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
机场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研究中心1个、中国民用航空局科研基地7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科研基地1个。学校还拥有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与学校共同建设的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 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研究中心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民用航空局科研基地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机务维修工程研究基地、信息技术科研基地、机场工程研究基地、民航空管研究院。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空管运行规划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中心天津市飞机维修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科研基地天津市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6项。学校航大科技获批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授予为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内中小企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质。“飞机飞行操纵品质监控工程”项目和“飞行品质监控和飞行图形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2012年3月,中国民航大学承担了72项科研课题,总经费6400余万元,其中国家与省部级32项。学校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学校发表学术论文175篇,其中SCI、EI检索53篇。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164.5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国内外数据库80个,主要包括CNKI、万方数据等大型中文数据库及IEL、EI、NSTL、OCLC、AIAA、AV-DATA等外文数字资源。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重点收藏民航方面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除传统的纸型、光盘、缩微卷片等文献载体的机型、维修资料,还拥有AIAA、国道数据等大型航空数据库。2003年,成为民航无线电委员会(RTCA)会员,拥有RTCA出版的所有文献资料。2003年到2004年,图书馆和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合作,陆续建起波音、空客、赛峰电子资料室,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多种形式提供最新的技术文献信息。此外,图书馆建立了能够体现学校特点的“中国民航大学优秀学生作品库”、“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重点学科期刊篇名库”等几个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中国民航大学学报》是中国民航总局主管、中国民航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用航空、交通运输、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自控、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有关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研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简讯)及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动态,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收录。
2022航空地面设备维修就业方向及前景
航空地面设备维修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基本文化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民航职业素养,具备机场地面设备维修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业有着很大就业需求。特别是各航空公司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新型客机,需要更多的维修人员,所以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
航空设备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民航运输企业、机场及航空延伸服务企业,在地面设备管理等岗位群,从事机场地面设备的操作、检测、维修保养及设备管理等工作。
具体的工作范围包括民用飞机机身与飞机系统的维护、勤务、故障排除和修理;民用飞机动力装置及其工作系统的维护、勤务和一般性修理等工作。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业有着很大就业需求。特别是各航空公司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新型客机,需要更多的维修人员,所以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
航空设备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民航运输企业、机场及航空延伸服务企业,在地面设备管理等岗位群,从事机场地面设备的操作、检测、维修保养及设备管理等工作。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安全生产意识,熟悉机场地面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制度,熟悉机场地面设备机坪运行规则,遵守地面安全规则和民航行业标准,遵守机场地面设备的操作规范;
3.具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型机场地面设备进行测试和调整的能力;
4.具备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或相关技术资料/手册/标准,对机场地面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方式有几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修程大致分为列检(日检)、月检(双月检)、定修、架修和厂修(又称大修)。检修制度及管理项目一任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管理体任务。
浅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
Zhang Shao-ling (Northeast rock soi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coMPangAnshanLiaoning114002) 【Abstract】The synopsis analyzed how to strengthen an equipments management to go together by providing to draw lessons from. 【Key words】Equipments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 Systemize; Managment system在设备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提高设备运转率为重点、以强化设备维护保养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遵循“学习、调整、总结、提升”的管理思路,强化四个管理,全方位开展设备升级达标活动。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出力率,为公司产值超历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强化基础,确立标准,建立机制设备维护保养必须从基础管理抓起,一是量化设备维护保养指标,二是确立工作标准,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维护保养只是个概念,如何进行量化,我们是用设备管理的“五率”来体现的,即:设备“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养达标率、运转率”。以设备运转率为重点,确立考核指标,并以生产计划的形式每月下发到各车间、机场、班组;指标量化后围绕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班组、车间(处室)、公司“三级”考核体系。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做为设备管理中的重点与效益工资挂钩,依据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每月由生产部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讲客观、不讲情面,起到了激励先进,约束后进的作用。这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就做到有章可循并形成了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标准、效果有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 1.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三级过滤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岗位员工从无怨言,主动自觉地完成当班的各项任务,做到交文明班、标准班。 2. 强化操作环境管理以“治、理”并进的规范管理,提升设备维护保养综合效果 在抓设备维护保养中,我们坚持“治、理”并进的原则,把治理操作环境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对岗位,设备周围,建筑物,扬尘点等进了整顿和治理,使操作环境做到了整洁。 3. 强化“人本”管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为维护保养提供了保障 企业管理五要素中人是关键要素。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取得成效。因此,在设备的维护保养中我们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员工中进行了以“降低设备故障,就是效益”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在实现观念转变中,重点克服了员工中存在的“设备不坏只管转”的拼设备思想和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标准,坚持常年不断对自己责任区的设备隐患,缺陷等问题开展 “查、摆、找”和“整、治、升”活动。抓设备管理不但要增强员工的理念,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员工过硬的操作技术和维修技术,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以机场、班组为单位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维护和生产岗位上设立了练兵卡。采取对岗位操作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及现场模拟设备事故处理等形式,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业务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我公司各级领导齐抓共管,一把手挂帅、主管领导亲自抓,各单位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列入管理的重要日程。正是这些具体工作使设备维护保养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公司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3.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我公司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经理等主要领导干部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一名经理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在主管经理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车间由一名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机场、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我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强制维修保养细则》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3.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生产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产品的售价。使用费用(又叫维持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那么重视。我们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适当增加了经济效益指标。由于我公司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3.3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3.4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由使用单位管理。两者应该密切结合,互遇信息。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及节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使用单位及时的地把安装、调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改进设备的设计。
民航维修专业的问题
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飞机机体、飞机动力装置、飞机电气系统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该专业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骨干专业,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和广东省首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精品专业。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专业。2007年被选定为国家示范性学院学院重点建设项目。飞机结构修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飞机结构修理、飞机客舱设施修理、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等专业技术工作,我院在我们国家所有航空院校中唯一开设该专业。2007年被选定为国家示范性学院学院重点建设项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飞机电子系统维修、电子组件的检测与修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总共有三个:
1、民航运输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机电维修方向〉)(只招男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及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际通用的航材管理知识和适航管理知识,掌握现代维修理论和现代民用飞机、发动机及飞机电气等设备维修的外向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航空电气基础、飞机维修基础、航空材料、空气动力学、飞机构造、飞机系统、复合材料、飞机及发动机基础、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旋转翼飞机飞行原理、旋转翼飞机结构、飞机电气系统、飞机电子系统、飞机结构腐蚀防护与探伤、飞机设备简介和飞机结构修理等。
2、民航运输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方向〉)(只招男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及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际通用的航材管理知识和适航管理知识,掌握现代维修理论和现代民用飞机结构修理的外向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制图、航空电气基础、飞机维修基础、空气动力学、飞机构造、飞机系统、复合材料及修理、飞机应力蒙皮结构、旋转翼飞机简介、飞机电气系统、飞机钣金修理、飞机结构修理、飞机结构腐蚀防护与探伤、飞机修理程序和维修管理等。
3、民航运输类(航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方向〉)(只招男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及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际通用的航材管理知识和适航管理知识,掌握现代维修理论和现代民用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维修的外向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及应用、航空电气基础、空气动力学、飞机构造基础、航空电子基础、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低频电子技术、电子通信系统、飞机维修法规、飞机维修管理、飞机液压与燃油系统、飞机导航系统、飞机发动机基础、飞机飞行管理系统和飞机系统故障隔离等。
上述三个专业的“招生对象”、“合作方式”、“获取的证书”以及“收费标准”如下:
招生对象: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理工类考生(实行3+X的省市,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且只招男生,不招色盲与色弱者,外语考试语种为英语。具体招生计划请详见当地的招生专业目录或招生通讯。
合作方式:学制:2+1年(国内学制2年,加拿大学制1年),我院负责学生在国内期间的教学,卡纳多学院则负责学生在加拿大期合作间的教学,双方互认学分。
获取的证书:完成三(2+1)年学业,经考试合格者:
1)我院及卡纳多学院将分别予以颁发大专学历文凭(双大专学历文凭)。
2)遇特殊情况,个别不能获得留学签证者,第三年仍在我院相关专业学习,考试合格者我院将予以颁发大专学历文凭;卡纳多学院则予以颁发互认学分课程的结业证书。
收费标准:经广东省物价局(粤价[2002]94号及粤价[2005]78号文件)批准,国内学习期间,学费:11600元/年,住宿费:1000元/年,教材费和生活费自理。加拿大学习期间,一年大约需要1.2万美元(含学费和生活费)。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民航总局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1980年建校,历经了技校、普通中专、全国重点中专、高职学院四个办学阶段。
学院秉承“立足民航、服务地方、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依托行业、产学合作、双师双证、国际通用”的办学特色,是培养中国民航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和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优质资源。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15所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04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等级,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学院再次当选为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
学院主校区位于广州市旧白云机场,新建成的综合实训基地位于新白云机场北工作区,紧邻多个民航生产单位,主校区和综合实训基地占地面积共363亩。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总资产近3亿元,其中教学设备资产总值9600多万元。设施齐全的校内实训实验室78 个,拥有15架大中小型教学用飞机,70多台飞机发动机,2万多台(件)飞机零部件和一大批专业设备。在广州、北京、郑州、武汉、长沙、海口、深圳、珠海等城市的民航企业建立了8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民航运输、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航空港安全检查、机场运行管理等十九个专业,基本覆盖了民航维修和服务的主要岗位。现有在校生5500多人,包括国际合作办学5个专业8个专业方向2698名学生。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4人,取得国际国内民航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教师111人次,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每年达30人次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深受民航企业欢迎。毕业生遍及全国各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部门,部分学生已成为一线生产岗位的主要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飞机维修专业学生占据民航中南地区各飞机维修单位的“半壁江山”。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积极深化学院内部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对照行业的职业标准制订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体系,培养的人才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目前学院拥有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2个,广东省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学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四大索引收录论文4篇。
学院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通用高技能人才,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国际化。先后派出骨干教师200多人次前往英、美、加、日、澳、德等国家的航空公司及有关院校培训和交流。自2000年开始,先后与加拿大圣力嘉(Seneca)文理应用学院合作举办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工程技术专业;与加拿大卡纳多(Canadore)文理学院合作举办飞机及发动机维修、飞机结构修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近两年,在新加坡航空公司、韩国韩亚航空公司、芬兰航空公司、澳门机场、国际游轮公司等就业的学生达110多名。
学院注重职业教育、岗位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贯通融合,先后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培训和考试单位、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客货销售代理业务高级培训机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权培训单位,积极面向民航在职人员和新上岗员工开展培训和考证工作。此外,学院还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现代电子技术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国家职业教育飞机结构修理实训基地,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民航运输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实践教学和推行“双证书”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指导下,面对中国民航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广州航院人秉承“团结、进取、求实、 创新”的校训,满怀信心,稳步把学院建成在国际交流中起窗口作用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领导简介
吴万敏,男,副教授,现任广州民航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吴万敏同志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调到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多年来,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参加了《制冷附件》等教材的编写;主持和参加过歼教七、运八等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研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产学合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等二十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多次立功和获奖;在空气动力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及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现为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航空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副会长、全国五年制职业教育学校协作会副理事长和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职与中专教育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吕克钟,男,汉族,1948年1月出生,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65年毕业于中国民航高级航校,1983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国家机关班,1987年毕业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01年9月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班毕业。曾在原民航广州管理局从事民用航空通讯业务工作,先后担任副指导员、指导员。1982年6月后担任原民航广州管理 局团委副书记、书记。1987年8月调任民航广州中专学校党委书记。1999年3月学校升格后,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航空教育协会思想教育分会理事、全国机械工业高职中专思政研究会理事。
吕克钟书记具有丰富的基层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担任原民航广州管理局团委书记期间,于1985年参与创办《广州民航报》;1987年调任民航广州中专学校党委书记后,针对学校发展速度过快、管理跟不上,学生中经常出现严重违纪现象的情况,他团结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调查研究,调整组织机构,稳定学校规模,健全规章制度,整顿校纪校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学生自我管理新路,使学校在1994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中专,8月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中专,10月又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十所试办高职班的学校之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于1999年3月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他本人多次被评为民航中南管理局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995年被中共广东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1997年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事迹被《中国改革年鉴》、《中南民航报》、《航空教育》等报刊报道。
学院简介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中国民航总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十五所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是中国民航总局委任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培训和考试单位,是IATA(国际航协)授权培训单位,也是中国民航航空运输代理人业务及剑桥商务英语(BEC)培训单位。
学院座落于环境优美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南门区,占地162亩(在新机场又征地200亩),建筑面积约99889平方米。是一座花园式的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3000人,全校教职工274人,其中全职教师152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79人)。有配套完善的实验室和设备先进的大型实训基地;有大中小型飞机9架,各类发动机50多台及相应零部件的陈列室;有良好的电教设备实施电化教学;有先进的校园网,计算机中心、教务及行政管理网及图书馆信息管理网共拥有计算机500多台;图书馆藏书20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杂志6000余种。
学院面向全国(含香港、澳门)招生,实施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起点的三年制大专开设了飞机机电维修、飞机结构修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电信技术应用、机场信息与网络管理、计算机及应用、机场智能建筑系统工程、会计电算化和空运市场营销等专业;二年制大专开设了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大专学历)开设了飞机机电、民航应用电子技术、民航运输和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等专业。
学院重视国际合作和师资培训,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联合举办了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与美国波音公司及斯埃罗航空学院分别联合举办了FAA执照班,与英国罗·罗公司联合举办了实习教师培训班。学院也先后派出骨干教师180多人次前往英、美、日等国家的航空公司及有关院校学习和考察,学院每年聘请4名英籍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有效地加强了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院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模式和成功经验,注重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及学生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以主动适应民航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基本形成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培养体系,教学上实施三个加强,即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加强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毕业生实行"双证制"。
学院正努力办成具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示范作用,在国际上成为对外交流窗口的全国流的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博客天下的杂志什么水平
下一篇:教改类核心期刊哪个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