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题目

发布时间:2023-02-20 12:23

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题目

帮忙写一篇音乐鉴赏的小论文

  音乐作品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院 系: 商 学 院
  班 级: 08广告学本科班
  姓 名: 谭 巧 玉
  学 号: 081105045
  指导老师: 肖 春 晓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内容提要:《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名。故事女主角祝英台系祝家庄祝员外之女,在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的途中邂逅了同样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并在随后的共同求学生活中互相倾心。无奈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梁山伯抑郁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悲恸不已,誓以身殉。最终与梁山伯化为双蝶,自由而去。这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以音符诠释了作曲者对于这个美丽故事的理解。我的鉴赏主要从《梁祝》传说、作曲者的背景资料、以及在乐曲演奏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变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音乐鉴赏 梁祝

  正文: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于1959年。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何占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剧音乐,陈刚则较全面地掌握各种作曲技法。在创作《梁祝》时,他们都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刚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两位作者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选用了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音乐素材,采用了协奏曲这种外来体裁,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动的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
  乐曲开始是引子。简短的引子音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随后在轻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显得纯朴、甜蜜而深沉,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甜美的爱情。接着,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对答以后,乐队的合奏再现了爱情主题,充分展示了梁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接下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由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末尾引出活泼、明快的小快板,这段欢跳、轻盈的小快板与温柔、深情的爱情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是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出现。这段音乐时而明朗欢快,时而温柔幸福,时而热情奔放,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梁祝三载同窗、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画面:他们或是欢歌笑语,或是促膝长谈,或是追逐嬉戏,或是脉脉含情。这段音乐再一次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了梁祝之间纯真无间的学习生活和逐渐萌生的真挚爱情这两个生活侧面。
  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爱情主题变化而来的似断似续的音乐,它表现了祝英台羞怯、有口难言的内心感情。接着,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缠绵而深情的对答旋律,它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细腻亲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突然,低沉、阴森的锣鼓声,暗示了不祥的预兆。乐队奏出刻板、重复的音调,把我们带到了一场悲剧性的抗争中。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祝英台惊惶不安和悲痛欲绝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誓死不从、挺身反抗的英勇精神。接下来,祝英台的抗婚音调与残暴的封建势力音调交替出现,形成了矛盾的焦点,最后推展为英台惨烈抗婚的悲愤场面。紧接着这激扬、卓烈的抗争旋律之后,全乐队奏出一个较明朗的音调,这个音调取材于前面结束部中十八相送的旋律,它代表了善良的人们幻想的希望之光,形成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可幻想瞬间消失,刻板的音调再次出现,它预示封建统治重如磐石,善良人们的美好希望难以实现。
  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委婉的曲调如泣如诉,揪人心肺,与大提琴再次出现对答,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沉痛哀怨的情景。
  板鼓突然闯入,声声的敲击声,造成了紧张气氛。音乐时而激昂,果断,时而低回,幽咽,把祝英台面向苍天对封建势力的罪恶进行愤怒控诉和泣不成声、悲痛欲绝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祝英台指天踏地发出最后一声呼喊时,锣鼓管弦齐鸣,英台纵身投入坟中,全曲达到了最高潮。
  音乐又重新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再次奏出引子部分的乐句。这时,小提琴抒情而缓慢地再次奏出爱情主题,更增添了朦胧的仙境色彩。这里,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民的善良理想,仿佛严冬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又来到了人间,一对彩蝶相依为伴,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他们时而翻飞、时而憩息,十分逍遥自在。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他们生前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比翼双飞。
  最后,全乐队齐奏爱情主题,它又似汪汪洪流倾泻而出,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梁祝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乐曲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欣赏这首乐曲的同时,也达到了美的享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两千字。急求,三天后要交,谢谢了,请发我邮箱786639373@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问题的认识

怎样认设中曰民族音乐传统
任何民族,任何一种社会因素的传统,都是其
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社会因素
的传鲍也和历史一样,象一条长河,从古至今,有
主流,有汇进来的支流,奔流不息,直到现在。应
当以绝样一种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传统,不能够将传
统谓咋是停滞的、一成不变的。以静止的观点认识
传统,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如同一条大河,连绵不
断。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回顾传统的历史衍变,又
可看出,大体可分这样三个部分或三个方面:1、有
着儿千年历史和非常丰富的音乐遗产的我国古代和
民间音乐的传统。2、我国近代音乐的传统。本世纪
初,随着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新
式学校的建立,宣传资产阶级爱国、民主和提倡科
学文明思想的“学堂乐歌”兴起,西洋近代音乐文化
开始传入我国。(在此之前,西洋音乐虽早有传入,
但并未普遍进入我国社会生活,对我国音乐的发展
实际影响不大。)“五四”运动以后,文化上进一步打
破封建主义的禁锢,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
神推动了音乐的发展,这时对西洋音乐文化进行了
更多、更全面的吸取借鉴。西洋先进的音乐文化,
同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同中国固有民族音乐传统
相结合,在我国的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创
作、表演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面貌,
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肖友
梅、赵元任、黎棉晖、王光祈、刘天华、黄自等一
批最早的新式的音乐家。创作出许多新型的音乐作
品并有一些新的音乐理论著作。总之,中国音乐发
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便是我国近代音乐的
传统。3、三十年代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它产生于
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阶级矛盾尖锐激烈、
民族危机‘异常严重的时刻。它是我国近代音乐历史
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音乐同革命斗争.
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一种发展。这一音乐发展的先
抠者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和洗星海。
以上三方面的传统有着时代、性质、风格等种
种差异。但是,它们间又有着衔接、渗透、融合等
种种联系。更主要的,我们应当看到近代和革命印
音乐传统,已经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同中国人民的
生活,并开始同中国固有的民族音乐(古代的、民
间的一音乐)传统相结合。因此,我们必须将近代和革
命音乐传统都视为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的一部分,不
能够只看到我国固有的古代和民间的民族音乐传
统,而不承认我国音乐传统本世纪以来的新发展.
而将我国近代和革命音乐传统排斥于我民族音乐传
统之外。
二、对电国“传统音乐”的理解
什么是“传统音乐”?根据对于“传统”的理解.
所谓传统音乐,应当就是指在民族音乐传统中,那
些历史流传下来的音乐。方堕同志在文章中给传统
音乐列出了三个条件:前人流传下来的;优秀的;
对后来的音乐有影响的。并说:“只有优秀的、对
后来的音乐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才称得土·传统音
乐’。”我认为后两条值得商榷。一种音乐流传下来,
总会对后来的音乐有直接间接、或大或小程度不同
的影响。为传统音乐作界说,何需列出此条?其
次,讲到“优秀的”问题。民族音乐历史传统,是一
个客观存在,民族传统中的音乐,既有精华,又有
槽粕,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不应只承认优
秀的音乐为传统音乐。
基于以上的认识,为中国传统音乐作界说,可
否这样讲:中国于杂统音乐,就是指在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中,由历史流传下来、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音
乐。然而间题还不止于此。因为对“中国传统音乐”,
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申臀奋乐传统中所包括的
所有的音乐,根据前边对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的认
识,近代的、革命音乐传统中的音乐也应包括在内。
二是中国传统的音乐。对于前者,可以适用上述的
界说。而后一种理解,它强调“传统的”,带有固有
的含义,它所指的却是中国固有传统中,历史流传
下来的中国古代的和民间的音乐。在我们的音乐生
活里,大家理解的中国传统音乐,更多的则还是后
者,较少是前者。所以产生这种不同的理解和这样
的理解情况,是由于在我国音乐历史发展中,存在
前述本世纪初开始,西洋音乐传入后所产生的特殊
情况。前边谈到,近代的和三十年代以来的革命音
乐传统,都已构成我国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应当予
以承认。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西洋音乐
传入后,这些音乐程度不同他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因
素,直到今天,也仍然还在结合的过程之中。方文
谈到“传统音乐不能用年代来划定”。而音乐传统是
一个历史发展。形成传统,需要时间。探讨音乐何
者为传统的,时间不是唯一的因素和条件,但也并
非可有可无。举乐器为例:提琴在今日群众的音乐
生活里,较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情况,可谓已相当
普遍,甚至可以设想,将来它未尝不可成为我们的一
种民族乐器。但是今天,人们却依然将它看作、称
为西洋乐器。再拿二胡、琵琶来说,过去它们也都是
外来的(对汉族讲)或有外来的因素,但历史久远,
今天人们都已经很自然地将它们视为我们民族传统
的乐器了。由于上述这一切,现在人们在谈到中国
传统音乐时许多人想的是中国固有传统中古代的
和民间的音乐。人们这样想,也是自然合理的。
需要看到在中国传统音乐间题上存在这样一些
复杂的情况。基于以上的认识,在向国内外听众和
读者介绍中国音乐时.我的具体意见是:1、讲中国
传统音乐,还是从现在多数人的理解(即中国传统
/
二的音乐)好。2.不同类型的音乐,加以区别.比含棍
不清好。如果想让听众全面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传
统,让听众既欣赏我国固有传统的音乐,又了解我
国音乐传统的发展。那么,哪些是固有传统音禹
哪些是“五四”以来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传统音乐
所作的新发展,都应讲清楚。哪些节目是古典的、
民间的传统曲目,哪些是创作、加工改编,也都需
要明确有所区别。
三、从讨论中‘琳起的一些想法
1.最初得知这一讨论时,听说西方有些音乐家
认为我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演出节目不是中国传统
音乐;还有人讲,中国畴统音乐是缓慢的,《十面
埋伏》那样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显然是受西方音乐
的影响,等等。为此,我想到了五十多年前,赵元
任先生在《新诗歌集序》中讲到,有些外国人对中国
音乐持“博物院的中国”观念的一段话。他说:“他们
甚至于嫌我用了fa、ti,便是欧化的,殊不知中国
的戏曲里处处都有凡乙,他们不过少闻多怪罢了。”
又说:“不但对于音乐,对于好多事情,他们愿意看
着中国老是那个样子,还是拖着辫子,还是养着皇
帝,……。他们一般人对中国音乐的兴呵邀是好奇喜
新的兴趣,所以越不同越奇怪越好。”每读《新诗歌
集序》,对其中讲中西音乐有同确.异,中国音乐有
自己民族的特点“白称作“国性”),认为“值得保存
跟发展”,以及他这段批判“博物院的中国”观念的
话,总是感倒软佩。中西音乐产生、发展的社会历
史背景不同,传统各异,许多年来,我们对外向世
界上介绍中国音乐又很不够,因此外国有些人对中
国音乐有些误解,多半是由于对中国音乐缺乏了
解;另一方面,则还由于他们中存在着某些错误的
观念。但是,从我们方面讲,加强对外音乐交踢
对外多作一些宣传、介绍、解释工作,一十分必要‘
我还想,对外既要介绍我国古代传统的音乐,也要
介绍我国现代民族音乐的新成就浙发展。
2.进一步了解这一讨论情况,我觉得不少国外
音乐界人士的意见出于对中国音乐的真诚关怀。我
们应当重视他们钓意见,认真吸取他们意见中合理
的成分。如英国东方音乐节发起人之一、音乐学家波
劳文先生所说,他只是希望“正象百花齐放中的有些
花一样,中国音乐的有根据的,非西方化的风格必
须培养和保护”。再如方文中谈到,“对中国音乐西
方化是西方学者带有普遍性的担忧,对此,我首先
想到,中国音乐不应西方化。这方面,毛泽东同志
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讲得很清楚:“应该学习
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外国音乐我们能消化
它,吸收它的长处,就对我们有益。文化上对外国
的东}Jtl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应
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其次,西方
学者的这种担忧也不无根据。这是世界性的间题。
由于轻视、抹煞、轻易地抛弃民族传统文化,一些
国家已经丧失了本应保持的有价值的民族文化传统
及其民族艺术的特色。特别是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
说,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尖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同我国舞蹈界一道,最近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地区
保护与发展民间和传统舞蹈讨论会”,就正是在这种
背景下召开的。在我们的音乐领域里,近些年来盲
目崇洋、轻视民族音乐传统的倾向也确实存在。我
们决不能漠然置之。
3.英国东方l份乐一,{}七的讨论.集中在传统音乐
问题(_。f{人说,双方分歧在干一者强调变化发
展,一丹强调确实性与保全。继承发扬民族青乐传
统,对几!几f令统含乐,从〕作上讲.确有继承保全和
发扬发展两个方面。继承保全.就总体,八是为了
发杨发叹一台卜}(l继承保全这呜音乐的意义何在了而
继承保个.}1叮琏整个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两个方面
紧密联东.密切相关、不能只片面强调一个方面。
然}!叮,在}_作性质七.二者是不同的两个环节.又
应有所卜别在具体_{_作中.根据不同情说,也可
有所侧币。要庄意区别;首先.对传统音乐进行搜
集、映理、记录、保存、出版,根据传授学习传统
的演奏、眨唱等.准确科学地按照原样将它们继承
保全卜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任凭人们去作各
式各样的加卜、创作发展。有卜别地进行这两方面
的J几作,既可满足人们研究,鉴赏固有传统音乐的
要求,义可避免由于不注意继承保全而只去作加
1二、发展所‘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加工、发展,破
坏、损伤.丢掉了传统音乐中好的东西,或者说后
人不满意我们的加二L、发展,却已无法挽回与补
救。现在我们有时却不注意这种区别。例如,某些
地区举办民间音乐会演,人们从中听到的却大部分
都是经过加工改编的节目.有些甚至是吸取了某些
民间音乐音调的新创作。类似情况,也表现在其他
方面。显然,这样不利于传统音乐的继承与保全。
谈到侧重: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古代、民间
传线:的汀乐遗产异常丰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旧中国.对丰富的音乐遗产宝藏所作的发掘、整
理、继承保全工作微乎其微。新中围成立后,我们
作了不少努力,但这方面的工作也只能说是初具规
模。接着,却又遭“十年浩劫,’.这类工作不仅停顿
下来,且遭不少破坏。加之生活变移,民间音乐遗
产失传危险特别严重。综上所卷我认为今天有必
要着重抓一抓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保全工作。目前,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琴曲集成》等较大项目的工
作都正在进行。但是,目前在传统音乐的继承保全
方面,却也还存在一些重视不够和值得注意的情
况。前面谈到继承保全与发展这两方面的工作混淆
不清·就影响了对传统音乐的保全。又夕口搜集、记
录民间传统音乐时,有时对科学性注意不够。再
有:出版中对民族民间音乐学术资料性唱片的录制
出肠至今仍很不注意。在演奏演唱方面,我们现
在还没有一个专业的以继承保全民族民间传统音乐
为主要任务的民族乐团和演唱队。五十年代曾有过
一个陕北民歌合唱队,后来解散J’。我们现有的专
业民族乐团都是以演唱新创作为主的,对于传统乐
曲,注意点也在加工改编。最近卜海民族乐团来京
演出,把江南丝竹《三六》改编为弹拨乐小介奏。改
编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我确实听到一些人谈论,多
么想听到具有浓郁江南纵格的、原来民间的丝竹乐
合奏截三六》呀!再如:像我们这样国家,民族音乐
传统如此悠久、丰盛,是否应建立一个民族音乐博
物馆呢?总之,从这个角度讲,我倒是认为应该强
调一下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保全。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急急急!!!

维瓦尔第:《四季》

巴赫:《戈兰德堡变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亨德儿:《水上音乐》

莫扎特:《NO.20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英雄》、《命运》、《月光奏鸣曲》、《合唱交响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

舒伯特:《鳟鱼5重奏》、《魔王》、《美丽的磨房少女》、《未完成交响曲》、《冬之旅》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胡桃夹子》、《天鹅湖》

伯辽兹:《幻想交响曲》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肖邦:《离别练习曲》、《降E大调夜曲》

古诺:《圣母颂》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天方夜谭》

马斯内:《沉思曲》、《泰依丝冥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

舒曼:《幻想曲》

各鲁伯:《平安夜》

约翰·史特劳斯:《兰色多瑙河》

格里格:《倍尔·金特组曲》

罗德里戈:《阿兰胡艾斯协奏曲》

拉威尔:《波莱罗

上一篇: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版面费

下一篇:案例分析法在论文中怎么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