
基本恢复为标准。
(1)快速高抬腿练习,原地快速高抬腿10秒,要求大腿必须抬到水平高度,每组
2~3次,重复进行2~3组,再次间歇时间1~2分钟,组间歇4~6分钟。
(2)下坡跑:听信号后全速沿5?白笥倚逼屡艿琅?0~50米,重复6~8次,重复进
行1~2组,次间歇1~2分钟,组间歇4~5分钟。
(3)计时跑,听信号后蹲距式起跑20??+30??+60??+100??次间歇时间为2~5
分钟。
(4)牵引跑:用橡皮带拴住练习者的腰部,另一端拴在轮胎上,做全速跑20~30
米练习,要求注意跑的后蹬,速度越快越好,每组练习2~3次重复2~3组,次间歇
1~2分钟,组间歇5分钟。
速度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教练员应该做到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编排要合理
,这样就容易保持兴奋而延续疲劳。既要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要能引起运动员的
兴趣。
2.2力量素质与400米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关系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力量素质
与运动项目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员的体重
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根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
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必备的主要运动素质之一,是掌握和运用技术,战术的基
础,短跑是最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从项目特点及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因素
的角度来看,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速度力量和
力量耐力是400米项目突出的素质基础。运动员不同性质的力量素质,是影响动作
频率和步长的最密切机关的因素之一,有资料指出,400m运动员所需要专项力量
(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应该是“速度耐力性力量”。400米运动员的
力量训练,应结合自身特点,着重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耐力力量。不同运动水平
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生理生成指标是发展专项力量的负荷强度质量依据。
2.2.1最大力量的概念和特征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发展400m运动员发展最大力量时既要使用肌肉张力要达到最大限度,又要使肌肉
受到足够量的刺激,这样,负荷刺激的结果将迫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主
要目的是为了加大肌肉横断面,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量,以加快工
作中AT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2.2.2最大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时一定要确定负荷量度,负荷强度的确定,应有利于改善运
动员肌肉收缩时内协调的能力,即提高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有利于增大运动员
肌肉的体积,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但要注意一
点的是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从小强度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
度,再者就是每周训练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负荷
数量就是练习的次数与组数重复的多少与负荷强度有很大的关系,通常以50%的负
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
复次数则需减少两次,间歇时间的确定要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
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长些。
2.2.3最大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多,如重复法,负荷强度为75%~90%每项训练中完成的组数
为6~8组,每组重复3~6次组间歇3分钟,还有阶梯式极限用力法,训练从较低的负
荷开始,逐渐加大负荷而减少练习次数。静力练习法是通过大强度静力性练习来
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6秒,练习4次间歇3~4分钟
,同时还有极限次数法,变换训练法等等。
2.2.4速度力量的概念与特征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快速力量强
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最大力量,400米运动员是为了使身体
从静止状态获得最大速度,发挥肌肉最大的收缩速度和力量,这种肌肉的收缩速
度加力量的工作能力就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
2.2.5快速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负荷量的安排,发展快速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
间很大,30%~100%都可以,而400米属于短跑类的项目通常情况下要多采用超等长
的练习,速度快,负荷强度大。发展快速力量负荷的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以有
降低练习的速度为原则,负荷重量大,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
多,发展快速力量练习间歇时间,一方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又要
避免运动员兴奋性明显降低,同时要考虑到运动员的恢复能力。基本上采用积极
性的休息手段。
2.2.6快速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主要是提高最大力量和缩短表现出最大力量和缩短表现出最
大力量所需的时间这两个方面,速度性力量主要用克服身体重或负小重量快速跑
,跳跃等练习来实现,主要手段,主要是发展快速跑的练习,负重或不负重的上
坡跑的练习,坡度在3?白笥遥��玖废啊H纾憾嗉短��嗉锻芴�?0~50米单脚
跳、跳栏架、举膝跳等。
2.2.7力量耐力的概念与特征
力量耐力指的就是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指运动员在运动中,肌肉能够长
时间的进行抗阻力的能力,400米跑是人体内乳酸大量堆积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
大强度进行最后的冲刺。
2.2.8力量耐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训练的负荷强度,一般均采用25%~40%的负
荷强度练习多次重复动作,甚至达到极限,重复的组数一般不宜过多,每组间歇
的时间2~4分钟,完成几组练习之后,需要达到疲劳积累的目的,那就应在工作能
力尚未完全恢复时,即可下一组的训练。也可用心率控制进行下一组训练的间歇
时间,可在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左右进行下一组练习,在练习时应注意技术的完
整性,动作规范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力量耐力的训练。
2.2.9力量耐力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主要手段是在额定阻力(或负重量)和动作速度不变前提下,逐渐增加练习的重
复次数,直至重复次数能够达到专项耐力需要后,则不要再增加重复次数,可采
用负重连续跳,较长距离负重的跨步跳,单脚跳,高抬腿等练习方法,同时也可
采用循环训练法,即每次练习间歇30秒以内,每一循环后间歇5分钟左右,负重以
本人最大重量30~40%去做,速度要快。
2.3耐力素质与400米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关系
耐力素质可分为①有氧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又称一般耐力)。②混合代谢供能
的速度耐力。③无氧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糖酵解供能持续运动的能力)三种。
对于400米运动员来说,逐步改善和提高无氧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即能促进有氧
代谢和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速度耐力的改善,又能有效促进专项能力的提
高。研究文献表明,无氧代谢的速度耐力,是人体多因素参与专项运动的“综合
训练效应”而且提高的速度较其它素质缓慢。
2.3.1速度耐力的概念与特征
速度耐力也叫无氧耐力,它是提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
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又分为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速度耐力就是把最快速
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如果只有良好的速度,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速度能力,要
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可能的,400米跑是短跑中保持高速度跑距离最长的项目,
因此对速度耐力的要求就更为重要。
2.3.2速度耐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训练的强度为80%~90%,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
介于1~2分钟之间,其距离应控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400米为宜。每组练习
的重复次数不必过多,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间歇时间4~6分钟,同时又受负荷
距离及强度的影响,距离长,强度大,间歇时间越长;距离短,强度小,间歇时
间就短,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
2.3.3速度耐力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400米跑的速度耐力训练,适宜应“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反复跑,冬训以主项
距离距为主。主项与接近主项距离的跑,在速度耐力训练中占的比重较大,对提
高专项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3.结论
400m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训练,应该结合项目身特点与运动员自身的素质
和训练的主要任务入手;再发展速度力量、耐力训练,
(下转第103页)
(上接第101页)
要根据运动员生理、心理、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训练的手段。因运动员个体差异
不同,训练负荷指标以及训练负荷量度安排就不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是运动
员完成训练任务的监督者,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化指标,
是发展速度、力量、耐力训练强度定量依据,速度,耐力,力量是400米运动员不
可忽视的三项重要内容,它的好坏直接会影响运动员成绩,训练中,要在保量完
成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对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选择适合不同发展特点运
动员的各项训练发展途径,科学地加以引导,使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力量训练
的提高有利于运动员长远目标的实现,又不影响运动员近期运动成绩的提高。
4.建议
(1)根据运动员训练周期的不同合理的安排速度,力量,耐力训练的计划严格控
制好负荷强度。
(2)再进行速度素质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协调性,柔韧性素质的发展,
这样对运动员速度素质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3)再进行质量训练时要严格遵循力量训练的几项原则:负荷顺序原则,合理训
练间歇原则,有效运动负荷原则,渐增负荷原则。
(4)在发展耐力训练时要同时掌握运动员自身心理活动变换,对运动员要加强心
理素质训练,要有信心完成训练任务的心理定向,要有持
久性意志努力的能力,并可采用自身暗示和自我鼓励的方法充分地发挥机体的内
在潜力。
参考文献:
[1]吴兵,李炳光.对400米专项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研究综述[J]辽宁体育科技1999(
6)—18—19。
[2]王瑞光.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3]段世杰.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宗华敬.身体训练手册[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5]张昌言,周日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2(3)。
[6]邱秀林.400米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J]田径2004(7)。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8](美)理查德·罗斯,徐田根译.[J]武汉体院译报1990(1)。
桂永锋:(1977—)湖北人,学士,中南民族大学体育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400米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
2004年7月30日17:03 田径 邱秀华 丛林 朱静华

--------------------------------------------------------------------------------

速度是提高400米成绩的重要因素,而速度耐力也不可缺少。众所周知,速度耐力是运动员较长时间保持最快速度跑的能力,也就是把最快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如果只有良好的速度,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速度耐力,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可能的。400米跑是短跑中保持高速度跑距离最长的项目,因此对速度耐力的要求就更为重要。
一、发展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经过速度耐力训练,肌肉中的糖元含量会有所增加,促进糖酵解作用的酶的活性也会提高,可以说,发展速度耐力主要是提高乳酸供能能力,乳酸供能的最高值在运动后的30——40秒,可维持到2分钟,相当于快跑200——800米。我们发展速度耐力所选择的跑段,基本上在这个范围之内。发展速度耐力需要较大的强度刺激,以及适当的间歇时间。如果强度不大,间歇时间过长,就不能使乳酸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休息时间太短,既不能使机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又不能保持训练强度。因此,在训练中应采用80%左右的强度,休息间歇以心率恢复到每10秒钟20次左右为宜。生理学研究证明,心率在20——30次/10秒范围内,脉搏输出量最大,低于20次/10秒钟,心率太快,反而使脉搏量下降,这些都不利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
二、速度耐力训练方法
400米跑的速度耐力训练,适宜应用“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反复跑,冬训以超主项距离跑为主,春训和竞赛期则以接近主项距离跑为主。
(一)主项与接近主项距离的跑,在速度耐力训练中占的比重较大,对提高专项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练习方法有:
1、300米×6~8次,间歇6分钟;
2、(300米+200米+100米)组合跑×4~5组,间歇3——4分钟,组间间歇7分钟;
3、(300米快+50米慢+100米冲刺跑)×4~5组,组间间歇8分钟;
4、400米检查跑×1~2次,间歇25分钟到30分钟。
(二)超主项距离的跑,对提高跑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练习方法有:
1、500米×5~6次(80%——90%强度),间歇8分钟;
2、800×3~4次,间歇10分钟;
3、(1200米+600米+400米)组合跑×2~3组,间歇5——8分钟,组间间歇15分钟。
(三)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还要相应发展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和协调能力等有关素质,主要练习方法有:
1、发展一般耐力可采用越野跑、30——40分钟定时跑、球类活动等;
2、发展力量耐力时,可采用负重连续跳、较长距离的跨步跳、单足跳、高抬腿跑等练习方法。
3、通过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如加速跑、弯道跑等练习,体会正确技术,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小议400米的训练

400米这个项目是一项“长距离”的短跑项目,是一项无氧占大比例,有氧占小比例的混氧型的短跑项目。因而有很多人都谈400米而色变,其实只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具有400米项目特点的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就能有效地达到提高400米成绩的效果。
要进行400米的训练,首先要清楚400米的项目特点。关键词就是“无氧”和“速度”,400米的训练就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来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一些技术、节奏的训练。以下是本人对400米训练订的计划,对象是400米成绩达52秒水平的男生,训练周期7个月。
把7个月的训练周期分为3个阶段:准备期,赛前期,赛前调整期。各个时期的训练周期以一周为单位。

一、准备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同时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和改进跑的技术。时间大约为4个月,大约从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训练安排如下:
(一)周一
早操4000米,要求每千米3分45秒~3分50秒,通过有氧训练,提高心肺功能。注意韧带拉伸及跑的技术改正。
下午:速度训练,训练内容:30米X4次、60米X4次、120米X3次(主要在弯道上进行,模拟起跑后的加速过程)。
素质训练:小负荷的半蹲起,负重直膝跳,快速低强度的卧推,腰腹肌练习。
(二)周二
专项力量,抓举40~50公斤X3~4组X3次。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组x3~6次。
跨步跳100米X4次X2组(要求积极扒地,从而在跑的过程中实现短支撑和向前性),慢跑放松。
(三)周三
早操4000米。要求同周一。
下午:跑的能力练习。200米变速跑X8次X2组(每个200米要求用27~27.5秒完成,中间走100米休息,要求走100米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
(四)周四
专项力量,深蹲,小腿屈伸70%~90%X6~8组X3~6次。半蹲40%~60%X10~12次X3~5组卧推40%~60%X12~15次X3~5组。
跨步跳100米X4次X2组(要求积极扒地,从而在跑的过程中实现短支撑和向前性)。
负重弓箭步走40米X4次(这项练习能很好地扩大跑的步辐,是400米跑很重要的要求)。
慢跑放松。
(五)周五
早操4000米。
下午:跑的能力练习。200米变速跑X8次X2组(要求同周三)。
(六)周六
专项耐力600米X2次(要求1分28~1分30秒,间歇10分钟),专项速度300米X2次(要求37秒5~38秒,间歇10分钟)(注:通过超专项距离的600米训练能大大提高自身的无氧糖酵解。而300米则是提高速度耐力)。
(七)周日
休息,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能大大提高跑的能力。并在技术上有所改进,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二、赛前训练

训练时间2~3个月一般是3~5月份。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上一阶段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大强度、有针对性地专项训练,从而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一)周一
早操4000米,要求每千米3分45秒~3分50秒,通过有氧训练,提高心肺功能。
下午:速度训练,60米X3次,100米X4次,120米X3次(主要在弯道上进行,模拟起跑后的加速过程),200米X3次(60米和100米的强度要求用90%的强度完成,200米要求24秒左右)。
摆臂练习,腰腹肌练习。
(二)周二
200米变速跑X8次X2组(每个200米要求用26.5~27秒完成,中间走100米休息,要求走的100米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提高强度。主要是发展抗乳酸能力)。
(三)周三
专项力量,抓举40~50公斤X3~4组x3次。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组X3~6次。壶铃蹬跳X20个X5组。
跨步跳60米x4次x2组(要求积极扒地,从而在跑的过程中实现短支撑和向前性,同时提高跨步跳的速度)。
200米X3次(把200米的速度和节奏提升到400米比赛时前200米的模式)。
(四)周四
400米测试(要求掌握好自己的速度节奏,要求步幅大,有节奏感)。
(五)周五
200米变速跑X8次X2组(要求同周二)。
(六)周六
专项耐力600米X2次(要求1分25~1分27秒,间歇8分钟),专项速度300米X2次(要求36秒5~37秒,间歇10分钟。注:通过超专项距离的600米训练能大大提高自身的无氧糖酵解能力。而300米则是提高速度耐力)。
(七)周日
休息,这一阶段的训练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能大大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并有很强的抗乳酸的能力。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重点。这一阶段训练的特点是强度大,要求高。

三、赛前调整

一般是赛前一周,因为上一阶段的大强度训练身体可能出现疲劳,因而利用这一阶段把身体状态调到最好,同时有条件可摄入一些利于恢复的营养品。调整的训练安排如下:
(一)周一
早操4000米,下午,150米X4次X2组(强度中等)。
(二)周二
4000米有氧跑,200米X3次(仍以400米前200米的节奏跑)。
(三)周三
力量训练,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组X3~6次。摆臂练习。
(四)周四
早操20分钟自由跑,下午休息。
(五)周五
200米变速X6次X2组(强度200米27.5秒左右)。
(六)周六
做一个赛前的准备活动。
(七)周日
休息
400米的训练方法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2.1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2.2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2.3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2.3.1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2.3.2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2.3.3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3.1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3.2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4.1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4.2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4.3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上一篇:论文抽屉文献

下一篇:规范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