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尔夫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3-03-03 14:39

高尔夫论文文献

  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的重要部分,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必须有一个囊括论文各个关键词的国内外综述性概述。在各大高校均采用中国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后,文献综述就是很多同学的恶梦,因为文献引用的多,论文重复率过高,文献引用的少,论文字数不够。
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高尔夫球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高尔夫球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体育硕士论文选题参考文献350篇(2)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高尔夫球运动的魅力与特点

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绿色、健康、时尚的运动。高尔夫球运动之所以有众多爱好者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魅力特点。下面就说说高尔夫球运动的魅力与特点!欢迎大家参考!

1、高尔夫球是伤害最少的体育活动。

高尔夫球运动不像足球、篮球那样,经常会在比赛中出现故意拉人、绊人、伤人等粗野动作,打高尔夫球除了场地表面可能引起脚部扭伤外,几乎没有造成运动创伤的外界因素。由于高尔夫球手打球之前热身活动不充分或挥杆技术不得要领等也会造成背部和肩部的拉伤。但总的来说,只要遵从高尔夫球运动的规律,完全可以极大程度的防止类似的运动创伤。因此,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安全系数较高的体育项目。

2、高尔夫球运动是人与自然最完美结合的体育运动。

有许多的体育项目也是在大自然环境进行的,如:登山、攀岩、越野自行车等,而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就是挑战大自然、超越生命极限;而高尔夫则是以一种被认为的特殊运动方式,它是一项享受大自然和贴近大自然的运动项目。打高尔夫,犹如置身在鸟语花香之中,你可以嗅到树林、草地和泥土的气息,有时会有动物出现在你眼前。打高尔夫还培养球手的环保意识,当你挥杆损害了球场的一草一木,你的责任心驱使你去做一些修复工作,以回报自然环境给予你的一切。

3、高尔夫球运动注重礼仪,讲究自律。

《高尔夫规则》中的第一章,就是谈高尔夫球运动的礼仪。高尔夫球运动所推崇的礼仪规范,有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社会意义。如:规则中所提到的“为其他球员着想”,“球场优先权”以及“对球场草坪保护”等,都体现出一种先人后己”“礼贤下士”的绅士风度。因此,世人也称高尔夫球运动为“绅士运动”。在其规则的影响和人们主观意识的约束下,球员对自己成绩的确认和评判都应体现良好的自律品质,这是高尔夫球运动所推崇的礼仪和球员行为规范的又一重要体现。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高尔夫球运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明、高雅的运动特征。

4、具有很强的可参与性。

高尔夫从运动方式到运动强度,不受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素质的限制和约束。从3岁孩童到古稀老人都可以参加,可结伴对抗也可单人休闲。由于高尔夫球运动本身是“亦动亦静”的运动,因而并非激烈运动,球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来调整打球的节奏与强度。

5、高尔夫球是一项培养人际关系的运动。

在高尔夫球场有来自各种不同国家与各行各业的人,因而你在绿草如茵的休闲环境中打球,你都有机会广交朋友,加强国际交流。在球场上可以边打球边谈生意、拉家常或者叙旧,打高尔夫实际是一种派对,一种球叙。高尔夫的打球方式与无尽空间,良好的环境,使之成为比任何运动项目更易于以球会友的项目。

在国内爱好者之所以对高尔夫球运动趋之若鹜不仅是因为它是健康的运动,更多的是因为高尔夫球运动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社交时尚。

项目历史

首先,从历史文献看,最早有关高尔夫的记载出现在1457年。由于士兵狂热地迷恋高尔夫球运动而影响日常训练,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曾让议会颁布法令严禁高尔夫球运动。

其次,高尔夫球运动的名称也是来源于苏格兰语“Gouf”,为“击、打”之意。现在建造的高尔夫球场也多仿照苏格兰特有的海滨沙地,既要求有排水良好、生长优质的草坪,又要求有一定的起伏造型。

高尔夫球运动经过了约300年的民间游戏之路,终于在1744年被当作一项体育产业来运作。1744年3月7日,“利斯(Leith)绅士高尔夫球手俱乐部”(现名“爱丁堡高尔夫俱乐部”)为了1744年4月2日举行的会员比赛,特意拟定了一份比赛中会员需遵守的比赛规则,共计13条。这份规则成为高尔夫历史上最早的诉诸文字的规则,被后人简称为“十三条”。该规则以明文方式公布,在此后的150余年时间里一直是欧美地区各国高尔夫俱乐部或协会进行高尔夫比赛的基本规则。

又过了大约100年,在1860年,世界首个高尔夫赛事——英国公开赛举行,开创了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先河。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断地向外扩张,高尔夫球运动也从英伦三岛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大陆,一直到非洲、大洋洲和亚洲。至20世纪初期,高尔夫球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了。

随着国际赛事的不断增加,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和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在规则上的分歧不断加剧。直到20世纪初,这两家最有影响力的机构才达成一致,同意在欧美地区举行国际比赛时,统一采用由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制定的高尔夫竞赛规则。即便如此,这两家机构对规则的许多技术细节仍存在分歧,每次在两地举行的'国际性高尔夫赛事,仍须在赛前做统一规则的工作。

1951年,美国高尔夫球协会与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经过认真协商,从根本上解决了规则认识上的分歧,双方对规则的解释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每四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检讨错误并修订高尔夫竞赛规则。此后,这两家机构俨然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高尔夫竞赛规则的制定、解释和仲裁的最高权威机构。

高尔夫在1900年和1904年奥运会上曾被列为比赛项目,但不算奥运会的正式项目。1900年、1904年和2016年奥运会高尔夫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硬件要求

①球场

高尔夫球场由草地、湖泊、沙地和树木等自然景观组成。

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占地60~100 ha hm(公顷),一般包括4个3杆洞、10个4杆洞和4个5杆洞,共18个球洞。根据18洞球,划分为18个大小不一的场地,每块场地均由发球台、球道、果岭和球洞4部分组成。

②球杆和球

高尔夫球杆由杆头、杆身与握把三部分组成,其长度一般在0.91~1.29m之间。根据击球远近不同的需要,每个选手最多可带14根球杆进场,以如下配置为宜:4根木杆、9根铁杆和1根推杆。

木杆其实也是合金材料,因为早期用柿子木等高弹性、高硬度木料制作的,所以现在还叫它木杆。木杆特点是比较长,杆头很大。木杆适合击远距离球。

铁杆相对来说短一些,杆头小。铁杆的击球距离没有木杆远,但是可以控制球的落点在一个比较精准的程度。

推杆是在果岭上推球入洞的专用球杆。

高尔夫球一般是用橡胶制成的实心小白球,表面均匀地布满微凹,有利于稳定飞行和提高准确性。高尔夫球的硬度一般是70°~105°,度数越高,球就越硬,方向越难掌握,初学者适合选用硬度较低的球,高尔夫球鞋的鞋底一般有6~7个左右的鞋底钉,可防止滑动,使选手挥杆时保持身体平衡。

比赛规则

规则

1744年,由爱丁堡高尔夫球协会制定并明文公布的高尔夫球规则出现,共十三条,并首次应用在1754年的第一届英国公开赛上。从1897年起R&A(皇家古典高尔夫球俱乐部)开始承担高尔夫球规则的维护与修改责任。1936年高尔夫球运动退出奥运会,但发展并未停止。北美大陆不断掀起高尔夫球运动高潮,由于区域、人文、政治的差异导致规则产生了歧义。从1951年开始高尔夫球规则由R&A和USGA(美国高尔夫球协会)联合审定,每四年重新修订一次。R&A和USGA制定的高尔夫球规则维护着高尔夫球运动秩序。随着高尔夫球运动的不断发展,高尔夫球各大赛事在世界体育运动中关的注度不断提高,终于在2016年,高尔夫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重回奥运会。在这样的背景下,R&A和USGA对高尔夫球规则进行了重新修改,并于2019年1月1日开始颁布施行。[8]

尽管高尔夫球的比赛规则繁多,但最基本的规则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参赛者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第二点是在比赛过程中,以客观公平的方式处理任何一种情况。实际上,所有的高尔夫球运动规则都是在这两个前提下制定出来的。

1.开始一轮比赛前

阅读记分卡或公告栏上的当地规则。在球上做一个辨认标记。许多高尔夫球员使用相同品牌的球,如不能辨认出自己的球,它将被视为遗失。清点球杆数目,最多可以携带14支球杆。

2.一轮比赛过程中

除了伙伴或球童外,请勿向任何其他人征询助言;除同属一方的球员外,请勿向任何其他人提供助言;可以询问规则、距离和障碍区、旗杆的位置等信息。在一个球洞的比赛过程中,请勿练习击球。除非得到当地规则的明确允许,否则请勿使用任何人工装置或异常装备。

3.一轮比赛结束后

比洞赛,确保比赛结果被张贴出来。比杆赛,请确保正确填写记分卡,并尽快将其提交给委员会。

14.8.3高尔夫比赛规则

1.发球区击球

在两个发球区标志之间,两个发球区标志的前端连线向后两支球杆的长度范围内开球。发球区外打了球:比洞赛,不受处罚,对手可以立即要求你重新击球;比杆赛,被罚2杆,并且必须在正确的区域再打一个球。

2.打球

无法看到球的辨认标记。通知记分员和对手后,标定球的位置并把它拿起辨认。

开始在球的现有位置打球。不得改变球位、预期的站位和挥杆区域,或者打球线;移动、弯曲或折断任何固定体、生长物,但正当采取站位和进行挥杆时除外﹔向下按压任何物体。

球在沙坑或水障碍区内,请勿有下列行为:在挥杆之前用手或球杆触及该障碍区的地面(或水障碍区内的水)﹔移动散置障碍物。如果打了一个错球:比洞赛中,该洞负;比杆赛中,罚2杆,并且必须用打正确的球来纠正错误。

3.在球洞区上

在球洞区上可以:标定球的位置,并将它拿起和擦拭,但一定要把它准确放置回原处;修理球痕和旧洞埋迹,但不得修理鞋钉印等其他损伤。在球洞区上击球时,应当确保旗杆已被移走或被照管。即使球在球洞区上,也同样可以移走或照管旗杆。

4.静止球被移动

当球处于使用状态后,如果发生下列情况,罚1杆并且必须把它放置回原位:意外导致它移动;在规则不允许的情况下拿起它。除了伙伴或球童外,如果其他人移动了静止球,或者它被另外一个球移动,你不受处罚,但要把球放回原位。如果静止球被风吹动,或者因为自身的原因移动,不受处罚,只要在现有位置继续打这个球即可。

5.运动中的球被变向或停止

如果击出的球被自己、伙伴、球童或装备变向或停止,罚l杆,然后在这个球的现有位置继续打球(高尔夫球规则19-2)。如果击出的球被另外一个静止球变向或停止,通常情况下不会受罚,只要在这个球的现有位置继续打球即可。只有在比杆赛中,如果你击球前这两个球都在球洞区上,要被罚2杆。

6.拿起球、抛球和放置球

拿起一个需要放置回原位的球之前,必须标定这个球的位置。当为了抛球或把球放置在另外一个位置上而将它拿起时,不必标定这个球的位置。抛球时,身体直立,把手臂伸直,将球拿至齐肩高度,然后使这个球自然落下。常见的必须重抛球的情况:抛球后球滚在仍然受到该状况妨碍的地点;球静止在抛球点两支球杆范围外;球静止在更靠近球洞的位置。重抛球后球又滚到以上位置,在重抛球时首先触及球场的地点放置这个球。

7.有助于或妨碍打球的球

如果一个球可能有助于其他球员打球,如果是你的球,可以把它拿起;如果是别人的球,可以请人将它拿起。如果任何一个球妨碍了你打球,可以请人将它拿起。不得同意将一个球留在某位置上以助于另一个球员打球。因有助于或妨碍打球而拿起一个球时,除非它位于球洞区上,否则不得擦拭。

8.散置障碍物

如果散置障碍物(即散置的自然物体,如石头、散落的树叶和树枝等)没有和球位于同一个障碍区,可以移走该散置障碍物。如果移走散置障碍物导致自己的球被移动,你要被罚1杆,并且必须把这个球放置回原位。

9.可移动妨碍物

任何地方的可移动妨碍物均可以被移动,不用受罚。如果球因此而移动,必须把这个球放置回原位,不用受罚。如果球位于可移动妨碍物之内或之上,可以拿起这个球,移走妨碍物,然后在球原来在该妨碍物内所处位置的正下方抛这个球,不受处罚。球在球洞区上时除外,此时要在该点放置球。

10.不可移动妨碍物和异常球场状况

如果球没有位于水障碍区内,可以从不可移动妨碍物和异常球场状况得到无处罚的补救,前提是它们对球位、站位或挥杆构成了物理性妨碍。把球拿起并在最近补救点1支球杆范围内,且不更靠近球洞的地方抛该球。如果该球位于球洞区上,放置在最近补救点上。当球位于沙坑内时,可以在接受1杆罚杆后,在沙坑后方针对该状况采取补救。

11.水障碍区

球进人水障碍区,可以在球的现有位置打球,在接受1杆的罚杆后在上一次击球的地点打一个球,或者在该水障碍区的后方,球洞与球最后穿越该水障碍区界线的点的连线上抛一个球。球在侧面水障碍区内,可以选择水障碍区的处置方式外,还可以在接受1杆的罚杆后,在以下地点2支球杆范围内抛一个球:球最后穿越水障碍区界线的点,或者该障碍区另一侧的一个点,两点距离球洞的长度相等。

12.球遗失或出界与暂定球

球在水障碍区外遗失或者出界,接受1杆的罚杆后,在上一次击球的地点打另一个球,即“一杆加距离”。有5分钟的时间来寻找一个球,此后如果还未找到这个球或者无法辨认此球,则该球即遗失。击球后,球可能在水障碍区外遗失或出界,应当打“暂定球”,需提前宣布意图。如果初始球遗失或者出界,接受1杆罚杆后用这个暂定球继续比赛。

13.不可打之球

球在水障碍区内,不得应用不可打之球的规则。在球场的其他区域,认为球不可打,接受1杆的罚杆后:在上一次击球的地点打一个球;或在该球停点的后方,球洞与球停点的连线上抛一个球,距离不限;在该球停点2支球杆范围内不更靠近球洞的地方抛-一个球。球在沙坑内,你可以按照以上程序进行处置,必须把球抛在这个沙坑内。

礼仪

遵守开赛及发球时间,迟到是参加高尔夫比赛的最大禁忌。

球员在击球或进行练习挥杆时,应确保球杆可能击打到的地方及其附近无人站立。

为其他球员着想,击球时不要干扰或影响他人。

对球场进行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近几年全国高尔夫球场发展迅速,请问大家现在全国的分布如何?

苏州高尔夫练习场分布位置

吴中区:

1 苏州环秀晓筑乡村山地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吴中区越溪(吴中大道)旺山生态园内

2 苏州中华园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木渎金山路198号中华园大饭店西侧

3 苏州太湖高尔夫学院 地点:吴中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滨路68号

高新区:

1 苏州长方园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高新区何山路58号(何山路百润发附件)

2 苏州绿岛高尔夫练习场地 地点:高新区大同路17号(新区出口加工园对面)

相城区:

1 苏州美景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相城生态园园中大道(苏虞张公路旁)

2 苏州精英高尔夫练习场地 地点:相城区富元路(相城大道蠡口家具城附近)

工业园区:

1 苏州赛德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工业园区星湖北街268号(星湖北街到底)

2 苏州凌阳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工业园区阳澄湖大道1118号

3 苏州万嘉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工业园区阳澄湖大道1200号

吴江:

1 吴江同里湖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 同里镇九里湖路8号同里湖大酒店内

张家港:

1 张家港体育中心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张家港人民西路体育中心

2 暨阳湖高尔夫球公园练习场 地点: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内

常熟:

1 常熟尚湖高尔夫俱乐部 地点:常熟市尚湖风景区

2 常熟滨江高尔夫俱乐部 地点:常熟市经济开发区扬子江大道9号

昆山:

1 富元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马鞍山西路1067号

2 昆山格林菲尔高尔夫练习场 地点:震川东路86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现状及发展规模研究
侯 斌1 ,罗 舰1 ,殷剑侠2
(1.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2.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陕西西安 710068)
摘 要:通过运用第5 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境内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分布情况、
资金来源、隶属关系、系统分类、经济成分、增长状况等指标全面分析,了解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在我国
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得出在我国各地区发展与经济相和谐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符合我国的国情,
同时对未来各地区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尔夫;运动场地;发展规模
中图分类号: G849.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0X(2006) 1020028204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scope of standard golf courses in China
HOU Bin1 ,LUO Jian1 ,YIN Jian2xia2
(1. P. E. School ,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 ,Wuhan 430079 , China ; 2. Postgraduate Dept . , Xipan Inst . of P. E. , Xipan
710068 ,China)
Abstract :Relative statistics of the 5th National Gam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ist ribution ,fund resources ,
belonging ,classification ,economic statu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tandard golf courses. It was found
that developing standard golf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et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cope of the courses were predicted.
Key words :golf ;course ;development scope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根据全国第5 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1 ] ,对已经
建成的我国全部162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为研究对
象。标准的高尔夫运动场地是指:供高尔夫运动训练
比赛等使用的、有9 个以上包括9 个球洞的室外运动
场地。高尔夫运动场附近的练习场不单独统计为一个
高尔夫运动场。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高尔夫运动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
学术论文,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226 ] 。
1. 2. 2  统计分析法
运用Excel 和SAS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收稿日期:2006205216 ;修回日期:2006207219
基金项目:2005 年国家体育总局第5 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
应用研究项目:我国高尔夫运动场地现状以及发展规模的研究
(2005 - 41) 。
第一作者简介:侯 斌(1968 - ) ,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硕士生
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分析。
2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现状分析
2. 1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总体概况
截止到2003 年12 月31 日,我国共修建有符合第
5 次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162
个,总面积206 272 342 . 8 m2 。历年累计投入标准高
尔夫运动场地的资金有2 285 815 . 2 万元。在各项投
入资金的来源方面,单位自筹资金1 867 380 . 8 万元,
占总投入资金的81. 7 %;其他方式资金来源如财政拨
款、社会捐赠、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方式的投入资金来源
仅占18. 3 % ,说明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投入资
金来源主要为单位自筹。
2. 2  标准高尔夫球场地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分布
情况
由于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兴建和发展受制于地
域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状况和政策方针等因素的影
响,因此,高尔夫运动场地的数量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上
也表现出较大差异。
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9 个省市自治区拥
有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在3 个以下(包含3 个) ,总
共有24 个,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的14. 8 %。
第40 卷第10 期
2006 年10 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 40 No. 10
Oct . 2006
其中有4 个省市自治区没有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它
们是黑龙江省、山西省、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有12
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 个以上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总
共有138 个, 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的
85 . 2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
是全国率先号召开展高尔夫运动3 个地区之一,拥有
48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居全国首位。从整体来
看,高尔夫运动场地在我国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场地
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2. 3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隶属关系
表1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隶属关系
隶属关系球场数量(个) % 占地面积(m2) % 投入总额(万元) %
县103 63. 6 132 933 515 64. 4 1 454 593. 7 63. 7
地区45 27. 8 57 712 587. 6 28. 0 698 199. 6 30. 5
省13 8. 0 15 496 239 7. 5 127 394. 5 5. 6
中央1 0. 6 130 000 0. 1 5 627. 4 0. 2
  从表1 可以看出,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主要
隶属于县一级,有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103 个,占全国
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总数的63. 6 %;其次隶属于地
区一级的,有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45 个,占全国标准
高尔夫运动场地总数的27. 8 %;隶属于省和中央一级
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比较少,总共占有数量仅占全
国的8. 6 %。
2. 4  我国各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状况
表2   我国各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状况
系统代码场地数量(个) % 占地面积(m2) % 单位自筹(万元) % 投入总额(万元) %
体育系统12 7. 4 17 421 785. 3 8. 4 79 770 4. 3 88 547. 4 3. 9
教育系统1 0. 6 210 000 0. 1 2 000 0. 1 2 000 0. 1
其他系统149 92 188 640 557. 5 91. 5 1 785 610. 8 95. 6 2 195 267. 8 96
  从表2 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系统的标准高尔夫运
动场地有12 个,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总数的
7. 4 %。体育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投资总额为
88 547. 4 万元,其中,单位自筹79 770 万元,占体育系
统投资总额的90. 1 % ,而体育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
地体育彩票公益金、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其他等方式
投入的资金只占全国标准体育场地投入的9. 9 %。上
述数据充分表明我国体育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建
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单位自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
育系统场地投资方式的单一。
我国教育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较少,仅
有1 个,说明我国教育系统基本上没有标准高尔夫运
动场地。
我国其他系统共有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149 个,
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的92 % ,占地面积为
188 640 557. 5 m2 ,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总占地
面积的91. 5 %。全国其他系统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
的投资总额为2 195 267. 8 万元,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
动场地总投资金额的96 % ,其中单位自筹1 785 610. 8
万元,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其他系统投资总额
的81. 3 %。以上数据表明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
主要属于其他系统,而不是常规地属于体育系统和教
育系统。从资金来源方面表明其他系统场地建设的资
金也主要来源于单位自筹。
2. 5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分布状况
表3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分布状况
场地分布状况场地数量(个) %
宾馆饭店8 4. 9
厂 矿0 0
公 园7 4. 3
广 场2 1. 2
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1 0. 6
居住小区(街道) 5 3. 1
乡(镇) 村57 35. 3
校 园1 0. 6
老年活动场所0 0
其 他81 50
从表3 可以看出:在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中,
分布在其他地方的数量有81 个,占标准高尔夫运动场
地总数的一半;乡(镇) 村占有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57
个,占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的35. 3 %;分布在宾
馆饭店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有8 个,而分布在宾馆
饭店高尔夫运动场地总数有45 个,说明宾馆饭店虽然
占有一部分高尔夫运动场地,但标准化程度不高。我
第10期侯 斌,罗 舰,等: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现状及发展规模研究29
国公园有7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居住小区(街道)
有5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广场有2 个标准高尔夫
运动场地,校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各自只有1 个
高尔夫运动场地,老年活动场所和厂矿没有标准高尔
夫运动场地。
2. 6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经济成分
表4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经济成分情况
经济成分球场数量(个) % 占地面积(m2) % 投入总额(万元) %
港澳台经济51 31. 5 81 564 762. 4 39. 4 914 320. 4 40
国有经济11 6. 8 9 622 251. 8 4. 7 60 059 2. 6
集体经济19 11. 7 19 930 141. 5 9. 7 205 329 9
私有经济26 16 24 083 985. 2 11. 7 292 761 12. 8
外商经济55 34 71 071 201. 8 34. 5 813 345. 7 35. 6
  从表4 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
的经济成分主要以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为主,分别
在球场数量、占地面积和投资额上占主导地位。其次
是集体经济,球场数量、占地面积和投资额都在10 %
左右。集体经济成分占有的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有
19 个,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的11. 7 % ,在
占地面积和投资额上成递减关系,占地面积占9. 7 % ,
投资总额仅占9 %;国有经济成分占有的球场数量仅
有11 个,占全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的6. 8 % ,
在占地面积和投资额上成递减关系,占地面积占4. 7 %,
投资总额仅占2. 6 %。以上分析说明在全国标准高尔
夫运动场地中,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
济投资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规模要小于非公有制
经济成分的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和私有经济投资的
球场。
2. 7  历年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发展状况
1984 —1993 年的10 年时间我国共兴建了24 个
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平均每年增长2. 4 个标准高尔
夫运动场地;1994 —2003 年的10 年是我国标准高尔
夫运动场地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从1994 —1998 年全
国共兴建了60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平均每年增长
12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从1999 —2003 年全国共
兴建了78 个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平均每年增长16
个高尔夫运动场地。以上数据说明我国标准高尔夫运
动场地在近10 年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近5 年,球场数
量的增加速度在不断加快,同时,占地面积和投资额也
在明显增长。
3  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发展规模研究
修建高尔夫运动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高尔
夫的消费也被作为高消费,因此,在确立发展规模上,
主要就是要考虑经济状况。各个地区的标准高尔夫运
动场地的数量应该与当地的经济状况相和谐。从众多
影响经济状况的因素中,通过数学统计分析研究发现,
我国的GDP、第三产业水平以及居民最终总消费水平
等因素对我国标准的高尔夫运动场地的发展规模影响
最为明显。标准的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和GDP、第三
产业水平以及居民最终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依存关
系。在众多数学统计方法中,回归分析方法正适合应
用于对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规模的研究。通过回归分
析,可以推断出一组因变量的数值中高尔夫球场地数
量与GDP、第三产业水平以及居民最终总消费水平等
因素对应。我们可以说,以每一个因变量标准高尔夫
球场地数量y 的给定值为条件,形成了因变量GDP、
第三产业水平以及最终消费水平x 的条件分布,因此
也就计算出以X 为条件的Y 的相应各个取值的条件
概率,并可以根据这些条件概率计算Y 的条件平均
数,得出回归函数[7 ] 。
高尔夫在我国发展仅为20 年,通过前文对我国标
准高尔夫运动场地的现状分析发现, 从1984 年至
1993 年我国高尔夫运动场地数量总数为31 个,可以
说这10 年为我国高尔夫运动场地建设起步阶段。而
1994 —2003 年共修建的高尔夫运动场地总数达到了
262 个,这10 年被称为稳定发展阶段。在进行回归分
析中,我们选取了近10 年的经济指标为变量,符合对
未来高尔夫运动场地发展规模预测的要求。
我们将球场数量设为y , GDP 设为x1 ,第三产业
设为x2 ,居民最终总消费设为x 3 ,将数据带入SAS 统
计软件[8 ] 。
通过SAS 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由皮尔森
相关系数表(见表6) 可以看出y 和x 1 , x2 , x3 的相关
系数均很高(相应的达到0. 93086 ,0. 93497 ,0. 95484) ,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回归分析。在
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值为0. 0001 ,说明该
模型和样本数据拟合得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
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参数估计表我们可以看出
常数项为0 ,而x2 参数估计为0. 99781 ,且相应的f 值
为0. 0001 ,说明x2 在该模型里是非常显著的。因此,
30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0 卷
我们取自变量x 2 。其表达式为: y = k ×x2 + d0 ,其中
d0 表示常数项。又因为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
数据都进行了标准化,因此在最终的模型当中也进行
了相应的处理。其公式为
x - d1
d2
, 其中d1 , d2 分别表
示x 的均值和标准差,相应的值在参数估计表中(见
表7) 。因此我们得出最终的表达式: ( y - 98. 8) / 42. 9
= 0. 997
x2 - 26 657
7 879
(因为常数项为0) 。最后整理得
出Y = 98. 8 + 42. 77
x 2 - 26 657
7 879 。
表5   高尔夫球场数量、GDP、第三产业总值及居民最终消费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年 份 2003
y 标准球场数量(个) 31 43 57 69 83 97 111 127 138 162
x1 GDP(亿元) 46 759 58 478 67 885 74 463 78 345 82 067 89 468 97 315 105 172 117 252
x2 第三产业总值(亿元) 14 930 17 947 20 428 23 029 25 174 27 038 29 905 33 153 36 075 38 886
x3 居民最终消费(元) 2 016 2 236 2 641 2 834 2 972 3 138 3 397 3 609 3 818 4 089
表6   高尔夫球场数量、GDP、第三产业总值及
居民最终消费水平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y
球场数量
GDP
x1
第三产业
x2
居民最终
总消费x3
y 1. 00000 0. 99204 0. 99781 0. 99351
表7   高尔夫球场数量、GDP、第三产业总值
及居民最终消费水平间的参数估计
变量参数估计标准差F 值Pr > F
常数项2. 23019E - 17 0. 02221 0. 00 1. 0000
x2 0. 99781 0. 02341 1 816. 55 < 0. 0001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北京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地数
量的数学模型为Y = 98. 8 + 42. 77
x 2 - 26 657
7 879 。当未
来某年我国x 2 即第三产业为某一个数据时,将其数
据带入此公式,即可得出相应的标准的高尔夫运动发
展数量。根据SAS 软件运算特点和标准高尔夫运动
场地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本公式得出的结果
即球场数量允许在1~2 个差数之间,符合本研究的要
求。
4  结论和建议
(1) 在我国各个地区修建一定规模的与当地经济
发展相和谐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这符合我国的国情。
(2)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的投入资金来源主要
为单位自筹,为我国政府建设高尔夫运动场减轻了财
政负担,有利于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活跃了我国的市场
经济。
(3) 标准高尔夫运动场在我国地域之间发展不平
衡,场地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
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海南省、辽宁省。地域偏远和
经济欠发达的黑龙江、青海、山西、西藏没有标准高尔
夫运动场。
(4)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主要隶属于县一级,
隶属于省和中央一级的标准高尔夫运动场比较少。
(5)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主要隶属于其他系
统,而不是常规的体育场地属于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
(6) 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的各项经济成分中,
主要以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和私有经济等非公有制
经济成分为主。这些外资的引进符合我国的政策方
针,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市
场经济的发展。
(7) 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发展有20 年,在近10 年,
特别是在近5 年,我国标准高尔夫运动场数量在不断
增加。
参考文献:
[1 ]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耕地保护法规文件汇编[M] . 北
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60.
[2 ] 卢元镇. 谨慎的迂回———中国发展高尔夫运动之路[J ] . 体
育文化导刊,2004 , (4) :12213.
[3 ] 周立华. 国内外体育旅游开发的比较研究[J ] . 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5 ,39 (1) :23224.
[4 ] 吴亚初. 现代高尔夫运动发展特征及社会属性之窥见[J ]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6 (3) :3212323.
[5 ] 黄银华,关海涛,龚群. 湖北省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J ]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39 (12) :34235.
[6 ] 郁小平,夏洪胜. 高尔夫球运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
进作用[J ]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 ,19 (3) :96297.
[7 ] 任若恩,王惠文. 多元统计数据分析[M] . 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1997 :15227.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9422003 年统计年鉴[ EB/
OL ] . http :/ / www. stats. gov. cn ,2003205208.

毕业论文前言

体育产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产业,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步伐缓慢.加快新世纪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开辟与占据群众体育市场,使之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当代中国体育肩负的时代责任,正是秉承这样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该文采用文献检索法首先对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徐缓的原因所在,提出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其次,陈述了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依据和优势条件,说明发展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可行性.最后,对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思想进行了研究.

-------------------------------------------------------------------
体育产业结合全民健身发展初探
周婷婷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四川成都610074)
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部门的总称。是由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与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两部分构成的,不仅包括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咨询培训和体育经纪等服务
性行业,而且也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食品及体育饮料的生产和经营。目前,体育产业在发达国
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些国家都依据本国特点,形成各有特色的体育产业。我国
体育产业起步晚,发展步伐缓慢,加快新世纪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当代中国体育肩负的时代责任。1995年
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几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全民健身取得一定成效。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开辟群众体育消费市场,发展体育产业,使这项利国利民的计划既成为国民体质建
设工程,又成为启动国民体育消费的系统工程。鉴于以上缘由,笔者提出了“体育产业结合全民健身发
展”。通过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政府宏观规划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使体育产业尽快成为我
国的新的经济的增长点。
l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1.1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
改革开放以后,确切地说,是在1992年的“中山会议”上才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经过10多年的实
践,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
72
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另外,每年各地举办的商业性
竞赛和表演约有300~500次,营业额约8000万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1.2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是必要的
我国体育产业在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
经验也表明,要想体育产业成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就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
体育产业。如意大利的“足球产业”,法国和韩国的健身娱乐业,日本和德国的体育用品业。我国正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低,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开辟与占据群众体育市场,引导群
众进行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是必要的。
2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思路
2.1破除福利型体育体制,树立体育产业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一直是一项福利事业和单纯的消费性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旧的体育体制受到了强烈冲击,过去形成的唯一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发展体育事业且无偿向社会提供
服务的格局已被打破,体育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树立体育产业意识,如学校、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实行有偿服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群众的健身活动实行
有偿指导等等。
2.2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扩大健身群体
目前,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24.6%,体育人口相对值较低。因此,体育传媒在全民健身开展中
所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应利用一种有煽动性的口号来动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同时应充分利用大众
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等宣传全民健身运动,出版全民健身杂志和书籍以及各种宣传品,让全社会的人尽
早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2.3引导人们把余暇时间用于体育健身消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向机械化、电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家务劳动自动化,社会生
产的工作时间逐渐缩短,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但是,人们在余暇时间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浪费。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在每天的余暇时间里,无事可做的时间大约为48.77分钟,前苏联大约为9.3分钟,联
帮德国大约为12.6分钟。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表明,“缺乏余暇时间”是25"56岁人群未
参加体育活动的首选原因,对56岁以上人群丽言:“缺乏余暇时间”也高居第2位。因此,要积极引导人
们把余暇时间用于体育运动,参与健身消费,提高国民体质。
2.4根据我国人民群众的实际消费水平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开发适应大众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
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是一个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市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围绕全民健
身计划的推行,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温饱型
向小康型过渡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羽毛球、乒乓球、
游泳、体操、台球、健身器活动、体育舞蹈等为群众所喜爱,这些项目的消费价格处于中下档,绝大多数
消费者能消费得起。但近几年,部分高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由于缺乏市场调查,增长过快,造成供给过剩。
如一向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据统计,海南省已批准了16家,已建成的有六、七家,一个球场至
少要占地1200亩,建一个高尔夫球场约需资金1.2~2亿元,除了购买昂贵的会员证外,在海南每打一场高
尔夫球至少要花费千元以下。这与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极不相称。因此,应当根据我国人民群
众的需求和实际消费水平,对于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应重点放在大众经济能力能接受的中低档项目上,
如健身健美、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适度发展高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等。
73
2.5开发“经济实用”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
体育用品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与保证。近年来,随着参加体育锻炼、体闲活动的
人数口益增多,对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运动器械、服装、鞋帽等体育用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调查,
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月平均生活消费中,用于体育用品的消费支出为2.78%水平,如北京市民每月用
于体育消费29.53元,西安市民每月为15.76元,无锡市民每月为17.19元,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居
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观念趋势于“经济实用”型,对高档次体育用品的追求并不强烈。这主要是由于目
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整体消费水平,以及我国广大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民俗等
冈素决定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开发体育用品市场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消费者的现有经
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在体育用品的品种、价格、
档次上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满足广大体育用品消费者的需求。
2.6加强现有场馆利用率建设新场馆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我国的体育场馆主要由体委系统的体育场馆、学校系统的体育场馆、企业系统的体育场馆和民营
体育场馆4部分组成。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及体育产业化发展,人们健康观念发生了变化,健康意识
增强了,“花钱买健康”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但体育场馆不足,布局不合理,用地狭小,环境质量较差,设
施陈旧,设备不配套,与体育场馆相关的交通矛盾等等问题都制约着人们的体育健身消费。2001年的中国
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对“末参加体育活动的城乡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体育设旖”选频率为
23.03%,位居第二。因此,对于未开放的场馆要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尽量改善配套设施,以满足人民群
众的健身需求。
2.7开发体育培训市场
体育培训市场是体育主体市场的一部分。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人心,人们参加健身热情高涨,希望通
过参加运动技术培训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的人越来越多。据调查,希望参加体育锻炼而得到培
训指导的人越来越多。据调查,希望参加体育锻炼而得到培训指导的人口比率为35.18%。而实际上体育
锻炼有人指导的仅占28.3%,无人指导的高达71.27%。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列出了14种原
因供“未参加体育活动者”选择,经统计“不懂得锻炼方法”在排序中列第7位。因此,应对群众的健身
运动加强指导,尤其在各健身娱乐场所、。钵育场馆应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提高群
众体育锻炼的层次,从而吸引更多的自发锻炼者参与健身消费。
参考文献:
【1】詹建国.我国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用品消费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0(4):6"--9.
【2】李朝晖.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问题初探【J】戚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23-~26.
【3】付刚.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4(6):50,-一53.
【4】董金国.论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01,22(2):36.37.
[5】许红峰.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1999(5):2~13.
【6】张岩.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14"-17.
【7】7田克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308--一310.

----------------------------------------------------------------

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
的联动发展探析
陈宏
(安徽财贸学院体育教学部,安徽蚌埠233041)
摘要运用经济学有关理论,对城市社区中日益增长的体育发展势头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高速经
济发展给社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从居民精神需求、体育消费、大众健身的实际出发,以
及由扩大的社区体育市场结构变化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阐明了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目标的实
施与体育产业间联动发展关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社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消费;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1300(2003)03一0089—03
Research伽the Joint Develo硼眦nt of Sp0Ins In山峪try
and Comm岫ity Body—Building for All People in China
CHEN Hong
(The PhySical Training Dept,Anhui Institute of Finallce and Trade,Bengbu 233041,C}lina)
Abstract:With full economic the。r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mentmn of the increaSing cCmmunity physical train—
ing in urban areas and pOints out the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unity physicaI training induStry
prOvided by the fast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From spiritual dernand of citizens,the c011S岫p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the pOpular phySicaltraining and the gOOd chances for the develOpm肌t of spOrts industry brought abOut by
the enlarged sports market,th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necessities of joint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body—building for aU pe。ple in urban o。nⅡnunities.
Key words:bOdy—building for all pe。ple,phySical training industry,cOnsurnption Of phySicaltraining,joint develop—
ment. 、
在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社会大众”
作为全民健身的参与主体,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以
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这一终极目标的
实现,体现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使社区全民健身
不再是一般的物质消费,它主要是一种服务性消
费,也是精神消费。
体育产业属于提供服务消费的第三产业,健身
场馆的提供、健身活动的组织、居民服务业、健身
方法的咨询等等相关产业都属于体育产业的服务范
畴。因此,社区全民健身的开展和体育产业之间必
然存在着联动发展的依存关系。
1 实施社区全民健身的社会效果与体
育产业的关系
1.1 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化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广
阔市场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居民本
收稿日期:2003—03一04
作者简介:陈宏(1959一),男,安徽蚌埠市人,安徽财贸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
·89 ·
万方数据
第22卷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
身,而社区的全民健身终极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身
心素质,减少疾病,强健精神,延长寿命。自
1995年实施全民健计划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群
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加深,活动热
情空前高涨,体育人口逐渐增多。据报道,北京、
上海、广州等9座城市192个社区中,每天参加锻
炼的总人数约为23万人,全年锻炼的达到8 395
万人次,人们的健身、健康意识得到加强的达到
80%。
从我国的国情分析,全民健身的市场广泛,涉
及12亿人口,潜力很大。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正确
引导下,全民参与体育活动人口逐年增加,各类体
育市场逐步形成,使体育消费获得很大空间,体育
产业,从政府经营为主到社会经营为主,国家、集
体、个人积极投资体育,形成了新的格局,过去长
期压抑的生产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极大地推动了体
育产业的发展。
1.2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拉动了市场
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健康消费,本身亦是一种投
资,既然是投资,必然有获利的可能,这种利益的
实现就是全民健身的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紧
缩消费向适度消费过渡阶段,而在适度消费阶段,
用于精神消费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由于全民健身
本身就包括德、智、体的全面健康和发展,因而全
民健身不仅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且在提高国民
文明素质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讲,体育锻炼、健身是一
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因为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
状况,增长人们的劳动能力,延长人的寿命和工作
时间,从而增加人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人们的锻炼
健身活动,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的,它有
利于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另外可以弥补眼前
进行体育消费时的支出及时间占用的机会成本。因
此,全民健身会成为新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投资和消
费趋势,并且为体育产业的发展积累大量的购买
力。
1.3 GDP的持续增长给大众化体育消费带来的机

据中国社科院对“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总
量的预测,从1999~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
持较快增长势头,“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
保持在7.8%,城镇可支配收入将保持在年均增长
5.32%,随着GDP和居民收入总量的不断增加,
·90·
我国潜在的国内体育消费需求巨大,对带动经济增
长的作用也将是巨大的。
经济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个人参与社区体
育的程度,以及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体育消费是
现代社会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是居民消耗一定的消
费资料和劳动以满足体育需求的过程。从国外体育
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大众化体育在其中起了重大作
用。美国是体育发达的高消费国家,1993年体育
产业总产值超过7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
之一。
1.4 体育产业的发展使社区体育组织成为一个重
要的本体行业
根据我国目前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培育和发展
社区体育组织形式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社区体育
协会和社区俱乐部构成了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李岚
清副总理指出: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最好由俱乐部
和社区来组织。这无疑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机遇,全民健身运动不同于一般的个体锻炼,它的
本质是一种有计划的健康消费活动,社区体育组织
的建立和完善,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严格的
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在此框架内人们自然地集中
和有序地按照计划进行健康消费,以社区组织形式
来推动、管理和指导社区体育的开展。健身俱乐部
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本体行业,将健身设备和
健身指导与大众化的体育消费相结合,尽管它的普
及和消费程度还不能完全大众化,但国家、地方的
加大设施投入建设将为有组织的开展社区全民健身
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社区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联动发展
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2.1 社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要求相一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作为社会资源的一
种,必须纳入市场运行发展的轨道。随着居民收入
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关注
运动,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消费,以提高身体素
质、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
业体制逐渐转变为由劳动力市场的用工主体和就业
主体双方选择决定。就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
争中立于不败,除有先进的设备之外,更要有高质
量、训练有素的劳动者。目前企业都十分注重招聘
万方数据
第22卷陈宏: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探析第3期
职工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就包括他们的生理、心
理、精神状态和抗病能力。因此,综合素质特别是
身体素质的好坏对职工再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我
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制度的改革,
使更多的人投身于体育消费,投身于全民健身,以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
2.2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加快体育产业化进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
标,也奠定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体育产业化
的基本含义是最大限度地使体育事业按产业方式运
作,充分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扩展体育事业
的空间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行政方式办体育
向产业方式办体育的转变,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
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经营。体育产业化的目的
就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体育事
业的发展模式,各个协会、体育场馆、体育运动项
目是构架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主体,而社区全民健
身是体育产业社会化的基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
要紧密结合、联动发展,以社会化促进产业化,以
产业化带动社会化,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就是通过体
育社会化和产业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要
求。
3结论与建议
3.1 体育消费的大众化和社会化是联动发展的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城
市居民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走上了社会化、
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体育产业得到较大程度的发
展,体育产业产值也逐年增长。在居民全民健身和
体育产业联动关系中,体育消费的大众化和社会化
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市
场机制本身的调节作用才能达到平衡。只有居民收
人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方面
的需求才能越来越强烈,体育消费支出在人均可支
配收入中的比例才会逐步增加,这已成为体育市场
发展的基础。反之,则达不到应有的消费水平,影
响体育产业的稳步发展。只有以居民的体育消费为
开发体育市场的立足点,我国的体育产业才得以健
康与持续的发展。
3.2 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关系到国民身体素
质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同时也是体育经
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化的基础。但是,我国的体育市
场机制正处于改革的过渡阶段,大众体育的发展尚
不尽人意。据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共
有60万个,总面积为6亿多平方米,人均0.65m2,
公共体育设施只有4万多个,仅占2.8%,仅凭市
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还不能完全实现社区全民健身和
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由于基础性、普及性的大众
体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特征,不能完全依
靠个人来提供,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这一任务。因
此,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作用也是必不
可少。
3.3 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培育体育市场消费主体
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是实现社区全民健身计
划、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
梁,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城市
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还不很合理。据国家统计局
1998年统计表明,尽管家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已
排在整个社会生活消费支出的第二位,但含有体育
消费内容的文娱服务消费人均只有103元,仅占总
生活消费支出的2.38%,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
其消费的主体是中、青年人居多,经济发达地区居
民家庭体育消费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的1.35
倍。因此,我认为:(1)大力扶持能走向市场的体
育项目,稳步发展对场地和经费投入要求不高的体
育健身娱乐市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
积极促进体育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多种经济
成份在体育市场中的并存,形成全社会共建我国体
育市场新局面。(3)强化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意
识,改变把体育作为纯福利性事业的观念,建立
“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真正使城市居民全民健
身运动与体育产业实现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发强,等.体育经济[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2]丁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代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3,
(3)
[3]黄卓,等.城镇居民全民健身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四
川体育科学,2002,(4)
[4]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5]刘可夫,王敏敏,扬年松.[M].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
论文 不全在找我

上一篇:论文和答辩题目

下一篇:人力论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