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老年医学与保健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3-02-20 08:37

老年医学与保健编辑部

1、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1947-1949)1947年10月,同济大学正式聘林竞成(时任附属中美医院院长)为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馆主任,此后学馆有了较大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先后调入林寿梧、周德、张国高、张求精、陈炎磐等人。1950年,周有尚、杭敏荪毕业留校分配到公共卫生学馆工作,同时还培训了一批公共卫生技士和护士,如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管秀英、史可一等。2、中南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1950.2-1955.5)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9月份同济大学医学院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是年,在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的领导下,学院与武汉市卫生局共建武汉实验卫生所,作为公共卫生实习基地(所址:汉口瑞祥路1号,市传染病院原址),由张求精任所长、陈炎磐任副所长,并派人参加各业务组工作(如周德、张国高、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史可一等)。1953年因筹备教学需要,张求精被调回学校,先后由陈炎磐、周德任所长。1954年该所改为江岸区卫生防疫站。1955年,因建系及进行卫生专业教学,大部分人陆续调回学校,只留李植正、史可一等,将人事关系转到武汉市卫生局,但仍保持与江岸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关系,作为学生实习和科研基地。1951年,公共卫生学馆开始承担中央卫生部下达的教学任务,如全国公共卫生学高级师资进修班(15人,1951—1952)、卫生干部专修班(56人,1952—1955)、公共卫生医师专修班(83人,1955—1958),以及承担医疗系本科、专科公共卫生学课程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1953年,正式招收首届卫生系本科学生。为了筹办卫生系和准备卫生专业课教学,1953年5月决定将公共卫生学馆人员分为几个小组:即保健组织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和劳动卫生学4个教学小组,营养卫生学、妇幼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学,因当时人数较少,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在卫生系成立以前,主要承担医疗系学生卫生学教学任务。3、武汉医学院卫生系(1955.6-1985)解放后,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卫生防疫人才的培养工作,50年代初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卫生部决定集中力量,在全国先办好六个卫生系。1955年山东医学院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撤销,二个医学院卫生系部分教师及学生约250人调整来汉与公共卫生学馆合并,准备建卫生系。1955年5月13日卫生部下达[1955]卫教字第54号文,同意我校建立卫生系、医疗系和基础医学部。同年6月1日我校正式宣布建立卫生系,由林竞成教授任系主任(1958年后由蔡宏道接任),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设立了7个教研组:保健组织学(主任林竞成兼)、流行病学(主任张求精)、卫生学总论(主任蔡宏道)、环境卫生学(主任林寿梧)、劳动卫生学(主任陈炎磐)、营养卫生学(主任刘毓谷)、学校卫生学(主任朱文思)教研组。并先后建立了党、团、工会及系学术委员会等组织,金振涛同志为首任党总支书记,卫生系在党总支领导下进行工作,同年,卫生系教学楼(面积约2800M2)竣工。1957年,首届四年制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改为五年制),留系任教达26人,又从外地调入一些教师,大大充实了卫生系的师资队伍。1956年,为了适应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经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批准,在我系建立劳动卫生研究组,组织全校有关单位如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保健组织、生理、生化、内科等教研组,开展协作进行劳动卫生(工厂卫生)调查研究工作,卫生部每年拨给经费,并有专职人员编制。1960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劳动卫生研究组撤销,部分人员和设备调往有关单位。1962年,为了加强卫生专业临床教学,学院从两个附属医院抽调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科教学人员14人,组成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负责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教学基地设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学生借住在市粮食学校,教学办公室也设在粮食学校,设秘书及辅导员各1人、工作人员和工人各1人。1968年“文革”期间,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撤销,各科人员回医院工作,其他人员分别调往有关单位,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由附属第一、二医院分担。卫生系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60—1961年与武汉市硚口区卫生防疫站建立系站协作,1965年又与硚口区一些工厂、街道、学校进行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教学活动被迫中断,当年也中断招生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系108名教职工,除下放农村安家落户、去“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及下乡办教学点外,留系人员基本上分为卫生防疫和职业病防治两大组。1972年卫生专业恢复招生工作(三年制)。1973年7月医学院临时党委决定由马骏凯、刘学伦(1978年调学校科研处)、吴植恩、王峰同志任卫生系副主任,同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通知,同意蔡宏道教授任卫生系主任。为适应当时形势及教学需要,1973年对卫生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撤销原有的卫生学总论教研组和学校卫生教研组(1977年恢复),将保健组织学教研组改为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劳动卫生学教研组改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营养卫生学教研室改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流行病学和环境卫生学教研组分别改为流行病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1970年12月根据国防工业发展需要,学校组织卫生系及两个附属医院部分医务人员成立“325会战”工业卫生科研组,承担七机部“325会战”任务。1973年3月学校领导决定该组划属卫生系领导。1978年湖北省教育局与石油化工局批准组建“325”工业卫生研究室,并修建科研楼房一栋。1979年“325会战”下马,学校下达文件将“325”工业卫生研究室改为工业卫生毒理研究室,1981年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实行统一领导。自1973年起,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即与有关工厂协作,建立了职业病门诊和病房,1975年又在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设立职业病病房,1985年9月根据卫生部(85)卫科教高学188号文,与协和医院合作将原有病房扩充,并指派专人参加职业病专科门诊。1985年卫生部(85)卫防13号文件决定我校为华中地区职业病防治和人员培训中心。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环境科学在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兴起,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群健康损害的发现,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立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1973]158号文件中要求“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和培养技术人才”,我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具有医学知识的环保专业干部缺少,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从197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期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中高级培训班,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急需扩大队伍,输送高级专业人才,1978年,经湖北省教育局[教医(78)17号文]及卫生部[武医(78)45号文]批准正式建立“环境保护卫生专业”,同年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33人,1979年卫生部在成都“医学教育规划”会上将其更名为“环境医学”专业。同时,医学院批准增建: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学4个教研室和环境医学概论、环境医学统计、环境与卫生工程3个教学小组,为了保证卫生专业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组建了环境卫生学教学小组。1985年世界银行给卫生部贷款选定环境医学专业为特殊项目,并认定为全国环境医学培训中心,贷款近30万美元,添置了大批教学科研仪器。1980年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建立社会医学研究室。自80年代起,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校批准逐步成立了一批研究室,如:1983年,流行病学教研室设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1985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和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相继成立相应的研究室,1986年建立职业医学研究室,1988年学校批准成立职业医学研究所。1994年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成立了地方病学研究室。1984年,医学院党委决定卫生系为处系级业务部门并决定由梁浩材任系主任,张余庆任系副主任。1984年开始筹建妇幼卫生系,1985年学校正式招收妇幼卫生专业本科学生,筹建期间举办妇幼卫生进修班2期、妇幼卫生专业证书班1期,组织编写、出版专业教材8种。4、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86-2000.4)1985年卫生部批准同济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1986年批准卫生系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2月学校正式任命文历阳副校长兼任院长,陈世蓉任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同时任命了社会医学研究所和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及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副主任。1986年卫生部批准成立社会医学研究所,下设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居民健康、妇幼保健、老年医学、国际保健5个研究室及《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编辑部。1987年,学校党委批准,社会医学研究所试办健康教育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0人。1991年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批准增设健康教育教研室,人员编制不变;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改为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1989年,学校批准卫生统计教研室试办卫生统计学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2人。1987年,国家教委(87)教高字015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文件中,将环境医学专业列为国家统招专业(编号0202)开始在全国招生。1989年,国家教委(89)教高字021号通知,批准环境卫生(环境医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学校批准成立环境医学系。1976年医学院临时党委批准,成立了环境毒理学研究室。从80年代初,该研究室开始承担农业部及下属单位的新开发农药产品的毒理学评价工作,1997年,学院整合优势力量,向农业部、卫生部申报农药毒理程序评价资质,获准承担1-4阶段的评价工作。1988年5月,学校批准将1982年成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入公共卫生学院统一领导。1990年9月,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经学校研究批准成立预防医学教研室,隶属公共卫生学院管理。1991年在妇幼卫生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妇幼卫生系并下设三个教研室:妇女保健学教研室、儿童保健学教研室、妇幼信息管理学教研室。为了适应我国妇幼事业的发展,于1995年开始招收妇幼卫生大专班(三年制)学生,于1997年开始招收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生课程班学生。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我校,陈学敏教授兼任分院院长。同年,由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七个教研室组建成立了预防医学系,还成立了环境医学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至此公共卫生学院辖四个系: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妇幼卫生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三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研究所、职业医学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成为拥有多种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和能开展较为广泛领域科学研究的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培训基地。经多年努力,1997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室通过湖北省计量认证,建立了“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中心”,并于1998年5月获卫生部批准,承担保健食品功能学与毒理学的检测、评价工作,这使实验室首次成为国家级实验室。2000年,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再一次通过卫生部专家组的复审。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00.5-)2000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要求,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城市建设学院等四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年12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人字【2000】19号、22号文批准,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了“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伤害控制研究中心”。2001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招生目录,学校院系机构进行学科重组、调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1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划出,实验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整体并入环境医学研究所(图1)。同年,学院进行改革,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和教育职员制,学院有6位同志竞聘到领导岗位,周宜开任院长,张述林任院总支书记;陈建伟任党总支副书记;杨克敌、程茂金、邬堂春任副院长。有10位同志聘为教育职员,他们是:杨世秀、夏正刚、郑刚、刘慧明、阳琳、欧阳宁慧、林伟、李民、陈兴芝、李红桃。2002年1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通过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基”实验室评估;同年3月,为了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公共卫生学院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试办院校之一,并于当年开始组织学生报名和考试工作,首届招生103人;2002年11月,由环境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环境医学研究所、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部级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1月,经教育部验收检查,公共卫生学院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2月,学院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农药毒理研究中心”,副院长邬堂春教授兼任主任;石年、鲁文清教授任副主任;陈秀娜教授任技术顾问;2003年12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与武汉雄铭环境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同济雄铭室内外环境及材料检测评估中心实验室”,经湖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通过。2004年5月,学院组建了“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袁晶副教授被聘为实验室主任。2004年12月30日,学院正式成立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2005年7月,根据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校党(2005)24号文件精神,任命徐水平同志为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同时免去张述林同志院党总支书记职务。2005年8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等单位整体搬入原实验中心大楼办公,大楼内部按统一设计标准进行了装修、添置实验台和办公家具,总投资约400万元。2005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2005年度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检查,评估等级为“良好类”。 聘周宜开教授为“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院院士魏复盛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至2010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自2006年起由社会医学系承办的原《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医学杂志》。该杂志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5月,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校党(2006)46号文通知,周宜开被聘为公共卫生学院名誉院长,邬堂春为院长,杨克敌、杜玉开、徐顺清为副院长。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公共卫生学馆仅相当于一个教研室。1955年建立卫生系后才有正式的机构建制。1、1955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7个教研组。2、1973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5个教研室。3、1978年,卫生系设二个专业,10个教研室,3个教学组,2个研究室。4、1986年,公共卫生学院设二个专业,2个研究所,10个教研室,5个研究室。5、1993年,公共卫生学院设4个系, 3个研究所,1个培训中心,18个教研室。6、2001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7、2002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并拥有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好发表吗

好发表。因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主要刊登护理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护理经验以及对临床护理有指导作用、与临床护理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基层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及护理学院(系)师生征收稿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是多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评职称指定刊物,已被河南、福建、湖北、江西、山西、陕西、上海、浙江等多个省份收录,目前设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基础护理、精神科护理、肿瘤科护理、影像科护理、传染科护理、药械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栏目,有这些方面的稿件均可投稿!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目录介绍,川大研究生宿舍条件如何?

四川大学是我国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四川大学的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目录介绍,四川大学研究生住哪个校区?四川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于2000年6月试办,2004年5月24日正式建立,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下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培养教育办公室、学位办公室、985工程和学科建设办公室以及综合科。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单位。
四川大学研究生的住宿条件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新宿舍一般都是四人间,配有衣柜、电脑桌、风扇、地理卫生间、洗漱池;旧宿舍是三人间的,共分为两类,一类也配有衣柜、风扇、独立卫生间和洗漱池,还有一类环境稍微差点,有衣柜、风扇,但是没有独立卫生间是楼层公用的卫生间。
相信大家对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很感兴趣,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1、经济学院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金融硕士、税务硕士、统计学、公共管理硕士2、法学院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学、国际法学、司法制度、法、知识产权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3、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文艺与传媒、文学人类学、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艺术学理论4、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笔译、英语口译5、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美术学、设计学、设计学、美术、艺术设计6、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旅游管理、会展与节事管理、酒店管理学、旅游管理硕士7、数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不确定性处理的数学、信息安全、金融数学与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8、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医学放射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9、化学学院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10、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生态学、林业硕士11、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3、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工业设计工程14、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15、建筑与环境学院力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风景园林硕士16、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能源工程及电站动力系统、水利工程17、化学工程学院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治金、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化工安全工程与技术、化学冶金和材料技术、燃烧动力学、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18、轻纺与食品学院材料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纤维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革制品工程与材料、生物质化学与工程、食品科学、材料工程、纺织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服装设计19、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复合材料、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20、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特种医学、生物医学工程21、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22、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健康与社会行为学、卫生检验与检疫、老年保健与姑息医学、卫生政策与管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公共卫生硕士、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3、药学院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学硕士24、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药物制备工艺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物学、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人类重大疾病生物治疗、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学硕士、生物医学工程25、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移植科学与工程学26、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循证医学27、再生医学中心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8、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再生医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再生医学、药理学、生物医学工程29、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0、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外制度、社会学、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硕士、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行政与房地产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公共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31、商学院系统科学、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低碳经济与管理、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公司金融、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32、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33、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放射化学、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34、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高压科学与技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35、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剂学36、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革制品工程与材料、生物质化学与工程37、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美学、宗教学38、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人口学、教育学39、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减灾、安全科学与减灾、城乡规划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急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护理学、安全科学与减灾40、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工程、航空工程、航空工程、航空工程41、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生物质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碳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能源环境工程42、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专业/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计算机技术43、国际关系学院边疆学、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边疆学、边疆学44、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5、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学46、分析测试中心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工程47、临床医学院生理学、遗传学、应激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学、急诊医学、循证医学、移植科学与工程学、临床药物与器械评价学、临床遗传学、母婴医学、医学信息学(临床信息、信息与决策、信息系统、信息标准)、重症医学、卫生政策与管理;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学、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不授博士学位)、临床病理学(不授博士学位)、护理硕士、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

医学类学术期刊都有哪些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上一篇:论文前言范文模板怎么写

下一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