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齐骥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13:48

齐骥学位论文

齐骥,女,汉族,1983年11月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传播研究院,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 ,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青年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城市新区文化产业规划方法与案例》负责人,《中国文化产业》杂志执行主编、《文化经济研究》系列丛书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经济、文化产业规划、文化资本运行与管理和动画产业理论与实践。著有《动画文化学》、《动画行销学》、《中国文化产业50问》(合著)、《白族百村影像民族志——拉萨大北郊》、《中国文化产业集群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学术专著多部,在《现代传播》、《学术探索》、《电影艺术》、《光明日报》、《现代出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相关课题二十余项,先后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承担《云南省昆明市“文化昆明”战略规划》、《云南省曲靖市文化产业规划》、《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河北省平泉县文化产业规划》、《河北省丰宁县文化产业规划》、《辽宁省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文化产业规划》、《江苏省镇江市文化产业规划》、《湖北省“文化襄阳”战略规划》等区域文化产业整体规划二十余项;负责《河北省曹妃甸数字文化创意园》等文化产业集群设计十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负责《区域和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我国版权产业集群研究》、《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调查与研究》等专项研究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研究成果应用到文化产业管理和发展中见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空间规划研究》 等多篇研究报告被政府采纳。

齐骥的介绍

齐骥,女,汉族,1983年11月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传播研究院,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青年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入选者;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城市新区文化规划与运行”课程负责人。著有《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化产业集群研究》《动画产业》《动画文化学》《动画行销学》等专著多部,在《现代传播》《现代出版》《城市发展研究》《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产业集群管理;主讲课程:城市规划、新型城镇化研究。

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特点

英国是近代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与集中地,(1)这种观点在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英国的城市环境史有典型研究价值。在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上,我国学者曾普遍认为,污染是18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以梅雪芹教授的观点为代表,她认为“城市环境问题无疑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生的。英国早期机械动力与工厂坐落特征……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市政建设滞后等,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直接因素”,从而得出“这种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资本本性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2)陆伟芳、余大庆等人在肯定资本主义是“罪魁祸首”后进一步提出,城市污染是“私有制的制约”造成的,认为近代英国环境改善“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趋势”,从而得到应适度加强中央权力、“统一规划”的启示。(3)

  近来的一些新成果显示出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在国际上,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者彼得·索尔谢姆(Peter Thorsheim)的著作《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影响颇大。他主要关注当时人们对“污染”的定义和态度,从传统认知观念、污染与文明、环保主义、政府管制、污染转移等几方面梳理了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英国人“发明污染”的过程。他还关注到工业革命后一些新生物质在人们观念中从“无害”到“有害”的变化过程,并提到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污染是一个具有延展性、具有偶然性的概念”的观点。笔者读该书前已考虑道格拉斯理论在环境史研究中的意义,索氏虽未详论却同样带来很大启发。另外,国内相关研究也逐渐多样化。(4)任其怿、吕佳通过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发现了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和在城市治理中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5)唐子来通过分析城市规划法的变化过程,认为污染与英国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直接相关。(6)刘金源教授则综合上述观点,他除了赞同19世纪英国污染与“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外,还承认当时“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及“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有密切关系。(7)齐骥、滕海键则进一步总结道:“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导致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既有意识上的因素,也有政治上的因素,是多种因素、多方面原因综合效应的结果。”(8)综上,单一的经济、政治、观念技术等因素已无法解释当时英国污染的真正原因,新的视角不断涌现。

  国际上,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方面,彼得·布里姆保考姆贝(Peter Brimblecombe)被称为污染史研究的开创者。他将气候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分析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历史。(9)经过进一步分析知识和认知差异,自然思想史学者彼得·科阿特斯(Peter Coates)在《自古以来西方人的自然观》中承认“自然观是一个社会的和文化的建构”。(10)环境史权威莫斯里(Stephen Mosley)更明确指出,煤烟污染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同样也是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当时的人们对这种污染有不同的认识,不同阶层的人们或要对它进行合理化解释,或认为是必然要出现的现象,或激烈批评等。(11)雷蒙德·威廉姆(Raymond Williams)则直指,关于“污染”的观念就像关于自然的观念,是“文化发明”。(12)在国内,梅雪芹教授较早地将19世纪英国环境史与化学工业紧密结合,从大气污染成分透析大气污染的危害,隐约将问题“矛头”指向技术知识层面。(13)汤艳梅则从“人类任何行为都是满足自身需要的表现”的角度,认为“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如何对于自然的变化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首先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必然联系”。(14)这样,“知识、态度”等观念层面的影响因素被提高到主要影响因素。另外,社会层面的阶级矛盾、政治冲突等因素被逐渐挖掘出来:陆伟芳认为,中产阶级是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出现的新阶层,他们的郊区化行为对英国城市化有重要影响;(15)赵虹、田志勇、宋严萍等人则强调环境史不容忽视广大工人阶级,如工业化早期被机器吞噬的劳工阶级的苦难生活等社会问题,他们的生活更能反映环境变迁。(16)这样,我国环境史学者又逐渐着重研究“社会结构”的问题。

  综观上述成果,我们发现,近年国内外城市环境史研究有逐渐注重观念层面的“认知结构”与社会层面的“阶层结构”的趋势。诚然,经过多年探索,各国学者对于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范围更广、角度更多,但是面对“环境污染”的历史,目前少有人对该时期的“污染”(包括“肮脏”“污秽”等相似观念)这一关键观念的本身进行探讨——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的“污染”究竟是什么含义?不清楚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就无从得知什么才是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元凶”、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的发展主线是什么等,更难以借鉴英国的城市环境治理经验。

  我们看到,以上环境史研究中每篇文章必提“污染、肮脏、厌恶”,这些表述总体上可以归结于“污染观念”。象征结构主义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在其名著《洁净与危险》中详细剖析了“污染”(pollution)的观念,她在序言中直指该书主题与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期而遇”。(17)她认为污染的观念中潜藏着一定的“分类结构”。她延续着涂尔干(Durkheim)、莫斯(Mauss)等人指出的原始社会存在的“神圣—世俗”分类体系的思想,指出人的理性行为都离不开“分类”,这种具有“普同人性”的分类体系规范着人们的行动并形成社会组织。她进一步研究证明“每种文化都有它自己对于污垢污秽的概念,这些概念与文化对那些不可否认的积极结构的概念形成对照”。道格拉斯指出,对既有的分类系统与总体秩序的各种挑战,都被该社会的禁忌系统在理论层面上视为某种潜在的“危害”。那么,“肮脏、污染、污秽”就是那些位置不当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未被纳入特定分类系统和社会道德秩序的事物,即无法被归类的东西或混乱的无序状态。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污垢,我们对“污染”的定义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污秽即危险”,即污染冒犯的是观察者眼中的秩序。去除污垢是重组环境的一项积极努力。(18)

  道格拉斯用“污垢”的概念在原始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她看来,无论哪种文化都有“污染”的问题,不同社会中的“污染”也需要厘清。(19)道格拉斯的“污染分类说”无疑是极富洞见的。此后,福柯(Michel Foucault)、布迪厄(Pierre Bourdieu)、鲍曼(Zygmunt Bauman)等著名学者几乎表达了与她相同的思想,使其成为关于“污染”的观念的普遍公认学说,历史学者却极少关注。(20)近年逐渐有学者试图将其视角引入环境史领域,如马克·耶纳(Mark Jenner)的博士学位论文就将公共卫生史、城市环境史与科学社会史结合,(21)但缺少用该视角对英国19世纪的城市环境问题进行的研究。那么在19世纪英国人的知识、认知领域中,这种“污染观念的分类体系”是否存在?进一步来看,19世纪英国是否同样存在道格拉斯等人所说“污染”对于原有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的挑战?这些对现代化意味着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以“污染观念”的建构为核心重新审视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希望获得一定突破。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近年的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中,表面上看,学者们逐渐关注的“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是两种不同的归因,然而在仔细考察“污染”这个观念后,我们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尝试发现另一条英国城市环境史的主线。

  二 “污染”观念与知识结构的调整

  长期以来,许多人简单地把环境污染当作“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然而重新观察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史,我们发现当时英国的城市环境污染大多是前现代化的知识造成的!换句话说,面对工业化的诸多新事物,缺乏与之匹配的近现代科学知识才是造成污染及其后果的主要原因。

物业管理师证怎么考

问题一:物业管理师需要考哪几门试 《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参考教材,全套五本,4门课程,包括《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物业经营管理》及《考试大纲》。
资格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综合能力》3个科目的考试均为2.5小时,《物业管理实务》科目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问题二:怎么报考物业管理师 报考是有条件的,如下: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
一、 凡中华搐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参加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
(一)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中专学历,工作满10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8年。
(二)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大专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4年。
(三)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3年。
(四)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2年。
(五)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硕士学位,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2年。
(六)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博士学位,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1年。
(七)取得其他专业相应学历、学位的,工作年限及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年限均增加2年。
二、符合以上报名条件,并于2004年12月31日前,评聘工程类或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10年的人员,可免试《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经营管理》2个科目,只参加《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综合能力》2个科目的考试。
如果条件够,请上 温州人事考试网,查询。

问题三:物业管理员从业资格证怎么考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和第六十一条规定:
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对物业管理人员的需求,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物业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劳社鉴发[2002]3号),对物业管理人员统一鉴定作了详细规定,决定在全国展开物业管理师统一培训及考核工作。
一、资质证书介绍
资格证书是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认证制度。共分五个等级。国家目前的人力资源政策是推行学业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物业管理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物业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业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业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二、费用情况
培训费用:助理物业管理师1380元,物业管理师2380元(含培训费、教材、资料、串讲以及考试和证书费用)。
三、考试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全部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一个半小时,技能操作考核2小时,每门考试总分100分,两门考试均在60分者,为考试合格。物业管理师还要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
四、报考条件
1.物业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助理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助理物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经本职业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 具有本科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本职业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户取得结业证书。
2.助理物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物业管理资格证书者,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二年以上,经本职业助理物管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三年以上。
(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毕业证书。
五、上课与考试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学员,本中心采用面授与函授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循环开课。集中参加每年5月、11月份的全国统一考试。
报读物业管理师需携带资料:
1.本人的学历证书复印件
2. 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3. 四张近期二寸的照片
4. 物业公司任职证明(加盖公章)
六、证书情况
参加物业管理职业资格统考,合格后将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全国通用:并可申请出国换证,办理中英文《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劳动组织认可。招调工免试。

问题四:物业管理员的资格证要怎么考? 物业管理员(师)有三个级别,基报名条件是:1、物业管理员-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经物业管理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毕业证书者。
2、助理物业管理师-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助理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证书者。
3、物业管理师-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助理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经本职业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本科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本职业物业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新慧职业培训学校,专业的物业培训学校 ?rid=148

问题五:怎么考物业管理资格证? 物业管理的证书获取目前有考试和鉴定两种途径。考试每年定在5月和11月举行,具体的报名考试的相关事宜与当地的职业资格认证指导中心咨询,并且高级物业管理师的考试只有湖北和广州可以参加;而鉴定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学历与年限)。证书均由湖北出。
高级物流师的鉴定条件:
1.具有高中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9年以上,获得物业管理员资格证。
2.具有大专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获得物业管理员资格证。
3.具有本科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专业学习式培训/函授。
4.具有硕士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专业学习式培训/函授。

问题六:物业管理师和注册物业管理师有什么区别? 报名考试的话分别大约需要多少钱? 屡屡上课时候被学员问及“注册物业管理师证书(以下简称‘注册证’)与原劳动部物业管理师证书(以下简称‘劳动证’)的区别”,因为博主一直从事这两个证书的培训工作,所以有些自己的理解,在这里一并给学员们以解答。
(一)发证机关不同。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区别,两证书的发证机关不同。“劳动证”由原国家劳动部颁发;“注册证”则是由现在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两大部委(实际上是原劳动、人事、建设三部委)共同颁发,这也就决定了“注册证”是有国家的劳动监察部门、人事及职称管理部门、物业管理行业管理部门三个与行业和行业用工关系最为紧密的部门共同颁发的,显然也就使得“注册证”成了无可厚非的含金量最高的行业证书。
(二)两证的效力不同。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但并没有明确这个“有关规定”具体是什么,“职业资格证”到底是谁颁发的。
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于 2005 年 11 月 16 日制定并颁布了《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办法》。上述三个文件实施后,物业管理师资格正式纳入了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系列。根据《暂行规定》第三条的规定,“物业管理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 ( 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 ,并依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注册证》 ( 以下简称《注册证》 ) ,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师的英文译为 :CertifiedPropertyManage( 简称 CPM) ,准确全名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从这里可以将与注册证有关的三个文件视为对《物业管理条例》的响应,起码自2010年起,国家层面对物业管理行业“持证上岗”的理解应该限于(或至少优先限于)持“注册证”。
而与之相对应的,自2010年开始,原劳动部物业管理师全国范围内暂停考试,实际上标志着“劳动证”淡出历史舞台。
(三)考试难度不同。
“劳动证”教材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三个级别(2、3、4级)共同考核的是一门《基础》,每个级别又分别有一门对应的课程,而无论报考哪个级别,其2本相应教材页码加起来最多也只有三百多页,考试时候对应两门考试科目。而“注册证”明显加大了难度,其教材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四门考试科目,最薄的一本教材也比“劳动证”两本教材厚。且“注册证”开考科目除了“劳动证”原有传统考核内容之外,还增加了许多内容,最直接的就是《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物业经营管理》。从通过率上也能看出,国家加大了对“注册证”通过率的控制力度,2010年全国的四科通过率仅为26.6%。
而且,“劳动证”考试虽也偶尔有几分超纲题目,但主客观题目绝大部分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注册证”考试则更侧重实践能力,这一点选择题目还稍好一些,不慎明显,《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物业管理实务》两门考试科目的案例分析题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住建部齐骥部长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如果一天没有做过物业管理实务的刚毕业大学生答得很好,或者做了十几年物业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答得不好,都说明题目出的不好。
(四)认可程度不同
根据《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经济师职务”。也就是说,注册证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享有经济师职称待遇(并且这个待遇是为职称主管部门认可的)。并且,《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第三十一条也......>>

问题七:物业管理师证书在哪里考?找什么部门。 (一)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中专学历,工作满10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8年。(二)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大专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4年。(三)取得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满3年(

问题八: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值得考吗 物业管理师是国家注册考试,2015年国家停考一年,2016年国家明确取消了部分注册执业资格考试几十项,其中就有物业管理师的资格考试和认证。既然取消了,以后就没有物业管理师的考试了。

问题九:考物业管理师证书 报名时间为每年的年中,像今年就是在6月份陆续开始报名,9月15、16日考试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指定教材,4门课程为《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物业经营管理》,2008年8月中物协公布了《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补充修改内容) (见其官网)。 按照国务院及建设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经理人岗位证书早在2006年就已经停办了,不再组织考试。但仍有部分人号称能以“补办”的形式办出来,个人觉得没有可信性、权威性、必要性。一句话,已经淘汰的证书,就算是真的,你要它干嘛!

问题十:物业管理师现在还可以考吗? 物业管理师目前处于停考阶段, 国家还没有发通知恢复考试。

上一篇:学位论文项目

下一篇:探究主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